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鴻語 編輯|閘蟹君】
《別告訴她》這個主題能講成很好的故事,但是導演的水平十分有待提高,首先音樂選得不好,為了渲染氣氛特意用了幾條「悲情音樂」, 但是太呱噪了讓人出戲。然後是硬凹的畫面形式感,比如billie一家人從醫院走出來的畫面,也是太生硬了。再然後是平淡的對白,不是文學作品那種引人入勝的的平淡,真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大白話,畫面,音樂,臺詞,加上拖沓的節奏,這基本功不行,分分鐘讓我覺得這個電影在浪費時間。
然後最受不了的是片中對中國文化的生硬呈現。哭喪、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飯、婚禮主持人什麼的,雖然的確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也挺真實,但是這麼密集地展示出來,感覺就像是導演故意在擺弄:看,我們中國有這個,還有那個,中國文化就是這些東西。從客觀角度講,我覺得這部電影立意單薄,故事核令人有所期待,卻完全沒有展開,講故事能力實在一般,但幾個主演都演得不錯。
是怎麼被引進的?我知道有一類引進的片子,是對質量非常有自信,就不願花太多錢在宣傳上,完全靠開頭排片那幾天口碑炸裂,出個爆款大家都賺了。很可惜別告訴她並不是爆款,它並沒有戳中中國人的心窩子,幾個高潮段落都奇奇怪怪的。比如婚禮時堂弟喝多,大伯哽咽講話,等等。很好奇這部片就能戳中西方人的那個點嗎?是否在西方,坦誠告知一個不久於人世的人實情,就像不能吃狗肉不能打小孩不能說一個人胖那樣,屬於絕對正確?
我感覺這個設定是整個故事存在的基礎,由此引發的文化衝突才自然合理。並且這種衝突在國人心中是沒有那麼強烈感受的,家人們尤其是孫輩們對奶奶病情的悲傷更是不太真實,按說二十五年沒怎麼回家,對語言都不太通的奶奶,有能有多少感情呢?女主在化妝間對媽媽的爆發,還讓觀眾能理解一些,可堂弟呢?那個日本未婚妻也一直怪怪的,是想說他們有文化隔閡嗎?那個尷尬的對唱是想表達什麼呢?
我一直以為這個新娘是堂弟租來哄老人家開心的,結果還不是。好吧,是我太套路了,人家這叫反類型片,就是不讓你知道她想幹嘛?不過我覺得這種電影還是應該多多鼓勵的,導演能得到這個機會應該也不容易吧。要讓更多的創作者有機會去表達,他們才能獲得經驗和教訓,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喜歡這種反類型電影的人應該也不少(可惜我並不是,被簡介忽悠去的),小成本對應小眾的精品也挺好的。相比那種媚俗的審醜的所謂商業片,我倒更欣賞這部片子的真誠和獨特。
看了劇照,有一種感覺,外國人拍中國人的各種包括不限於電影的影視作品,他的色調,妝發,整個影視作品呈現出來的氛圍感覺,能讓你一下子分辨出來,這個肯定不是國人拍得,即使是那個耐克廣告,裡面的所有人都是字正腔圓的說中國話,演員也是選自本土,但那個廣告給我的感覺就是外國華裔的感覺,當然這裡不是在說演員和廠商的不是,這就是導演和妝發打光的問題,就是沒有天貓首次加入同性吃瓜的廣告來的親切熟悉。
雖然有些情節多多少少有一點左宗棠雞式的美式表達,比如飯局上幾個女性長輩互嗆,直言中美文化的優缺點,拿了美國護照還是中國人的一些論調,讓人覺得有些直接和唐突。一撥人情緒的大波動讓人沒頭腦,我印象裡的長輩飯局如果「政見不合」,九轉迴腸的酸話說的你沒脾氣,只能苦笑。但不論如何,個人認為但也在能接受範圍內,可以理解這段是功能性表達。更何況,這部電影只在海外上映了,用一些酸甜口也讓外國的人更容易接受。
文化的口子要一點一點打開,我看到的是很正向的文化輸出,整體來說我是喜歡這部電影的,奶奶演的真的很出色,最後片尾知道她一直還活著,很為她高興。很多細節還是很到位的,尤其是那場聚餐的戲,可不就是大家的親戚們的酸臭味。不同於在知乎事情看到其他有些「辱華」的論調,我個人認為電影中的中國是美的,靜謐的,細膩的,悲情的,電影裡的中國人是善良的,幽默的,可愛的。
【排版|池墨 審核|沐芸】
【每日話題】關於 《別告訴她》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小編愛聽~
(歡迎關注,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原創不易,盜文必究。)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