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這位童心未泯的老人把他的童年記憶寫進書裡

2020-12-12 澎湃新聞

1月9日當天,「玩童年——金波·好玩兒繪本系列圖書讀者見面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2號館舉行。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兒童文學評論家陳暉,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兒童閱讀專家王林,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文學博士姚穎以及本書作者金波出席活動,以講故事的方式為現場小讀者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動的老北京風俗圖景。

「金波好玩繪本系列」由80高齡仍筆耕不輟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先生執筆,包含《吹糖人》《小鼓噠噠響》兩個單冊,通過圖畫故事展現了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雋永的城市風情。「彩風箏原創書系」是本屆訂貨會上最新發布的兒童文學品牌,旨在發掘和培養當代青年兒童文學作家和優秀原創作品,包含小說、散文、童話等多種體裁,現已出版《親愛的檸檬鎮》《張家灣》《被遺忘的》三冊。

《小鼓兒噠噠響》書影

60年的兒童文學創作生涯,金波,這位童心未泯的老人把他的童年記憶寫進書裡,為今天的孩子們創作了《吹糖人》《小鼓兒噠噠響》兩部充滿童心童趣的作品。繪本《吹糖人》通過孩子的視角,清晰展現了老北京民間絕活兒——吹糖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細節方面的呈現,比如書中對吹糖人手藝的刻畫,對孩子手握糖人垂涎三尺又不捨得入口的生動描寫以及對親情書寫,都讓讀者感覺真實而又溫暖。而另一部作品,《小鼓兒噠噠響》也以圖畫故事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老北京一種特殊職業——打小鼓兒的。梆梆的鼓聲,清脆而有節奏,帶領讀者返回那個灰瓦紅牆的年代,感受街坊鄰居間親切和熟悉,感受人與人之間滿滿的善意。

金波

活動現場,作者金波與讀者共同分享了「金波·好玩兒繪本」系列創作的初衷以及創作背後的故事。金波表示,吹糖人和打小鼓兒都是舊時北京的特有的行當,創作這兩部作品不僅僅是懷舊,更是一種回歸,一種對童年回歸。「小鼓兒,很小,比桌球大不了多少。那時候,小朋友們對打小鼓兒的都很喜歡,因為可以從他那換到玩具。而我小時候最開心的事不是換來了玩具,而是能親手敲敲小鼓兒。和敲小鼓兒的叔叔或爺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是最好的朋友,沒有貧富的差距,是平等的。」金波向現場的讀者介紹。

談及創作初衷,金波表示,無論是吹糖人還是打小鼓兒的,還有書中胡同裡的大爺、大媽和奔跑孩子們,那些人,那些事都鮮活地存在於我的記憶深處。80多歲的金波爺爺,為孩子寫故事已有60年了,說到為孩子創作,他還是一臉興奮,他講到:「人一輩子只有一件事不能忘記,是會跟隨你長大、變老的,那就是童年記憶。兒童文學作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學會養育自己的童年,如果你能養育好你的童年,一輩子都會有童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兒童文學評論家陳暉認為金波老師的作品帶給讀者兩方面的收穫,他的創作根植於北京的民俗,有文化的傳承,在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上都具有代表性和閱讀價值。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充滿童心、童趣。通過閱讀這兩部文圖皆美的作品,能感受到金波老師對兒童和對生活的愛。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兒童閱讀專家王林認為金波老師這本書是「圖畫書版的的城南舊事」,通過作者詩性的表達,真實再現了老北京人的生活狀態,表現了老北京人的善良和溫暖,具有很強洞穿力。

此外,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文學博士姚穎還以《小鼓兒噠噠響》為例,為現場的家長帶來了幹活滿滿的繪本示範課。她講到,閱讀習慣的養成,一定要由家長參與引領。閱讀不僅是學習知識的方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場的家長紛紛表示,「金波·好玩兒繪本」系列滿載回憶,讓他們看到了自己小時候,不僅文字溫暖,充滿童趣,畫風也很細膩,滿滿中國風味,和孩子一起讀,一起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2020年北京圖書訂貨會現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第二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第二屆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
    薛衛民的兒歌《24節氣兒歌》榮獲「第二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金獎;韓煦的圖畫書《章魚先生要比賽》、沈習武的童話《遇見狐狸的小老鼠》榮獲「第二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銀獎;張紫華的童話《扭扭鎮的一天》、解旭華的童話《追風箏的媽媽》、毛蘆蘆的故事《呀,小土豆》、木也的散文《給媽媽的一百萬封信》、早秋丸的圖畫書《去掰玉米的下午》和鞏孺萍、王祖民、王鶯的圖畫書《到底是誰放的屁?》
  • 「諸葛四郎」是誰,他憑啥能被羅大佑寫進經典歌曲《童年》裡去
    小娘子今年30來歲,是聽著羅大佑的《童年》長大的,羅大佑今年66歲,而他是看著臺灣漫畫長大的。因此,在《童年》裡,有這麼一句歌詞:「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每次唱到這裡,小娘子就覺得疑惑:這個諸葛四郎到底是何許人也。原來,羅大佑童年裡的這個諸葛四郎,是來自臺灣地區的同名漫畫作品——《諸葛四郎》。
  • 天真、機智、憤怒、無聊......在他的書裡看見童年所有的模樣
    有一次,祖母甚至讓他穿上一身白衣白鞋,假扮成天使,來躲避死神的追捕。幼年時的桑達克只能幽居在臥室,隔窗看著鄰裡的孩子在街巷間嬉戲。這種與世隔離的經驗日後大量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從1956年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Kenny’s Window》,桑達克就反覆述說「孩子如何從沉悶無聊裡倖存,又如何應付憤怒沮喪」的主題。
  • 鄉村記憶:那些在村裡抽菸袋鍋子的老人們!
    小的時候,在村裡總是被爺爺帶著去村口曬太陽,所以對村裡的那些老人有很深的記憶。每次那些爺爺們都會挑逗我,有時候還會給個糖啥的,他們就坐在村口聊閒篇,我就認真觀察他們,尤其是那一個個手拿菸袋鍋子的老人們給我的印象最深,直到現在都能想起他們「吞雲吐霧」的帥模樣。一轉眼,我已是成年人了,那些記憶中的老人們也一個個地離我們而去,包括爺爺在內。
  • 十大後現代作家之一,寫了本關於家庭成長的書,英國版尋夢環遊記
    但如果你以為蓋曼只擅長寫設定極酷的成人向小說,那你就錯了!作為蓋曼大大的頭號粉絲,小編發現他其實還是一個大寫的暖男。他不僅經常在網上分享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點滴,也寫了很多關於家庭和成長的書。寫《墳場之書》的想法一直在蓋曼的腦海裡發酵,但寫出來花了整整23年,按照他自己的話說:「有那麼一刻,我為寫下這本書的遙遙無期而感到絕望,但我依然愛著墳場,愛著這一靈感」。故事最後,16歲的諾伯蒂離開了墳場。
  • 童年讀過的書,就是你現在的行為基因
    他也只能負責配合我的表演。他總說我是個幼稚的人,總會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說一些很幼稚的話。我自己把這稱為擁有一顆不老的童心。從小就喜歡看故事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成語故事大全》,等等等等,都是陪伴我整個童年的故事書。
  • 我的童年回來啦——還記得兒時的夥伴淘氣包馬小跳嗎?丨蝌學薦書
    淘氣包馬小跳的故事,可是陪伴我們走過了整個童年呢。前不久看到一條消息,淘氣包馬小跳都有大結局了,不由得感慨時間過得真快,童年真的是結束了啊。還好出版人路金波立刻出來闢謠,稱「我們馬小跳還是個孩子呀」。作者楊紅櫻也給出解釋「馬小跳他們永遠在成長,但永遠也長不大」,感覺童年又回來了。
  • 古詩詞裡找童年!
    「六一」兒童節到了,不由想起了童年。童年是一首縈繞在耳畔的老歌,是鄉思鄉情鄉愁裡難以忘懷的記憶。在林林總總的古詩詞中,詩人們童心悠悠,童趣盎然,通過對兒童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讓許多詩作真實又靈動地再現了兒童的生活場景,細膩地描繪了孩子天真活潑的內心世界。
  • 這種香甜的味道,始終藏在童年的記憶裡
    白洋澱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重溫一段兒時的記憶。孩童時期,讓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麼?在曾經的雄安鄉村小吃當中,如果你要問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食品榜單裡有什麼?香甜可口的爆米花一定名列前茅。爆米花是兒時為數不多的零食之一。
  • 第二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曹文軒兒童小說獎重獎作者 金獎十萬
    「第二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獲獎者與金波合影 接力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應妮)「第二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第二屆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簡稱第二屆「雙獎」)頒獎典禮8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 穿進書裡拯救喜歡的主角,只是為什麼覺得惡意好大?
    立意:世間美好,希望生生不息,只要還活著,就一定不能認輸,也不能放棄自己主角顧生因為心臟病,短暫的十八年基本都是在醫院度過,每天都靠看各種書打發時間。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暴君》的文,裡面的主角敖淵童年悽慘,原本他也是一個單純善良有娘疼愛的小童,只是沒多久他就失去了親娘,沒了親娘的庇護,從小飽受欺凌,一步步走上殘暴的道路,最後被作者寫死。顧生看了這本小說很是氣憤,特別心疼這個主角,卻也只能在書外無能暴怒。
  • 暖心漫畫:童心未泯,用神奇畫筆修復失去的童年玩伴
  • 北野武電影裡沒說的話,全部寫在了書裡
    這位餵大家喝純度100%雞湯的老爺子,42歲拍R級片,50歲拿世界大獎,71歲辦潮牌,72歲和老婆離婚淨身出戶……他也陸續寫過不少文字作品,例如:《淺草小子》《菊次郎與佐紀》《小北野武》等。當時我就想,那樣的東西我也能寫出來,我一定要讓人驚訝原來北野武也能寫出這樣的東西。」於是在他70歲的時候純粹為了賭氣寫了一本純愛小說《返樸》。還曾大放厥詞自己的文學作品有可能獲得諾貝爾……那麼今天,我們整理了北野武的書單,喜歡北野武的你絕對不能錯過!童 年
  • 荷花、桑蠶、菱角……這套書裡,有中國孩子真正的童年
    所以,這套書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它雖然是書本,卻不會讓孩子埋頭書齋,反而會讓小朋友樂於出去擁抱真正的自然。書裡的四季行事,都是每一個中國孩子的童年裡,最觸手可及的,最快樂的記憶。雖然小朋友親自觀摩了竹筍的成長,但看到書中這一幕的時候,才會懂得,啊,原來竹筍是這樣從地下冒出來的!
  • 六一兒童節,致每一個童心未泯的你!
    一詩一文每一天的原創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祝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們六一快樂】1.童年不是為了長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為了童年本身、為了體會做孩子時才能體驗的事物而存在的。童年時五分鐘的經歷,甚至勝過大人一整年的經歷。 ——宮崎駿2.今天做個可愛寶寶,在線接禮物3.小孩眺望遠方,成人思念故鄉。我們從掙扎著鬆綁到思念著投降,這大概就是成長。4. 我看到我的成長,我看到那些瑣碎裡的溫暖,那些吵鬧下的安靜。那些成長,那些純真。
  • 我的童年——美麗的記憶
    童年是兒時最美麗的一個國度,充滿著豔麗的色彩,是那麼的美麗宜人。可卻在這麼美麗的一個童年裡,卻不會感受它的美麗,似乎完全忽略了它的美麗;而是只顧著玩了。童年,在我的心目中是最美麗的童話,現在也依然是美麗的童話。說童年是一個國度可能有點不適合,但在我心目中的童年就是一個童話國。這可能是在電視上的動畫片裡的童年。想重新用我的文字來回顧美麗的童年。
  • 記憶裡的冬天,是童年手裡的雪和凍紅的臉
    記憶中老家的冬天是從所謂的農閒時開始的。那時農村的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個個都是方四姐,年年要忙十二個月。霜降地裡光蕩,一場霜凍之後,早上起來一看,地裡已是白花花一片。一年的收成堆到了場面,場面上堆起一垛又一垛的莊稼,人們又開始了冬藏的忙碌。
  • 英國最受歡迎童書TOP20,哪一本塑造了你的童年記憶?|童年記憶|一本...
    「每一個人,」法國作家夏多布裡昂寫道,「身上都拖著一個世界,由他所見過、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來是在另外一個不同的世界裡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帶著的那個世界去。」也就是說,童年,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中佔據著最初的、不可抹除的記憶和位置。而閱讀,是塑造我們童年記憶的重要方式。
  • 我的童年食譜,記憶中的口福.
    新春佳節,各家拜年,坐在桌前,面對桌上擺得滿滿的好吃的,我卻突然想起了記憶中童年的那些美食。經常有親戚來看奶奶,既然來看她老人家了,肯定是要帶東西的,帶的通常是些冰糖、糕點、水果罐頭、麥乳精之類的吃食。等親戚一走,奶奶就會把這些好吃的,打開來分給我嘗嘗。剩下的,她會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在她的柜子裡,等我餓了再拿給我吃。所以,與其說我喜歡跟奶奶在一起,還不如說想吃奶奶的東西。
  • 童年趣事一籮筐:印在記憶深處的報與書
    總不能淨寫些負能量沒營養的,咱也得來點正能量高蛋白的不是。這就來啦。                (一)識字之後,酷愛讀書,可惜當時又沒有錢買書,偶爾買幾本小畫書,又因為字數太少,看了一遍又一遍後,非常不過癮。後來發現一個很好的東西,很是滿足了自己的學習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