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送宋江三個外號,體現「忠孝仁義」中的三個,卻獨缺這一個

2021-01-08 張家公子名無忌

文/巴暘

在《水滸傳》中,宋江有三個大名鼎鼎的外號,分別是「呼保義」,「孝義黑三郎」和「及時雨」。其實作者施耐庵給宋江的這三個外號別有用心,這三個外號正對應著中國人最講的「忠孝仁義」中的三個字,而「忠孝仁義」四個字中的另外一個,宋江卻永遠也沒有。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宋江的第一個外號「呼保義」。呼保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到現在也沒有定論,但最流行的一種解釋是,「保」就是保持的保,「義」既是忠義的義,「保義」就是保持忠義的意思,而「呼」的意思,就是說大家都是那樣叫他。

宋江在《水滸傳》中還有一段自述,說:「安邦護國稱保義,替天行道顯忠良,一朝聖主招安去,永保華夷萬載昌」。從宋江的這段話可以看出保義這個詞就是要「安邦護國」,體現了他對國家、對朝廷的忠。

所以總體上來說,「呼保義」這個外號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稱頌宋江很忠義,此外號講明了宋江對國家、對朝廷和對皇帝的態度,那就是「忠」,因此說「呼保義」這個外號體現了「忠孝仁義」四個字中的「忠」字。

宋江的第二外號「孝義黑三郎」,這個外號就很好理解,重點體現一個「孝」字,黑三郎是對他的人物形態的一個描述。在古代,百善孝為先,宋江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宋江家中有一個老父親,雖然著墨不多,但充分體現出了宋江的孝道。

宋江廣結江湖好漢,他也知道這些好漢中有不少是妄法之徒,害怕禍及老父親,所以及早就請宋太公到衙門狀告自己忤逆不孝之罪,脫離父子關係。所以後來宋江殺了閻婆惜而犯事,逃在家中,在他父親那裡躲藏,公差來搜查時,宋太公便出示了脫離關係的文書,搪塞過去。這一點充分體現了宋江為保父親周全而行的孝道。

後來宋江潯陽樓題反詩,九死一生,被梁山好漢救上了山。可就在上山當天,宋江就心繫老父安危,拒絕梁山晁蓋、吳用一伙人的勸阻,不顧個人安危,獨自一人下山到鄆城縣去接他的老父。這一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宋江的孝。

宋江的第三個外號「及時雨」最為有名,這個外號充分體現了一個「義」字,仗義疏財,廣交天下英雄,只要江湖好漢前來有求於他,他必「義字當先,慷慨解囊相助,因此」及時雨「宋公明的大名在江湖上煊赫無比。

所以,」呼保義「代表」忠「,」孝義黑三郎「代表」孝「,」及時雨「代表」義「,「忠孝仁義」四個字,宋江佔其三,但獨獨缺少個」仁「,為什麼呢?因為宋江的確稱不上」仁「。

為什麼說宋江稱不上」仁「呢?因為《水滸傳》中宋江的不仁之舉太多了,數不勝數,簡單列幾個大家就知道了:宋江為了拉秦明上梁山,害得秦明滿門盡滅;為了賺取盧俊義入夥,害的盧俊義家破人亡;為了拉李應入夥,一把火燒了李家莊;為保忠義美名,甚至死前還害毒死自己的忠實小弟李逵。總之,宋江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敢做一切喪盡天良之事,是為大大的」不仁「。

相關焦點

  • 施耐庵是不是詞窮了,為什麼對武松的外號敷衍了事?
    那施耐庵是否詞窮,才會對武松的外號如此敷衍了事?英雄輩出,何故單單冷落行者所謂「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水滸傳》裡面的大量故事都體現了英雄豪傑們的行事作風,讀來讓人手不釋卷、血氣上湧。多虧了施耐庵這一不世出的文學大師,描述了英雄們精彩絕倫的世界,使普通人在平凡的日子裡也可以遐想一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勇果斷。除了英雄們豐富多彩的故事之外,施耐庵還為每個英雄配了綽號,比如宋江的外號就至少有三個,分別是:及時雨、呼保義和孝義黑三郎。這些外號精準的概括了宋江的性格以及為人處世,可以說是恰如其分的稱呼。
  • 宋江揮金如土,是富二代還是家裡有礦?施耐庵用9個字告訴你
    按照《水滸傳》中的描寫,宋太公大約與史進的父親史太公類似。滿打滿算,宋家只能算是一個殷實的中產之家,絕不是大富大貴之家。所以,宋江不是富二代。宋江在鄆城縣當一個不入流的押司,就是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跑腿辦事員。雖說有「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但那也是對知府這種相對高級的官而言的。宋江連一個知縣都沒混上呢,工資收入肯定非常有限。
  • 淺析《水滸傳》中宋江的形象
    在一百零八位好漢中,宋江無疑是核心人物。他以超常的凝聚力和組織力團結眾人佔據水迫梁山,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受招安後又破遼國,平田虎,剿王慶,擒方臘,為國立功,直至飲毒酒而死。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忠孝仁義禮智信俱全的英雄首領。正是他在道德上的嚴格律己,使他有一種超強的人格魅力,而使眾人折服。《水滸傳》第18回交待了宋江的出身。
  • 宋江的幾個側面,面面俱到才是一個立體的宋江形象
    宋江的故事留給了我們幾個側面,通過這些側面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宋江這個人物形象。仗義——收買人心的手段在江湖上提起宋江這個人,無人不誇讚他是一個仗義疏財的好男子,是救人於危難之中的及時雨。武松要回家去看兄長,宋江一路相送,臨行前,他掏出十兩銀子贈與武松。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哥哥武大,很少有人這麼關心武松,武松大為感動,當即認宋江為義兄。他收買李逵的情景如出一轍,李逵賭博輸了銀子,他立刻給了李逵十兩銀子,李逵把這十兩銀子又丟了,但是宋江並沒有責怪李逵,而是帶著他喝酒吃肉。
  • 當代青年自省錄:忠孝仁義 莫掛嘴邊
    前言關於忠孝仁義,老子曾說過一句讓很多人費解的觀點:「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本文著重來探討下忠孝仁義為何伴生邪惡,以及幾個大義滅親的跌宕小故事。這讓我想起魯迅的《狂人日記》: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為什麼對」仁義道德「如此毒舌?
  • 「傻白甜」李逵是梁山好漢中為數不多的忠孝仁義的漢子?
    李逵生得粗壯健壯、身上的肌肉疙瘩一塊一塊的,遠遠望去就是一個標準的肌肉猛男、再加上李逵行動靈活有力道,江湖朋友人送綽號「黑旋風」。李逵是山東沂州沂水縣百丈村人氏。(新版李逵)後因傻白甜李逵生性魯莽,情急之下打死了人,從牢中逃了出去,但得到了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當牢子(相當於看守所獄警)。
  • 宋江一個小吏為何在江湖上如此出名?宋江:哥才是大宋第一網紅!
    在上回解說《水滸傳》中我們說過了,宋江因為怒殺閻婆惜而被官府通緝,但是宋江此人可真的不是一般人,那是在江湖上響噹噹的人物,不僅像晁天王這樣的黑幫大佬給他面子,甚至如朱仝,雷橫,武松這種政府工作的人員,對其也是畢恭畢敬,那麼一個小吏出身的宋江,究竟有何魅力令無數好漢競折腰呢?
  • 水滸真正主角宋江為何出場如此之晚?名中暗喻之多實屬梁山之最!
    上文我們分析了《水滸傳》中,楊志這一個角色的綜合戰力。雖然說引出了不少的好漢,但是我們的主角宋江卻仍沒有出場。直到《水滸傳》第十七回中,宋江這個角色才真正登場,那為什麼施耐庵老爺子讓主角這麼晚才與觀眾見面呢?
  • 你知道「忠孝仁義禮智信」指的什麼嗎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優良的中國傳統美德—忠孝仁義禮智信,從孔子時就提出來了,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兩字,支撐著國家、民族以至於整個家庭;「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
  • 宋元時期常將忠孝聯繫在一起,從家庭的「孝」走向社會的「仁義」
    宋元時期常常將忠孝二者聯繫在一起,並將其延伸為包含忠孝仁義在內的一種儒家倫理道德。換言之,無論是宋代還是元代,「孝」是包含「忠孝仁義」在內的廣義的孝,是從家庭或家族的「孝」走向社會的「仁」、「義」。《元史·孝友傳》中開篇將孝子分為四種類型:侍親至孝者、廬墓居喪者、累世同居者、散財周急者,其中前三類都是孝順父母,而第四類散財周急則是針對父母以外的鄰裡朋友。例如《元史·孝友傳》中記載了賈進散財周急的事跡,他為地震災民送去酒藥炭米,冬天的時候為受寒受凍的人送去棉衣,又購置土地安葬無墓之人。賈進這種行為受到人們的讚賞,很快就流傳開來,他也因此受到朝廷的旌表。
  • 元代社會的「孝」被賦予更深的涵義,是忠孝仁義為一體的孝道觀
    元朝建立之後,主張以孝治國,並大力宣揚忠孝仁義一體思想;此時,理學宣揚的孝道觀對人民思想控制加深,「愚孝」行為屢禁不止。種種原因致使元代盛行孝親敬老之風,孝子人數增多,《元史·孝友傳》中有言:「元以孝義聞者,蓋不乏焉。」
  • 施耐庵渲染主角特技寫法
    稍加用心,你會發現這麼一個特殊的存在,《水滸傳》主要人物有「一百單八漢」,但在這一百零八個人中,一百零七個,個個都有綽號,而唯獨此一人——武松,被排除在外,他,沒有綽號。在整部《水滸傳》描述中,武松就叫武松,頂多用個「行者武松」來代替了事。這讓很多人不解,武松的綽號呢?畢竟臨陣吊睛白虎都不在話下的那麼一個厲害角色。難道,施耐庵給忘了起嗎?還是另有別情?
  • 隸書新作忠孝傳家仁義處事對聯(每日一品第989期)
    「忠孝傳家德為本,仁義處事信當先」是一副人們喜聞樂見的修身聯,廣泛流行於民間。「忠孝仁義禮智信」從我國春秋孔子時代就提出的修身要義,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忠孝仁義禮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 此人受江湖人物崇拜,一生忠孝仁義,俠肝義膽
    關羽劇照三國中的關羽,是劉備的義弟,對其忠心耿耿,跟隨劉備南徵北伐,可謂是九死一生。汜水關一戰,華雄佔據上風,無一人應戰。關羽請求出戰華雄,曹操持溫酒為關羽壯行。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所謂三英是指(劉備、關羽、張飛)。曹操非常欣賞關羽膽識才華,想將關羽說服為自己效力。曹操派其張遼和張文遠二人說服關羽。「桃園三結義」劉備作為關羽的大哥,關羽出於對嫂嫂的保護以及二張的情誼,暫且同意歸降曹操。也許很多人會問關羽這樣的大將怎麼會歸降曹操?
  • 【山歌唱文明第十一彈】忠孝仁義禮智信,光宗耀祖家門興
    【山歌唱文明第十一彈】忠孝仁義禮智信,光宗耀祖家門興 2020-07-15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水滸傳》中人物眾多,但施耐庵對於其中108位英雄的刻畫卻可以用入木三分來描述。也正是如此各有特點、各有不同的英雄形象才讓這本書在後世的傳播之中有了超強的生命力,供後人點評,得以位列四   原標題: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水滸傳》中人物眾多,但施耐庵對於其中108位英雄的刻畫卻可以用入木三分來描述。
  • 水滸傳中最離奇的事件:宋江死後花榮為何非要自盡?事關這兩個人
    01水滸傳中最離奇的事件有開始,就必然有結局!《水滸傳》中梁山108將,如溪流般匯聚於梁山,當曲終人散後,讀者們都會對一則離奇事件,感到莫名其妙。宋江被毒酒毒死時,李逵本不想死,卻被宋江騙著喝了毒酒,而不得不死!
  • 水滸中,這2個小人物的下場,揭露了宋江的真面目
    水滸中的108位好漢,佔盡了風採。但水滸中一些小人物的出場,其實更能夠襯託出宋江的真實面目。鄆城縣的唐牛兒唐牛兒和宋江是老鄉,本是鄆城縣幫閒的。平時在鄆城縣裡,宋江也經常照拂唐牛兒,唐牛兒也經常幫宋江傳遞一些消息,以此來換取宋江的一些錢財靠此過活。在宋江殺了閻婆惜之後,被閻婆發現,之後扭打出門,恰巧被路過的唐牛兒看到。
  • 稱呼李逵,從大哥到鐵牛,再到黑廝,宋江為何改口三次?
    在兩人的命運交集裡,對李逵的稱呼,宋江曾改口三次,其中的玄機,頗值得玩味。結合語境,大哥是陌生人之間的普通稱呼,初次見面,打個招呼而已,有點類似於武漢話裡的「拐子哥」,四川話裡的「哥佬官」,僅此而已。宋江的每次飯局,基本都沒忘李逵自遇到李逵,宋江對同樣膚色的兄弟格外關照,除了送銀子,又給好吃好喝的,李逵缺啥,宋江給啥,即便李逵打架惹事了,宋江出面還幫忙兜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