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福利:來自純粹讀書社群的邀請
敬愛的偉大詩人!
我不知道,這封信將在何處收尾,以及它與生活有何區別,請允許我一吐為快吧,懷著我已體驗了二十年之久的愛意、敬慕和感激。
我把我性格的基本特徵和精神生活的全部積累都歸功於您,它們是由您所創造的。我與您交談,猶如人們談論久已逝去的往事,那往事後來被視為當今正在發生之事的根源,仿佛後者就源自於前者。
我作為一個詩人竟能為您所知,這讓我喜不自勝,——我很難想像自己是個詩人,如果說詩人指的就是普希金或埃斯庫羅的話。
命運的這種結合以其令人痛苦的不可能性穿透了我,造成一種它是不可思議的感覺,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這種感覺實在難以形諸筆墨。我奇蹟般地偶然引起您的注意這件事震撼了我。關於這件事的消息,在我內心激起了一種類似電流短路的感覺。
當我在列·奧的來信裡讀到關於這件事的那幾行文字時,家人全都外出了,只有我一個人留在房間裡。我衝到窗邊。外面下著雪,行人在眼前走過。我沒有注意周圍的一切,我哭了。兒子和保姆散步回來,接著妻子也回來了。
我卻沉默著,——幾小時內我沒能說出一個字。
此前,我一直因您的詩歌那廣闊、無窮、深邃的恩賜而無限地感激您。如今,我又因您以特殊形式表達的對我的命運突然、精心、善意的介入而感謝您。
詳細地敘述這一點,也許就意味著妄想獲得您的關心,而我從不打算這樣做,除非您本人吩咐我這樣行事。這也許還意味著去理解歷史上一系列悲劇性事件並對它們做出敘述,這無疑已超出了我的能力。
而且,每一個有能力學習的人,都能夠從我們的生活經驗中領會到,直接表達出來的偉大,往往會轉化為其對立面。它實際上會成為偉大的卑微和積極的保守。
我們的革命亦是如此,它是一個與生俱來的矛盾:時間之流的斷裂,往往貌似一處靜止不動但動人心魄的名勝。我們的命運也是如此,是靜止的、短促的、受制於神秘而又莊嚴的歷史特殊性的甚至在其最微小、最可笑的表現中也是悲劇性的。
然而,我這是在說些什麼啊?談到詩和詩人,換句話說,談到歐洲共性之光每一次折射中的特殊人物,亦即眾多無名的同時代人融匯一體的命運,談到詩,一切依舊。
無論從前還是現在,此處一切均取決於偶然性,一且它被深刻、適時地接受,就會產生不充分的折射。這時,一切就變得極其簡單,變為非歷史的和順應時代潮流的,變為自由而又命中注定不幸的。於是在八年未嘗到這使人虛弱無力的幸福之後又會重新成為一個詩人。
最近幾天,在我的身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在此之前漫長的八年間,我非常不幸,甚至連死都無所謂,雖說在極度的沮喪中也從未忘記革命那崇高的悲劇成分。我完全無法寫作,得過且過。一切都已在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年間寫盡了。
而如今我卻仿佛再生了。這有兩個原因。原因之一我已經談了。這一原因迫使我閉口不再稱謝,因為無論我怎樣書寫謝意,也無法與我的心情相提並論。
請允許我再談談另一個原因,況且這兩個事件對我而言是彼此相關的,這事涉及一位女詩人,她熱愛您的程度不下於我,與我對您的愛亦無二致,她(無論是廣義地還是狹義地理解)可以與我一樣地被視為您那能動的、涵蓋一切的詩歌傳記中的一個部分在得到有關您的消息的那一天,我通過這裡的一些間接途徑得到一部長詩,長詩寫得誠摯而真實,如今在蘇聯我們誰也無法那樣寫作。
這是那一天裡的第二次震撼。這便是瑪麗娜·茨維塔耶娃,一個天才的大詩人,一個就其素質而言與徳博爾德-瓦爾摩爾相近的天才。她現僑居巴黎。我希望,哦,看在上帝分上,請原諒我的大膽和公然的攪擾,我希望,我鬥膽希望她也能分享到我由於您而獲得的那種歡樂。
我在設想,一本由您題籤的書,比如說,一本我僅僅耳聞的《杜伊諾哀歌》,對於她來說將意味著什麼。請原涼我吧!但是,在這一意義深遠的巧合的折光中,在歡樂的眩惑中,我倒是願意認為,真理就存在於這折射之中,我的請求是有意義的,是會被應允的。
為了誰?為什麼要這樣?這我無法道出。也許是為了一個詩人,這位詩人在永恆地編纂詩的內容,並在不同的時代變換不同的姓名。
她叫瑪麗娜・伊萬諾夫娜・茨維塔耶娃,現居巴黎,19區,魯韋街8號。
請允許我認為您的答覆就是實現我為茨維塔耶娃所作的這一請求。這對我來說也將是一個徵兆,說明我還可以繼續給您寫信。我不敢希求直接的覆信。我本來就以這封顯然滿紙謬誤和荒唐的長信佔用了您這麼多時間。當我開始寫信時,我只想充分地向您表明我的崇敬。我意外地、不止一次地感覺到,您對於我來說已成為一個啟示。
我忘了,那些延伸到歲月、年齡、不同地點和地位的感覺,是無法屈從於突然想要用一封信來對它們加以概括的嘗試的。謝天謝地,幸好忘了。否則,我就無法寫出這些平庸的文字來了。寫就的信頁擺在這裡,由於其冗長和不遜,我永遠也不打算把它寄給您。
還有兩本詩集也擺在這裡(指《生活,我的姐妹》和《主題與變奏》),最初我打算將這兩本詩集寄給您,好讓它們如封漆一般可觸摸地封印此信,可我沒寄,因為我擔心您有朝一日想起來讀這塊封漆。
然而一切均屬多餘,只需道出最重要的一點。我愛您,猶如詩是可能而且應當被愛的,猶如有生命力的文化頌揚其頂峰、為它們而欣喜並依賴它們而存活。我愛您,我可以自豪的是,無論是我的愛還是我已提到的我最好的、也許是唯一的朋友瑪麗的愛,都是無損於您的。
如若您願意以您親手寫下的幾行文字來賜我以幸福,我請求您讓茨維塔耶娃轉寄。不能肯定瑞士的郵件能抵達我們這裡。
您的帕斯捷爾納克
日瓦戈醫生
作者: [蘇聯] 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譯者: 藍英年 / 張秉衡
出版時間: 2006-1
30年之後,帕斯捷爾納克在回憶到這封信時這樣寫道:
他(指裡爾克,——引者按)在我的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我以前從未想到過,我能寫信給他,直到經過二十年之後我突然意識到他對我的那種他自己也不知道的影響(他在給家父的信中提到了這一點),並得知他是在伊茲沃爾斯卡婭的法語譯作中了解我的時候為止。我沒有想到,郵局居然能成為一座橋梁,通向那個與現存世界完全不同的另一個難以抵達的天地,以前我只能用自己的崇敬與那個天地保持聯繫,可是突然發現,這座橋梁在沒有我參與的情況下因遠方的一個偶然事件而架設了起來。只是在這個時候,我才頭一次想到,我可以給他寫信。
但是,我們這裡和瑞士的聯絡卻中斷了,茨維塔耶娃住在法國,我與她保持通信,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係,她也知道裡爾克,熱愛裡爾克。我想順便給她一份禮物,即把她介紹給裡爾克,讓他倆認識認識。我請求他不必給我回信,不必為我浪費寶貴的時間,但請求他把《獻給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詩》和《哀歌》寄給在法國的茨維塔耶娃,以此表明他收到了我的信。
帕斯捷爾納克致裡爾克的(一封作為跋的信):
如果您活著,我今天會給您寫信。此刻,我完成了獻給您的《安全保護證》,昨天晚上,全蘇對外文化關係協會請我去辦了一件與您相關的事。
為編輯您的書信集,德國方面希望得到您在其中擁抱並祝福過我的那封簡訊。我當時沒有回覆那封簡訊。我相信能很快與您會面。然而,代替我出國的卻是妻子和兒子。
把像您的文字這樣的饋贈擱置一邊,不予回答,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是我害怕,在與您的通信讓我獲得滿足之後,我也許會永久地停留在通向您的半途中。可是我卻必須見到您。
在此之前,我決心不給您寫信。我也曾設身處地為您想過(因為我的沉默會讓您驚訝),當我想到茨維塔耶娃在與您通信時,我便坦然了,因為,雖說我不能代替茨維塔耶娃,茨維塔耶娃卻能代替我。
當時我已有了家庭。我以一種犯罪的方式開始了一件我沒有足夠條件去做的事,並將另一種生活引入這一嘗試,與此同時,又為第三種生活打下了基礎。
微笑使年輕女畫家的下巴圓得像一隻小圓麵包。她的臉頰和眼睛放射出微笑的光芒。這時,她像是怕陽光,眯縫起那雙無神的、目光散亂的眼睛,就像近視眼或胸部孱弱的人那樣。當微笑流溢到美麗、寬闊的額頭,一個韌性的容貌便越來越頻繁地擺動於圓與橢圓之間,讓人想起義大利的文藝復興。
被微笑映得容光煥發的她,非常像吉蘭達約的女性肖像畫中的一幅。這時,便想讓她的臉沐浴在陽光之中。為了美,她永遠需要這陽光,因此,為了喜悅,她需要幸福。
人們會說,每一張臉都如此。非也,我知道另一些臉龐。我知道一張臉龐,它既刺眼又讓人驚嘆不已,在痛苦和歡樂中它都同樣動人,並且它越美,你越是能在別人的美黯然失色的情況下更經常地遇見它。
無論這女性是聲名鵲起,還是身處逆境,她那嚇人的魅力都毫無變化,她在大地上無論需要什麼都遠遠少於大地對她的需求,因為這便是女性氣質,就像完整地從採石場中取來的一塊粗糙的、不碎的、有自尊的石頭。因為外部規律更多地決定女性的氣質和性格,所以這一女性的生活、實質、名譽和激情均不依賴於陽光的照耀,她也不像前者那樣害怕痛苦。
就這樣,我生活著,屬於一個家庭——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我妻子不在家。她一整天都在高等藝術學校。前廳裡擺著一張自早晨起就未收拾過的餐桌,我坐在桌邊,若有所思地從煎鍋裡盛起炸土豆,窗外,雪在猶豫不決地飄落,形成稀疏的雪堆,雪時落時停,似乎在懷疑什麼。但是,被冬天裡的春目明顯延長了的一天,卻像一個嵌入物,被鑲嵌在迷濛的、帶有毛茸茸白邊的窗框間。
這時,有人在外面叫門,我打開門,來人遞過一封國外來信。這是父親寫來的,我埋頭讀起信來。
那天早晨,我第一次讀了《終結之詩》。我偶然得到了這部長詩的一份莫斯科手抄本,毫無疑問,長詩的作者對於我來說意義重大,許多信息來往於我們之間或正在半途中。然而,在那天之前,我竟然對這部長詩一無所知,也不知道後來接到的《捕鼠者》。因此,早晨讀完長詩後,我仿佛仍處於這部長詩扣人心弦的戲劇性力量所造成的迷惘中。
此刻,我激動地讀著父親的信,知道了您的五十誕辰,知道您高興地接受了父親的祝賀並回了信,突然我意外地讀到了當時還令我不解的一個附筆,說我不知怎麼竟為您所知。我站起身來,離開了桌子。這是一天裡的第二個震撼。我走到窗邊哭了起來。
如果有人告訴我,人們在天上閱讀我的作品,我也不會更為驚奇。在我對您二十餘年的崇拜中,我不僅沒有設想過這種可能,而且還事先就剔除了這一可能,如今,它改變了我關於自己的生命及其進程的認識。
生命的弧線及其終端在一年年地散開,似乎永遠不該聚合,可是突然,在一眨眼的瞬間,它緊緊地聚合在了我的眼前。在什麼樣的時刻!在最不合適的一天之最不合適的一刻!
院子裡,二月末不太暗的、饒舌的黃昏已然來臨。一生中,我第一次意識到,您是一個人,我可以給您寫信,您在我的存在中將發揮巨大的非人工的作用。在此之前,我從未有過這樣的念頭。如今它突然降臨在我的意識中。我很快便給您寫了信。
我如今也許很怕再看到那封我已不記得的信。對您說您是什麼樣的人,這是世上最輕鬆不過的事。但是,如果我談起自己,亦即談起我們的時代,那我就未必能處理好那尚不成熟的主題了。
我未必能恰當地向您敘述所有革命中永遠是頭幾天的那些日子,在那些日子裡,德穆蘭們會跳上桌子,用為空氣乾杯來激勵路人。我是這些日子的見證人。
現實就像一個私生女,半裸著身子逃出牢房,讓徹頭徹尾不合法、無嫁妝的整個自我凌駕於合法的歷史之上。我看到大地上的夏天,這個夏天似乎認不出自我了,它是自然的,是走在歷史前面的,似是在走向新的發現。
我留下了一本描寫這個夏天的書。在書中,我表達出了有助於了解這場最不同尋常、最難以捉摸的革命的一切。
鮑·列·帕斯捷爾納克致裡爾克
(原題為《帕斯捷爾納克:致裡爾克(兩則)》,劉文飛譯
轉自:在土星的標誌下)
最好的裡爾克
作者: [奧地利] 萊內·馬利亞·裡爾克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譯者: [美]秀陶
出版時間: 2020-9
大地上的事情
(增訂版)
葦岸 著;馮秋子 編
★★★★★
葦岸最新、最全、最嚴謹增訂版本,由葦岸生前摯友、著名作家馮秋子受葦岸家人委託,歷經數年整理、選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0月傾力呈獻。
《大地上的事情》(增訂版)新增葦岸遺著:散文、隨筆20篇、詩歌22首、書信1封、譯文2篇,共計45篇(首);此外,延用的葦岸《後記》,附錄的《葦岸生平及創作年表》和《葦岸作品的後續傳播》,對於記錄葦岸生平和研究葦岸及其創作,提供了更為全面、準確和翔實的史料信息。該增訂版是葦岸作品目前為止最完全版本。
葦岸日記(上中下)
葦岸 著;馮秋子 編
★★★★★
葦岸日記《泥土就在我身旁》書名,來自他1988年4月14日的日記:「……我應該能看到生命,每天發生變化,感到泥土就在我身旁。能夠戰勝死亡的事物,只有泥土。」
葦岸日記從1986年1月1日記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療止。1年為1輯,三冊日記共14輯,總量近80萬字,加上附錄《葦岸書信選》《葦岸生平及創作年表》《葦岸作品的後續傳播》等,全書總量90萬字。
葦岸自覺摒棄日常生活中純粹個人性事物,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把人文精神與文學承載的可能,以及書寫者氣質、方式影響下的思想格局的探索融為一體,把認識世界、助力文明生態作為自己的責任,那些掘進的、嘗試辨識前路的孜孜努力,在日記中留下了深刻印記。他的日記多有對於大地道德信念、切身體驗的自然與人文進程的敘述,及與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們的閱歷、觀念、創作狀況和個人意趣,所處時代影響下的文藝現象,親歷半個中國的旅行見聞,閱讀過的諸多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類著作。此外還有葦岸非常節制,但仍自然流露的對於出生地和對於親情的準確、生動描述,對於內心緊斂但是誠實的歡喜或沉重的表述。日記內容豐富,語言質樸,有理性、有真性情,伸展出來日常中的人不平凡的日子,打開了一個真實的人的世界,從中可以感受葦岸心智和精神的成長曆程,他在普遍意義上的行跡和不同於他人的特立獨行之處。
董其昌傳
孫煒 著
★★★★★
著名藝術家楊先讓,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聯袂推薦,著名藝術媒體人孫煒最新力作。一部個人傳,一部晚明史,解密董其昌罵名背後的真相。隨書饋贈 特製6款純宣紙精美藏書票。
最好的裡爾克
裡爾克 著;秀陶 譯
★★★★★
《最好的裡爾克》是詩人秀陶所譯奧地利詩人裡爾克代表詩作選譯集。本選譯本之所以叫作《最好的裡爾克》,在於譯者譯筆嚴謹,音律韻腳安排講究,少有增減、切割、含混之處,讀來確屬各譯家中之上乘成品。書中所選的作品涵蓋詩人裡爾克主要作品和名篇,令人喜愛的裡氏作品少有漏掉。
江南舊聞錄:
故園歸夢長
朱學東 著
★★★★★
《江南舊聞錄:故園歸夢長》是一本兼具社會學、民俗學史料和文獻研究價值的懷鄉思故之作,是作者朱學東對江南故鄉已經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場景的記錄和回憶。
象語者
[南非]勞倫斯·安東尼
[英]格雷厄姆·斯彭斯 著
鄔明晶 張宇 譯
★★★★★
南非原始森林裡大象感人至深的故事,與野生動物對話,詠嘆靈性之美。
著名作家,《與蟲在野》作者半夏:《象語者》的作者勞倫斯·安東尼說——「如果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有籠子,我希望是一個空空的籠子。」任何生命的身心靈都不應該被禁錮,它們都應該自在地徜徉在天地之間。
春之祭:駱一禾詩文選
駱一禾 著
陳東東 編
★★★★★
《春之祭:駱一禾詩文選》是由駱一禾的代表詩作、詩歌評論、書信等彙編成輯。全書分為七輯,向讀者呈現一個更真實立體的詩人形象,有助於讀者了解詩人的創作思想、創作風格,以及其當時所處時代的文藝創作思潮。
相似之書
[法]埃德蒙·雅貝斯 著
劉楠祺 譯;葉安寧 校譯
★★★★★
純粹譯叢之埃德蒙·雅貝斯作品系列《相似之書》共分為三卷,分別是「相似之書」「暗示·荒漠」和「不可磨滅·不能察覺」。書中充滿了雅貝斯式的哲學思索,從語言到文學,從宗教到傳統,焦慮與困擾在作者靈魂的拷問中不斷明晰、堅定,從而無所顧忌、無所約束,見證了詩人為實現詩意語言和哲學人生的夢想的努力。
我消失的影子
高博洋 著
★★★★★
作為都市懸疑小說,《我消失的影子》構建出了一個真實又懷舊的龐大鏡像。
舞者阿布擁有令人羨慕的身姿線條,尤其是投影在幕布之上的影子極富魅力。他好不容易爭取到在一出備受矚目的「影子舞」裡跳主角,自己的影子卻無端消失了,這令他陷入窘境。為了尋找影子,阿布周旋在三個女人之間,卻漸漸逼近了一段撲朔迷離的往事,牽涉出了三條命案,以及他不堪回首的童年……
純粹讀書社群
掃碼加入純粹讀書社群
每日與您分享好書
● END ●
純粹好書
「」系列丨楊先讓· 丨揚之水·定名與相知丨王學泰作品系列 「水滸」識小錄丨丨半夏·與蟲在野丨黑陶·「」 在閣樓獨聽萬物密語 | 馮秋子主編 丨燎原主編系列詩集 海子·神的故鄉鷹在言語 昌耀·我從白頭的巴顏喀拉走下丨自然主義譯著系列 毛羅·科羅納 貂之舞 山林間 勞倫斯·安東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語者丨張清華·海德堡筆記丨龐餘亮·半個父親在疼丨聞中·吉檀迦利丨張銳鋒·卡夫卡謎題丨蕭耳· 錦灰堆美人計 櫻花亂丨計文君·化城喻 問津變丨於賡哲·唐開國丨朱夏妮·新來的人丨丨周曉楓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紋丨聶曉華·生別離丨丨漢聲·松陽傳家丨蘇七七·光與真的旅途:電影筆記二十四則丨茅野裕城子·韓素音的月亮丨布魯諾·舒爾茨·鱷魚街丨埃德蒙·雅貝斯 門檻·沙丨江子·去林芝看桃花丨劉可牧·七千裡流亡丨更多純粹好書&相關資訊請查看公眾號下方菜單欄
原標題:《帕斯捷爾納克:茨維塔耶娃住在法國,她也知道裡爾克,熱愛裡爾克|純粹閱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