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作為五臟六腑之首,也被稱為是「君主」,每天都要不停的為全身供給血液,一刻都不敢停歇。
常言道:「養心就是在養命」,的確如此,心臟的重要也不用多說大家就知道,一旦心臟停止跳動,生命也將終止。
而心臟也是個多病的器官,每年有近數百萬人死於心臟疾病。
研究發現,儘早的做好預防可以降低30%心臟危險疾病的發生。
那麼,心臟不好的人,有哪些表現,我們該如何的養護心臟呢?
心臟好不好,看4個地方就知道,若佔一個,也去檢查一下!
1看:看臉部
①成年人,在鼻梁根部,就是兩個內眼角的中間,有一道很深的橫紋或是出現一條青筋,多是心臟問題引起的,醫學上稱為是「鼻褶心徵」。
②將舌頭捲起,舌下是否青筋凸起,呈現暗紫色或有淤斑,此時提示可能有心血管疾病
③看耳垂處,如出現一條連貫的褶皺,,這種褶皺,通常被稱為「耳褶心徵」,也是心臟損傷重要的信號。
2看:看手腳
①在大拇指的指根處,如個有比較明顯的青色血管,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出現損傷,抓緊去檢查一下。
②經常的手腳冰涼,發冷,尤其是在睡覺的時候更明顯,這可能是心衰的表現。
③下肢浮腫,心臟病變時,會使腎臟血流不足,或體靜脈壓力過高,就可能會出現下肢浮腫的現象。
3看:看脈搏
正常人脈搏和心跳是一樣的脈率和心率都是一致的,脈搏跳動頻率應該在60~90次/分鐘,跳動均勻且節律一致。
可以通過測脈搏的方式,測試心臟的健康情況,靜坐5分鐘,保持正常均勻呼吸,測算自己的脈搏跳動數,計數1分鐘。
脈搏跳動太快或太慢都可能是一些心臟疾病的徵兆。
4看:看呼吸
心肺是相連的,平時如果經常的胸悶氣短,上氣不接下氣,也說明心臟功能在衰退。
或是簡單的做個小測試,用不緊不慢的速度,一口氣登上三樓。
如果上樓後感到明顯氣急與胸悶,出現不良的症狀,則說明心臟已經出現問題。
養護心臟:三個習慣戒掉一個也行
1、做飯加入大量的油鹽
油和鹽是生活中必備,但是也是「隱形的健康殺手」。
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高鹽的食物攝入的太多,就會引起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的供血負擔,進而對心血管產生危害。
大量的食用油,吃高油脂的食物,會導致肥胖,引起血脂異常升高,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大約80%心腦血管疾病都是由不健康的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和吸菸等因素造成的。所以生活中飲食一定要多注意。
2、太過勞累
心臟要一直工作,已經很累了,最怕的就是額外的「工作」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說心臟是最怕「累」的器官。
而有些人長期的熬夜,加班,太勞累,就會消化心臟的營養損傷心臟的健康,加速心臟衰竭的發生機率。
所以,及時在忙也要懂得勞逸結合,適當的然後自己放鬆,也給心臟減輕點「工作量」。
3、抽菸過量
大家都知道吸菸傷肺,其實心臟對心臟的損傷也是不容小視的。研究發現,每天堅持吸菸的人,患心臟疾病的的風險提升50%以上。
我們知道吸菸可以給自己提提神,其實就是吸菸時,人的心跳速度加快,血壓升高了,刺激神經,人就會變得精神一些。
但是這樣心機耗氧的能力會加大,長期以往,導致心肌缺血,動脈硬化的發生。
此外,記住四個一點,心臟會慢慢變好!
午睡多一點心經當令時間為午時,午時是指中午11:00~13:00,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人體也要注重這種天地之氣的轉換點。
午時一小憩,安神養精氣人在午時能睡片段,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午時,也可以使下午的精力更充沛。
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最好養成午睡的小習慣,午睡的時間在30分鐘內即可。
運動多一點運動對心臟的保健有著首當其衝的作用,科學合理的運動,增強心肺功能。可促進血液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增強和改善心肺功能,調節心理和精神狀態。
平時可多做一些太極,慢跑,快走等有氧運動,或是在家裡也可以進行一些養生的小動作。
①上下蹲,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前伸,松腰屈膝慢慢下蹲,停留10秒鐘。慢慢起身。經常上下蹲起,可減輕心臟的負擔。
②轉腳踝,腳是人體第二心臟,也腳踝其為聯結兩顆「心臟」重要交通樞紐。所以沒事的時候經常的聯繫轉腳踝,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可反覆運動。
穴位多一點在人體腋窩頂端動脈搏動的地方有個極泉穴。
這個地方屬於心經,經常的按摩,掐揉可促進血液循環代謝,加速心臟有毒物質的排出,緩解心臟疾病引起的不良症狀。
心情好一點我們常在電視上,或是生活中都遇到過,有些人在過度生氣,情緒激動的時候,會突然暈倒,這多是發生急性的心肌梗死。
主要就是情緒激動,使心率,血壓失常,加速血栓形成,誘發心梗,腦梗等危險疾病。
所以控制好情緒,是調節心臟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