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一穴巧治病:產後缺乳

2021-03-04 針骨

1.羶中

[部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即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方法]仰臥位。找準穴位,常規消毒,用26號或28號1寸毫針,垂直刺入0.5寸深,待有針感後,根據病情,施以補瀉手法,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也可用2寸毫針向乳房方向平刺1~1.5寸深。留針20~30分,每隔10分運針1次。每日1~2次,3~5次即可乳汁分泌充足。

2.少澤

[部位]在手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處取穴。

[方法]臥位或坐位,常規消毒.用30號0.5寸毫針,針尖略向上斜糊0.2~0.3寸針後局部酸脹感,再施捻轉瀉法或平補平瀉法,儘量使針感向腕部傳導,留針10~20分,每隔5分捻轉I次。也可用三稜針點刺少澤穴,使之出血3~5滴,消毒幹棉球拭淨。每日1次,3~5次即愈。

3.湧泉

[部位]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處取穴。

[方法]仰臥位,雙腿平伸,取一側或雙側湧泉穴。常規消毒,用28或30號1.5寸毫針,毛直刺入0.8~1.2寸深,待有明顯酸脹感後,施以提插捻轉瀉法或平補平瀉手法,持續捻轉2~3分,使針感沿下肢向腹股溝及小腹部傳導擴散,留針20~30分,每隔10分運針1次。每日1次,3次來乳。針刺治療的同時可配合按摩乳房,或讓嬰兒吸吮乳頭,以促使乳汁分泌。

4.乳根

[部位]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間線,距前正中線4寸處取穴。

[方法]端坐位或仰臥位,全身放鬆,醫者用左手輕輕捏住針刺一側乳頭,把乳房輕輕提起,找準乳根穴,常規消毒,用30號1.5寸毫針,沿皮下徐徐向乳房中央進針1寸左右,用導氣手法行針1分,使針感向四周擴散後,將針退至皮下,再將針尖向乳房內側徐徐進針1寸左右,用同樣手法運針1分。留針20分,每隔10分運針1次。每口1次,3次即愈。

5.足三裡

[部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取穴。

[方法]仰臥位.常規消毒,用30號或32號1.5寸毫針,垂直刺入足三裡0.8~1.2寸深,待得氣後,施以提插捻轉補法,持續運針1~3分,使針感向下傳導擴散到足部,向上傳導擴散至上腹部、胸乳部,留針20~30分,留針期間,每隔10分運針1次。每日1~2次,3~5次乳汁分泌。

相關焦點

  • 列缺穴
    刺列缺穴可使清爽,猶霹靂行空,陰霾消散,而天朗氣清矣,故喻本穴為雷電之神,而名以「列缺」。《席弘賦》:「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尋列缺,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 乳在胸部,胸部猶天之太空也,喜清明涼爽。若溫熱之霧氣瀰漫,而僅取淵、溪、池、澤之穴以瀉之,何能有濟?若得霹靂驚天,則雨過天晴,雲收霧斂,而溝渠漾溢。故取列缺之後,宜復取太淵,以疏瀉之也。
  • 【穴位百科】乳根穴
    中文名 乳根穴類    型 穴位位    置 乳房根部作    用 燥化脾溼乳根穴位於人體胸部,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注〗庫房與乳根為調節乳肌的二個重要穴道,若單純為胃氣不足所致的乳房扁平細小或乳房下墜,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療有奇效。乳根穴是治療產後缺乳的要穴,針刺該穴可以通經活絡,行氣解鬱,疏通局部氣血,促進乳汁分泌。
  • 張錫純的滋乳湯治療產後缺乳
    導讀:想問問大家,現在的產後缺乳都是什麼原因?
  • 媽媽產後缺乳的調理攻略
    可是還是有很多媽媽因產後缺乳而沒辦法母乳餵養,那麼產後缺乳的原因是什麼呢?產後缺乳怎麼辦呢?能不能預防產後缺乳?產後缺乳,給很多家庭帶來困擾。那麼導致產後缺乳的原因有哪些呢? 產後缺乳怎麼辦 母乳對嬰兒來說是不可替代的,是嬰兒的黃金營養品,使用母乳餵養不僅對寶寶有益,對母親也有很大的益處。但是,有些新媽媽出現了產後缺乳,那麼產後缺乳到底吃什麼呢?
  • 治病要穴 + 治病奇穴
    治病要穴針灸穴治大同,但頭面諸陽之會,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
  • 「一穴多用」合谷穴不同針刺方法,不同治療作用
    熱愛中醫的人們對於四總穴歌一般都不陌生:「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字面上的意思為胃腸不好,可按摩足三裡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頭痛、項強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 產後缺乳不必苦惱,中醫妙招乳水自來!
    產後缺乳不必苦惱,中醫妙招乳水自來!對於嗷嗷待哺的嬰兒來說,媽媽缺乳可謂是成長道路上的一大路障,這更是令哺乳期的媽媽們苦惱不已。如果寶寶斷了糧,該怎麼辦? 缺乳首先要查找原因,找對源頭,才可對症下藥,有時候突然奶水變少,也要排除再次懷孕及乳腺疾病的發生,切不可盲目的選擇市面上的「推奶」。產後缺乳是產後出現的常見問題,多發生在產後第2~3天,或產後15天內,也可發生在整個哺乳期。
  • 你必知的針刺透穴4大原則
    年輕力壯、體形肥胖、氣血旺盛、對針刺耐受力強或針刺不易得氣者,宜取深刺透穴法;而老人氣血虛弱、小兒嬌嫩之體、孕婦、產後、體質瘦弱或對針刺敏感者,一般不用透針法,少數可用淺刺透穴法。正如《金針賦》所云:「更觀元氣厚薄,淺深之刺猶宜。」根據針刺部位決定透穴深淺。
  • 手太陰肺經之 列缺 | 每日一穴
    ,手太陰從此穴別手陽明,如天際裂縫,故名列缺。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歌    訣列缺腕側上,手指頭交叉。主療偏風患,半身時常麻。腕痛與項強,齒痛不開牙。若能辨補瀉,諸病恰如拿。【取穴】1. 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 【每日一穴】艾灸乳根穴,胸部問題都解決!
    乳根穴的準確位置圖乳根穴怎麼找仰臥位,男性在乳頭下1肋,即乳中線與第5肋間隙的相交處取穴;女性在乳房根部弧線中點處取穴。乳根穴的作用乳根穴意義:胃經中的脾土物質在此屯駐。現代又多用乳根治療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肋間神經痛等。乳根穴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少乳,乳癰;以及肋間神經痛,乳腺炎等。乳根穴主治咳嗽,氣喘,胸悶,胸痛;乳汁少,乳癰,乳癖。主治乳癰、乳少等症,均用灸法。
  • 產後缺乳的原因是因為堵奶?產後堵奶的高峰是在什麼時候?
    產後缺乳的原因是因為堵奶?產後堵奶的高峰是在什麼時候? 產後缺乳的原因不少的一部分是出現於堵乳,就是乳房中含有乳汁,新生兒卻難以吃上而導致的缺乳問題,產後發生堵奶是常見的,而且高發在胖媽,或者突然體重增加的寶媽身上,一般在產後的10到20天左右,是堵奶的高發期,其實對於堵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預防,那麼,產後怎麼預防堵奶呢?我給各位介紹一下
  • 產後缺乳治驗
    產後缺乳治驗 滋乳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生黃芪一兩,當歸五錢,知母四錢,玄參四錢,穿山甲二錢,路路通三個,王不留(炒)四錢,絲瓜絡做引,或用豬蹄燉湯煎藥。
  • 【每日一穴】羶中穴——豐胸、理氣止痛、生津增液、豐胸美乳等
    3、治療產婦少乳、缺乳症、乳腺炎、噎嗝、收縮等。    古籍記載    歷代針灸醫家對羶中穴的主治病症論述頗多,但大都集中在氣病範疇。如治肺氣咳嗽,上喘唾膿,不得下食,胸中如窒;療膈氣嘔吐涎沫,婦人乳汁少(《銅人腧穴 針灸圖經》)。上氣短氣,咳逆,噎氣,喉鳴喘嗽,心胸痛,風痛,肺癰,唾膿(《針灸聚英》)。
  • 每日一穴位|乳根穴
    穴位說明:乳根:乳, 穴所在部位也。根, 本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為乳☆禁☆房發育充實的根本。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經脈氣血下行而來, 由於氣血物質中的經水部分不斷氣化, 加之膺窗穴外傳體表的心部之火, 因此, 本穴中的氣血物質實際上已無地部經水,而是火生之土。由於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幹硬結實, 對乳上部的肌肉物質(脾土)有承託作用, 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 故名。
  • 產後康復之中醫特色療法
    女性在經歷妊娠、分娩後,無論從生理和心理上,還是從體形到容貌上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如皮膚粗糙、色素沉著、脂肪堆積、腰圍變粗等;在激素水平變化影響下可能會進一步出現腹脹、缺乳、惡露不盡、便秘、產後身痛等產後病,如不及時調理恢復可能會影響終生。
  • 舒緩胸悶、咳喘特效穴——羶中穴
    、乳腺炎、噎嗝、收縮等3、治療產婦少乳、乳腺炎、噎嗝、收縮等    【羶中穴位配伍】羶中穴配曲池穴、合谷穴(瀉法)治急性乳腺炎;羶中穴配內關穴、三陰交穴、巨闕穴、足三裡穴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羶中穴配中脘穴、氣海穴治嘔吐反胃;羶中穴配天突穴治哮喘;羶中穴配乳根穴、合谷穴、三陰交穴、少澤穴、灸羶中穴治產後缺乳;羶中穴配肺俞穴、豐隆穴、內關穴治咳嗽痰喘;羶中穴配厥陰俞穴、
  • 每日一穴:庫房穴
    【穴名解說】【庫房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穴義】胃經的五穀精微在此屯庫。庫房穴2、實證哮喘主穴:列缺、尺澤、羶中、肺俞、定喘、豐隆。配穴:風寒外襲者,配風門、合谷;痰熱阻肺者,配大椎、曲池;喘甚者,配天突。
  • 每日一穴 | 羶中穴
    胸痺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煩、呼吸困難、過胖、過瘦、呃逆、咳嗽、氣喘、咯唾膿血;產婦缺乳症、乳腺炎、噎嗝,收縮等。《甲乙經》云:「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中,任脈氣所發,仰而取之」。此說歷代針灸典籍基本仿之。當今人們在臨床中結合男女解剖結構,使該穴的定位取穴更加準確而實用。其定位法為: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 中府穴 雲門穴 天府穴 俠白穴 尺澤穴 孔最穴 列缺穴 經渠穴 太淵穴 魚際穴
    【臨床操作】針刺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沉重,有針感向前臂放散。針刺時避開橈動、靜脈,防止刺破血管,引起出血。列缺:列,分解,裂開;缺,缺口。此穴為手太陰肺經之絡穴,自此分支別走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橈骨莖突上方,當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如裂隙處,故名。列缺穴在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
  • 足陽明胃經之 乳根 | 每日一穴
    乳,指乳房。穴當乳房下緣,以其所居位置而命名。別名薜息,氣眼,胸薛。【取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仰臥位,男性在乳頭下1肋,即乳中線與第5肋間隙的相交處取穴;女性在乳房根部弧線中點處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