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剛出生的脊椎數量是32-33快,成人後脊柱由26塊椎骨,頸7,胸12,腰5,骶1塊出生時5塊、尾椎1塊、並借韌帶關節椎間盤連接。人體脊柱上端承託顱骨,下端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具有支持軀幹、保護內臟和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脊柱並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脊柱長度,男性平均為70—75cm,女性平均為66—70cm
脊柱為人體的中軸骨骼,人身體的主要支柱部分,並有著負重和減震及保護人體和運動等功能。
脊柱支持和保護功能部分有當人體直立的時候時其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到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的上端部分承託著頭顱,和胸部與肋骨部共同結成胸廓。人體上肢藉助肱骨和鎖骨及胸骨還有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並借骨盆部與脊柱相連接。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可通過脊柱來調節,並保持身體的平衡。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部分,使的脊柱如同一個彈簧,能增加緩衝震蕩的能力,和加強姿勢的穩定性,其中椎間盤也可吸收震蕩,並在劇烈運動或跳躍時防止顱骨、大腦部分受損傷害,脊柱與肋骨、胸骨和髖骨又分別組成胸廓和骨盆,來保護胸腔和盆腔臟器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脊柱還具有很大的運動功能。
脊柱運動功能,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還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範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人在立正姿勢時,通過身體所引的垂直重力線經過頸椎體的後方,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處通過椎體,經胸椎之前下降,再於胸腰結合部越過椎體,經腰椎後方並穿過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經骶骨前方、骶髂關節而傳至下肢。脊柱的彎曲,特別是頸曲與腰曲,隨重力的變化而改變其曲度。
脊柱背側主要為肌肉,脊柱周圍的肌肉可以發動和承受作用於軀幹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於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背闊肌、下後鋸肌,深層包括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間接作用於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前面觀椎體自上而下漸加寬,第2骶椎最寬,與椎體的負重有關。自骶骨耳狀面以下,重力傳至下肢骨,體積漸縮小。
脊柱後面觀椎骨棘突連貫成縱嵴,位於背部正中線。頸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細長,斜後下方。呈疊瓦狀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狀水平向後。
脊柱側面觀可見頸、胸、腰、骶四個生理性彎曲,頸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後。
在正常情況下,脊柱有4個彎曲,從側面看呈S形,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後凸。長期姿勢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結核、類溼性脊柱炎等)可使脊柱形成異常彎曲,如駝背。
如果您覺得不錯,請點擊上方關注「A杏林百科」公眾號查看更多內容、轉發點讚哦。
覺得的本文還行,點個「在看」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