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你的名字》中
男主喝下女主當年所釀的口嚼酒
從而與本應死去的三葉靈魂相通
喝酒畫面描寫過於直接,不禁讓人虎軀一震
這種神秘的口嚼酒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口嚼酒是一種最原始的發酵法
口嚼酒其實是現在大多數穀物酒的鼻祖。
工藝大概是這樣的,製作者把煮熟的米放入嘴中,充分咀嚼後吐出來,然後撿起再塞進嘴中,如此重複數次。
肯定會有人想到影視橋段中的吃嘔吐物,沒那麼誇張啦,這兒的米不經喉嚨不過胃,只在人的嘴巴裡溜達一圈。
我們吃米飯時,會發現越嚼越甜,這是唾液中的澱粉酶在起作用,它能將米飯中的澱粉轉換成麥芽糖。
古人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先把大米變成糖,再利用空氣中的酵母自然發酵,慢慢地就成了酒。本質上和我們常見的米酒並沒有區別。
口嚼酒起源於日本嗎?
並不是。
電影中說這是日本最古老的酒,這點他們跟韓國人一樣,喜歡搶別人的。
大概在彌生時代初期,早稻自中國傳入日本,也把這種釀造方法帶入島國,就出現了以大米為原料的「口嚼酒」,這也是最原始版的日本清酒。
據《魏書》記載,南北朝時期,住在東北長白山、松花江一帶北魏「勿吉」人(滿族的祖先)就是嚼米為酒,飲之亦醉。
亞馬遜雨林的口嚼酒
這種口嚼酒味道如何呢?估計沒多少人喝過,我有幸嘗過這「瓊漿」,那酸爽,至今餘味繞喉。
2014年夏天,我隨《侶行》一起進入亞馬遜,探訪一個食人族部落。
食人族,這仨字聽起來就讓人心有惴惴,一度擔心對方是否會一言不合就把我們給吃了。
萬萬沒想到,等著我們的不是怒目敵視,而是熱烈的歡迎舞。
食人族的小夥伴們給我們的見面禮竟然是……
印第安人秘制口水飲料——土著版口嚼酒。他們稱之為「Caxiri」。
食人族的口水飲料
這裡也流行《你的名字》中的口嚼酒。和所有東亞口嚼酒的共同點是:釀酒是一項淑女運動。
村裡的女人們,不分老幼,牙缺牙全,都會參與進來。
印第安人堅信參與「咀嚼」的人越多越好。參與人數多,說明村落人丁興旺。在生存環境極其殘酷的叢林中,人口是最大的資源。
分享口嚼酒,可以將全村人的感情更緊密地聯繫到一起,提高凝聚力。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他們的口嚼酒,是全村幾十個女人都反覆咀嚼過的……
和東亞的原材料不同,亞馬遜地區並不適宜水稻的種植。這裡的主食一般為木薯,所以印第安人放在口中咀嚼的,是晾曬後磨製的木薯粉。
與大米相比,木薯粉耐嚼,口感更豐富~
口水飲料到底什麼味兒?
知道了擺在我們面前桶裡飲料的製作工序,確實有點兒讓人望而生畏。
可是人家老鄉盛情款待,咱不喝實在不禮貌。比較有意思的是,桶裡的液體顏色還都不一樣——他們把臉上的塗彩給拌進去了。
我們每個人都一邊笑著一邊默默吞口水,一副視死如歸模樣,接過食人族先生遞過來的碗,眼睛一閉大口乾掉。
這東西可真由不得去慢慢品味,只求早幹早痛快。
不過,忘掉它是從部落裡幾十個女人嘴裡串過一遍的事兒,還挺好喝的!挺好喝的!挺好喝!好喝!就是挺酸。
食人族的骨灰拌飯
這個食人族部落位於巴西與委內瑞拉交界處,叫雅諾馬馬(Yanomami)。因位置偏僻,與外界交流極其不暢。
這裡曾經食人成風。說起食人族,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衣衫襤褸的原始人生擒敵人,脫衣扒皮,團團圍在篝火旁,烤著大腿、吃著胳膊。
酋長說,從二十年前開始,他們已經不吃人了。這一代大多數人,並沒有吃過人肉,只能從部落老人的口中,了解這段被封存的歷史。
但是吃人是他們的傳統,而部落人最重視的就是傳統的傳承,那怎麼辦呢?
他們吃骨灰!
在雅諾馬馬人古老而神秘的意識中,死去的親人擁有保護家族後代的能力,而為了和他們距離更近,長久地依偎在先人庇佑的懷抱中,
他們會吃掉先人的骨灰,讓父輩活在自己的——胃中。
嗯……印第安人版骨灰拌飯。
這樣他們既保留了傳統,又不用再去吃人了。
中國人在亞馬遜雨林
品嘗口嚼酒
美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