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斷橋對面有一條石函路,很多老杭州大概都是第一次聽到它的名字。
一邊是斷橋,一邊緊挨著北山街,面對兩大「爆款」景點鄰居,不足百米長的石函路寂寞成了「小透明」,你可能無數次路過它,卻不一定去那裡好好走一走過。
殊不知,歷史上,石函路曾經是杭城出入錢塘門和西湖的要道,而北山街建成,不過只有100年。
石函路上,有多處摩崖文字石刻,長年被青苔覆蓋。
近40米的巖壁,「藏」著西湖邊乃至全國少有的、涉及儒釋道三家學說和近現代中西交流的石刻群,記錄著的是從明代一直延續到近現代的文明與文化。
今天,西湖景區完成石函路上9方摩崖石刻的保養工作。曾經青苔覆面、影影綽綽的「寶貝們」經過文物工作者的悉心呵護,重新露出「真顏」。
古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記錄這些巖石上,讓我們穿梭時光,看看這些立於西湖山水之間、巖壁之上的「記事簿」,在訴說著怎樣的傳奇。
兩塊石頭「錦旗」
「東南一柱」、「節用愛人,視民如傷」
觀石如讀史。「東南一柱」、「節用愛人,視民如傷」都是明代萬曆年間為紀念張佳胤平亂而刻。
鍾毓龍《說杭州》亦有對兩塊石刻的記錄:「寶石山有『東南一柱』四字摩崖。明嘉靖進士張佳胤,萬曆間為浙江巡撫。萬曆十年春,杭州兵變,幕府東西二營馬文英、吳廷用結黨作亂,佳胤平定之。張文熙為勒此四字。佳胤後官至太子少保,為「嘉靖七子」之一……」「又有『節用愛人,視民如傷』,亦此時所刻……」
這次杭州的變亂是兵亂於前,民亂於後,規模較大、性質複雜,已經出現燒殺搶掠的情況,造成了杭州百姓極大的恐慌。張佳胤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幹以最小的代價平息了此次變亂,替杭城百姓做出了重大貢獻。「東南一柱」、「節用愛人,視民如傷」兩塊摩崖石刻是當時杭州百姓對張佳胤感激之情的重要見證。
耄耋老者的人生態度
「乾坤清氣」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中說梅花從來不以鮮豔的顏色,去博取別人的讚美,而只願將縷縷清香,散播在天地之間。
而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農曆正月初七,曾經做過杭州知府、已經80歲的廣西人陳璚此時住在杭州三臺山麓,揮毫寫下「乾坤清氣」四字。
陳璚曾是西冷印社第一批的早期社員,擅長畫墨梅。八十歲的陳璚在西子湖畔書寫這四個字也應是借王冕的詩句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
古人也愛逛西湖
「天開圖畫 」、「引人入勝」
西湖自古便是杭州魂之所在。老市長蘇東坡曾寫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擁有三面雲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自然風光情系天下眾生。
歷代的仁人志士、騷人墨客對西湖多有讚美。石函路上也出現了兩塊為西湖風光打call的廣告語——「天開圖畫」和「引人入勝」,這兩塊石刻用簡單直白的四字成語讚美西湖如詩如畫的湖光山色。
「引人入勝」石刻因無落款,無從查究何人何時所刻。「天開圖畫」石刻落款「光緒乙酉冬月平湖王成瑞題」。
1885年冬天,好遊覽、精篆刻的浙江平湖人王成瑞從宋人黃庭堅的《王厚頌二首》「人得交遊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詩句中選取「天開圖畫」四字題刻於石函路摩崖上,西子湖的秀麗風光猶如上天展示的美麗圖畫,棲身其中有如處於天上人間之感。
這是外國人寫的?
「N.S.ISAACS 31·7·23」
見慣了中文書法,這塊石刻一定會讓你覺得很特別。因為石刻上半部分內容為大寫英文,下半部分為數字。根據直接翻譯,英文中並沒有NSISAACS這個詞。
嶽廟管理處文物科工作人員根據石刻上兩個分隔符將 N、S與後面的ISAACS分割開來的情況分析,推斷這組英文極有可能是西方人士姓名。同時,查找資料又發現ISAACS 有英格蘭人姓氏艾薩克斯的解釋。聯繫N與S兩個字母後面的分隔符,這是一個姓艾薩克斯的西方人士將自己的姓氏和名字的縮寫刻在了摩崖之上。而下半部分的31·7·23應該就是篆刻的時間:1923年7月31號,即民國十二年。
摩崖石刻中出現西方姓名較為少見,石函路上這處篆刻西方人士姓名的傳統中國摩崖石刻應是清末民初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當然,如果您有新的發現和解讀,歡迎告訴我們。
先人們用一筆一刀賦予冰冷的石頭以文化內涵,這一本本「石質書籍」,記錄著歷史滄桑的腳步,彰顯出杭城深厚的底蘊。
國慶假期馬上就到,如果去西湖邊,不妨可以避開熙熙攘攘的人潮,去石函路上看看,與古人對話,看看文字的風景。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