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進攻法國為何要繞道阿登森林?而沒有直接進攻法國本土

2020-12-13 青史之名

德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積怨頗深,希特勒在二戰前的一系列閃擊操作,其最後的目的也是稱霸歐洲大陸,打破英法為主的歐洲秩序,所以註定德國與法國終有一戰,而當時的法國號稱有全世界最強悍的陸軍,兵力高達300多萬,部隊機械化程度比德國高,這第一陸軍的名稱並非是浪得虛名,德國進攻法國這在當時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隨著德國吞併奧地利,閃擊捷克、波蘭後,英法兩國才開始有所恐慌,他們才意識到這並不是它們制定的《凡爾賽條約》壓制下的德國了。

事實上,德國在進攻法國之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對法國陸軍的軍事實力可謂是了如指掌,而法國對德國的軍事實力還只能通過德國閃擊波蘭而所知一二,德國才有機會在英法兩國面前大做文章,我們都知道德國在閃擊波蘭後便迅速謀劃向法國動手,德國當時的策略是進攻西歐,陳兵百萬進攻荷蘭、比利時,這讓英法兩國的視線聚焦於荷蘭,英法甚至派重兵與德軍在荷蘭糾纏,豈料德國的目標並不在此,希特勒密令德軍繞道比利時與法國交界處的阿登森林,出現在了法國的背後,接下來的戰鬥我們都清楚了,英法聯軍一敗塗地,逃至敦刻爾克上演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潰退-敦刻爾克大撤退。

那麼,德國與法國有漫長的邊境線,德國為何不直接進攻法國本土,而是處心積慮密謀了這樣一個大騙局,轉了一個大彎間接進攻法國呢?是軍事實力不夠,還是擔心法國在邊境線上布置重兵呢?事實上,希特勒此舉是非常明智的,英法兩國不僅在邊境線上布置了重兵,法國在德法之間還構築了人類史上偉大的軍事工事-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在二戰前足以阻擋千軍萬馬的進攻。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任何土木防線在飛機大炮坦克的進攻面前貌似都不足為慮,然而馬奇諾防線可絕不僅僅是土木防線,它是耗費了法國50億法郎,12年的時間潛心修建的專門針對德國報復進攻的偉大工程,全長390多公裡,不僅僅擁有堅不可推的混凝土工事,在各個掩體內還有數不勝數的巨型火炮,當然既然是防線,法國早就為德國坦克集群設置好了反坦克壕、路障等多種針對措施,法國人對馬奇諾防線非常放心。

這條防線的確讓希特勒大傷腦筋,雖然他堅信德國的鋼鐵洪流一定會衝破馬奇諾防線,但是勢必會在那裡耗費寶貴的時間,德國能在短時間內稱霸歐洲,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利用閃擊的戰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敵人以重擊,如果德國的坦克被困在馬奇諾防線數日,將失去閃擊的機會,英法部隊也會有足夠的時間來對德國進行一系列的反擊,這對當時的德國處境非常嚴峻。

早在進攻波蘭之前,希特勒早就對突破馬奇諾防線有所準備,他命令西線部隊進攻荷蘭與比利時,當時的英法兩國並沒有看清楚希特勒的真實目的,當波蘭被攻克,德國對法國的進攻已經迫在眉睫,希特勒才命令位於阿登森林附近的中路集團軍群迅速穿越阿登森林進入法國境內,巧妙地繞開了馬奇諾防線出現在了英法部隊的後面,而此時的法軍目光依然聚焦於馬奇諾防線對面的東路集團軍群,妄想著希特勒可能會用古斯塔夫巨炮猛烈轟擊馬奇諾防線,等回過頭來已為時已晚。

戰前曾有人質疑馬奇諾防線的意義,固若金湯的防線固然會阻擋德軍的進攻,然而法軍過分依賴馬奇諾防線,當德軍一旦突破了馬奇諾防線,法軍勢必會失去最後的依靠,軍心渙散,潰不成軍,戰鬥的結果也正說明了這一點,當德軍神奇地出現在英法聯軍的背後時,可以想像兵敗如山倒的場面。

在德國進攻法國的過程中,法國部隊被德軍俘虜的還是佔大多數,只有在荷蘭與比利時防禦德軍進攻的一小部分跟隨英軍撤退到敦刻爾克,上演了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悲壯的大潰退,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馬奇諾防線固然是防禦德軍的一道堅實屏障,但是完全依賴卻是弊大於利,話又說回來了,如果號稱是世界上第一陸軍的法國沒有憑藉這道屏障,與德軍硬碰硬的進行一番較量,也絕不會落下個短短時間便被滅亡的下場。

相關焦點

  • 力阻侵略,法國二戰前修建390公裡「長城」,德國:這是個笑話
    9月17日,德國人驕傲地宣稱波蘭走廊已經被打通,此時波蘭首都華沙同各地的聯繫,早被從東普魯士向南進攻的德國軍隊和從德國本土向東進攻的軍隊完全切斷,同時從捷克斯洛伐克向北進攻的德軍也順利佔領了波蘭南部地區。 同樣是在這一天,早已陳列在綿長的東方戰線上的蘇聯軍隊也耐不住寂寞進入波蘭。
  • 法國號稱第一陸軍強國,為何毫無戰鬥力,二戰迅速向德國投降?
    在1940年的歐洲戰場,德國在東線戰場發動了閃電戰,滅掉了波蘭百萬大軍。回師西線對陣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五國同盟軍隊。可是不管怎麼說,盟軍也有100多萬大軍,裝備精良,戰鬥力根本不比德軍差。
  • 二戰堅如磐石的馬奇諾防線一夜間土崩瓦解,難道是馬奇諾坑了法國
    河流縱橫,山林茂密,非常不適合大部隊和坦克的行進,法國人認為這裡不可能是德國的主攻方向。所以只留下少量部隊監視,法國總參謀部為此斷言,大森林和萊茵河一樣,是安全可靠的天然屏障。第二個隱患是阿登森林向西直到大西洋的法國與比利時邊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德國正是從這裡侵入法國的。不過,比利時和法國是盟國,比利時在德比邊境上也修築了一條堅固的防線。沿途有許多堅不可摧的軍事要塞。如列日。埃本埃馬爾等。
  • 馬奇諾防線,是個人都知道能繞開,為何英法還是讓德國鑽了空子?
    二戰爆發後,德國正是利用了這一漏洞,從馬奇諾防線北面的阿登高地迂迴進入法國境內,以閃電戰的方式迅速擊敗法國,並迫使其投降。那麼這裡我們不禁要問,連一個不懂軍事的普通人都能看出來馬奇諾防線的問題所在,難道英法兩國都是傻子嗎,不知道德國人會鑽比利時方向的空子?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這一事件背後隱藏的東西!
  • 希特勒為進攻法國,決定先揍威廉二世的兄弟,德軍入侵比利時之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西斯德國為了進攻法國而先向比利時伸出了魔爪,德國裝甲部隊在空軍的支持下僅用了18天就打敗了用防線將自己圍起來的比利時,並險些將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聯軍圍殲戰。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倒黴的比利時和威廉二世倒黴的表兄—比利時的弟利奧波德三世。
  • 越過阿登地區後,德國要如何擊敗法國,而英法是否還有翻盤餘地?
    在德國A集團軍群越過阿登地區,突入法國之後,英法聯軍陷入了一片混亂,其中尤其是以法國高層最為恐慌。面對北部被德軍切斷的危局,法國領導人幾乎喪失了勇氣。 在5月15日,法國總理雷諾就向英國首相邱吉爾表示,他們已經輸掉了戰爭。
  • 二戰:德國進攻波蘭前,波蘭元帥為何敢叫囂三天滅亡德國?
    為何呢? 首先德國在進攻波蘭之前,軍事實力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雖然德國先是吞併了奧地利,然而當時奧地利的政局不穩,德國是乘虛而入,扶持了傀儡政權,傀儡政權當然視希特勒馬首是瞻,吞併奧地利德國基本上沒動用什麼軍事實力
  • 德國軍隊佔領法國首都之後,為何留下了法國的一半江山?
    1939年9月,德國出動150多萬軍隊,大舉進攻波蘭。波蘭是英法兩國的盟友,此時的英法兩國退無可退,最後決定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但是英法兩國並沒有真的投入戰爭,英法兩國希望德國軍隊佔領波蘭之後,能夠繼續向東染指蘇聯。
  •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首相驕傲回國,為何第二天狼狽退出政壇?
    10萬人,不得生產潛艇、坦克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很顯然在二戰即將打響時的德國軍備早已經不是深受《凡爾賽條約》制約下的德國了,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局面呢?,僅與德國一條邊境線之隔的法國不知道嗎?為何會讓德國崛起?法國人知道,英國人自然也心知肚明,不然法國為何會耗費巨資修建馬奇諾防線呢?
  • 法國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我只是想說我不承認我「辱法」,我只是想給大家闡述法國的悠久投降歷史!俗話說得好,正視歷史,敢於面對歷史,才能進步!儘管法國的歷史與我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但是我還是想聊一聊法國這底蘊豐厚的投降文化,給大家增長見識!
  • 德國入侵西歐,差點重蹈一戰覆轍,被邊緣化的曼施坦因做了什麼?
    英法兩國採用了綏靖政策,希望德國在佔領波蘭後,繼續向東進攻蘇聯,沒有及時在西線對德國發起攻擊,註定要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德軍滅了波蘭後,向英法提出了和平建議,當然被英法拒絕,希特勒認為必須進攻並消滅法國,否則一旦英法聯軍進攻德國,蘇聯很有可能在背後捅德國一刀。德國的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等高層反對進攻法國,認為德國的力量還不夠,西進一定會失敗的。
  • 二戰法國陸軍擁有250餘萬,為何迅速投降
    然而,50天之後,靠著世界第一海軍船隊的協助,法國人完成了人類軍事史第一大撤退:十萬法國士兵從敦刻爾克成功撤往英國。 法國擁有這麼強大的陸軍,為何投降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士兵厭戰,沒有戰鬥意志。
  • 二戰時,法國被德國閃電滅國,為何戰後法國還那麼牛氣?
    其實法國在二戰時曾遭受過一段屈辱的滅國史。二戰爆發後,德國向法國發起進攻,最講究防守的法國被閃電滅國。至此法國被德國佔領。而最大的不同就是德國滅法國並沒有進行殺戮,而且法國投降也很利索。維希法國在德國統治下,法國的國家機器照常運轉,從法國政府到法國的普通民眾,就如沒發生過什麼事一樣,生活照舊。 雖然法國經濟與社會並沒有大的反抗,但也有一些法國人認識到國家已經被佔領。但他們反抗也沒實力,莫不如就在這種環境下生活。
  • 擁有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為何不堪一擊?二戰前法國其實已經淪為歐洲...
    戰前的法國軍隊號稱「歐洲第一陸軍」,那麼法國在德軍的進攻中,為何短短28天的時間就宣布投降,被德國佔領全境呢?法國人號稱「陸軍世界第一」確實是有底氣的,我們看看數據就會知道:二戰前法國有軍隊大約300萬,大口徑的火炮有10700門,相比德國多出大約3000門,步兵師的數量則有123個師接近250萬人。
  • 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掌控德國,二戰會有什麼神奇的變化?
    假如把二戰時期的德國人和日本人的名族性格換一下,歷史會發生怎樣的改變?7.在蘇聯戰役中,大和國應該不會進攻基輔,而選擇直接進攻莫斯科。因為現實裡德國不直接攻打莫斯科是因為基輔方向有他們需要的資源。而大和族不到最後應該不會因為食物的問題放棄滅掉對方首都的想法。8.在整場戰爭中,大和國應該不會產生太多俘虜。在盟軍攻入其本土後,窮兵黷武的大和國肯定會發動全民戰爭。
  • 二戰時期,瑞典僅僅是一個小國,為什麼德國卻沒有攻打它?
    很多人認為瑞典在二戰中能避開戰火是因為瑞典是永久中立國,但事實並非如此,並不是所有的永久中立國都能避開戰火。要能在戰爭中取得中立國的地位,自身必須要有一定的實力,如果沒有一定實力,只要宣布中立就能避免戰火,那二戰期間所有遭到德國侵略的國家都會宣布自己是中立國,這樣一來或許元首也就無法發動二戰了吧。
  • 法媒揭秘:法國二戰時為何在45天內淪陷
    二戰期間的法國戰俘法國《費加羅報》網站5月9日發表弗雷德裡克·勒莫阿爾和馬克斯·斯基亞翁合寫的文章,解析從1940年5月10日至6月25日,法國是如何在45天內淪陷的。法國最高指揮部沒有利用這漫長的等待期來厲兵秣馬,而是選擇加固「主要防線」。進入冬季後,士氣明顯低落。最高統帥莫裡斯·甘末林的戰略在於,一旦德軍攻破宣布中立的比利時防線,法軍將採取行動。但是,他沒有採納大部分下屬的意見,而是選擇最冒險的方案,將部隊部署至遠離法國邊境的荷蘭南部。德軍在1940年5月10日發動攻擊。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的悲壯空降作戰,綠魔鬼的絕唱
    二戰初期,德國傘兵從天而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多次奇襲:在丹麥和挪威譜寫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篇章;空降攻佔所有荷蘭機場,為德軍迅速佔領荷蘭提供保證;突襲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創下二戰中最大膽空降行動的紀錄;克裡特島戰役被算作二戰中唯一一次以傘兵部隊為主實施的攻堅戰。這些空降作戰為德軍「閃電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營救墨索裡尼的橡樹行動,卡西諾戰役,德軍傘兵戰績赫赫,贏得了「綠魔」的綽號。
  • 二戰經典語錄:英語老師說過nut不能隨便加s
    1944年8月,此時的德國法西斯已經是強弩之末,德國西面的盟軍用一次次勝利打擊著他們的士氣。在盟軍猛烈的進攻下,希特勒一邊命令法國南部的德軍全線撤退,又想做一次絕地大反撲,妄想重新取得西線戰場主動權。希特勒計劃在11月集結25個師的兵力對盟軍發動一次反擊,地點就選在當初德軍打開法國大門的阿登地區。他意圖集中優勢兵力在阿登森林迅速突破盟軍防線直擊默茲河,把西線盟軍分割成兩個部分再進行擊破。
  • 二戰德國真的沒可能贏嗎?有這三大致命失誤,納粹註定要失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發動閃電戰進攻波蘭,橫掃歐洲,差一點拿下了莫斯科,給人軍事實力很強的印象,然而在盟軍的聯合抵抗下,德國註定了失敗。但也有人認為德國發動非正義的戰爭,戰敗是必然的。不過,軍事上也有一些偶然性,在戰爭中德國如能抓住機會,歷史可能會改寫,那麼德國在戰爭中有哪些翻盤的機會呢?事實上有三次機會。首先是敦刻爾克撤軍事件。1940年5月,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穿過阿登森林進入比利時境內,對英法等國盟軍發動了全面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