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汙名化的尹志平 | 張發財

2021-02-08 騷客文藝


本       文       約       1800       字

閱       讀       需       要

4 min

高中看《神鵰》時特別不喜歡小龍女,覺得她裝得有點過。純潔得好像雞蛋清一樣。直到尹志平出場,冰清玉潔的雞蛋終於變成了滷蛋,心驚肉跳、漪念叢生後,竟有了一絲莫名快感。滿足了破壞欲,滿足了荷爾蒙。

還記得這一幕嗎

很遺憾這種事只能意淫,真實的尹志平純潔得比小龍女還雞蛋清。

關於他的事跡,集中在徒弟編撰的《清和真人語錄》《北遊語錄》。據載,此人原籍河北滄州,宋朝時移民山東東萊。書香門第,祖上「皆讀書登進士第,仕至刺史者蓋七人。」

他本人也是個讀書種子,幼年時便是神童,記憶力超群,其自述「吾生三歲,其見聞之事,耿耿不忘於懷。五歲入學,不出冬三月,能記《孝經》《論語》二經,雖使日記千餘言,猶有餘力。」這是豔羨死金魚的恐怖記憶力,灌孟婆湯都沒用,萬事記得一清二楚,除了欠別人錢。讀書背書之餘,亦勤於思考。五歲時就跟小區看門老大爺一樣,不斷追問「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人之有死,亦自不知所歸。仰觀俯察,天地之所以立,萬物之所以生,此天之上地之下,又有何物為之覆載?何物為之維持?思察之極,以至於無思。

很遺憾這次終極追問到最後,什麼也沒追出來。估計和思考環境有關,他當時「心思惘然,坐於大桑之下」。如果把桑樹換成蘋果樹,可能萬有引力就被發現了。

按照這聰慧的資質,本可以當刺史的。但他無心學業,對玄幻陰陽學說興趣頗濃。七歲時遇關西王大師,一語相契。十四歲再遇「全真七子」的馬鈺,決定棄家入道。

然而其爹堅決不允許,反鎖於家中。尹志平對這個封建家庭的抗議是「默禱於北辰之下,每至千拜」。腦袋磕得又紅又腫又大,仿佛小龍蝦。除了抗議,也有行動。求道心切的尹志平如同被拐賣的婦女一樣,只要逮著機會就跑,抓了再跑,跑了再抓。鞋底越跑越薄,速度越來越快。五次三番,其父萬般無奈,只能同意離家,臨行前嘆息:當什麼道士,去體校多好,可惜了一棵田徑好苗子。

得出離於俗的尹志平先在昌邑縣修道,大約是幼年時在桑樹下沒想明白,這次改在桃樹下思考。很認真也很勤奮,「每過半夜,有時不知天曉。」夜長夢多,不睡事多,莫名其妙的怪事就出現了。

《北遊語錄》載,某晚四更打坐時,忽然來了個非塵世人,道骨仙風,金光玉澤,瑩然相照。定睛細看,來人是「全真七子」的長生子劉處玄,劉真人行徑很怪,走到面前,一刀就把尹志平的腦袋砍掉了。想了想,又安上了。十天後,又來,這次把心摳出來,又安回去了。再過十天,帶了一堆吃的,尹志平剛吃完,他又開腸破肚給摳出來。

既至,揮刀以斷吾首,吾心亦不動。師喜,復安之。後十日復至,剖出吾心。又十日復至,持油羔一盤餉予。盡食之,過飽欲死,師即剖吾腹盡去之。

被當成樂高玩具拆拆裝裝的尹志平,悟出這是「易吾之俗頭面,去吾之俗心,去其所損也」,經過開膛手傑克處玄·劉的開膛破肚,尹志平脫胎換骨悟道了。

金明昌二年,尹志平正式拜丘處機為師,遂執弟子禮。久之,盡得丘之教化。此後,又問《易》於郝大通,受籙法於王處一。

83版射鵰中的丘處機

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被金庸汙名「龍騎士」的劇情開始展露。但真實的尹志平不可能做這類事。全真道所進行的內修心性、外修功行的修煉,是以極端的禁欲主義為基礎的,把生活欲求降到最低限度,教徒以頭陀式苦行著稱於世,倡修苦行,不準有妻室,七情六慾是成仙證真的大障。

尹志平更甚,除了清修,還要求自己減食、省睡、斷色慾:「修行之害,食、睡、色三欲為重,多食則多睡,多睡情慾所由生。」自少年入道,一生不近女色。這是事實,全真道不是一本道。

唯一與小說重疊的情節是見成吉思汗。元太祖十四年,成吉思汗派使臣劉仲祿徵召丘處機,通過尹志平的運作,促成了著名跨雪山過草地的西遊記。第二年,作為隨行大弟子與丘處機西覲成吉思汗於大雪山。也是這次返程中,建立了一次「武功」。途徑山東,聽聞太行山戰亂,尹志平南下招降平息叛亂,「道經太行,山間群盜羅拜受教,悉為良民。」經過最高領導人的接見,由此道名四播,遠近尊禮,參道者不絕。「自古教法之盛,功德之隆,唯清和師為最。」

1227年,繼王重陽、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五任掌門後,尹志平繼任全真執掌。《元史》中特地記了一筆:「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璽書襲掌其教,至大間加賜金印。」由此可知,這是一位受國家認可的宗教領袖和信徒愛戴的慈祥長者。尹掌門文藝修養很高,平日談笑風生,所作詠懷、遣興、人生經驗的詩詞甚多,結為三卷《葆光集》。所以,德高望重、清心寡欲、積行累功,克己濟人,勤於誨人,嚴於律己。行善遠惡、不慕榮利,甘居淡泊才是真實的尹志平,一生君子行徑,如果不怕緝毒警察,是可以叫「尹君子」的。

-  推薦閱讀  -

皇帝都長什麼樣 | 張發財

人肉到底什麼味兒?有人說像石榴,有人說像酒糟豬肉…… | 張發財

如果丘處機不會天氣預報 | 張發財

值班主編 | 董嘯   值班編輯 | 小窗

這是第 540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與有趣的靈魂相遇#《soul客文藝:易見》為「騷客文藝」MOOK系列的第二輯,由華文天下圖書出版上市。每個人都曾經如此頹喪,每個人卻都在奮力一躍。世界並非冷若冰霜,還有溫暖在暗暗滋長。如同斷了電的夜晚,有人也會點著蠟燭找到你,微光搖曳下,莽莽餘生裡,你們是那一段的同行者。點擊閱讀原文,跳轉噹噹連結。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尹志平:活了83歲,是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得到元朝支持
    但是在最後,尹志平依舊守住了民族大義,在蒙古武士進攻重陽宮之戰裡,不為榮華富貴所動,與蒙古武士及全真教的叛黨堅決鬥爭,視死如歸,最後也是為情殞命,為保全楊過和小龍女殺身成仁,自斷一生。你知道嗎?尹志平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他真的是丘處機的徒弟,真的是全真教的弟子。
  • 冬至日,全真道長尹志平挑戰經典詞牌《江城子》寫詞,真正的高手
    不過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不是這些鼎鼎大名的大詩人,而是一位長期被誤會的文壇高手尹志平。現代人知道尹志平,基本上是通過金庸的小說《神鵰俠侶》,因為對小龍女的那段暗戀以及犯下的錯,讓很多小說迷對他恨得牙痒痒。但大家要明白一點,那僅僅是小說人物形象而已,他與歷史上真實的尹志平完全不同。
  • 24年後李若彤再扮琴操,希望美女從天而降,網友希望不是尹志平
    不少網友評論,25年前尹志平從天而降,如今從天而降又遇琴操,姑姑的命好苦。出道至今的李若彤年齡至今仍是個迷,仍舊單身一人,而有網友表示,李若彤發了這樣一個一點也不好笑的視頻,可能暗示想談戀愛了,希望能從天而降一個白馬王子,希望不是掉下個尹志平,還有人說姑姑快去找你的過兒吧,如今年過50的李若彤雖然身材面容保養的不錯,但感情問題一直讓網友操碎了心。
  • 「尹志平」近照曝光,56歲保養似小夥,結婚22年仍膝下無子
    疫情過後,沉寂多年時間的李若彤重新活躍在大眾視線中,今年已經54歲的她看起來狀態卻依舊年輕美麗,讓人不得不感慨:我還是不能原諒尹志平。1995年李若彤憑藉《神鵰俠侶》大紅大紫,相信每個人都對於小龍女被尹志平侵犯這件事情耿耿於懷,雖然只是影視劇中的表現,卻還是難免有人將自己的情緒代入到現實中,以至於飾演「尹志平」的演員陳啟泰一度被認為是壞人。
  • 那些年被大家誤會的「尹志平」|關於「道教」,你知道的太少
    其實全真教對於我們來說,會更為熟悉,看過神鵰俠侶的人相信沒有不知道全真教的,王重陽、丘處機、尹志平等人的名字已經深深的印刻在了我們腦海中。當然,真實的尹志平並非小說中的形象,而是一名懂醫術,多年救助百姓,品德高尚的一代得道高人,深受百姓愛戴。
  • 張發財 | 楊貴妃罩杯考
    -  推薦閱讀  -張發財 | 全中國吃貨夢想的滿漢全席,其實是一桌油膩的農家樂張發財 | 八大胡同風流簡史張發財丨女版「隔壁老王」源流考
  • 「尹志平」近照出現,56歲依然帥氣如小夥,結婚22年仍膝下無子
    金庸武俠小說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不僅有正派還有反派,這次我們要說的是「尹志平」,他是《射鵰英雄傳》及《神鵰俠侶》人物之一,其原型是金末及元代著名道士尹志平。還記得尹志平和小龍女的感情糾葛,在九五版《神鵰俠侶》中,由陳啟泰出演尹志平,被認為是最經典的演繹。陳啟泰因為這個角色走紅,也被大家所熟知。近日,他接受了好友楊紹鴻、江美儀主持節目的專訪,三人在節目中氣氛很輕鬆,就像是老友閒談。
  • 「龍騎士尹志平」近照:56歲依舊年輕,結婚22年膝下無子
    而最讓觀眾,「羨慕嫉妒恨」的角色肯定是被調侃為「龍騎士的尹志平」了。2、對於尹志平這個角色,在後來新翻拍的版本裡,因為原作的修改使得這個人物多次發生改變。但是有陳啟泰所扮演的這個角色,不得不說還是非常經典的。
  • 為什麼健身教練會被汙名化?
    這就是健身教練被汙名化的現狀。教練的外在不遜於空乘,需求上是廚師的另一個很好補充,大俱樂部的私教課500元/小時,諮詢費甚至趕超律師。但提到健身教練,職業形象一言難盡。健身房在中國生根發芽20年,就是一部20年的漸進的汙名化史。
  • 社會性死亡、睿智………這些詞怎麼就被汙名化了
    詞語汙名化背後的溝通困境社會性死亡一詞原本的含義是人離世後被遺忘,而後又被引申為在公眾面前丟臉,尷尬到生不如死,和「公開處刑」一詞語義相近。在豆瓣、微博等各大社交媒體上,「社會性死亡」都算的上是一個高頻詞彙,豆瓣的社會性死亡小組入組人數已經達到了 23.6 萬人,這還是嚴格限制人員進組的結果。
  • 社會性死亡、睿智…...這些詞怎麼就被「汙名化」了
    詞語的汙名化,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悄然造出了一道鴻溝,對於詞語的不同認知,讓交流溝通更為困難。二、有人改詞,有人冷思考有人造詞、改詞,就一定有人科普或思考詞語背後的含義,事物的多面性在詞語汙名化這件事上展漏無疑。
  • 《自然》雜誌中英雙語「道歉三連」 反對汙名化呼聲已成主流
    來源:央視網4月7日,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自然》雜誌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發表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連續三天道歉:汙名化是最危險的敵人繼4月7日在官網上發表社論後,4月8日,《自然》雜誌在其海外社交帳號上發布了同樣的內容。
  • 《自然》雜誌網站發表社論呼籲:「必須竭盡所能避免和減少汙名化」
    自疫情出現以來,大量美歐媒體、專家學者都認為,汙名化做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只會助長排外與種族主義、阻礙國際抗疫合作。「不要把新冠病毒和特定人群或地方相提並論」《自然》雜誌這篇社論寫道,世衛組織2015年正式發布指引,要求停止將病毒性疾病與疫情暴發的地區、地點或區域關聯在一起,以減少汙名化和惡劣影響。指引強調,病毒會感染所有人類,一旦發生疫情,所有人都有風險,無論他們是誰,無論他們來自哪裡。
  • 爐石傳說:我們要發財了,六張卡牌被削弱,其中兩張是傳說隨從!
    不過好在,被削弱的卡牌裡有兩張傳說,我們要發財了!兩張傳說:博學者跟銅須博學者,從四費變成五費。這個在宇宙牧的以及很吃牌序的卡組裡,確實比較強,但是具體來說是不是強到需要被削弱,顧影個人覺得可能還有待商榷。
  • 「名媛」汙名化後,請問我們女性最後還有什麼東西是跟我們是正面...
    是汙名化。 什麼是汙名化?為什麼這些詞變成了汙名化? 第一, 放大個別特徵,把其負面化。 第二, 格式化到對應群體。 第三, 將特徵對應到個人身上。
  • 張發財|把魯迅倒過來看,就是譚伯牛
    張發財默存格物把魯迅倒過來看,就是譚伯牛文 | 張發財譚伯牛是一位著名的歷史學者,此人長相就很文豪,把魯迅的照片顛倒看,就是他的樣子了——周先生的頭髮便是譚先生的鬍子,濃密卻有秩序,一根根精神抖擻地豎立著
  • 外交部評蓬佩奧繼續汙名化中國: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都明確反對將病毒與特定國家和地區相聯繫,反對藉此搞汙名化。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也都高度肯定中國的抗疫工作。然而,這個美國政客卻執意逆國際共識而動,繼續對中國搞汙名化、詆毀抹黑中方抗疫努力,企圖藉此轉移視線、轉嫁責任,用心極其險惡。  耿爽說,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美國國內疫情日益惡化。
  • Stigmatizing Labels:不要讓網絡成為汙名化的樂土|OPINION
    顯然,汙名化他人就是其中之一。他指出,「汙名化」即一個群體將人性的低劣強加在另一個群體之上並加以維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處於強勢且不具汙名的一方最常採用的一種策略即「貼標籤」。The tags almost revolved around everyone.
  • 犬儒主義者在中國是如何被汙名化的
    當我們都犬儒時,那些疊加起來的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就變成了一種可怕的氣息,犬儒主義者也就隨之被汙名化了。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或集體下意識,犬儒主義意味著徹頭徹尾的虛無主義與解構主義,人們帶著懷疑主義的有色偏光鏡來扭曲性過濾一切場景,消解一切建設性的可能。
  • 同性戀被愛滋病「汙名化」? 避而不談才是大問題!
    打開某問答社區,搜索「愛滋病」,點讚最高的一個問題是「同性戀是否被愛滋病「汙名化」?提問者在問題描述裡寫道:「現在媒體幾乎每次說到愛滋病就會提到同性傳播渠道呈快速上升趨勢,幾乎快要把同性戀等同於愛滋病。」為此,健康界對社會學家李銀河進行採訪,她的觀點或許能解開這個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