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院摩崖石刻研究團隊系列文章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整版刊出

2020-12-16 紅網永州站

紅網時刻永州11月19日訊(通訊員 敖煉)《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專版10月28日整版刊登了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摩崖石刻研究團隊的三篇文章,包括「摩崖碑拓」課程專任講師敖煉的《南嶺摩崖石刻群的時代特徵》,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李花蕾的《〈雲林石譜〉中的南嶺地貌》,國學院特聘教授、湖南圖書館研究館員尋霖的《陽明弟子徐愛南嶺詩刻考述》。《南嶺摩崖石刻群的時代特徵》概括介紹了南嶺摩崖石刻的起源、時間特點、主題內涵。《〈雲林石譜〉中的南嶺地貌》介紹了宋代杜綰的《雲林石譜》及其親筆題名。《陽明弟子徐愛南嶺詩刻考述》考證了徐愛在月巖的三幅詩刻及其創作背景。三篇文章歸納了南嶺摩崖的水石奇觀特點,是首次面向讀者系統推廣南嶺摩崖石刻的學術性文章。

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摩崖石刻研究團隊對永州乃至嶺南摩崖石刻予以高度關注和持續研究,目前團隊主要成員有張京華教授、李花蕾副研究館員、周欣副編審、彭敏博士、周平尚講師、侯永慧講師、敖煉講師,以及周慧玲教授、李科燕講師,和外聘教授尋霖、楊宗君等多人。團隊迄今出版相關著作8部,發表論文150餘篇,提出「石刻上的文學史」「摩崖文學」等重要概念。

《中國社會科學報》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是我國第一份面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國家級專業理論學術報紙,在全國理論學術界和黨政研究部門形成較大影響。

相關焦點

  •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
    當人們徜徉在烏石山、於山時,就會發現從唐代至今的各種石刻,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俱臻其妙。難得的是大部分石刻紀年明晰、書法遒勁、雕刻精湛,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寶庫,也是研究摩崖石刻、石雕造像以及福州歷史人物事件重要的實物資料。
  • 保護傳承珍貴遺存 一紙一墨拓印鼓浪嶼摩崖石刻
    島上珍貴的摩崖石刻,一筆一划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日光巖、菽莊花園的摩崖石刻更是重要歷史文物和珍貴的文化遺產。  鼓浪嶼遊覽區管理處於今年11月開啟一項「易石為紙」的工作,對鼓浪嶼日光巖和菽莊花園世界文化遺產地摩崖石刻進行系統拓印。昨日,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上島去一探究竟。
  • 飛來:西湖摩崖石刻的杭州訪客
    如今,他在邵群多年「打底」資料整理的基礎上,披沙揀金,對摩崖石刻做更深入的研究。其中的重點——飛來峰,還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發現。比如,韓世忠的兒子韓彥直12歲的榜書作品《韓世忠翠微亭題名》,那是一手漂亮的顏體。說不定何時,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你就突然跟這位天才的書法少年偶遇了。
  • 萬松書院的摩崖石刻,何止「有美」
    喜歡在每一處古老的摩崖石刻面前駐足,看著那些飽經風霜的字,想著寫字的人,很自然的就把自己帶入到那個也許並不確知的年代。 萬松書院,也有一處可供駐足流連的石林,因為石林中那些或清晰或殘損的摩崖石刻。
  • 北京市延慶區白河堡摩崖石刻「水落石出」
    隨著水位下降,延慶區白河堡水庫內三座連排摩崖石刻漸漸露出水面。這是水庫蓄水36年來石刻首次「現身」,當地文物部門根據石刻像的服飾、雕刻風格初步推斷,石刻可能為元明時期。   近日,記者坐船進入白河堡水庫,由於水面的大幅度縮小,大片曾淹沒的土地露出。
  • 摩崖石刻——千古留芳的鐫刻
    摩崖石刻——千古留芳的鐫刻 信息來源:魚峰區紀委監委 發布日期:2020-12-18 15:38 【字體:大中小】
  • 【黃灣景區】福壽山摩崖石刻賦/賈龍梅
    【黃灣景區】福壽山摩崖石刻賦/賈龍梅 2020-05-14 0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年摩崖石刻橫空出世,被奉為國寶,甘肅這個山溝也跟著出名了
    然而甘肅隴南成縣天井山麓的魚竅峽不僅有靈山秀水,還有足以威震四方的歷史文化遺蹟,那便是蜚聲中外的摩崖石刻《西狹頌》。 《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埔閣頌》同稱為漢代書法「三頌」,且為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石刻,至今一字未損。如此高的文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難怪有人會說,到甘肅旅遊如果錯過了魚竅峽,那才是真正的走馬觀花,因為錯過了國寶。
  • 杭州西湖斷橋邊摩崖石刻群中竟然發現神秘...
    石函路上,有多處摩崖文字石刻,長年被青苔覆蓋。近40米的巖壁,「藏」著西湖邊乃至全國少有的、涉及儒釋道三家學說和近現代中西交流的石刻群,記錄著的是從明代一直延續到近現代的文明與文化。 今天,西湖景區完成石函路上9方摩崖石刻的保養工作。
  • 甘肅一樵夫峽谷砍柴,發現1800多年的摩崖石刻,至今一字不損
    「西狹頌」為我國漢隸書法「三頌」之一,是古代摩崖石刻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藏於甘肅成縣一處天井山麓魚竅峽中,此處則是成縣有名的自然風景區:西狹頌風景區。 古有《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埔閣頌》同稱為漢代書法「三頌」,且為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石刻,至今一字未損。
  • 《中國石刻書法精粹》8卷出版完畢
    2020年7月,由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賴非、楊勇、原旭東等專家和業務人員編著的《中國石刻書法精粹》第二輯出版,包括《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文殊般若波羅蜜經碑》《陳思王廟碑》等4卷,加上2019年出版的《泰山經石峪金剛經》《鐵山石頌》《岡山入楞伽經》《鐵山大集經》等4卷,此套書出版完畢。
  • 12月5日,第三屆七星巖摩崖石刻詩詞大會暨首屆青少兒語言...
    第三屆七星巖摩崖石刻詩詞大會 暨首屆青少兒語言藝術大賽決賽 要來啦! 現場解說題目 1、請在3分鐘之內簡單、準確、通俗的介紹一下摩崖石刻景點「清·吳聯四言詩」。 2、請在3分鐘之內簡單、準確、通俗的介紹一下摩崖石刻景點「龍巖洞」。
  • 【中國科學報】《分子植物》:不止「雙十二」
    「因為現在根本不需要我推薦,植物科學研究領域肯定都知道這本刊物。它在國際上有極高的認可度和影響力。」於峰告訴《中國科學報》。  2019年SCI影響因子達12.084、最新5年影響因子為12.744,在植物科學領域研究類期刊中穩居第二、連續9年在亞洲同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一,《分子植物》是如何成為我國主辦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植物科學領域頂尖期刊之一的?
  • 四川中部首次發現北朝佛教摩崖造像
    昨日,由成都博物館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敦煌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南北朝時期造像藝術與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在成都博物館舉行,西南民族大學教授雷玉華在研討會上透露她的新發現:位於成渝走廊上的睏佛寺摩崖石刻造像是北周摩崖造像,這也是四川中部首次發現北朝摩崖造像。 在成渝石窟走廊上,安嶽石窟、大足石刻早已舉世聞名。
  • 大足石刻小佛灣啟動本體修復
    新華社重慶5月13日電(記者周文衝)記者從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大足石刻寶頂山小佛灣摩崖造像保護修繕工程日前正式啟動本體修復。小佛灣摩崖造像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千年自然營力和人為因素等影響下病害纏身。
  • 安徽九華山天台有「三絕」,峭壁怪石與摩崖石刻,還有壯美雲海
    接著分享九華山遊覽見聞,今天要介紹的是九華山的天台景區,景區裡有峭壁怪石、雲海絕景和摩崖石刻三大看點,精彩紛呈。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眾多網友的旅遊目的地。九華山風景區有花臺、天台、百歲宮和九華街四大核心景區,天台景區的觀賞度較高。圖為天台禪寺,氣勢非凡。
  • 【中國科學報】2019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
    2017年,黃仕強踏上故土,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組建起自己的研究團隊,手把手帶學生。目前,36歲的他帶領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6歲,面對中國即將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現實狀況,他們立志刻苦鑽研,解密肌肉衰老等退行性疾病的機理,探索肌肉再生的奧秘,為人類健康貢獻力量。
  • 【中國科學報】鎳鋅碳「合作」高效催化乙炔加氫
    【中國科學報】鎳鋅碳「合作」高效催化乙炔加氫 2020-07-15 中國科學報 沈春蕾 【字體基於在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的相關研究工作,團隊引入鋅原子對鎳的電子結構和八面體間隙體積進行精確調控,實現乙炔在鎳基納米粒子表面自發吸附、解離並進入形成間隙碳化物 Ni3ZnC0.7結構,同時採用原位X射線衍射、原位同步輻射和透射電子顯微等研究手段,對催化劑結構及其演變進行了表徵。該工作為高效非貴金屬加氫催化劑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新思路。
  • 四川中部首現北朝佛教摩崖造像
    昨日,由成都博物館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敦煌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南北朝時期造像藝術與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在成都博物館舉行,西南民族大學教授雷玉華在研討會上透露她的新發現:位於成渝走廊上的睏佛寺摩崖石刻造像是北周摩崖造像,這也是四川中部首次發現北朝摩崖造像。在成渝石窟走廊上,安嶽石窟、大足石刻早已舉世聞名。隨著考古工作者的深入考察,近日在資陽市樂至縣等處又發現了年代比較早的北朝摩崖石刻。
  • 摩崖!
    摩崖刻石,可以說是一種古代文化現象,溯源久矣。遠古有以石刻石和以色塗石,繪製理想圖畫祀之或為紀遊之所。後來以金鑿刻,就更為方便了。摩崖有些是經過書丹的,但也有不少是直接奏刀鑿刻,故其書風多自然開張,氣勢雄偉,意趣天成,表現出一種陽剛之美。中國名山眾多,大山是人們生活的來源,多崇拜為神靈,登山又可增智放懷,借金石永固難滅,拓刻者遂多見。少者數字,多者千言。佛教經文刻石的風氣盛行於北朝,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