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又叫做咖啡黃葵,這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民間素有蔬菜之王的稱呼。特別是在古代,它是一種非常受人歡迎的蔬菜,因為它容易種植而且容易成活,一年4季都可以有。在元朝末年以前,黃秋葵一直被稱為五菜之首和百菜之王。秋葵的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鹽,既可以炒菜也可以做湯,還可以醃製和罐藏。秋葵原產於印度,在我國主要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種植,因為它是一種喜歡溫暖環境的植物,但是現在隨著日光溫室大棚的推廣和應用,即使在我國的北方地區也可以種植。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秋葵對生產環境有什麼要求以及它的科學種植方法在哪裡?希望給有需要的農民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秋葵適合在什麼環境中種植?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已經講過秋葵是一種喜歡溫暖環境的植物,所以如果在露天栽培的話,一般只能在廣東、湖南、江蘇、浙江等這些南方地區種植。但是現在北方地區通過改善種植條件,主要是應用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也可以改變種植環境,使其符合秋葵生長需要。在秋葵種植過程中,對溫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有一些自己的要求,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土壤肥沃疏鬆
秋葵本來對土壤的要求並不是很高,當然這指的是在其自然生長的情況下,不考慮產量和經濟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古代人喜歡種植秋葵的原因,就是它非常容易成活,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是在現代商品社會中,農業種植要追求產量和質量,所以就應該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土壤種植秋葵。在土壤類型選擇方面儘量選擇壤土或者是沙壤土,要求排水性能良好,腐殖質的含量較高。通常在這種環境下種植的秋葵產量和質量都會達到一定的高度。
第二,溫度喜熱怕寒
秋葵是一種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環境中生長的植物,所以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如果溫度過低的話,會影響秋葵的正常生長。一般來說,正常氣溫在13度左右低溫,在15度左右的時候種子可以萌芽。但是如果想要達到最佳的發芽和生長期的話,溫度最好要控制在25~30度。根據科學的測算,我們發現當溫度控制在26~28度時,秋葵開花多,座果率高,產量和品質都能達到雙優的結果。但是如果溫度低於17度以下,尤其是當夜間溫度低於14度,就會嚴重影響秋葵的正常生長,開花少,結果少。
第三,光照要長且足
既然是屬於一種亞熱帶和熱帶植物,秋葵對溫度有要求,那麼對光照同樣也有要求。一般來講,秋葵的生產過程中要求光照時間比較長,而且要光照充足,儘量不要遮陰。在地形地塊選擇方面,儘量選擇向陽的地塊。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光照,使得秋葵的光合作用能力更強,能夠促使秋葵體內營養物質的生成和積累,保證秋葵的健康茁壯成長。
第四,耐旱耐溼不耐澇
南方地區本來降雨量比較充足,空氣比較溼潤,土壤中的含水量較高。秋葵在土壤含相對水量豐富的情況下並不會影響生長,但是也要分不同的生長階段。如果是在發芽期的時候,土壤含水量過大的話容易造成剛剛發芽的幼苗出現立枯病。特別是在出現澇災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根系腐爛死亡,造成減產絕收。但是在結果期對於土壤中的水分需求量又更大一些,如果此時發生乾旱的話,就有可能造成植株長勢較差,品質不良。
二、秋葵應該怎麼種植?
第一,種植時間
秋葵是一種喜歡溫暖的植物,如果是露天栽培的話,應該儘量選擇在3~6月份進行播種。當然由於南方氣溫比較高,其實在2月底的時候,就可以採取種子直播的方式來進行播種。而長江中下遊地區一般是在4月上旬,沿海地區則在4月下旬播種,華北地區一般是4月下旬到5月中旬播種。如果是採取溫室大棚播種的話,一般在3月份的時候,進行溫室集中育苗,等到早春晚霜過後再進行大田定植。
第二,地塊整理
秋葵在種植過程中不適宜於連作,也儘量不能與果菜類接茬種植,容易發生根結線蟲病。所以在秋葵種植以前要對土壤進行深耕作業,工作的深度至少要超過30釐米。並且,結合深耕作業,施用農家有機肥來作為基肥,以保證土壤肥力供應。一般情況下,每畝要撒施腐熟的農家肥2000~3000公斤左右,氮磷鉀複合肥20公斤左右。施肥之後要及時對土地進行平整,並且按照種植需要做畦。一般有兩種方式,第1種是大小行種植,第2種是窄壟雙行種植,具體可以根據當地的種植情況實際加以選擇。
第三,播種方法
秋葵播種一般有兩種方式,第1種是種子直播,第2種是苗圃育苗移栽。採用種子直播的地方主要是在南方地區,等到晚霜結束之後,地溫達到15度以上是可以進行種子直播。在播種以前需要先進行浸種處理,時間已不超過12個小時,然後再進行催芽。催芽的溫度控制在25~30度之間,催芽時間一般是24小時。我們可以仔細的觀察催芽的情況,如果有70%左右的種子開始萌芽,既可以進行播種了。種子直播採取穴播的方式,每穴播種3粒種子,穴深2~3釐米。播種的時候一般先要澆水再進行播種,播種完之後再覆土2釐米左右即可。
採用育苗移栽方式種植一般是在3月中旬開始育苗,苗床整理時要用園土和有機肥以及細沙進行混合,混合的比例是6:3:1。種子在播種前同樣需要浸種12小時,然後再進行24小時的催芽處理。等種子催芽處理完成之後,可以按照行株距10釐米點播,上面覆土二釐米左右,每畝播種量在600克左右。播種之後,苗床的溫度應該控制在25~28度之間,一般來講4~5天就可以出苗,30~40天之後就可以長到3~4片葉子,然後進行帶土移栽。
第四,田間管理
秋葵種植分三個階段,分別是發芽期、幼苗期和開花結果期。發芽期是從播種到第2片葉子開展,一般時間是10~15天。幼苗期是從第2片葉子開展到第1朵花開花,時間大概需要40~45天。開花結果期是從第1朵花開花一直到最終採收結束,時間跨度至少需要85~120天。所以,在秋葵生長的不同階段,田間管理措施並不完全相同,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根據秋葵的長勢情況來作出正確的田間管理,這樣才能促進秋葵種植的高產優質。
首先,在幼苗階段必須及時間苗。第1次要儘量在破心的時候去除弱小的幼苗,第二次要在2~3片真葉長出來選留壯苗。這樣等到秋葵第3~4片真葉長出來時,就可以進行移栽定植。其次,要及時中耕除草和培土作業。一般在幼苗出土和定植以後,要連續中耕2次以上。同時要及時除草,以減少雜草與秋葵爭奪水分、肥力和營養。
再次,要合理灌溉施肥。前面講過,秋葵耐旱耐溼,但是在播種前期,如果特別乾燥的話,一定要及時的進行人工澆水,才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以及幼苗的成活率。到了夏季秋葵收穫旺盛階段,可以根據土壤乾旱情況及時補充水分。如果澆水的話,一定要在早上9點之前或者是下午落日之後。當雨季來臨的時候,要注意清溝排水,防止澇災,因為秋葵不耐澇。
在施肥方面,秋葵種植前期要以氮肥為主,而到了後期要以磷肥和鉀肥為主。第1次追肥應該在出苗之後,每畝施用尿素6~8公斤左右。第2次追肥儘量選擇在定植之後,每畝施用複合肥15~20公斤。第3次追肥是在開花結果期間,要使用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0~30公斤。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磷鉀肥的配合,不能偏施氮肥。而且在施肥的過程中,還可以分成多次少量施用的方式,既可以避免肥力的浪費,又能提高植株對營養的吸收效果。
總之,秋葵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並不是很嚴格,但是它作為一種南方植物,如果要在北方種植的話一般需要使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在種植的過程中要注意播種發芽和適宜生長的溫度控制,同時加強田間管理作業,注意肥水的管控,這樣才能保證秋葵種植的高產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