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了解鑽石的奶咖和黑鑽的形成方式

2021-01-08 鑽石鑑賞評測

圖1.著名的黑色奧洛夫鑽石,一顆67.50 ct花色黑色鑽石,兩側有兩顆花色白色鑽石(2.26 ct和30.87 ct)。

天然奶色鑽石和黑鑽石同時提交GIA進行分級(自2008年以來不到2 000枚)。這些奶色鑽石是與眾不同的,的顏色不是應為源自缺陷導致的,而是納米到微米大小的夾雜物,這種夾雜物通過散射或吸收光線降低了鑽石的透明度(花色白色鑽石是那些由包裹體著色的稀有寶石,它呈現出「白色」的外觀,有別於D到Z級的「無色」鑽石。

圖2.這些花色白色和花色黑色鑽石的例子沒有顯示出色調或顏色飽和度的重大變化,但它們確實因透明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奶色」、「黑色」和「花色」的出現更多地是由於透明度的差異而不是由於飽和度或色調的變化而變化的(圖2)。它們可以從透明到半透明到不透明,但通常是不透明的。其他天然形式的碳,如硼酸、巴拉斯和多碳等。此外,不能將花色白色鑽石與無色鑽石(一般為D至F級鑽石)混為一談,後者通常在貿易中和消費者中被稱為「帶奶」(圖3)。

圖3.無色D色鑽石(左)在交易中和消費者通常被描述為「白色」。然而,這種術語不應與白色鑽石混淆。左1、E色鑽石清晰度和右1、奶色鑽石。它代表了D到Z色階和那些被認為是花色白色之間的區別

顏色成因

奶色鑽石顧名思義具有「乳白色」外觀,因為不尋常的方式,光是分散在石頭內。然而,當通過顯微鏡觀察它們時,寶石學家常常將它們描述為「朦朧」、「乳白色」或「大量的雲狀物」(圖4)。最近對內包含大量雲狀物鑽石的研究表明,這些觀測結果是由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造成的:納米級的包裹體和錯位導致的。

天然黑色鑽石的顏色有幾種不同的原因:內部包裹體(如石墨、非碳晶體包裹體和黑色雲狀物包裹體)、表面或裂縫上的高密度輻射汙漬(通常導致更暗的外觀),以及罕見的情況下,由於原子或擴展晶格缺陷而產生的可見光譜吸收極高

圖5.這幾組顯微鏡照片揭示了黑色鑽石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觀察結果。黑色鑽石通常包括很多。根據包裹體的大小,它們被稱為晶體雲狀物。所有顯微照片由GIA工作人員在透射光下採集。

大多數夢幻黑色鑽石的地理來源是不確定的,而且在大多數礦場中這些鑽石很可能是相當罕見的。如果用礦物包裹體著色,就有幾種可能的成因。許多含有輻射汙跡的黑色鑽石可能來自以天然輻照材料而聞名的礦場,如辛巴威的馬蘭熱。石墨晶體夾雜物。與花色白色鑽石一樣,有證據表明石墨導致鑽石呈現黑色。

相關焦點

  • 怎麼看鑽石是不是奶咖鑽,鑽石證書上可以看出奶咖鑽石嗎
    在之前的信息分享中我們為大家介紹過,奶油鑽、咖啡鑽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鑽石的外觀效果,令鑽石看起來並不那麼透徹或顏色偏暗,那麼普通人怎麼判斷鑽石是不是奶咖鑽?gia證書的哪一項體現奶咖鑽石?gia證書哪一項體現奶咖鑽?奶油鑽和咖啡鑽是不會直接在證書上體現出來的。
  • 怎麼看鑽石是不是奶咖鑽,鑽石證書上可以看出奶咖鑽石嗎
    在之前的信息分享中我們為大家介紹過,奶油鑽、啡鑽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鑽石的外觀效果,令鑽石看起來並不那麼透徹或顏色偏暗,那麼普通人怎麼判斷鑽石是不是奶咖鑽?gia證書的哪一項體現奶咖鑽石?gia證書哪一項體現奶咖鑽?奶油鑽和咖啡鑽是不會直接在證書上體現出來的。
  • 鑽石的咖、奶、綠、黑是什麼?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鑽石的相關知識。任何寶石的顏色、透明度、淨度等方面影響著其質地,顏色純正、透明度好的寶石價值越高,鑽石也不例外,無色的為最佳,在挑選鑽石時銷售人員會強調說這是無奶無咖無綠的白鑽,那咖、奶、綠、黑指的是什麼呢?
  • 買鑽石你不能不知道的——什麼是鑽石的奶咖綠?
    之前的鑽石科普裡,小金匠為大家介紹了影響鑽石價值的因素——4C,其實除了4C,奶咖綠還有螢光都會對鑽石價值造成一些影響,這期我們專門來說說奶咖綠。因為鑽石的奶咖綠只是鑽石貿易中的一些行業俗稱,並不是專業名詞。
  • 鑽石的「天花板」白鑽和黑鑽,你見過嗎?
    一說到彩色鑽石,常見就有黃鑽,綠鑽,和藍鑽等,而其實鑽石還有白鑽和黑鑽,你見過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這種天花板的鑽石。首先,白鑽的是由於鑽石內部納米級包裹體缺陷了,所以使鑽石看起來呈現「乳白色」的外觀,這就是鑽石中神秘的白鑽。
  • 彩色鑽石是如何形成的(圖)
    隨著收藏投資的升溫和彩鑽的供不應求,彩鑽的價格會持續不斷地一路飆升。  那麼,彩色鑽石的魅力何在?彩色鑽石的顏色一直是定義其自己身價最為重要的因素,如果說粉紅色鑽石是罕見的,那麼藍色鑽石更是罕見中的罕見,更是屢屢創出高價。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珠寶商格拉芙花2400萬美元購買了一顆35.5克拉的維特巴哈絕世藍鑽,而後他又重新將它切割,切除了缺陷部位,再以秘密的價格重新出售。
  • 鑽石界的4大「毒瘤」你知道嗎?買到任意一種,都是給商家白送錢
    ,那些垃圾鑽可不屬於這個範圍哦~在咱們鑽石界,有4大毒瘤,統稱「綠黑咖奶」,買到任意一種都是給奸商白送錢,寶迷們都清楚嗎?鑽石的「綠黑咖奶」都是什麼意思綠黑咖奶,乍一聽像奶茶咖啡的名字,其實是形容垃圾鑽(劣等鑽石)的,下面寶姐就給大家詳細科普一下。
  • 彩鑽中《隱秘的角落》:白鑽和黑鑽
    說到彩鑽,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黃鑽、藍鑽、綠鑽、粉鑽,其實彩鑽中還有「隱秘的角落」,就是白鑽和黑鑽。由於刻面的彩白鑽很少見,並且一般尺寸較小(很多都小於2ct),所以在歷史上還沒有發現一些著名的範例。在無色鑽石系列中有一種「奶鑽」也具有乳白色外觀,如何區分彩白鑽和奶鑽呢?研究表明,與氫相關的缺陷可能是導致鑽石具有乳白色外觀的原因。彩白鑽中氫和氮的含量都很高,而奶鑽中氫和氮的含量都低於彩白鑽。
  • 鑽石是如何形成和發現的?
    鑽石和石墨的成分都是碳,鑽石和石墨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形成,並且兩者在溫度和壓力條件的變化下可相互轉化,鑽石屬於立方晶體,硬度10,石墨屬於六方晶體,硬度為1,兩者晶體結構不同,是晶質碳的兩個同質多象變體。只有在特定的壓力和溫度下,碳才能結晶成鑽石。
  • 鑽石的奶色和咖色指的是什麼?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表示鑽石代表著永恆,這也是鑽石受到廣大群眾追求的重要原因,不知道大家對於鑽石的奶色和咖色有什麼了解,今天小編就分別總結了鑽石的奶色和咖色1、鑽石的奶色奶色的字面意思就是鑽石的顏色像牛奶一樣白
  • 寶石知識:彩鑽中《隱秘的角落》:白鑽和黑鑽
    在無色鑽石系列中有一種「奶鑽」也具有乳白色外觀,如何區分彩白鑽和奶鑽呢?研究表明,與氫相關的缺陷可能是導致鑽石具有乳白色外觀的原因。彩白鑽中氫和氮的含量都很高,而奶鑽中氫和氮的含量都低於彩白鑽。左邊為D色的鑽石,右邊為E色,淨度I2的鑽石(它是無色鑽石系列和彩白鑽的分界)黑鑽黑鑽的顏色有幾種不同的成因:1.深色包裹體致色。
  • 科普|天然黑鑽「色」從何來?彩色鑽石的顏色成因都在這裡!
    誠然,黑色鑽石實在是太少見了,即使了解了The Korloff Noir Diamond這顆傳奇般的黑鑽,相信很多寶石愛好者們依然好奇——天然黑色鑽石到底色從何來?
  • 88克拉超級黑鑽中國首秀 一起來領略黑色鑽石的特殊魅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了解,這顆88克拉、有57個切面的黑鑽,原為中世紀歐洲卡洛芙家族所擁有,並以貴族姓氏命名,被列為全球五顆 黑鑽之一,後成為法國卡洛芙珠寶品牌的傳世之寶,多年來極少公開展出。
  • 黑色鑽石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但真正了解ta的人並不多。因為黑鑽本身有些「有悖於常人的審美觀」。但無論是工業領域,還是珠寶首飾領域,黑鑽都是一種客觀的存在。GIA對黑鑽的理解是很透徹的,之前也發表過很專業的論文來討論黑鑽的形成特點。天然形成的黑色鑽石,其黑色成分都是來自於礦物質,比如石墨、硫化鐵、赭石等等。
  • 牽涉非洲女首富,「黑鑽之王」涼了?
    在說「黑鑽之王」時,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黑鑽?,與鑽石的成分並不相同,只是由於這種黑色寶石在性質上和鑽石十分相似,因此叫它黑鑽石。一直眾說紛紜,其中比較多人支持的假說有:黑色鑽石是來自外太空的隕石,有機碳在地球內部的高壓下直接轉換,如最常見的鑽石形成假說。
  • 鑽石中的奶色與咖色都是顏色嗎,教你如何去區分?
    隨著鑽石知識的普及,在很多人在購買鑽石的過程中都很清楚,在選鑽石的時候需要了解鑽石的4c分級,選擇權威國際證書,但是影響鑽石價格除了4c之外,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鑽石的奶色與咖色,那麼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呢。
  • 價值超2億的鑽石!「全球五大黑鑽之一」在上海展出
    10月26日,作為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特殊展品,一枚重達88克拉、估價3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的超大黑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進境後,以ATA單證冊方式向上海會展中心海關申報,並於當天順利通關,運抵進博會「6天+365天」常年交易服務平臺——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
  • 怎麼看鑽石的奶咖綠,馬丁解析
    為什麼購買鑽石要無奶油無咖色無綠色? 每一顆鑽石都帶有微量的其他元素,這樣就使得鑽石的顏色豐富起來,比如有紅鑽、藍鑽、粉鑽等珍貴彩鑽的出現;而對於我們能接觸的是無色-黃色系列鑽石,彩鑽市場上一般是不會出現的。所以,是不是顏色相同的兩顆鑽石,它受微量元素影響的效果就一樣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神秘的黑鑽,別樣的魅力,你感受得到嗎?
    黑鑽石其實是超新星爆炸之後形成的產物,與鑽石的成分並不相同,只是由於這種黑色寶石在性質上和鑽石十分相似,因此叫它黑鑽石。他有著迷人的火彩通常呈現黑色,深褐色,深灰色,硬度與韌性極佳。,其中比較多人支持的假說有:黑色鑽石是來自外太空的隕石有機碳在地球內部的高壓下直接轉換,如最常見的鑽石形成假說。
  • 鑽石的形成
    在地球的深部大約150-200公裡,純碳物質在壓力為(4.5-6)×109Pa,溫度為1100-1600攝示度條件下結晶,形成天然鑽石。在地球的深部只有很少的地方具有鑽石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從理論上講任何時期都可以形成鑽石,只要達到鑽石形成物理、化學條件。從目前開採的鑽石礦中,大部分鑽石形成於33億年和12-17億年這二個時期。從鑽石產出於地球古老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外星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但這種方式形成的鑽石顆粒小,質量差,不能作為首飾用的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