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傳統理念,在繡花鞋和紋飾的映襯中向外表達

2020-12-10 文史海洋FS

繡花鞋是古時傳統服飾組成部分之一,古時女子被養在閨閣裡,將心意針織刺繡在繡花鞋的鞋面、鞋墊向外表達。久而久之「心意」變成了各種樣式的紋飾,而紋飾就是古時女子或工匠心境的縮影,它與繡花鞋相互映襯將「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傳統文化理念傳遞下去。紋飾和繡花鞋的結合是古時女子創新理念的體現,繡花鞋文化通過紋飾透射出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

繡花鞋的歷史背景和傳承演變

繡花鞋是繡花紋飾和鞋文化最完美的結合產物,鞋在華夏兒女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一直流傳不息,繡花鞋在鞋文化中從原始社會起便獨佔鰲頭數千年,繡花鞋的歷史背景和傳承演變與紋飾語言的產生傳播息息相關,可以說繡花鞋的心路歷程代表著紋飾造型的興衰與否。

1、歷史背景

根據古籍和考古筆記的記載,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也就是被後世稱為孕育仰韶文化的地區就已經有了用獸皮製作成的鞋,而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著作中將鞋稱為履,隨之鞋,鞋墊,襪,襪墊等一切用於護腳的服飾用品都牽連在一起。

古時從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後,封建社會形成了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歷朝歷代的女子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著針繡技術,並將此技術運用到服飾文化中且加以創新。繡花鞋就是針繡技術創新的產物,古時女子在不足方尺的鞋材料上用一針一線將生活的心境、社會的變遷、傳統審美及文化思想以紋飾造型的方式反映出來。傳說在晉國賦予了其繡花鞋的名稱,可見繡花鞋一誕生便伴隨著紋飾造型。

2、傳承演變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當時的晉國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國,在晉獻公當上儲君後便開始開疆拓土,徵伐吞併周邊小國,在一連吞併十幾個小國後成為霸主,為了鞏固統治晉獻公讓舉國上下的國民記住其文武功績。之後下令宮中所有女子所穿鞋的鞋面上必須繡有桃花、石榴花、葡萄、佛手等十樣朝廷欽定的花果紋飾,並且嚴加規定民間女子在出嫁時要以繡了此紋飾的「十果鞋」為嫁妝。

此鞋又叫「晉國鞋」,晉獻公將此來世世代代傳承,讓其子孫後代都銘記他的豐功偉績。晉國鞋作為常用服飾,又因繡花紋飾的特殊普遍稱它為「繡花鞋」,相繼流傳。荀子也出生在此地,他自小所聞所感便在著作中十分詳細的描寫了繡花鞋的紋飾工藝且稱讚有加,說其不僅能作為圖案裝飾,還能將傳統儒學理念相融其中。至此後繡花鞋和紋飾技藝就廣為流傳,並且發展成為古時女子德行的考量。

繡花鞋紋飾造型在發展過程中呈類型多樣

繡花鞋文化藝術蘊含著華夏兒女的歷史傳承,生活智慧和思想情感,紋飾藝術造型的多樣性既是古人傳統文化中造物樸素思想的體現,又是華夏兒女一直以來對於「吉祥如意」的審美觀念極致追求。

1、納福招財

古時國民以福祿壽考為紋飾的主要內容來寄予美好生活和希望,福就是幸福,古人常常用福字或「蝙蝠」的紋飾來表達幸福,還以富貴牡丹寓意福,認為富就是福,所以古人將牡丹紋飾視為福。

康熙字典」對此解釋有兩處;釋名中說,福就是富;禮記中說,富貴者便是有福者,後尚書·洪範將富列為五福之首。古時國民對於福與富的認知是相同的,認為人生在世,就理應追求錢財富饒,官路暢通,財物充沛,也就是「榮華富貴」。

在文人墨客看來大部分國民是迂腐,重物質的,相反文人墨客所追求賞識和官位無非也是如此,就是所有國民生活的基礎。自然國民對於幸福生活的追求會通過紋飾表達出來,將福字、蝙蝠、富貴牡丹等寓意幸福的紋飾繡在繡花鞋上寄託情感,除此國民再追求的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平平安安,瓶子中插有牡丹花的繡花鞋紋飾是寓意「平安富貴」,瓶子取諧音平安,富貴牡丹插在瓶中,平安中帶有富貴,讓人一目了然。為追求納福招財的美好願景,古人還將牡丹、月季、桂花、菊花、梅花、玉蘭等四季花卉組合成紋飾繡在繡花鞋或鞋墊上,寓意「四季富貴」。

2、情愛繼嗣

繡花鞋紋飾主要表達除平安富貴外便是古時年輕人將愛情的嚮往寄托在此和年邁之人希望家族綿延,人丁興旺,子嗣延續。情愛和祈求子嗣是古時傳統文化中代表吉祥內涵的中流砥柱,繡花鞋紋飾裡牡丹和雙喜字的紋飾組合,寓意富貴有喜,蝶戀花則寓意愛情長長久久,鴛鴦和生長在一枝花梗上的兩朵蓮花,也就是並頭蓮寓意夫妻恩愛,鴛鴦戲水,生死不分離,榮辱與共的願景。

而像葡萄紋飾,南瓜紋飾,麒麟送子,蓮生貴子等都寓意多子多福,子嗣綿延,關於子嗣的紋飾一般多繡於古時女子出嫁時的婚鞋和新婚時的繡花鞋上。蝶戀花和鴛鴦是古時男女表達情愛的信物,女子將繡有這樣紋飾的鞋墊送於心愛的男子傳遞心意,將鴛鴦和蝶戀花繡在自己所穿的繡花鞋上一是彰顯愛意二是告訴他人已心有所屬。並頭蓮和鴛鴦戲水紋飾都是已出閣女子繡花鞋上的常見物,因紋飾代表兩者相交相融,難以分離,所以寓意夫妻之間和睦長久。

3、功名節義

要說古時繡花鞋是女子的專用物說對也不對,繡花鞋是因鞋上有繡花紋飾,誕生時多繡花卉所以名為繡花鞋,但古時男子所穿的鞋上也會繡有寓意不同的紋飾,但這些紋飾多被繡在鞋的內裡或鞋墊上,這也算通俗意義上的繡花鞋。

古時男子是最重視功績名聲的,功績無疑就是功名,封建社會男子考取功名,科舉高中是一生的大事,但也要寒窗苦讀十餘載,從讀書、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到高中再升官形成了功名進取的關係鏈,環環相扣,歷經辛苦,自然要將這份希望多處寄託,除燒香拜佛外,就是將美好寓意的紋飾繡在鞋上,像蟈蟈和白菜的組合紋飾就寓意發財高中,竹子便寓意節節高升,馬和候寓意馬上封侯,高中狀元等等。

紋飾的作用就是古人心裡作用,將具有諧音的動物、植物刺繡在鞋上、鞋墊上都無疑寄託了美好願景,文人士大夫,民間藝人都崇尚高風亮節、堅貞友誼的高尚情意,為表示自己一直恪守於己便將歲寒三友、梅花花蕊及梅蘭竹菊的紋飾絹繡在鞋子的內裡和鞋墊上,寄託心境的同時又衍生出男子「繡花鞋」紋飾類型。

4、延年增壽

古時壽比南山紋飾中的南山指終南山,寓意古人壽命如終南山一般長久不朽。松鶴延年中的松指松樹長青不朽,象徵長壽,有志向,有節氣,鶴指長壽之鳥,被古人視作仙鳥,松樹與仙鶴的組合紋飾寓意古人如仙鶴般高潔長壽。盤長紋和百壽紋的紋飾類型寓意福壽綿延,牡丹被稱作富貴花,蝶與耋諧音,將牡丹和蝶組合在一起的紋飾象徵古人財富充盈、福壽安康、富貴耄耋的美好寓意,除此類繡花鞋紋飾外還有「五毒」和貓蝶紋飾的繡花鞋寓意古人在生辰之日能有耄耋之年及消除一切病痛瘟害。

繡花鞋紋飾造型在發展過程中廣蓄兼容,衍變出特有的紋飾造型特徵

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朝代的更迭,繡花鞋紋飾造型在發展演進中承載了華夏兒女深厚的文化內涵,接收了東西方各地不同的文化影響,將它們廣蓄兼容,幻化成了別樣的文化符號,在其衍變過程中形成了幾種特有的紋飾造型特徵,它們不僅體現了傳統文化理念還具有安穩國民心靈的職能。

1、傳承性

繡花鞋紋飾造型作為古時民間藝術之一,是華夏文化思想理念的縮影之一,並在封建社會發展進步的大背景下,一代一代的國民自覺自省的將其發揚光大,傳承下去。繡花鞋紋飾造型具傳承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傳統文化理念的精神內涵,繡花鞋紋飾無論在封建社會那個朝代發展創新,其終究離不開吉祥如意、榮華富貴、納福招財、福壽綿延、富貴耄耋、長長久久、恩愛和睦、兩情相悅、子嗣綿延、金榜題名、高風亮節、堅貞情意等這些精神內涵。

而這些精神內涵是原始社會起古人一直崇尚寄予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因偶然的因素被晉獻公強行幻化成紋飾縮影表達在鞋上,至此伴隨繡花鞋一併傳承到今。二是關於繡花鞋紋飾造型技藝的代代相傳,受地區文化的影響,繡花鞋紋飾製作技藝不盡相同,有平繡、割絨繡、挑花繡等等,這些不同地區的紋飾技藝以不同的手法表達著相同吉祥內涵隨著一朝有一朝國民的更替,一直傳承下去,造就了多元的繡花鞋紋飾造型的審美觀念。

2、時代性

所謂時代性就是繡花鞋紋飾造型文化的存在具有時代特徵,代表著每一個朝代所組成的時代特色,並且有著豐富複雜的時代背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時代性使優秀的繡花鞋紋飾造型不斷豐富發展下去。時代又叫做重要的形成環境,繡花鞋紋飾造型的分類、內容、寓意、題材與不同時間段的形成環境中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國民生活狀態緊密相連,所以每一個時代下的繡花鞋紋飾所象徵吉祥圖案和其寓意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及國民內心願望。列如武則天時期,科舉制改良為四試,增添了武舉,當時的學子都將竹子等寓意節節高升的紋飾圖案繡於鞋裡或鞋墊上。

3、多樣性

繡花鞋紋飾造型是多種多樣的,這也極大的反映了封建社會時期國民整體生活寫照的多樣,如若封建社會時期是一成不變,原地踏步,進步不前的,自然繡花鞋上的紋飾便是單一的,國民就只會祈求榮華富貴,吃穿保暖即可。顯然從鴛鴦戲水,並頭蓮,梅蘭菊竹等繡花鞋紋飾上可看出,每個朝代的國民都是不僅僅拘於基本日常需求的追求上,他們內心嚮往美好的愛情,和睦的家庭,崇尚高風亮節的品德和堅貞不屈的友誼。

4、創新性

論何以使一種文化源遠流長,綿延不息,便是創新。有堅實的時代背景和富足的生活現狀,但如若繡花鞋紋飾造型在發展過程中不加以創新,只知道吸收包容,是何來傳承。繡花鞋紋飾從技藝中看,最初只在晉國地區流傳,到後來各地區都有引以為傲的平繡、割絨繡、十字繡、挑花繡等技藝;從古人只將單一紋飾「福」字鐫繡在繡花鞋上,到後不光有蝙蝠、瓶子等諧音紋飾,還有富貴牡丹,麒麟送子,貓與蝶的組合紋飾。紋飾造型的創新也歸功於古人生活的智慧,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再發展。

「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傳統文化理念在繡花鞋紋飾中映射

紋飾文化和鞋文化的結合促成了繡花鞋紋飾文化,是華夏傳統文化中的一條分流,更是傳統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是繡花鞋紋飾產生的思想理念,在發展長河中始終離不開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傳統文化中創造精神理念。

1、以和為貴

傳統儒家思想中一直奉行以和為貴的核心宗旨,無論是做人還是行事都要以和為貴,自然繡花鞋紋飾造型首先向世人表達的便是以和為貴。晉獻公將代表自己功德的十花果命女子繡在繡花鞋上傳世給後人,十花果是以拼接成圖案的形式呈現在繡花鞋上的,並不是以一個一個的全貌針織在繡花鞋上就反映出晉獻公和的傳統理念,並不想張揚,讓代表自己功績的十種花果擠來擠去,而是互相犧牲呈現平和的狀態讓後世銘記。源頭如此繡花鞋紋飾在紋樣初期表達以單個的字、圖寓意心境無異是傳遞以和為貴的思想理念。

2、和而不同

後人對古人繡花鞋紋飾造型的評價,大都驚嘆於古人奇思妙想的智慧,富貴牡丹源於牡丹大紅色在盛開時豔麗奪目,被欲為花開富貴,自後牡丹花就象徵著富貴,古人想表達榮華富貴的願景,又不能直接將錢財或富貴二字直抒胸臆在服飾中,便將牡丹花盛開的樣子繡在繡花鞋上,不會遭人詬病,含蓄又不同。和而不同的理念在繡花鞋紋飾造型創新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諧音紋飾和組合紋飾在表達上皆為和而不同的傳楊。

3、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傳統文化裡的吉祥文化觀念是華夏兒女幾千年來都沒有割捨掉的,吉祥文化也是不能割捨和摒棄的,它是華夏兒女幾千年來對於社會發展和美好生活追求的體現,而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就是傳統吉祥文化的核心內涵。意為,繡花鞋紋飾造型就是眾多吉祥圖案中的一類,其必定表達了國民的心意,這些紋飾所代表的心意必定是美好吉祥的,縱觀所有的繡花鞋紋飾造型無一例外的都向外表達傳遞是吉祥幸福的願景。

相關焦點

  • 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原標題:故宮六百年鑑賞④|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雖然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與蝙蝠不無關係,然而蝙蝠何罪?如果追溯 「 蝙蝠」二字,由於在 漢字中諧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可表祈福納吉之意。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④|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蝙蝠」,在漢字中諧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可表祈福納吉之意。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如果要選一個應用最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的的話,蝙蝠一定是少不了的。今年是故宮600年誕辰。紋樣既寫實又誇張,單純洗鍊、粗放古樸,不視細節修飾,也沒有個性表達,表現的是異常簡潔單純的粗輪廓粗線條的整體形象。是一種粗輪廓的寫實,不拘泥於細節,構成一種古拙的風格,呈現出中華本土的藝術審美傳統。「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作為象徵「福」的吉祥物,蝙蝠在明代已經普遍流行,清代帶有蝙蝠形象的各種祥圖案更是屢見不鮮。
  • 明清女子飾品紋樣——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相比於製作技藝和製作素材,首飾的圖案更能顯示出中華文化的積澱。一個時代女子首飾流行的紋樣,不僅僅是這個時代人們審美的趨勢,也是一種心願的表達和時代思想的影射。中華民族對於具象事物的表現和抽象觀念的表達是非常豐富的,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首飾紋樣非常豐富,一直到今天還在給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們無窮的靈感。今天我們主要看一看明清時代首飾的紋樣極其代表的意義。
  • 童騁:紋必有意頌吉祥——民俗錢幣中紋飾隱寓初探
    紋必有意頌吉祥----民俗錢幣中紋飾隱寓初探童 騁紋飾,又稱紋樣,「紋必有意、意必吉祥」,在我國民俗圖樣中比比皆是在民俗花錢中,更是枚不勝舉。紋飾不但起到點綴空間、構圖美觀的作用,還具有強化主題、烘託喜慶的功能。在圖文並茂的吉語錢中,文字是顯語,點明主題,直接表達祈福頌祥之意;紋飾是隱寓,襯託主題,間接意會祈福頌祥之意。所謂隱寓,即隱含、暗中包含之意。
  • 紋必有意,意必吉祥
    550元,這是一張數碼紋樣圖的售賣價格,可用於商業包裝設計和廣告設計中。 尋找散落在山區中的紋樣 清穗認為,紋樣必須要從田間地頭和裙邊袖口的物件上剝離出來,成為一種素材、一種工具,設計師才能自由地創作使用。
  •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紮根於春節的圖形符號,是怎樣的藝術?
    春節對於中國人而言,是一個極具中國味道的日子,它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宏大的節日,凝結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生活感受和情感語言。古人常說:「百節年為首」,所以人們為了新年的第一個節日,做了許多充足的準備,比如在古代民俗的相關文獻中,就記載過許多春節的民俗風情。
  • 瓷器收藏篇:關於紋飾蘊含的價值,原來這麼講究
    瓷器上的紋飾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不僅題材豐富,技法巧妙,且「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諧音表意和象徵手法寄託吉祥的寓意明、清官窯瓷器紋樣較之民窯的嚴謹工整。它們都以物言志,畫必有意,表達著皇族對世界的理解,寄託著他們對生活的企盼,同時也是他們宣傳封建意識的工具。在明、清官窯瓷器紋樣中,龍紋、花卉紋是其大宗,嬰戲紋 、獅子紋常用。紋飾的畫面依時代的變遷有不同的時代特徵。
  • 紅木家具雕花寓意,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家具上所雕飾的圖案紋樣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人們生活中見到的或想到的,幾乎無所不包,從人物、動植物、器物及山、水、雲,到傳說中的瑞獸如龍、風、麒麟等等,還有回紋、拐子、草勾等幾何紋樣,可謂應有盡有。「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所有的雕刻圖案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吉祥寓意,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選購紅木家具時,選對自己想要的寓意可謂喜上加喜,更添幸運。
  • 傳統吉祥紋飾識別指南
    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合稱「八寶」,是藏傳佛教中的八種法器,可以消災解難。由這八種法器組合而成的紋飾「八吉祥」,是元明清時期器物上十分流行的紋樣。 圖案中蓮和鷺鷥的旁邊,有時還會加上蘆葦,意為「柯」,同樣是「科」的諧音。螃蟹長相醜陋,諧音似乎也沒有什麼好詞,成為寓意吉祥的紋飾,難道是因為它好吃? 當然不是好吃,是因為它有「甲」。
  • 玉必有意,意必吉祥 | 翡翠如意的寓意解讀篇
    點擊收聽  ▾-品一篇文  聽一首歌  靜享「閱荼生活」-俗話說:「玉必有意,意必吉祥。」幾千年文化積累和篩選,精煉出許許多多的優美傳說、典故,這為玉器雕琢各種各樣的精美圖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  意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古代玉簪的外形,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常是由祥雲、靈芝等做成頭部配以其他吉祥元素的造型。
  • 物道丨家具紋飾,讀懂刻在紅木身上的那些吉祥
    除以上逐漸演變的紋飾外,作為中華民族圖騰文化的產物龍鳳紋,則是貫穿家具雕刻的始終,最開始被視作是呼風喚雨的吉祥之物,到封建時代,則成為至高無上的皇權和尊嚴的象徵。在中國傳統中,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人物傳說,紋必寓意,意必吉祥,都表達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企盼與嚮往。
  • 看明清官窯紋飾,教你讀懂傳統文化寓意!
    它們都以物言志,畫必有意,表達著皇族對世界的理解,寄託著他們對生活的企盼,同時也是王朝宣傳封建意識的工具。 其中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等都是被常用的圖案,但明清瓷器中,龍紋、花卉紋是其大宗,嬰戲紋 、獅子紋也常用。
  • 寓意背後有智慧——圖解中國傳統歷史文化
    二字合用有幸福、吉利的意思,戰國時期開始,吉祥這個詞日漸普遍。至唐,成玄英解釋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此後,吉祥一詞便成為福壽吉慶、諸事順利的祝語,追求吉祥、「好彩頭」的觀念便構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
  • 青花紋飾 青花瓷
    青花瓷器的出現, 是中國瓷器史上從白瓷向彩瓷 發展階段中的一個重要標誌。 青花瓷, 無論是一件器皿, 或是作一首歌, 都是意境深遠的人生寫意和山水潑墨
  •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大刀-協助拍攝
    指以含蓄、諧音等曲折的手法,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它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吉祥圖案起始於商周,發展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明清時,幾乎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們所要表達的只有四個含意:富、貴、壽、喜:貴是權力、功名的象徵;富是財產富有的表示,包括豐收;壽可保平安,有延年之意;喜,則與婚姻、友情、多子多孫等均有關。吉祥圖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為認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標誌之一。明清絲綢吉祥紋樣的題材十分廣泛,。花草樹石、蜂鳥蟲魚、飛禽走獸、無不入畫。貌似平凡,其中不乏真趣與深情。
  • 瓷器中的海水山石紋飾有吉祥寓意
    這種對仙山的構想推動著中國佛教、道教的發展,對傳統文化有深遠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宗教色彩濃重的五臺山、武當山、普陀山、青城山等佛教、道教名山應運而生,為我們留下了一段段頗具神話魅力的傳奇;同時,來自遠古崇拜的水波紋、山石紋在傳統文化的洗禮下,已悄然賦予它更多的內涵和寓意。
  • 一個寫意,一個寫實,紋飾手法不同
    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們各自的發展軌跡,二者不同的價值理想、造物理念、功力動機以及對人體結構包裝的人文精神構成了不同的文化厚度和歷史深度。價值理想不同——「藏」與「顯」中西方內衣文化在價值理想中有相同點更有相異處,相同在於都是對身體的防護與表現,具有實用功能和裝飾功能。
  • 元青花傳統紋樣:藏在動物裡的祥瑞
    元青花 動物系佳作元青花荷塘鴛鴦圖花口大盤(嘉德拍賣款) 元青花鹿銜靈芝紋大盤(嘉德拍賣款)紋必有意,意必吉祥。獅紋瓷器以繪畫為主要裝飾形式,先人們利用富有象徵、寓意的獅紋圖案、造型或符號,表達吉祥如意、幸福美滿、吉慶祥瑞、權力威嚴等諸多生活觀念、精神追求和思想內涵,通過器物載體豐富地表達出來。獅子以瑞獸、吉祥物的形象進入中國人的文化視野之後,便被視為祥瑞紋樣,吉祥的寓意令人神往。古漢語中「獅」「師」同音通假,舊時常借獅喻師,以示吉祥。
  • 獨具魅力的繡花鞋
    繡花鞋因為有的樣式特殊,比如船型或者纏足女子的弓形鞋,所以裁剪會有區別,製作也稍不同。一雙繡花鞋做的好壞程度完全取決於製作者的聰慧靈巧程度。流傳下來的繡花鞋圖案,很多都賦有吉祥的寓意。比如,蓮花寓意生貴子、石榴意為開百子、雙蝶戀花寓意戀人相愛、龍飛鳳舞意為家庭祥和等。
  • 看紋飾斷代,明代瓷器與清代瓷器紋飾區別在哪?
    瓷器的紋飾也是這樣,明清兩個朝代是我國瓷器紋飾發展之大成時代,紋飾題材日趨豐富,通過了解不同時代的紋飾特徵,來定是什麼時期的瓷器 ,直到後面才分開來,永樂時期畫面多留白,紋飾清晰疏朗,首次出現雙勾填色的繪畫方法,以細線勾勒輪廓,然後小筆觸填色,而宣德時期的繪畫風格以及勾線較永樂時期的會比較粗,一改永樂纖細的風格,官窯多以小筆觸上彩,民窯則以平塗為主,而且此時的山水畫,似中國傳統水墨畫一般有層次感,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