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產科 牟平區中醫醫院
母乳是寶寶的天然糧倉,寶寶糧倉的供應不足無疑是產後媽咪最擔心的問題。對於嗷嗷待哺的嬰兒來說,媽媽缺乳可謂是成長道路上的一大路障,這更是令哺乳期的媽媽們苦惱不已。如果寶寶斷了糧,該怎麼辦?
缺乳首先要查找原因,找對源頭,才可對症下藥,有時候突然奶水變少,也要排除再次懷孕及乳腺疾病的發生,切不可盲目的選擇市面上的「推奶」。產後缺乳是產後出現的常見問題,多發生在產後第2~3天,或產後15天內,也可發生在整個哺乳期。
判斷母乳充足的主要標準
每日滿意的母乳餵養8次左右
嬰兒每日排尿5-6次,排便2-4次
嬰兒體重增長及睡眠情況良好
若出現乳汁不足,應首先鼓勵乳母樹立信心,指導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夜間哺乳,適當調節飲食,喝營養豐富的肉湯。乳汁確實不足時,應及時補充配方乳。
從中醫上講,乳汁由氣血化生,受陰陽所調控,但又與衝、任、心、肝、腎、脾胃等經脈有關,其中肝、胃兩經與乳頭、乳房關係尤為密切。因此缺乳的機理亦較複雜,但主要仍就在虛實兩者。
1
虛 主要在於氣血不足,其次涉及到陰虛、腎陽虛弱兩者。
1) 氣血虛弱:《女科秘訣大全 乳汁不行》分析氣血虛的原因時說:「如產母去血過多,又或胎前有病,以貧儉之婦營養欠佳,或產後失於調養,或年至四旬外」皆足以致氣血虛弱。氣血虛弱,則衝任空虛,久則不能化生乳汁,故乳汁缺少。
2) 肝腎陰虛:腎藏精,肝藏血,精血不足,肝腎虧損,衝任空虛,以致乳汁缺少。
3) 腎陽偏虛:先天腎氣不足,或後天脾虛及腎,腎陽虛弱,陽虛陰盛,衝任虧乏,無以化生乳汁,故乳少。
2
實 氣血鬱滯,乳絡不暢,乳汁不得外達,故缺乳。
1)肝鬱氣滯:素性憂鬱,或產後傷於七情恐懼憂慮、緊張等,以致肝鬱氣滯,乳絡乳脈澀滯,乳汁運行受阻而缺乳。
2)痰溼蘊阻:素體陽虛,痰溼內阻,或產後恣食膏粱厚味,中州失運,水谷精微不能化為氣血,反致痰溼內生,痰脂充溢,壅阻於乳絡乳脈之間,以致乳汁不行。
3)乳汁蓄積:由哺乳不當,或由乳頭內縮,或由當風受涼,以致乳汁蓄積,阻滯於乳絡乳脈之間,乳汁不得外出。
中醫調理對產後缺乳的產婦效果甚好。產科住院病房、門診的醫師及護士有熟練的按摩手法及手指點穴雙側乳房穴位通乳的中醫醫療設備,再通過中醫師的臨床辨證,開具中藥,可有效的改善產後缺乳,目前科室有「通乳丹」等口服藥品,可達到益氣養血、行氣通乳等臨床療效,解決廣大產婦產後缺乳的苦惱。
諮詢電話:0535-3397191
供稿:王海穎
原標題:《產後缺乳不必苦惱,中醫妙招乳水自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