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八正道統攝為三增上學,這是一般所公認的。依戒得定,依定發慧,依慧得解脫。這樣的三增上學,能得解脫的實現,所以[長阿含]卷二)[ 遊行經 ]中,稱戒定慧解脫為『四深法』。」(15-5-1)。我們把八正道把它分析起來,其實是不離戒、定、慧,因為有戒,所以他能增上而變成有定,定的增上能開發智慧,因為有慧才能得解脫,那這個跟八正道其實是一至的。
「如加上解脫的證知,即成為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名五分法身」(15-5-3)如果你戒也成就了,定也成就了,慧也成就了,最後解脫了,又有解脫知見,這樣子就叫『五分法身』。我們阿羅漢入滅了(證果入涅磐),所得的叫五分法身。「佛的無學弟子,都是成就此法的,」無學:證阿羅漢的都叫無學,所以佛的證阿羅漢的這些弟子,都是依就此法成就的。
「所以[長阿含經](卷六)說:『佛真弟子,法法成就。所謂眾者,戒眾(眾即蘊的異譯)成就,定眾、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成就』」這裡的『眾』是『蘊』的意思,那麼就是: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意思這樣子。
那麼「上來以聖道為『法』而展開,著重於道的體證解脫。依聖道而修習成就,一定會體現那甚深法。反之,如不能如實知見,陷於迷謬的二邊,那怎能解脫呢?」導師現在在開示重點啊!我們所謂的聖道是依這樣的真理法則而開展的。那麼主要就是對於道的體證,那麼只要我們依據這一條路,這個方法,它一定會體現的,一定能體現那甚深的『法』。那麼如果我們不能『如實知見』,那就沒有辦法體見(法)了,陷於什麼:迷繆的一面,所以不可能解脫的。所以「這樣,從聖道的先導者——正見而開示如實法。」這一句話很重要哦!我們今天要行八正道,要根據什麼而行?聖道的先導者——在前面領路的是什麼:正見。從正見的開示如實的法,我們才有一個什麼:根本的立足點。
「聖道的如實知見,據[雜阿含經](卷三0)說:四聖諦,八聖道而外,舉『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從無明到老死——十二支,為緣起說的最後定論。」(15-6-3)這裡有一個重點,如果照[雜阿含經]說,四聖諦,八聖道而外,最重要的是舉什麼:『十二緣起如實知見』。其實四聖諦跟八聖道跟十二緣起是相依相緣的。四聖諦是好像四個總綱,而十二支緣起是它的內容。比如說:苦,你要知道苦是怎麼集起的,那緣起的生滅就是集起的部份嘛。那滅道呢就是還滅的部份嘛,不離緣起的流轉跟還滅嘛。所以十二緣起的流轉跟還滅,其實就是在展現四聖諦的內容嘛。那你要完成還滅,那就是要依八正道,所以這個都是相依相緣的內容。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