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缺乳常見病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患者素體虛弱,又因素體氣血虛弱,又因產時失血耗氣,或者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乳汁化生乏源,導致乳汁甚少或全無。這種缺乳很容易理解,所以都有給產婦吃高蛋白營養的食品;還有一種類型的缺乳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肝鬱氣滯。患者常因產後抑鬱,肝失調達,氣機不暢,導致乳脈不通,乳汁運行不暢。
產後缺乳的主要原因
1、七情所傷:情志活動直接傷於內臟
人的情志變化會引起人體陰陽失衡,氣血不和,經絡阻塞,臟腑功能失常。《內經》云:「喜傷心,怒傷肝,恐傷腎,憂傷肺,思傷脾」。
而母乳分泌更應保持恬靜愉快的心情,能使人體的氣血流暢,則五臟六腑的功能協調,配以催乳湯劑,提高產婦乳汁的分泌,力爭平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對嬰兒的生長發育及母親的健康都有積極的作用。
2、產後未及時開奶
開奶通常是指寶寶出生後開始的第一次餵奶。生產後開奶越早越好,寶貝吸吮媽媽乳頭不但可以促進乳腺分泌乳汁,同時也有助於媽媽子宮收縮,使子宮早日恢復分娩前狀態。此外,早開奶能讓寶寶及早喝到營養豐富的初乳,提升身體免疫力。
但是開奶前建議媽媽們不要急於吃催奶食物,容易引起漲奶和奶結,不利於產奶和母乳餵養。開奶後,要多吃蔬菜水果,補充水分。
3、乳房發育不良,乳頭內陷
一般來說,程度較輕的乳頭內陷不會影響正常哺乳,雖然在哺乳初期可能會有些困難,但仍應堅持哺乳。
每次將乳頭輕輕拉出,送入寶寶口中,待其能含住乳頭並能吸吮了,即告成功。
但因乳頭通常是內陷的,故應特別注意乳頭處的清潔,平時應經常將乳頭拉出清洗;哺乳期間,於每次哺乳前、後均應清洗乳頭,避免因乳頭周圍殘留乳汁及汙垢而引起繼發感染。
4、哺乳姿勢不正確,哺乳方法不合理
餵奶時的姿勢不正確,會直接影響到寶寶對乳房的刺激,也會使乳汁分泌受阻,造成缺乳。
哺乳姿勢不正確還會導致乳頭疼、破裂;寶寶攝入不夠、頻繁要吃;寶寶頻繁吐奶;寶寶腸脹氣等。
正確的餵奶姿勢,孩子和媽媽都可以受益,不僅能夠讓孩子和母親感覺舒服,媽媽也不會感覺到乳頭疼痛,而且乳汁更容易流出來,孩子喝奶更加順利。
5、身心疲憊,睡眠不足
分娩後傷口疼、乳腺疼、情緒焦慮、照顧寶寶等因素均可能造成媽媽失眠,這些因素會通過中樞神經的反射作用而減少催乳素的分泌導致缺乳。
建議媽媽們應放鬆心情,多找時間休息,可以暫時解決奶水不足的現象。
6、飲食不合理
年輕媽媽在沒懷孕之前都怕胖,很多人長期偏食少食,容易造成脾胃虛弱、厭食、消化吸收功能減退,使乳腺發育受到阻礙;很多新媽媽在開奶前著急喝催奶湯,但是此時新媽媽的乳腺還沒有通暢就開始催奶,會造成漲奶、奶癤,嚴重的會發展成為乳腺炎。
同孕期相比,哺乳期合理的營養攝入同樣非常重要,不僅是為了餵養寶寶,也是幫助媽媽補充妊娠和分娩損耗的營養素儲存,促進器官及各系統功能的恢復。
哺乳期食物種類要齊全、不偏吃;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脂肪及鈣質的攝入;預防微量元素缺乏;保證水分攝入。
7、經常穿著化纖內衣,化纖侵入導管
化纖品的纖維塵粒進入乳腺導管,會造成乳汁分泌、排洩障礙,影響正常餵養;但是也不能不穿著內衣,因為孕期乳房不斷膨脹,分娩後很快會鬆弛下垂,任你怎樣做運動,也不會恢復到原來的挺拔。
選擇內衣時要選擇柔軟的棉布乳罩,可有效防止化纖侵入,還會使乳房看上去豐滿、挺拔。
8、身體疾病無法正常哺乳
媽媽自身患有其他傳染病不能給寶寶餵奶,以防傳染給寶寶,如媽媽患有肝炎、肺病時就必須停止哺乳;若因身體疾病不得不服藥期間,應停止哺乳,待病癒停藥後再喂,但應每天按哺餵時間將奶擠出。
患有嚴重乳頭皸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時,應暫停哺乳及時治療,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擠出餵給寶寶。
9、寶寶吸吮能力不強,早產或力量不足
這種情況下媽媽更需要及時進行開奶,將母乳擠下來餵給寶寶。若寶寶一直吸吮不強而母乳又充足的情況下,一定要將乳汁吸出,避免造成奶脹結塊。
10、寶寶不在身邊無法哺乳
這種情況下要及時吸出乳房中的乳汁,否則容易引起乳汁淤積形成乳腺炎,而且奶脹時間長了就沒有乳汁了。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是否有收穫呢?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為止,科學育兒從現在做起,更多嬰幼兒育兒乾貨盡在公眾號嬰幼兒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