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
宋代梁克家《三山志》開始記載烏石山和於山摩崖石刻。目前,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已知年代最早的是烏石山唐大曆七年(772年)著名書法家李陽冰篆書「般若臺記」。這說明烏石山摩崖石刻的歷史最少可追溯至唐代宗大曆年間(766年~779年)。據文獻記載,從唐至今,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共有466段現,存279段。
-
摩崖石刻——千古留芳的鐫刻
摩崖石刻——千古留芳的鐫刻 信息來源:魚峰區紀委監委 發布日期:2020-12-18 15:38 【字體:大中小】
-
飛來:西湖摩崖石刻的杭州訪客
更重要的是,飛來峰的摩崖石刻,奠定了西湖摩崖石刻群的底子。西湖摩崖石刻群最重要的幾件,都在飛來峰。水塘崖壁上找到《遊天竺寺》終於遇上盧元輔龍泓洞,就是著名的一線天。洞口的這一面崖壁,是飛來峰所有崖壁裡最精彩的。
-
萬松書院的摩崖石刻,何止「有美」
喜歡在每一處古老的摩崖石刻面前駐足,看著那些飽經風霜的字,想著寫字的人,很自然的就把自己帶入到那個也許並不確知的年代。 萬松書院,也有一處可供駐足流連的石林,因為石林中那些或清晰或殘損的摩崖石刻。
-
【黃灣景區】福壽山摩崖石刻賦/賈龍梅
【黃灣景區】福壽山摩崖石刻賦/賈龍梅 2020-05-14 0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傳承珍貴遺存 一紙一墨拓印鼓浪嶼摩崖石刻
島上珍貴的摩崖石刻,一筆一划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日光巖、菽莊花園的摩崖石刻更是重要歷史文物和珍貴的文化遺產。 鼓浪嶼遊覽區管理處於今年11月開啟一項「易石為紙」的工作,對鼓浪嶼日光巖和菽莊花園世界文化遺產地摩崖石刻進行系統拓印。昨日,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上島去一探究竟。
-
國學院摩崖石刻研究團隊系列文章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整版刊出
紅網時刻永州11月19日訊(通訊員 敖煉)《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專版10月28日整版刊登了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摩崖石刻研究團隊的三篇文章,包括「摩崖碑拓」課程專任講師敖煉的《南嶺摩崖石刻群的時代特徵》,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李花蕾的《〈雲林石譜〉中的南嶺地貌
-
延慶白河堡水庫再向密雲水庫補水
昨天(8月31日)上午10時整,位於延慶區的白河堡水庫開啟閘門,開始向密雲水庫進行第33次集中輸水,計劃輸水量2500萬方。目前,白河堡水庫水位591.46米,蓄水量4041萬方。自2003年開始,白河堡水庫就開始向密雲水庫集中輸水,為當時蓄水量日漸減少的密雲水庫「解渴」。本次輸水是2003年以來白河堡水庫第33次向密雲水庫集中輸水,此前已累計輸水13.28億方,有效保障了密雲水庫可供水量和上遊白河生態基流。
-
甘肅一樵夫峽谷砍柴,發現1800多年的摩崖石刻,至今一字不損
「西狹頌」為我國漢隸書法「三頌」之一,是古代摩崖石刻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藏於甘肅成縣一處天井山麓魚竅峽中,此處則是成縣有名的自然風景區:西狹頌風景區。 古有《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埔閣頌》同稱為漢代書法「三頌」,且為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石刻,至今一字未損。
-
千年摩崖石刻橫空出世,被奉為國寶,甘肅這個山溝也跟著出名了
然而甘肅隴南成縣天井山麓的魚竅峽不僅有靈山秀水,還有足以威震四方的歷史文化遺蹟,那便是蜚聲中外的摩崖石刻《西狹頌》。 《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埔閣頌》同稱為漢代書法「三頌」,且為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石刻,至今一字未損。如此高的文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難怪有人會說,到甘肅旅遊如果錯過了魚竅峽,那才是真正的走馬觀花,因為錯過了國寶。
-
杭州西湖斷橋邊摩崖石刻群中竟然發現神秘...
石函路上,有多處摩崖文字石刻,長年被青苔覆蓋。近40米的巖壁,「藏」著西湖邊乃至全國少有的、涉及儒釋道三家學說和近現代中西交流的石刻群,記錄著的是從明代一直延續到近現代的文明與文化。 今天,西湖景區完成石函路上9方摩崖石刻的保養工作。
-
12月5日,第三屆七星巖摩崖石刻詩詞大會暨首屆青少兒語言...
第三屆七星巖摩崖石刻詩詞大會 暨首屆青少兒語言藝術大賽決賽 要來啦! 現場解說題目 1、請在3分鐘之內簡單、準確、通俗的介紹一下摩崖石刻景點「清·吳聯四言詩」。 2、請在3分鐘之內簡單、準確、通俗的介紹一下摩崖石刻景點「龍巖洞」。
-
安徽九華山天台有「三絕」,峭壁怪石與摩崖石刻,還有壯美雲海
接著分享九華山遊覽見聞,今天要介紹的是九華山的天台景區,景區裡有峭壁怪石、雲海絕景和摩崖石刻三大看點,精彩紛呈。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眾多網友的旅遊目的地。九華山風景區有花臺、天台、百歲宮和九華街四大核心景區,天台景區的觀賞度較高。圖為天台禪寺,氣勢非凡。
-
四川中部首次發現北朝佛教摩崖造像
昨日,由成都博物館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敦煌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南北朝時期造像藝術與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在成都博物館舉行,西南民族大學教授雷玉華在研討會上透露她的新發現:位於成渝走廊上的睏佛寺摩崖石刻造像是北周摩崖造像,這也是四川中部首次發現北朝摩崖造像。 在成渝石窟走廊上,安嶽石窟、大足石刻早已舉世聞名。
-
大足石刻小佛灣啟動本體修復
新華社重慶5月13日電(記者周文衝)記者從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大足石刻寶頂山小佛灣摩崖造像保護修繕工程日前正式啟動本體修復。小佛灣摩崖造像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千年自然營力和人為因素等影響下病害纏身。
-
四川中部首現北朝佛教摩崖造像
昨日,由成都博物館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敦煌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南北朝時期造像藝術與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在成都博物館舉行,西南民族大學教授雷玉華在研討會上透露她的新發現:位於成渝走廊上的睏佛寺摩崖石刻造像是北周摩崖造像,這也是四川中部首次發現北朝摩崖造像。在成渝石窟走廊上,安嶽石窟、大足石刻早已舉世聞名。隨著考古工作者的深入考察,近日在資陽市樂至縣等處又發現了年代比較早的北朝摩崖石刻。
-
今天,全國都關注淶水龍門天關,這可不僅是因「摩崖石刻」
經專家考證,這裡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摩崖石刻群,被譽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歷史文化長廊」。站在這些摩崖石刻面前,我們才會想到,所謂的工匠精神,是在細緻煩瑣的雕刻工序中誕生,它們很慢,耐煩。慢,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慢,是一個天地萬物舒展的過程。慢,也是自然、人與物相互交流的過程。慢,是精神的,而非物質的。
-
「乘高鐵遊京張 過周末到延慶」 北京市延慶區第三十五屆冰雪歡樂...
12月5日,京張高鐵延慶線開通的第一個周六,在「高山流水」造型的高鐵延慶站,以「乘高鐵遊京張 過周末到延慶」為主題的北京市延慶區第三十五屆冰雪歡樂季正式啟動。京張高鐵延慶線的開通使延慶區正式納入北京30分鐘經濟圈,助推「兩區」建設。
-
摩崖!
摩崖刻石,可以說是一種古代文化現象,溯源久矣。遠古有以石刻石和以色塗石,繪製理想圖畫祀之或為紀遊之所。後來以金鑿刻,就更為方便了。近年來,在鄒城相繼召開了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了《北朝摩崖刻經全集》和論文集,每年有大批中外書法家來鄒城考察、觀摩北朝刻經。 1.鐵山摩崖刻經 位於鄒城北郊鐵山公園內,鐵山之陽巨大花崗巖石坪上。刻經南北長66.2米,東西16.4米,總面積103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