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病的定義是什麼?

2020-12-17 御手濟銘

說起疾病大家並不陌生,但是如果問大家什麼是「疾病」?估計很少有人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在生活中大家只有感覺身體不舒服了才覺得自己生病了,可自己並不能確定,能確定自己身體有沒病的只有去醫院裡找醫生。醫生根據自己的診斷才會給你一個病或則不病的確認。

現代醫學屬於精密醫學,人的身體的各種機能都有嚴格的指標。在標準指標內,通常認為你是健康的,如果指標超過了規定範圍才會被認定生病。可人的感覺舒服與否與疾病並不能畫上等號關係。

那麼幾千年前沒有這些精確指標的定義的時候,人們是怎樣確認病與非病的呢?傳承千年的中醫到底是對病怎樣定義的呢?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對疾病沒有明確的定義,顯然中醫就不可能發展到現在而且有著持續的生命力。古人對人的生命的認識不 比現代人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古人更接近生命的本源,那時候對人類生命的思考也許是現代人所不具備的。所以現代人可以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高科技驕傲,但是現代人不應該驕傲於我們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優於古人。

中醫對疾病的定義非常簡單,因為中國傳統文化都是用「易」可以概括的。中醫認為「陰陽失衡」就是病。人體是一個陰陽的動態平衡態,當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了,你就生病了,這種狀態被打碎了,你就死了。

陰陽學說是中醫的基礎,不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去談中醫都是耍流氓,下一篇文章,我接著給大家分析是什麼東西可以讓陰陽平衡打破了,也就是中醫認為的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生病」?

相關焦點

  •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這裡都總結好了
    關於中醫和西醫之間的爭議一直都有,但大部分人對於醫學還是秉持著嚴謹推崇的態度,網上有人對中西醫之間的區別做了一個總結。1、中醫給人找健康,西醫給人找疾病。2、中醫以調理為主,西醫以對抗為主。3、中醫讓人稀裡糊塗的活;西醫讓人明明白白的死。
  •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看過此文一目了然!
    一、這些病先看中醫 01 偏頭痛 首先檢查明確病因,在排除器質性問題後,採取中醫調理。偏頭痛大多沒有病因,屬於功能性紊亂,西醫沒有更好的辦法。
  • 中醫泡浴怎麼治療掌蹠膿皰病
    核心提示:妊娠、創傷、內分泌疾病和對各種局部治療的反應都可能作為刺激因子而誘發掌蹠膿皰病。本病比較頑固,常反覆發作,可持續多年,中醫治療掌蹠膿皰病的原則是清熱解毒、燥溼收斂、祛風止癢、潤膚止痛。   中醫認為掌蹠膿皰病主要是由於脾虛生溼,溼熱內蘊,或外感溼熱邪毒,以致邪毒循經外越蘊於掌蹠而發病的。另外,部分金屬過敏體質者也可發生此病。它屬於免疫系統疾病,具體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明確。本病好發中年女性。表現為掌蹠紅斑上反覆發生膿皰,而且伴有不同程度瘙癢。
  • 中醫的埋線能治哪些病
    中醫埋線也就是中醫穴位埋線,它是針灸的延伸,是利用線體對穴位的持續刺激作用治療疾病的一種臨床技術。那麼中醫的埋線能治哪些病呢? 中醫學埋線治療法歸屬於高效穴道刺激法,依據中醫針灸學基礎理論,融合現代物理學方式,根據整線進到穴道或人體特殊地區後造成一系列功效,是集多種多樣治療法和功效為一體的外治療的方法。
  • 中醫博士劉力紅:告訴你「疾」和「病」有什麼不一樣!
    病從心生,病也必從心滅。) 關於疾病的「病」,疾和病不一樣。病這個字中間為什麼是一個「丙」,也不是甲也不是乙,也不是丁呢?那「疾」和「病」又有什麼不一樣。 實際上疾病這個詞很微妙,通常我們都不分它了。從文字的構造來講,在說文裡面,「疾」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疾病的意思。而「病」是疾的更進一步發展,就是疾加也。
  • 中醫養生方向:不治乙病治未病,提高免疫力才是養生之道!
    大家好,我們您的中醫體質調理師殷醫生何為不治病治未病:意思我們不能等這個病來了你才去治,那就是防病於未然,提高人體免疫力,中醫:補氣養血。特別是中、青年人及老年人,往往表現亞健康的狀態,長長感覺到身體乏力,易疲勞這時候,提醒我們,還經常患感冒,一變化就發燒了,身上有傷口不容易癒合,胃腸道消化不好,特別容易感冒,中醫認為:你的正氣不足了,需要調肺氣,補肺氣了,調後天脾胃之氣,補後天的腎氣。氣血充足,人的精髓才旺盛。
  • 中醫談:疼痛癢酸脹麻疲乏之病證
    我們先來看看漢字是如何解釋的? 我們先來看看結構。疼,外面是一個病字旁,裡邊是一個冬。怎麼理解呢?中國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個字裡,都有深刻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關,而病字旁,代表過寒。《黃帝內經》是這麼解釋的:「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靈樞經·刺節真邪》」那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寒超過了熱,而導致了骨頭疼肉緊枯。這種感覺可以用「寒風刺骨」這個成語來形容。
  • 聽春宏老師聊中醫(第66期):聊一聊中醫之「象3」
    繼續聊「象」,對於「象」最原始的明確定義就是《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 「象」之本義經過引伸,演變後,為了便於理解,下一個現代」象」的定義:事物內部運動、變化在外部的,能為人感知的徵象、表現皆可謂之象。 中醫四診就是「感知」人體內之證在外部的徵象、表現。
  • 中醫芳香療法特色慢病健康管理系統亮相藥谷峰會
    (原標題:中醫芳香療法特色慢病健康管理系統亮相藥谷峰會) 2020
  • 《中醫排病論》——排病這回事
    什麼是陰平陽秘,並不是為了保存實力,陽隱藏在陰中,而是陰陽自然交合,緊密交融為一體,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一旦有陰陽失和或外邪入侵時,只要人體的氣血能量尚能調動,都會調集人體氣血,努力排出阻礙陰陽相合的因素,讓陰陽能夠相合,將邪氣驅逐出去。而生命的意義,就在於與阻礙相合的因素抗爭。一旦抗爭停止,也就意味著生命走向衰亡。
  • 【12.12中醫防控弱視】什麼是弱視?中醫又怎麼看呢?
    【12.12中醫防控弱視】什麼是弱視?中醫又怎麼看呢?什麼是弱視? 弱視是視覺發育期內由於異常視覺經驗(形覺剝奪、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參差、及單眼斜視)引起的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下降,眼部檢查無器質性病變。嬰幼兒視力的發育 嬰幼兒視力是逐步發育成熟的,6~8歲視覺發育成熟。
  • 發物究竟是什麼?中醫與西醫同臺論證,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有些人喝中藥後,不敢吃海鮮、辣椒,因為這些是發物……有些人會在疾病就診時或者手術後問醫生:「有沒有什麼需要忌口的發物?」那麼……發物到底是什麼?真的不能吃麼?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定義發物?中醫、西醫對發物的認識是怎麼樣的?哪些食物又是發物呢?這次,Emma邀請到了王國瑋和王成鋼兩位《鳳凰大健康》的醫生主持人來共同聊一聊這個話題。
  • 仝小林院士:中醫治療高血壓病分「三期」「五態」
    仝小林 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醫藥防治糖尿病臨床研究聯盟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會長。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症候群,中醫藥防治高血壓病及其併發症需重視微觀的病理生理變化。
  • 對中醫治療皮膚病的一點認識
    中醫治療皮膚疾病有什麼特點?皮膚是人體的最外表,「觀其外,以知其內」,看到外表有病,能夠推斷是哪個臟腑失調。大多數的皮膚病都是因為內在臟腑的失調所引起。「治其內,以愈其外」就是指治療體內的失調,外面就能好。經過治療,達到皮膚病的痊癒。  第二,辨證論治:同一個病,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發展階段,可有不同的表現,從而有不同的治法。
  • 飛蛇病是什麼 飛蛇病都有哪些症狀
    飛蛇病相信大家都是有所耳聞的,但是飛蛇病到底是什麼病你們知道嗎?小編給大家講講飛蛇病是什麼、飛蛇病什麼症狀以及飛蛇病治療偏方有哪些。感興趣的朋友一起隨小編了解一下吧。飛蛇病是什麼飛蛇病是一種民間稱謂,其本質是醫學上的帶狀皰疹,因皰疹常成串發生於軀幹,形如飛蛇,因而得名。
  • 岱嶽區婦幼保健院中醫孫慧玲:冬季養生莫錯過,三九敷貼防未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江煥冉 通訊員 劉欣 進入冬季以後,很多養生達人都在貼三九貼,那麼三九貼是什麼?什麼樣的人適合帖?今天,岱嶽區婦幼保健院中醫醫師孫慧玲幫你解答。孫慧玲告訴記者,「三九敷貼」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藥外敷特定的穴位,已達到祛除和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一種中醫傳統外治療法。那為什麼要在三九天貼呢?孫慧玲說,「三九」即為二十四節氣「冬至」後的三個九天,在節令上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 身體出現這些信號都是排病反應,搞中醫的人一定要懂!
    其實,這些反應是身體的信號,是身體的排病反應。如果你不能理解排病反應,你誤認為把身體治壞了,你就會停止調理,這樣你就真正失去了身體恢復健康的可能性。所以呢,每個用中醫調理身體的人,都必須理解排病反應。否則,你可能會把好人當壞人,把良醫當庸醫,顛倒是非黑白。人為什麼會有排病反應呢?我們先說健康的人,什麼叫健康的人?
  • 中醫師承、確有專長、中醫(專長)醫師考試,這三種有什麼區別?
    (2)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的,申請參加醫師資格考核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一是連續跟師學習中醫滿五年,對某些病證的診療,方法獨特、技術安全、療效明顯,經指導老師評議合格;二是由至少兩名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推薦,推薦醫師不包括其指導老師。
  • 【福利】冬病夏治正當時!大愛中醫艾灸養生堂免費請您艾灸啦!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如《內經》所述,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而藏於冬。所以說,三伏天艾灸有如神助,此時不艾灸,更待何時?
  • 揭秘:寫字手抖是什麼病的預兆?
    多數起病隱襲,緩慢漸進,常有過度疲勞書寫或用手操作的誘因,多為文秘、醫師、會計或電腦操作者發病。先感覺手指部易疲勞或腕部疼痛,繼之出現特有的書寫痙攣,表現為書寫時出現手及前臂肌肉痙攣,多為腕屈曲、向尺側外旋,或手指不自主屈伸。患者在持筆時或開始寫字時困難,此病最重要特點是書寫時痙攣,不寫字時症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