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蘭站發出四次盈利預警後,奢侈品電商行業或正在醞釀一場收購與被收購。近日有消息稱,國內奢侈品電商寺庫有意收購香港米蘭站。在此之前,日本二手奢侈品商Brandoff、國美電器及京東都曾是「緋聞對象」。
對於寺庫準備借殼米蘭站的消息,寺庫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方便回應。但據接近寺庫的知情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寺庫創始人李日學與米蘭站總裁姚君達已有洽談。
有分析稱,米蘭站目前淨資產3.5億港元,現金1億港元,貸款3000萬港元,因此收購資金最少需要1億美元。如若收購成功,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將會高度集中。
雖然寺庫一直不願自己被定位為另一個米蘭站,但兩家確是奢侈品電商這個小眾市場為數不多的有實力競爭的同行。
米蘭站是香港二手奢侈品包的交易網站,其模式為先收集二手奢侈品再進行銷售,賺取差價。創始人姚君達最初只是街邊小販,後專注奢侈品交易,先後開設了16家線下店面,並在2011年5月推動米蘭站在香港上市。
米蘭站初上市時曾受到熱捧,不過其業績很快開始轉弱。從2012年10月起到2013年6月,米蘭站一共發出四次盈利警告。截至今年6月底,米蘭站虧損1030萬港元,內地業務銷售額同比下跌25.9%至3200萬港元。
上月21日,米蘭站發出通告表示,持有其72.29%股權的控股股東唯美企業正在與一名獨立的第三方進行初步商討,可能涉及收購該公司股權。
近日有消息稱,同行寺庫有意收購米蘭站。在此之前,日本二手奢侈品商Brandoff、國美電器及京東都曾是「緋聞對象」。
資料顯示,寺庫成立於 2008 年,主營奢侈品,擁有線上電商以及位於北京、上海、成都、香港、東京的五家實體店。寺庫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寺庫全年銷售額實現了300%的增長。
寺庫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強調,公司不僅僅是奢侈品寄賣,公司的業務板塊還包括奢侈品專賣、鑑定中心和養護工廠。而且在奢侈品寄賣業務方面,與典當行、米蘭站等不同,寺庫既可以採取買斷形式,也可以作為寄賣中介。
據悉,寺庫今年8月完成了數千萬美元的C輪融資,投資者中包括銀泰資本、美國IDG資本、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
對於寺庫收購米蘭站的意圖,有業界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據他了解,米蘭站現在業務以二手名牌包為主,而米蘭站有16家線下店,很多店選址地段都屬繁華商圈,這些店運營成本都比較高。而二手包只是寺庫業務的一部分,寺庫收購米蘭站,可以完善商品結構,更充分地利用其店面價值,比米蘭站單一銷售二手包更有效益。(證券日報 馬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