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在「抱怨」時,「幸運」已經轉身!

2021-01-09 萬家慧

心理學家說: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則是無所作為,是藉口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沉淪。不論我們遭遇到的是什麼境況,光是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已,都於事無補,甚至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

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好與壞正反兩面,當我們遇到事情不好的一面時,應先學會思考如何扭轉局面。如果藉口發牢騷,即使是抱怨到肝腸寸斷,事情也不會改觀,反而會越來越糟糕。

1

李超國在一家汽車銷售公司做銷售顧問,從接待第一個客戶起,他就一直抱怨這份工作承受了太多委屈;客戶不滿就要找他麻煩;銷售成績不好,經理也要找他麻煩;客戶買了車出了問題,還要找他麻煩。

其實,這些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然而他卻整天把這些抱怨掛在嘴邊,弄得同事們心情也跟著不好,都以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慢慢地,經理對他的意見越來越大,他對工作也越來越不滿,跟他一塊進公司工作的同事大都因業績提升而加了工資,而他卻還整天在抱怨中工作。

久而久之,同事都漸漸地疏遠了他,經理也對他失去了信心,提醒他再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小心工作不保。

抱怨只會阻礙自己走向成功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氣和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才是智者的姿態。

抱怨,只會讓一個人的心理背負著一個沉重的包袱,在這樣的狀態下,走平地也如履山川。所以,不要再去藉口世道的不公,抱怨自己的命不好,抱怨沒有權勢,抱怨工作差、工資少,抱怨卻沒人賞識……這些徒勞的抱怨,只能使自己過得更疲憊。

2

年幼的時候,有一次,拿破崙·希爾和母親一起乘船渡江到紐約去。

那是一個有濃霧的夜晚,站在船頭望著茫茫的大海,拿破崙·希爾只覺得寒氣襲人,不由自主地跺起了腳來。

就在這個時候,母親突然歡快地叫了起來:「啊,這是多麼令人著迷的景觀啊。」

拿破崙·希爾愣住了:「媽媽,什麼東西讓您如此欣喜呢?」

卻見母親依舊充滿歡快:「你看呀,那濃霧,那四周若隱若現的燈光,還有消失在霧中的船帶走了令人迷惑的燈光,這一切多麼令人不可思議……」

母親的歡快極大地感染了拿破崙·希爾,他也著實感覺到了厚厚的白色濃霧中的那種隱藏的神秘、虛無以及點點的迷惑。於是,一顆原本遲鈍而且晦暗的心得到了一些新鮮血液的滲透,開始變得有活力了。

轉過身來,母親語重心長地對拿破崙·希爾說道:「從你出生之日起,你就一直在聆聽著我給你的忠告。不管以前的忠告你有沒有聽進去,但今天的忠告你一定要聽,而且還要永遠地牢記著。那就是,世界從來就有美麗和興奮存在,她本身就是如此動人、如此令人神往,所以你必須對她敏感,永遠不要讓自己感覺遲鈍、嗅覺不靈。」頓了頓,母親接著說:「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讓自己的心跳動起來——少些抱怨,多些熱情。」

母親的這番話,拿破崙·希爾一字不落地記在了腦海裡,並在以後的日子裡始終實踐著。

3

為什麼抱怨的人會說生活得這麼累,因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沒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很累,卻也不會去埋怨生活,因為他知道,失與得總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已經獲得了那麼多,就會感到由衷的高興的事就是停止抱怨。

面對不幸,面對潦倒,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找藉口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不斷學習,積累經驗,承受苦難,直面打擊,最終將自己打磨成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子,任何人都掩不住你燦爛奪目的光輝。

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凡事喜歡抱怨的人總是覺得生活這麼累,壓力重重?因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沒有看到自己的收穫。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會埋怨生活,失與得總是同在的,想到自己獲得了那麼多,就會感到高興。

心理學說:你在「抱怨」時,「幸運」已經轉身!

所以,放下滿腹的抱怨吧,只有這樣,你才有更多的心思去抓住成功的機遇。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你被人「算計」,不要抱怨,反省自身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解析人性之中「陰暗面」的特點,幫助你認知人性的醜陋,認知自我,掌控自己的人生,開發自身的潛能,超越當下的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實現自我人生的跨越
  • 【每日心理學】愛抱怨的人是什麼心態?
    喜歡抱怨的人一般都是心眼特別實在的人,他們不擅長於察顏觀色,當你在和抱怨的人交流的時候,傾訴的欲望讓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要抱怨的對象上,從而會忽略你的感受,他們意識不到你可能只想捂耳朵。用心理學來解讀,愛抱怨的人存在著一種關係訴求,他們對關係的質量感覺不滿足,就會對聽抱怨的人不斷地抱怨,以期獲得關係上的重視和理解。想想看,愛抱怨的人是不是更多的在自己所喜歡、所信任、所依戀的人面前抱怨?在婚戀關係中、親密關係中,包括好朋友之間,抱怨的行為是比較高發的。
  • 心理學:真正厲害的人,從不抱怨
    我們知道,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途,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真正厲害的強者,會激勵自己不斷地向前,即使遭遇挫折,也不會沮喪抱怨,他們知道,向前走,才有成功的希望。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馬太效應」,它源於一則預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停止抱怨,你已經在走向成功!
    在一項關於抱怨的調查中,有七成多的人認為他們可以通過抱怨來發洩內心的苦悶;近三成的人則希望通過抱怨來解決問題。看來,每個人都會有抱怨,而且希望通過抱怨來解決問題。其實,生活的不公不順,以及人與人的種種不同,並不值得我們去抱怨。每個人的人生起點不同,境遇也不同,挫折和失敗,成功和幸福都與每個人相伴,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對這種不同,不能正確對待,只會讓人不滿,引發牢騷和抱怨。
  • 心理學:但凡能夠看到本文的人,都不該抱怨自己的生活
    你是否總是在大把閒散的時間裡,抱怨自己的生活?你是否想過要做些什麼?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思考,還要從今天的一段經歷入手。作為一名心理學作者,每天都跟書打交道。書裡的內容已經校驗了上百年了,從來沒有錯。此時店鋪只有我跟另一個人,沒有外賣訂單,已經夠她忙活的了。簡單攀談幾句,似乎她很享受這種忙碌,一讓她閒下來才會覺得心慌。這另外引發了一個思考,像他們這樣每天忙忙碌碌,絲毫沒有空餘時間的人,會抱怨自己的生活嗎?
  • 抱怨有「毒」!愛抱怨要怎麼「自救」?
    貓轉身對羊說:」牛抱怨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幹活了。晚飯前,主人給羊餵食,羊向前一步,說:「主人,我向你反映一件事。牛的思想最近很有問題,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願再給主人幹活兒了,它嫌主人給它的活兒太重太髒太累了。它還說它要離開主人,到別的主人那裡去。」主人一聽,勃然大怒,就把這一頭勤勞而實在牛「殺」了。
  • 為什麼傾訴總是變成抱怨?|3個心理學技巧教你有效傾訴
    她找到我的時候說,「我好像變成了祥林嫂,每次花大量的時間抱怨!」她覺得對不起朋友,她耗費了朋友很多時間,卻還在說朋友沒用!這種情況,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本以為有效果的傾訴,不小心變成了抱怨。為什麼傾訴總是會變成抱怨!
  • 心理學:在你忍不住想要抱怨的時候,先別著急,試試這三個技巧
    或者準確一點說,如何不反覆抱怨,讓其成為阻礙自律的壞習慣呢?在你忍不住想要抱怨的時候,先別著急,試試以下這三個技巧!掌握三個心理技巧,別讓愛抱怨害了你!第一,當你遇到讓自己感到非常不爽、忍不住想要抱怨、甚至想要破口大罵的事情時,儘量讓自己先不要脫口而出、出口成髒,你可以默默地轉身,走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世界多麼美好,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
  • 《抱怨的藝術》——當你抱怨時,你在想什麼?
    我們每天製造或者接觸到的很多抱怨並不僅僅只是抱怨那麼簡單,你注意到它們隱藏的含義了嗎?抱怨是一種社交手段「今天好冷啊,忽然就降溫了。」「是啊,你看我,還穿著薄衣服。」抱怨通常是很多社交場合的潤滑劑。我們通過抱怨來拉近和對方的距離,很快地知道對方的喜好,通過抱怨,我們能夠很快地找到彼此的共同點。抱怨也是搭訕開場白的常用技巧。抱怨可以建立某種社交形象,或者在某一方面展現自我。在飯桌上,先抱怨酒有瑕疵的一定是懂酒的人;抱怨飯店裝修問題的很可能是個設計師或者對裝修有格外興趣;抱怨菜品問題的一定是個對吃講究的人。抱怨可以提供對比。
  • 教你選出幸運的色彩-幸運潘通色
    對色彩的研究有很多種方法,很多種理論派別,有國產的也有歐美的,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就連主持人樂嘉也搞出來一個《性格色彩》學,人們長期經過入微的觀察和深刻的體會,從能量學、心理學、哲學以及教育學多個角度歸納找經驗建立眾多的色彩學。
  • 心理學:你會在哪個許願池許願?測測十一月你會發生什麼好事
    心理學:你會在哪個許願池許願?測測十一月你會發生什麼好事A、B、C、D、測試解析:A:十一月對你來說是一個快樂的月份。你之前雖然一直在努力工作,但是卻沒看到什麼回報,而且老闆也沒有看到你的付出,還對你非常的嚴格要求。儘管這樣,你也沒有什麼抱怨,還是一如既往地努力提升自己,並且比以前更加奮進。在十一月,領導終於肯定了你的努力,很可能會為你加薪的。B:你的十一月會非常的幸運。在適應了你的工作以後,你已經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目標,而且初步制定了未來的計劃,這時候的你更加堅定地邁向你的夢想。
  • 你所忽略的電梯心理學小知識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當電梯裡人數超過三個時,我們總是盯著樓層的顯示屏看,而且人們總是面朝一個方向,這就是電梯中的從眾效應。電梯從眾實驗很早之前就有人開始研究,該項實驗旨在研究群體對成員的從眾壓力,對於群體成員個人判斷和態度的影響。一個不知情的被試A先走進電梯間,隨意面向電梯門站立。
  • 心理學:請遠離那些喜歡抱怨的人,他們太自卑,太負能量
    歡迎來到付費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第36節。本專欄的100節陸續更新,詳情請查看專欄簡介。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1、喜歡抱怨的人,喜歡外歸因,他們認為事情糟糕的後果是別人或者外界安排的,導致的,自己是一個受害者。
  • 喜歡抱怨的男人,不會有太大出息!掌握四個技巧,別讓抱怨害了你
    心理學調查研究發現,影響人們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心態,心態在很多時候甚至比能力更重要,而負面心態對想要成大器的男人而言,無疑是最大的阻礙。而在所有負面心態中,抱怨是最要不得的一種。所謂抱怨,就是用自己的語言不斷地對自己進行負面的心理暗示和強化,不斷說服自己並「相信」 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無能的「倒黴蛋」。
  • 陳興華 抱怨的意義
    抱怨的意義      有個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老師,你說人不該抱怨,但如果一件事出了問題,抱怨的人能發洩出來,不抱怨的人總是承受,誰更難受但是在華哥看來,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前提:有牢騷、抱怨是對的,只是該不該表達或者是如何表達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牢騷、抱怨?我們都知道,任何事情,只要發生了,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無法改變,再多的牢騷、抱怨、指責、挑剔都與事無補。那為什麼還要抱怨呢?
  • 為什麼停止抱怨你就可以時來運轉(下)?
    太陽不會因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會因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於世界就漆黑一團;蒙住別人的眼睛,不等於光明就屬於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一個人的滿足感除了取決於外在的所得,還取決於內心的期望。
  • 《走進心理學》放下抱怨,拾起溝通,你也可以很快樂
    「群主有沒有生過孩子,帶過孩子」,「你來每天帶孩子,洗衣做飯,工作試試」,都沒人回復,她一直自導自演的那種,同事說,她也是班主任,她第一感覺這個人太「自負,自大」覺得讀書群裡基本都是寶媽,好像就她是班主任,有文化,至高無上的那種自負感
  • 【心理學】小心身邊的抱怨,聽多了可以讓你變愚蠢!
    美國的神經科學家與心理學家進行研究,發現對一些面臨各種刺激(包括長時間的抱怨)的人,進行大腦活動分析後發現時發現:大腦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樣,如果讓它聽到了太多負面信息,很可能導致當事者也會按照消極的方式行事。
  • 幸福家庭的共同點:家裡沒有愛抱怨的人
    下雨了抱怨天氣,工作量大抱怨老闆;抱怨孩子不夠聰明、聽話,抱怨伴侶不夠勤快、體貼;看別人好像永遠都那麼幸福快樂,看自己的生活哪哪都不順眼······英國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有一段經典名言:「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謝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謝,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
  • 學員專訪|"一邊抱怨心理學研究難,一邊享受實驗過程"看CIS學員用表情包科普心理學研究過程
    沒有腦洞的心理學學習生涯是不夠完整的。「我們現在是在做psychology的research。這些是關於社會各個層面的人是怎麼看待我們做心理學research的。比如:朋友們談到心理學肯定就腦子裡全是弗洛伊德。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精神分析不是很靠譜 。其次是participants,他們看到我們要做心理學實驗可能會覺得我們是就是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