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一句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生活在古代的人來說,頭髮是一樣很重要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等同於生命,所以不僅不能輕易斷髮,還要好好養護,不論男女。
對我們生活在現代的人來說,理髮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男性來說,更是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去理髮店一次。
而在髮型的顏色以及樣式上要求比較多的還是女性,燙染吹拉剪自不必說,有的人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地將原本的一頭秀髮給折騰成了野草,就因為燙染傷發,還不會護髮。
除了在對頭髮的態度上與過去大相逕庭之外,我們洗髮的東西也變得單一了,只大兩件,洗髮露和護髮素,那麼在沒有這兩樣東西的古代,古人是如何護理自己的一頭秀髮的?
1、斷髮輕易要不得,否則就是恩斷義絕
古代有一種人,六根清淨,他們就是和尚。出家之人剃髮之後,代表往事如雲煙,自己已經不再是凡塵中人。
而除此以外,斷髮在古人的意識中大多數是代表著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當然,姑娘新婚夜裡和丈夫結髮為夫妻除外。古有「割袍斷義」之說,其實斷髮的含義和這個差不多,新婚之夜結髮為夫妻,之後選擇斷髮就是代表男女之間的訣別之意。
總之,在非常重視頭髮的古代,人們不僅不能輕易斷髮,還要仔細保護好自己的頭髮。
2、柔順黑亮的頭髮在古代是非常受歡迎的,尤其是對女子而言,頭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頭柔順黑亮的長髮在古代是不是非常受歡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在《太平御覽》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衛子夫)頭解,上見其髮鬢,悅之,因立為後。」
大漢的皇帝漢武帝就這樣被衛子夫的一頭柔順黑亮又充足的發亮給徵服了,除此以外這可能和衛子夫原本就擁有一副好容貌也有很大的關係。但是皇帝挑選妃子,美女肯定不在少數,所以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就成為了衛子夫的加分項,讓她一瞬間就和別的競爭者之間產生了區別。
所以說,擁有一頭漂亮柔順的頭髮,有的時候還會成為古代女子的一個閃光點和加分項。
現代的姑娘和小夥子們,很多人在頭髮上都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什麼髮際線後移,大量脫髮落髮導致發量稀疏什麼的,所以古人的那一頭秀髮簡直羨煞了如今很多姑娘小夥子。
那發量可能是他們終極一生也難以長出來的。那麼古人究竟是怎麼養發護髮,才能長出一頭質量品相都上佳的頭髮的?
1、關於洗頭髮的頻次
要說古人洗頭髮,那可是一件工程量浩大的活。一是因為頭髮長,清潔起來不方便,這一點現代的長髮妹妹們應該深有體會;二是因為沒有現代的太陽能熱水器電水壺等物件,所以洗頭髮就需要劈柴燒水,步驟繁雜;三則是因為頭髮量多,洗完之後沒有吹風機這類的物件,不容易幹,只能等著風乾或者拿著毛巾慢慢擦乾,這個畫面想來大家也能從不少影視劇中找到相關畫面。
但是不管怎麼說,頭髮還是要洗的,不然等它散發出「迷人」的芳香時,恐怕這個人在人群中就會難以立足,成為人人敬而遠之的對象了。
而要說到洗頭,就不得不順帶提到洗頭髮的頻次了。在達官貴人家裡,身為主子的人因為有僕人的伺候,不論是洗頭髮還是擦乾頭髮幾乎都是有一條龍服務。
所以洗頭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比較容易辦到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當時注重外在形象的女子來說,只要她們一聲令下,洗頭前的準備工作也是不過一小會的事情。但是對於古代的男子來說就沒有女子這樣幸運了。
在古代,將那些需要在朝中當值的人的休息日稱之為「休沐」。顧名思義就是給你時間回家休息,在休息的時間裡順便捯飭捯飭自己,沐浴更衣洗頭髮,整乾淨了再回來繼續當差的意思。《說文解字》裡也提到過:「沐,濯發也。」
漢代的時候就有了休沐的制度,當時每隔五天就會休沐一次,大小官員們就趁著這一天回家好好給自己除除塵。《鄭當時傳》記載:「每五日休沐,嘗置界馬長安諸郊存故人,請謝賓客。」而《漢書·孔光傳》又記載:「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閒)語,終不及朝省政事。」
也就是說,官員每工作五天之後就可以休息一天,在這一天裡,不用處理朝中的任何事情,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了。而在想做的事情中,洗頭髮就是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事情。
其實對於那些生性愛潔的人來說,每隔五天才洗一次頭髮可能都是一件很難讓人容忍的事情,所以這類人可能不管工作到多晚,也會選擇洗澡的時候順帶把頭髮洗了,反正有下人一條龍服務,壓根也不用主人多費心什麼。
所以,古人具體洗頭髮的頻次基本是以五為基數的,愛潔的就勤快點多洗洗,差不多的就在休沐的時候洗,而家裡情況不好的老百姓幾乎不會那麼勤快地洗頭髮。《養生隨筆》中也有記載:「發宜多櫛,不宜多洗,當風而沐,恐患頭風。」所以古人的發質能夠那麼好,和三天兩頭洗髮還是有一定關係的。
2、關於洗頭髮的器具和用品
洗頭只是其中的一個步驟,想擁有一頭柔順黑亮的頭髮,關鍵還是要看如何護髮。古人用哪些東西來充當「洗髮水」呢?
洗頭用的東西自然首先要起到清潔的作用,去除油脂和灰塵,這個是最基本的。那麼我們首先從比較「平價」的「洗髮露」開始講起,第一個是草木灰。別驚訝,古人還真有用草木灰洗頭髮的經歷,並且用草木灰洗頭髮還可以達到去油的效果,方法就是將草木灰倒進水中,待它融於水的時候再用液體洗頭髮就可以了。
古人經常用的第二個洗髮用品就是淘米水。關於淘米水洗頭,《禮記》記載:「日五盥,沐稷而靧梁,櫛用樿櫛,發晞用象櫛。進禨進羞,工乃升歌。」這裡的「稷 」就是「取稷粱之潘汁用」的意思,即用洗滌穀米、高粱後留下的水來洗頭髮,俗稱為淘米水。
這種方法在現代也還是有很多人使用,我在雲南旅遊的過程中,就看過一個姑娘用淘米水洗頭,並且頭髮烏黑順直。
第三個要說到的洗髮用品就是皂莢,也就是皂角。皂角是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材料,不僅可以用來洗頭髮,還能用來洗衣服,用處很大。皂角既然能夠去除衣服上的汙漬,那麼用於洗髮時去除頭皮汙漬自然也是小菜一碟了。
說完了比較平價的洗護用品,接著再來說幾樣需要經過加工的有成本的洗護用品。
首先就是澡豆。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有關於澡豆的記載:「衣香澡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澡豆是一種乾粉劑,用豆粉添加藥品製成,當然,這只是比較平民的做法,如果是比較講究的大戶人家,喜歡讓頭髮散發出怡人的香氣,那麼可以選擇在裡面添加一些名貴的香料,既能讓頭髮散發香氣也不會影響到效用。
接著就是在電視劇中比較常見的香胰子。香胰子主要是用豬油、豬胰、砂糖、香料等按比例混雜一起研磨,接著通過加熱定型最後製成的一種洗護用品,因為作為成分之一的內臟裡面含有可以分解油脂的酶,所以用香胰子洗頭也可以達到去除油汙的作用,也能保持頭髮的芳香。雖然說古人當時肯定不知從生物學上理解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但是正是因為完全是從零到一的發明才會讓人更加欽佩他們的智慧。
古人洗髮護髮的內容大致就是這樣,現代的小年輕們,如果想要擁有和古人一樣豐厚茂盛的發量,不妨嘗試一下他們的方法哦!
引用資料
《太平御覽》
《鄭當時傳》
《漢書》
《養生隨筆》
《禮記》
《千金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