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美食簡史之五:世界飲食文化三大體系

2020-12-21 哈雷的文化經濟地理

飲食不僅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物性行為,而且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食物的發展變化構成了人類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環,不僅體現了人類經濟社會的進步,而且反映出人類對更多權利和自由的追求。

德州扒雞

與此同時,飲食文化也經歷了多樣性與統一性、地方性與全球性之間的調和。在飲食文化發展過程中世界各地在不同時期分別創造了獨具風格的美食和文化,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發達和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哥倫布大交換」,不同物種在全球範圍內遷徙進化,不同國家的食物和飲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發展,其中傳播最廣、最受歡迎的主要有三大飲食文化,即以中國烹飪為代表的東方菜系,以法國烹飪為代表的西方菜系,以及以土耳其烹飪為代表的清真菜系,他們被稱為世界三大飲食文化體系,在飲食世界「三足鼎立」。

中國菜系鼻祖——太公望紅燜雞

東方菜系。東方菜系主要在亞洲,以中國菜為主體。中國菜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國際交流和華人移民傳播到世界各地,是世界享用人口最多的菜系。中國的烹飪藝術具有實用目的與審美價值緊密相聯的特點。中國烹飪藝術雖然受到烹飪原料、烹飪技術、食品實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約,具有相對的局限性,但它與其他菜系種類相比較,卻有自己的藝術特點,即融繪畫、雕塑、裝飾、園林等藝術形式於一體。東方菜系除了中華美食以外,還有日本菜、韓國菜和東南亞菜系等美食。

法國牛排

西方菜系。西方菜系主要指從西歐國家發展進化並逐漸傳播到美洲發揚光大的飲食文化體系,西餐是西方菜系的主體,是西方國家主要飲食的統稱,在世界餐飲發展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西餐的顯著特點是注意營養搭配,單獨烹製沙司,注重肉類菜餚的老嫩程度。法國菜是西方菜系的代表,法國菜最主要特徵是對複合味調料的製作極其考究,選料十分新鮮,甚至有許多菜是生吃的。常用的烹調方法有烤、炸、氽、煎、燴、燜等,菜餚偏重肥 、濃、酥、爛,口味以鹹、甜、酒香為主。法國菜以外還有義大利美食、美洲菜系等。

土耳其烤肉排

清真菜系。土耳其菜系是清真菜系的典型代表,土耳其是一個非常注重美食的國家,由於土耳其橫跨歐亞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土耳其美食深受阿拉伯和中東歐飲食文化的影響,並藉由絲綢之路傳播到中亞、西亞、南亞及非洲一些國家土耳其料理在世界上也很有名,種類非常多包括各種湯菜、涼菜,以及各種肉料理和魚料理。

中國水餃

在世界各地和不同時期,受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不同的影響,不同地區的飲食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

在東方中國,早在2500多年前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期(公元618-1275),南、北飲食各自形成體系。至今以地理區分,中國飲食口味仍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說,可見飲食文化的區域特色各不相同。在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東、陝西、內蒙古,這一地區民風簡樸,飲食講求實惠,多數地方一日三餐以麵食為主,偶有稻米,饅頭、麵條、米粥、素餃子等是常餐。

淡水河蝦

在中國華南地區廣東、廣西、海南的膳食結構中,每天必食新鮮蔬菜,水產品較多,尤其喜歡淡水魚蝦和生猛海鮮。華南地區居民早出晚歸,生活節奏緊張,這一地區的人都有喝早茶和吃宵夜的習慣,一日三至五餐,飲食講究,也是人們調劑生活、社會交際的重要媒介,不但體現了人與人的情感,有時還能成為身份、地位、財富的象徵。

蘭州拉麵

在中國西北地區包括甘肅、陝西、新疆、寧夏及青海,飲食顯得古樸、粗獷、自然、厚實,主食是玉米和小麥,家常食品一般為湯麵輔以蒸饃、烙餅等,粗糧精做,花樣繁多。該地區的少數民族大部分遵循伊斯蘭教的規矩,肉食以羊肉、雞肉為主。

中世紀歐洲餐桌文化

在中世紀的不列顛群島,素菜菜餚相當豐富,蔬菜沙拉頗為流行;小麥澱粉和大米澱粉被用來做增稠劑;麥芽酒是村民、城市中產階級,甚至紳士的最愛。在法蘭西,麵包是所有階級的主食,也用作菜餚增稠劑;在烹飪中,本地食材頗受重視,胡椒逐漸被西非海岸的「天堂椒」所取代;廚師們擅長做肉、魚菜餚,尤其是濃湯、肉湯、烤肉以及搭配醬料。在德意志地區,羅馬時代的日耳曼人以肉食為主;10世紀之後,他們開始轉向以穀物為基礎的飲食。在低地地區,荷蘭人多吃牛肉、家禽、魚、雞蛋、小麥和黑麥麵包,牛奶、黃油、奶酪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土耳其香料一瞥

即使同屬穆斯林飲食性質的清真菜系,雖然以使用各種香料聞名,但是在土耳其、阿拉伯世界、中亞和南亞等地區也有顯著的差異。在土耳其,由於亞洲及小亞細亞地區農作物品種豐富,土耳其菜餚一般包括醬汁美味配穀類食物、各種蔬菜、肉類、湯、橄欖油拌涼菜、糕點以及野菜,還有很多健康食品比如熬成糖漿的葡萄汁、酸奶、蒸蕎麥等。在中亞地區,清真菜相對土耳其肉食增多,蔬菜減少。

南亞美食

在阿拉伯世界,阿拉伯菜餚主食以牛羊肉為主,其烹調手法多樣,其點心味道以鹹為主,採用孜然、咖喱和沙嗲等調味品,形成獨特的風味。而伊朗菜的特點是鮮香醇厚和清新爽口。而南亞清真餐飲的最大特色在於各種香料的應用,它們的搭配比例與使用方法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個人色彩,所以具體的味道非常個性化,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新疆烤羊肉串(左)和土耳其烤羊肉串

另一方面,同樣品類的美食,在不同區域和國家,其製作方法和口味也有明顯的的不同。比如烤串,北京、新疆和土耳其就明顯不同,土耳其烤串shawamma味道與同類的新疆羊肉串相比,味道較輕,薄荷類的清香味更濃。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土耳其和新疆不同的飲食文化。

曼谷美食完美融合西方美食

各地飲食雖有著自身的特色,但戰爭、宗教、貿易尤其是絲綢之路和地理大發現讓人們可以前往異國他鄉,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美食,也讓世界各地不同的美食走出國門伴隨著人口遷徙傳播到世界各地,並與當地的飲食和文化融合發展。在這個遷徙、交流、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世界各地美食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不斷演化發展。

西餐

在西方,不列顛的貴族和紳士的飲食既吸收法蘭西、義大利及阿拉伯的食材和烹飪方法,又保留本地特色。上流社會在烹飪中會使用香料、杏仁、雞蛋、雞和豬肉;胡椒、肉桂、生薑和藏紅花等香料最受歡迎,鹽和蔗糖也被用作調味品;奶酪、魚、麵包和葡萄酒是廚房中的主要原料等。在西班牙的飲食文化中,希臘人、羅馬人、日耳曼人及阿拉伯人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跡。在猶太人被迫皈依基督教時,西班牙菜餚中的融合特色更加明顯。義大利有著歐洲最為豐富、多樣和精緻的菜餚。義大利南方多吃麵食、魚和蔬菜,北部多吃肉,義大利烹飪還吸納了一些典型的阿拉伯菜餚,如「石榴汁拌雞」和「檸檬雞」等著名美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西方飲食文化傳播到美洲並與美洲飲食文化融合形成今天的美洲菜系,而美洲飲食也通過「哥倫布大交換」傳播到世界各地,比如辣椒。

粽子

在東方,中國飲食文化就是東方飲食文化的主體,甚至是代名詞,日本菜、韓國菜,包括東南亞菜系都深受中華美食文化的影響。東漢時期伏波將軍馬援平復今天越南地區的戰亂,將中國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帶了過去,至今越南及東南亞國家仍然保持著吃粽子的習俗。我國的飲食文化對朝鮮的影響也很大,而且最晚從秦朝已經傳播到朝鮮半島,朝鮮吃飯用的筷子、使用的烹飪原料、食物搭配等都有明顯的中國特色。

受中國飲食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是日本。公元8世紀中期,唐朝高僧鑑真東渡日本,帶去了大量的中國物種、食物和製作工具和技術,如蛋糕、麵條、餃子、餛飩等,也深刻影響了日本的飲食文化,包括端午節吃粽子、重陽節喝菊花酒重陽節等等。

三足鼎立

世界飲食文化「三足鼎立」的形成原因有其氣候、地理、物產、宗教、戰爭、貿易和文化等多種因素,而伴隨三大飲食文化體系的形成,由於飲食器具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形象比喻,東方飲食文化被稱為「筷子文化」,西方飲食文化被稱為「刀叉文化」,而伊斯蘭清真飲食文化經常被稱為「手抓飯文化」,這又是為什麼呢?請看下期《奇技淫巧還是鬼斧神工?——美食簡史之七:飲食器具簡史》。

世界飲食器具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文化:世界六大宗教飲食大觀
    縱觀當今世界西方以動物性原料為主體的膳食結構,帶來了眾多食源性的「文明病」,東方比西方相對要少得多,亦足可證明道教飲食養生學說的先鑑之明。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物質需要,離開了飲食人類將無法生存。縱觀人類歷史,由於宗教信仰、風土人情的差異,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特獨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及它的基本特徵
    主要表現方面: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穩定的結構體系如果從北京人發明火併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飲食文化創造開始算起,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歷程到今天已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這是一部源遠流長、起伏有致、環節完整、從未間斷的歷史,可以自豪地說,僅此一點,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可以與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並論。
  • 為什麼「世界三大菜系」之一是土耳其菜,而不是義大利菜或日料?
    中餐國宴菜中餐和法餐都很好理解,分別是東西方飲食體系的代表和標杆。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亞洲的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文化的輸出國。從絲綢之路開始便源源不斷地對周圍國家輸出貨物和文化影響,這其中便包括了飲食文化的輸出。加上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國內各地區的飲食文化發展各具特色,在歷史長河中又互相碰撞、融合以及衍變,奠定了中餐在世界飲食之林中不可撼動的地位。法國菜也是西餐系統中的「登峰造極」的典範,我們現在所談論到西餐,一般都是指法餐。
  • 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
    加上以前的交通不如現在便捷,飛機、火車都還沒有被發明,世界貿易也沒有現在發達,因此造成了當時食物以及信息的傳遞速度都要比現在慢得多。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世界各國的小朋友喜歡的美食吧!美國  快節奏的生活使美國人的食品消費從費時食品轉為節時的方便食品,吃快餐比如漢堡、熱狗、三明治和包裝、冷凍食品成為他們的飲食習慣。另一個特點是多元化,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有很多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種族的人。融合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文化,他們把自己家鄉的飲食風俗習慣和烹調手藝帶到了這裡,並把它們和美國的精神合為一體,形成了美國飲食文化中的多元化。
  • 世界上文化各異,可從世界很有代表性的美食文化了解
    柴門餐飲始創於2006年-成都,以傳承發揚博大精深的川菜文化為本,提煉發揚以成都為核心的巴蜀文化,打造「健康人文幸福川菜」為經營理念。 美食是一種文化,世界各國的美食都非常具有當地的特色。
  • 論日本飲食文化的三大特徵
    看著那一道道精細得有如風景畫一般的日式料理,是不是覺得口水直流,今天不如我們就來談談日本飲食文化的三大特徵!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日本人偏愛「生食」。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便是「生」和「鮮」。這一點與地理位置有關,作為島國的日本四面環海,海資源非常豐富。
  • 美食簡史之七:分餐制還是合餐制?這是一個問題
    上期介紹了豐富多彩的飲食器具簡史。其實東西方飲食器具的不同變遷還反映了就餐習俗的不同:中國在古代實行分餐制,逐漸演變到合餐制,現在提倡分餐制;而西方雖有合餐制階段但並不深入。在東方尤其是中國,逢年過節,全家老小還有親朋好友圍坐一桌,共享一道道美味盛宴,盡顯家庭團圓、親情友情,充分體現了中國的餐桌文化和社交文化。
  • 【飲食研究】世界各國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是人文歷史的一大遺留產物,世界各地都有奇妙的飲食文化。
  • 【美食】日本飲食文化最主要的三大特點
    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礎。在飲食文化方面,作為「世界第一的雜食族」,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是很值得探究的。
  • 世界各國的美食文化
    菜式崇尚精美,講究款式搭配、顏色組合,講究飲食環境與就餐氛圍,對「吃」的裡裡外外都追求美感和意境。法式鵝肝是與魚仔醬、松露齊名的世界三大美食珍品之一,是法國的傳統名菜,在歐美其他國家的菜譜上極為少見。鵝肝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入口即化、柔嫩細緻、唇齒留香、餘味無窮的感覺,可以勾起人味蕾的無限欲望。此外,法國人十分喜愛吃奶酪,奶酪品種多樣。
  • 13本簡史,讀懂我們生活其中的萬象世界
    從山川草木到人文造物從文化思想到社會生活萬物都有自我的歷史閱讀簡史是了解一個對象的極佳途徑,分享13本簡史好書,了解我們生活其中的萬象世界。1.《地圖簡史》徐永清 著「2019年度中國好書」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作序推薦一本書說透地圖的歷史,通過地圖史了解人類探索與發現的科學精神地圖是國際公認的三大通用語言之一(其他兩種是音樂和繪畫)。讀懂地圖,如同多掌握了一門語言,多了一種改變世界的工具。
  • 盤點國外紀錄片之地中海飲食之旅,網友:美食兼有文化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國外紀錄片之地中海飲食之旅 ,網友:美食兼有文化,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一部大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熱門短評:本片總結的地中海飲食的精髓:olive oil, local ingredients,the poor's food(雖然我覺得就是pasta,pasta,pasta)。但飲食確實是社會生活與文化的縮影。紐約倫敦或是上海都有著雷同的快餐文化,但要追求豐富、原始、質樸的飲食,恐怕只能遠離富裕與繁華。這大概是為什麼片名稱其為escape而不是trip。
  • 世界各國飲食文化趣談
    關注「義大利葡萄酒年鑑」(微信號:italianspirit),了解意式生活方式。不熟悉情況或初來乍到的客人,常常會被這種場面鬧得啼笑皆非。錢多的人或是受歡迎的人應該付錢——他們認為這是對你的尊重,與摳門或挨宰不能相提並論。 四、吃定量,多吃自費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細算,節約成風。在這個國家承辦的世界性高層活動中,一日三餐固定供應每人一份,或是把這份餐費發給個人,讓你自己找地方去吃。
  • 世界美食排行榜出爐,中國飲食文化5000 年...竟然不是第一名!
    文章來源 | 讓眼睛去旅行原創整理談到美食,中國美食文化算是歷史最悠久也最博大精深了吧?
  • 白酒文化簡史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是酒的故鄉,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又同時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
  • 世界著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
    跟著廣西中公教師網一起來了解世界著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瑞士的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愛彌兒雅克·達爾克羅茲(Emile Jaques-Dalcroze)創立了20世紀最早的音樂教育體系。這個已有將近上百年歷史的音樂教育體系對20世紀後來相繼出現、形成的各種音樂教育改革的思想、體系都具有深遠影響。
  • 弘揚飲食文化,尋找中國各種美食之貴州絲娃娃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地大物博,文化高尚文雅,各類文化藝術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當然在飲食文化中,它的獨特與精髓也是令外國人刮目相看,甚至還百思不得其解。在中國,由於地理特徵的特殊性,主要分為南北兩個地區,當然在飲食上也有著不同的區別,北方主要農業以小麥,高粱,副業以畜牧業飼養牛羊為主,在飲食上主要以麵食為主,有美味的餛飩,大餅,餃子,饅頭,燉菜和燒烤為主要烹飪方法,如烤全羊,手扒羊肉,東北亂燉為主要特色。
  • 世界十大美食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有哪些?
    原標題:世界十大美食城市 世界美食之都有哪些 全球美食最多的城市盤點美食名城是指地域餐飲文化特色突出、餐飲名品名店集聚性高、食材來源講究綠色、安全、在本地消費者和外來旅遊人群中享有良好口碑。那麼美食最多的城市有哪些呢?
  • 四大世界美食之都餐飲人達成博鰲共識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日前,第四屆博鰲國際美食文化論壇在海南博鰲落下帷幕。11月27日上午,來自中國的世界美食之都成都、順德和揚州的餐飲行業領軍人士共聚一堂,電話連線澳門餐飲行業代表共同舉行了座談會議。本次會議由博鰲國際美食文化論壇組委會理事長高福博士和亞洲食學論壇創始人趙榮光教授共同主持,出席會議的有來自四大世界美食之都的代表:成都市烹飪協會秘書長張力、副會長李萬虹、副秘書長李予民、順德廚師協會榮譽會長梁浩培、順德容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羅兆波、揚州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會長徐穎宏、秘書長邱楊毅、淮揚菜大師居長龍、居氏料理研究室負責人李力和澳門飲食業總工會創會會長梁奀
  • 德國文化之飲食習慣
    中國有句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在中國我們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美食。那麼在德國,他們的飲食習慣又是怎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