韓國申遺高句麗墓葬被拒,中國申請順利通過,兩大原因必須通過

2020-12-17 雨霽視角

2004年在蘇州舉行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中國成功將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而韓國卻發表了強烈反對意見,韓國方面公開要求中國撤回申請,聲稱高句麗墓葬群埋葬的是他們韓國的先民,中國應該將相關文物歸還韓國,卻公開賠禮道歉。

當然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韓國認為屈原是他們的,端午節也是他們的。根據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的考察結果,高句麗符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六個標準中的五項,

事實上韓國從2000年開始,就提出過將高句麗墓葬群申請為世界遺產,但一直沒有得到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而中國2004年卻申遺成功後,為何韓國申遺被拒而中國卻能成功通過呢?

我認為原因有兩點:

▲高句麗王城遺址

高句麗一直都屬於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權

高句麗是中國東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國,與今天朝鮮半島的王氏高麗除了名稱相似以外,其主體上根本是兩個不同的政權,而且相互之間沒有繼承性,但韓國的學者對此持有異議。

高句麗最初形成時,並不是一個國家,最多算一個部族的聯盟,早期建立時雖然有王,但這個王的地位十分低下,隨時面臨著被殺的危險,並不能算真正的君主。

▲高句麗王城遺址

漢元帝建昭二年扶餘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建國,故稱高句麗。公元5世界以後,高句麗被稱為高麗,君主也被封為高麗王。

從南北朝到隋唐時期,中原王朝對高句麗的封號一直帶有地方行政機構性質,如公元四世紀,前燕封高句麗王為營州刺史,自此之後,高句麗王一直承襲著營州、營平、遼海等軍事。

南北朝時期,高句麗先後受到曹魏與前燕的連續打擊,向西發展無路,轉而向韓半島北部拓展,逐漸取代原中原王朝在東北及半島的郡縣統治區,成了西至吉林、遼寧,東到韓半島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區域強國。

隨著高句麗的強大,中原王朝便不授予高句麗王地方行政管轄權的官職,而是改為授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等散官與勳官。

在高句麗的早期,它與漢王朝的隸屬關係十分強,並不需要向中原王朝朝貢,但逐漸強大後,出於政治經濟等多方原因,高句麗加大了朝貢的頻率與次數。

儘管其正在慢慢向一個國家的模式推進,但性質上仍屬於中國地方行政組織。隨著高句麗的強大,它與中原王朝的矛盾也在不斷升級,最終演變成隋唐與高句麗的戰爭。

隋唐徵高句麗屬於中央政府對地方政權的徵討,是屬於維護中國領土完整性的鬥爭,而並非國與國之爭的侵略戰爭。

兩個政權的民族成分不同

高句麗的滅亡時間是公元668年,250年之後,新羅人王建在公元918年重新建立了高麗國,歷史上稱其為王氏高麗。

高句麗人起源於中國東北地區的穢貊人,新羅人起源於韓國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他們或許存在某種聯繫,但最初都在各自的地理空間上發展,並非同一民族。

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記載,高句麗滅亡後,貴族及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被遷入中原各地,只有少部分留在遼東,成為渤海國的臣民,而其餘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不過這部分人口非常少,並不算主流人口。

在洛陽北邙山一帶出土的高句麗王族泉男生、泉男產、泉獻誠、高慈、高震、泉毖,以及百濟王族扶餘隆的墓志銘,便是證明高句麗貴族內遷的最好證據。

高句麗被列入韓國歷史體系,源於韓國古代歷史學者金富軾編寫的《三國史記》,但作為王氏高麗的創建者王建自稱,自己是平民出身,並沒有說過自己是高句麗貴族後裔。如果王建是高句麗貴族後代的話,他肯定會特意強調自己的出身。而王建的後人,也一直以三韓人自居,也沒有承認過自己與高句麗有關係。

公元1389年,王氏高麗權臣李成桂擁立王瑤為高麗王,3年後,李成桂在殺掉王瑤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朝鮮,被稱為李氏朝鮮。

所以無論王氏高麗、還是李氏朝鮮和扶餘人建立的高句麗一點關係都沒有,而韓國專家卻強行將高句麗與韓國拉上關係,真是無稽之談。

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專家是英明的,對此韓國的叫囂,中國並沒有理會,直接地視,而韓國方面畢竟做賊心虛,最後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參考資料:

《高句麗史》《列國志:韓國》

【END】

相關焦點

  • 韓國申遺被拒,日本申遺也失敗了?聯合國:拒絕申遺,這是中國的
    韓國申遺被拒,日本申遺也失敗了?聯合國:拒絕申遺,這是中國的大家都知道,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唯一現在的古文明,所以我國自然有很多文化遺產。為了能夠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很多國家都向聯合國申請了自己的文化遺產!向聯合國提出申遺,不僅可以保護好自己國家的文化,還可以擴大自己國家的影響。眾所周知,我國歷史悠久,其中很多的文化遺產我國還沒有來得及申請,就被其他國家申請了,而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韓國了,這也讓韓國被我國的網友「宇宙大國」!
  • 中國「歷史遺址」申遺,韓國網友抗議:那是我們祖宗
    「遺」指的是世界遺產,而申遺則是世界上國家和地區以某一地區的特殊遺產價值向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申請加入世界遺產的行為。我國作為一個文化與歷史共存的大國,向來是不缺少特殊遺產的。對於申遺,大家也都不會感到陌生。北京的故宮、甘肅的莫高窟等,都屬於世界遺產。
  • 韓國申遺被拒,日本申遺也失敗!聯合國:這都是中國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領土面積相當大的國家,因此中國有很多鄰國,如果問你對中國的哪個鄰國最熟悉,相信很多人脫口而出是不是日本就是韓國,畢竟這兩個國家一直都是大家常掛在嘴邊的國家。那為啥是這兩個國家呢?
  • 高句麗是如何跨過鴨綠江的?
    而其中就有一個非朝鮮半島政權,就因為跨過鴨綠江奪佔了朝鮮半島北部地區,就被如今的韓國當做祖宗,拍了很多電視劇和電影來渲染甚至是虛構它的強大。這個政權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高句麗。▲韓國人拍的電視劇,講高句麗時代的歷史那麼高句麗這個中國東北部的地方政權,是如何越過鴨綠江進行擴張的呢?
  • 隋朝為何要打高句麗,高句麗是個小國!何必徵發百萬大軍打的國破家亡?
    今天的高句麗,最獨特的地方不是受到了蕞爾小國的哄搶,莫名成了韓國這樣的民族的祖宗,而是它從未讓中原王朝如此重視過。 從公元598年隋文帝兵發30萬大軍討伐高句麗開始,到668年唐高宗一舉蕩平東北消滅高句麗,隋唐兩大帝國耗時整整70年,終於將強盛一時的高句麗徹底送入地獄。
  • 高句麗文物古蹟,留給人類的文化藝術寶庫
    高句麗文物古蹟旅遊勝地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國內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貴族墓葬(26座)。高句麗文物古蹟禹山貴族墓高句麗文物古蹟墓碑高句麗王城,王墓和貴族墓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十二個王室墓,二十六個貴族墓,好太王碑和將軍一號墓。
  • 遠徵高句麗從隋朝到唐朝,歷經四代皇帝,為何高句麗這麼招人恨?
    高句麗包括後來的渤海國和以前中原面對的主要敵人都不同,後者基本都是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土地並沒有特別渴望,而高句麗卻是漁獵民族,他們是會耕田的,中原的土地對他們來說相當渴望,社會結構和中原類似。對中原的威脅相當大,發展起來就是養虎為患,事實證明,後期對中原持續造成巨大影響的外族包括契丹,金都是漁獵民族,直至後來的清。
  • 韓國又一次申遺成功,這下日本人坐不住了
    作者:喻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似乎已成了韓國的常規操作。不過最近,韓國的又一申遺成功,惹怒了日本網友。不過隨著韓國的傳承和演變,這份習俗一直延續了下來。對於韓國申遺成功,中國網友也只是一笑而過的調侃:難道佛祖釋迦摩尼也是韓國人?可是這事傳到日本,日本網友們坐不住了。兩國網友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推特下面「撕」了起來。
  • 韓國又伸手了,申遺佛教「燃燈節」,網友:還有什麼不是韓國的
    韓國又伸手了,申遺佛教「燃燈節」,網友:還有什麼不是韓國的一直以來韓國申遺都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不管「江陵端午祭」還是「阿里郎」,甚至連冬天的泡菜文化韓國都要進行申遺。近日,有韓國媒體報導,韓國在12月16日的時候,又將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成功申遺,自此以後,韓國「燃燈節」也就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韓國媒體報導稱,「燃燈節」是韓國為了慶祝釋迦牟尼誕生而進行的一場活動,是每年的農曆四月八日人人都會參與的一場春季慶典活動。
  • 唐太宗李世民親徵高句麗,為啥只帶了10萬兵馬?有兩方面的原因
    公元645李世民親徵高句麗,當時帶了十萬兵馬遠徵;就當時的主客觀條件而言,這個規模是比較合適的。唐太宗李世民親徵高句麗所率領的軍隊並非只有六萬,而是超過十萬。對於李世民遠徵高句麗的軍隊規模,《舊唐書·太宗下》中記錄的比較簡單:「發天下甲士,召募十萬,並趣平壤,以伐高麗。」
  • 申請信用卡審核要多久?造成未通過的原因就是這些!
    申請信用卡審核要多久?造成未通過的原因就是這些!造成未通過的原因主要就是這些! 雖然支付寶內的花唄也能提供提前透支消費服務,但是給予用戶的額度整體都不是很高,而且並不能和信用卡一樣,擁有各種消費優惠活動。
  • 從高句麗到女真,與韓國人都沒半毛錢關係,韓國歷史該從何算起?
    從語言來看,金朝到明清,至少是清初,滿語的語法變化並不太大,可能並沒有經歷那些漢語的大量詞彙語法更替之類的,因為感覺相比之下,看宋元的白話和清初的白話雖然都是近代漢語,但清初的顯然更接近現代,宋元的更文言。女真的祖先是高句麗,韓國人的祖先是高麗,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個民族。
  • 19年前韓國申遺成功,拿中國禮樂做文章,將其佔為己有
    這也就給了他們肆意用我國傳統文化去,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曾經用我國的端午節申遺成功,而後又要拿中國的傳統禮樂來做文章,並將其佔為己有。2001年,韓國就將「宗廟祭禮及宗廟祭禮樂」變成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對「申遺狂魔」韓國,咱有多少誤解?韓國人:媒體亂說,從沒搶佔
    韓國申遺的爭議問題,不過就是其中一個小出氣口。一樁本來可美美與共的好事,因為都帶著誤解,反倒被反向激化了。在大部分國人眼中,韓國不僅是「申遺狂魔」,而且還是「申遺流氓」,專門跟咱們作對,搶佔中國祖先那點遺產。
  • 繼韓國申遺成功後,才不到24小時,中國也傳來申遺成功的好消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的地方,每年都會收到各式各樣的文化遺產項目。 近期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了關於「燃燈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韓國每年都會在農曆的四月初八的時候,為紀念佛祖的誕辰而舉辦燃燈會,這個燈會象徵著點亮世界,讓世界成為每一個人的公平之地
  • 韓國申遺被拒絕之後,日本申遺也失敗了,聯合國:這都是中國的!
    韓國申遺被拒絕之後,日本申遺也失敗了,聯合國:這都是中國的!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歷史遺蹟,每個歷史遺蹟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變化。許多國家都想要將自己的歷史文化展現給眾人看,便會選擇找到聯合國進行申遺。但中國卻與他們不同,我們自主意識上就開始保護這些歷史文化,可讓中國心寒的是,許多的中國歷史文化都被韓國給搶走,並且韓國所了解到的知識竟然比我們還要多。就比如水餃、豆漿等,包括了風水看相都被韓國申遺去了!不僅如此,兵馬俑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的。
  • 高麗和高句麗,僅僅一字之差,但兩者究竟有什麼關係?
    唐軍攻滅高句麗的直接導火索其實是接到了當時半島上另外一個國家,新羅的求援,後者在與高句麗的戰爭中已經處於亡國的邊緣。而一心想剪除高句麗這個大威脅的唐朝也樂見如此,迅速出兵與新羅共同夾擊高句麗。▲十一世紀初的高麗王國,疆域已與現代朝鮮韓國相近在我國二十四史之一的《魏書》(成書於554年)中記載有「徙山東六州民吏及徒何、高麗雜夷三十六萬,百工伎巧十萬餘口,以充京師」,而這一條記載在北魏道武帝天興元年,即公元398年,是中國史書中第一次出現高麗一名,而這裡的高麗便是指高句麗。
  • 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申遺的竹林,為什麼又是韓國的
    在這一點上,不知道有沒有中國竹鄉,可以像潭陽竹鄉一樣將竹林資源開發到極致。早在2014年,韓國就將潭陽竹林農業系統列為國家重要農業遺產,作為參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種子選手」。為了讓「潭陽竹」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韓國農業食品部、潭陽郡和韓國農村社區遺產協會還舉辦了以竹為主題的東亞農業遺產論壇(ERAHS)。據當地媒體報導,正是這一論壇建立了海外專家合作網,為韓國成功申請世界首個竹林農業遺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 借唄申請不通過能辦信用卡嗎?
    借唄申請不通過能辦信用卡嗎?有不少朋友借唄被拒了後打算辦信用卡,那麼會有影響嗎? 借唄是支付寶上的消費信貸產品,開通後可以借錢,最高20萬元的額度,適合資金周轉。不過借唄申請後是需要系統綜合評估的,評分不足就無法通過。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丨四省市聯合申遺,為何河南當上「帶頭大哥」
    「2014年,河南率先在全國兩會上提了建議,應該加快世界申遺的步伐,也是為了防止中國的傳統文化被其他國家搶走」嚴雙軍回憶,在中國的太極拳申遺同時,韓國、日本也已經著手太極拳申遺。尤其是韓國,已把端午節和拔河都申遺成功了。如今又散布「太極拳創始人是張三丰,張三丰是遼東濟州島人,濟州島屬於韓國」的虛假言論。如果被他們惡意申請成功,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