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在廣東|《環境》雜誌封面專題在線閱讀

2020-12-14 澎湃新聞

2020年第8期(總第506期)《環境》雜誌推出特別策劃「生態文明建設在廣東」封面專題,圍繞汙染防治攻堅戰,以點帶面,以小見大,從不同視角展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廣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偉大實踐。

現推送精彩內容,點擊每篇文章的標題還可跳轉「環境雜誌+」公眾號閱覽全文,敬請關注。

封面專題

第一篇

☝點擊預覽全文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趙細康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所研究員 曾雲敏

為了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廣東不斷引入新技術、新知識、新模式,不斷提升汙染防治水平。主要包括:全面推進環保大數據監管平臺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廣泛採用無人機等新設備,推動環境治理信息化和數位化,為精準把握汙染現狀、動態和治理成效提供技術保障;引入院士團隊、整合省內環境研究團隊到各地送經驗、送知識、送信息,有效彌補知識短板;各地結合自身特點,創新出眾多治理模式,比如深圳、東莞市在系統治理茅洲河過程中,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探索全流域治理、大兵團作戰新模式,推行全要素管控,實施「廠、網、河、庫、閘」一體化調度,取得顯著成效。這些創新,不僅對於解決重大環境汙染問題具有直接的作用,也將為環境可持續治理提供長久支撐。

第二篇

☝點擊預覽全文

文/黃丹雯 張海豔

南山,地處珠三角大灣區黃金入海口,擁有「生態區、大灣區、自貿區、高新區、科教區」五區疊加優勢,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地帶,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數十年來,南山一直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了「生態與經濟齊飛,碧水共藍天一色」的景象,已初步探索出超大城市發達中心城區「兩山」轉化路徑。

在推動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南山努力保持優良的生態環境水平,在產業發展、環境治理、生態建設和制度建設等領域形成了具有典型性和轄區特色的「兩山」實踐案例和成果,走出了一條依託優質生態環境資源,不斷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端產業,從而發展「金山銀山」並進一步反哺「綠水青山」的高水平「兩山」轉化路徑。

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推動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初期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南山區轄區內多為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企業,資源能源消耗高、環境汙染大。1993年,全區「三來一補」(即「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企業有330家,總產值2億元,佔工業企業總量59.67%,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大幅增加了區域汙染物排放總量。

隨著工業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南山區果斷提出由「工業立區」向「生態立區」轉變的發展思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將玻璃製造、印染、電鍍線路板、印刷等高汙染產業全部清退,逐步淘汰「三來一補」企業。與此同時,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推動月亮灣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蛇口工業區建成「南海意庫」、醫療器械產業園,南油工業區成功改造為動漫基地,華僑城工業區轉型升級為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大力發展低消耗、低排放、高產出、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術產業,位於南山區內的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全國面積最小單產最高的高新區,成為全國高新產業的典範代表。

第三篇

☝點擊預覽全文

文/李登宇

位於廣東中部、珠三角西翼,一座擁有「六林一水三分田」景觀的製造業城市——佛山市高明區,正從容堅守「生態優先」的發展初心,奮力開創「綠色崛起」的先行路徑。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這座工業城市綠色轉型升級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生態文明建設收穫更為豐碩的成果。

2019年11月14日,高明區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立足新起點,高明區正圍繞打造「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珠西先進位造新高地、嶺南田園城市新樣本」目標,全速駛上生態文明建設快車道。

提升生態品質,守護環境之美

高明區至今仍保存著相對完好的大地園林景觀特質,轄區內自然資源豐富、環境質量優良,擁有17.5公裡西江黃金河道,「一江五河」為主體的水系交錯棋布;被人民日報專題報導為「珠三角的塞罕壩」的雲勇林場坐落其中,2019年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9.24%,是珠三角重點林區之一。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和生態稟賦,更堅定了高明人民尊重和珍愛自然、守護和提升環境的決心。

第四篇

河源東源:看好「大水缸」,打造 「聚寶盆」(節選)

☝點擊預覽全文

文/閆懷強 賴志剛

「酒香不怕巷子深,沒想到頭一次搞特色水果直播帶貨就引發這麼多人關注……」河源市東源縣雙江鎮父母官笑得合不攏嘴,「做好東江源生態鏈文章,雙江必成網紅打卡地。」言語間,流露出幹事創業的自信與激情。

萬綠湖畔好山好水,千年古道煥發新機,萬畝果園碩果纍纍,美麗鄉村遊人如織。其實雙江鎮只是東源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創新實踐的一個縮影。

「綠色是河源最鮮明的底色,綠水青山是河源最大的發展優勢和最重要的民生福祉,河源要做全省綠色發展示範區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新路。」正如河源市委書記丁紅都所言,作為省委、省政府劃定的「生態發展區」,近年來,坐擁新豐江水庫——廣東省最大飲用水源保護區、粵港4000多萬人重要飲用水源區的東源縣首當其衝,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發展,堅定不移看好「大水缸」,因地制宜打造「聚寶盆」,2017年東源縣獲得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初步探索出了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東源模式」。

堅持高水平保護 堅定不移守住綠色青山

思路決定出路,擔當才能有為。東源縣立足於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依據不同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生態特點,構建縣城都市經濟片區、燈塔盆地、東部資源經濟片區、萬綠湖生態保護核心區「四大功能區」區域發展新格局。

第五篇

☝點擊預覽全文

文/鄭秀亮

惠州龍門,典型的山區縣,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多年來,龍門縣始終將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崇高使命和政治責任,堅持把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依託山區資源把生態做成產業、把產業做成生態,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生態經濟上作出示範。2015年,龍門縣被評為廣東首個省級生態縣;2018年,龍門縣又成功摘取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更加靚麗。

堅持「生態立縣」理念

龍門,既坐山又望水,綠色、優美、文明是它的符號,宜居宜業是它的初心本色。

「各縣(區)要因地制宜推動差異化高質量發展。」這是惠州市委對惠州市發展提出的要求,同時特別提出不考核龍門的工業產值。龍門縣委書記陳偉良表示,「這就要求龍門必須奮力衝破發展中的傳統路徑依賴、思想觀念障礙、利益固化藩籬,推動龍門更好地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

龍門的差異化道路又該如何走?「龍門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突出的底色也是生態。」陳偉良指出,龍門縣歷屆黨政領導都充分認識到,優良的生態環境是龍門的核心競爭力,多年來龍門揚生態之長、補發展之短,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把生態建設提升到戰略層面,先後作出「生態立縣」、建設珠三角生態花園、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等決策部署,打造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生態經濟體系、一流的文明形象、一流的宜居宜業宜遊城市,爭當生態功能區綠色發展的引領者。

第六篇

☝點擊預覽全文

文/江鎔

2019年11月16日,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行的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上,江門市新會區被生態環境部正式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這意味著嶺南三大古州之一、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的新會,又增添了一張亮光閃閃的國家級名片,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徵程上,以繼續領跑的姿態,又邁出了一道嶄新、堅實的步伐。

據新會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是一項國家級榮譽。從廣東省、江門市到新會區,各級各部門都十分重視此項榮譽。在此之前,全國有93個市縣獲此殊榮,其中廣東省僅有8個地區創建成功。在為此召開的動員會上,新會區領導直言:「考核嚴格、競爭激烈」「具有較大的挑戰性」。然而,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不僅是省確定的新目標、新要求,也是江門市和新會區兩級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更是「發展之需、民生之要。」

「一直以來,新會區都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新會區委、區政府從政績觀、制度建設、攻堅戰和生態文化等方面,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己任,以生態環境保護引領高質量發展。」

來源/《環境》雜誌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原標題:《生態文明建設在廣東|《環境》雜誌封面專題在線閱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年會將專題討論生態文明建設 多個分論壇涉及生態環境保護議題
    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是博鰲論壇關注的議題之一,往年的論壇年會對此也多有涉及。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大進展,與會嘉賓希望通過參與論壇討論深入了解中國經驗。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列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與會嘉賓也將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貢獻智慧。
  •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將專題討論生態文明建設 多個分論壇涉及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是博鰲論壇關注的議題之一,往年的論壇年會對此也多有涉及。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大進展,與會嘉賓希望通過參與論壇討論深入了解中國經驗。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列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與會嘉賓也將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貢獻智慧。
  • 生態文明貴在延續│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圓滿落幕
    生態文明貴在延續│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圓滿落幕 2020-12-08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線動態 | 保山昌寧:扛起環境保護責任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保山市生態環境局昌寧分局始終秉承 「生態興、經濟興,生態強、經濟強,生態活、經濟活」的生態文明發展思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建設上高站位,在資源保護上嚴要求,在汙染防治上強推進,在經濟發展上重生態,為昌寧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傾心盡力,展現了新時代「環保人」為後人「乘涼」而「種樹」的責任與擔當。
  • 【縣區動態】鎮平縣舉行《南陽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宣傳貫徹...
    縣政府副縣長梁獻普,縣政府黨組成員畢中平,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縣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會長李國進,22個鄉鎮(街道)及生態文明建設指揮部成員單位負責人參加活動。在實地觀摩中聯水泥綠色礦山、綠色生產及生態文明建設宣傳貫徹情況後召開專題會議。
  •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宋繼寶講專題黨課
    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建設模範機關為目標,以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為保障,著力推動黨的建設與生態環保工作深度融合,樹牢政治機關意識,扛牢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強化創新理論武裝,提升幹部隊伍素質和專業化能力,教育引導廣大幹部職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落實落地。
  • 生態良方 治療汶川環境「頑疾」——汶川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縣融媒體中心 康建禹 顏威)「找癥結,對症下藥補短板、生態價值體現不明顯、岷江上遊水環境保護壓力大、汙水處理投入運維尚需加強、環境監管合力尚未形成。」是今年汶川縣全力破解的「四困」之一。為此,汶川縣圍繞生態主體功能區定位和地處岷江上遊的地理屬性,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心工作,凝聚合力、夯實「底色」,用「生態畫筆」治療汶川「生態頑疾」。
  • 保護生態環境 爭當環保主人——渝水二小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進校園...
    為提高學生保護生態環境意識,引導他們關心環境、關注環保,踐行綠色生活理念,12月14日,渝水二小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進校園」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懸掛宣傳橫幅。校園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保護生態環境爭當環保主人」「建設生態城市推進生態文明」等宣傳標語,營造保護生態環境的濃厚氛圍,使生態文明意識深入全校師生心中。召開主題晨會。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外出調研,還是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今天,黨建網微平臺邀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說過的金句。
  • 孫金龍: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徵程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夯實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
  • 生態文明建設利在千秋
    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生態文明建設,早已超越環境保護本身,成為一場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文化的系統性變革。她說:「我們那裡以前是荒山野嶺,隨著徽州國家森林公園免費對外開放,現在人人都可以在公園的西幹山上漫步,享受綠水青山的生態紅利。」  「綠色發展要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晏文娟代表說,新安江一水串起了披雲山莊和千島湖。位於新安江上遊的披雲山莊倡導綠色環保、杜絕餐飲浪費、垃圾分類處理、排汙嚴格達標,這些都不是空喊的口號、作秀的標語,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下遊千島湖這顆江浙大地上璀璨的明珠。
  • 陳潤兒: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加快步伐建設美麗新寧夏
    原標題: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加快步伐建設美麗新寧夏 本報訊 (記者 馬曉芳 凌雁)4月27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潤兒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有關情況,強調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為重點,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加快步伐建設美麗新寧夏
  • 黨建紅引領生態綠——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生態環境...
    2020年9月,湖南環保鐵軍建設經驗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精神文明建設暨鐵軍建設座談會上進行推介。這是湖南省繼2018年在全國生態環保系統推介精神文明建設經驗後,連續第三次作經驗推介。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展現了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黨建高質量發展,譜寫「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的精彩篇章。
  • 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立法明確責任主體涵蓋重點任務
    5年來,雲南緊緊圍繞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戰略定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系列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省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築牢。「此次出臺的《條例》,以一部綜合性法規的形式,對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專項立法進行統領,將是雲南省從地方立法層面高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舉措。」胡江天表示,該《條例》經過了大量調研、論證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促進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具體規定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人民日報)
    習近平主席發出重要倡議,呼籲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共同守護地球家園。面對全球性危機,中國宣布將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中國方案、中國行動,為全球共謀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復甦注入了新動力。
  •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天津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茶人分享: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
    鄉村的振興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保障,要注重鄉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整治,強化汙染源管理,正確處理生活垃圾和汙水,做好美化、綠化及潔化工作,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 鄉村的產業發展要把握好大局,統籌兼顧,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確保產業鏈的生態環保性,在環保建設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產業發展,達到生產空間的高效性,體現出山清水秀的生態鄉村空間。捨棄那些未達標的生態環境功能、布局要求等,堅決杜絕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和項目,這主要體現在嚴格控制鄉村的能耗,確保排汙體系的環保性。通過環保體系促進企業產業鏈的發展,形成有效的生態環保體系,體現出生態宜人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
  • 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曲靖山林中的野生獼猴 楊崢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對雲南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雲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寶貴財富
  • 我國公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呂騫 趙竹青)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編制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27日正式發布。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開展了相關的遙感監測與分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報告和相關數據集產品均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並提供在線免費共享服務。記者了解到,該系列報告是我國積極應對全球變化,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舉措之一。
  • 四川生態文明建設創出「川味特色」
    四川省多個縣(市)日前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並受到生態環境部命名表彰,逐步走出了一條「川味」十足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生態優勢持續向經濟優勢轉化。  「四川省已初步形成了省級統籌、市縣發力、梯次推進的建設體系,打造了一批生態文明示範建設和『兩山』理念實踐的鮮活案例樣本,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借鑑意義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