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方丈大和尚很難見,是不是我沒有緣分?如何供養師父?

2021-02-14 淨土宗祖師專弘

什麼是居士?

答:是指虔誠信仰佛教,並且受了三歸五戒的,優婆塞(男)優婆夷(女)的統稱。在習慣上(不管你有沒有受過五戒),對所有男女在家信眾,都稱為居士或者護法。

而實際上,只受了歸依,沒有受五戒的男女在家信眾,只能稱為信士。

什麼是威儀?

答:戒律守得清淨後,所有的德行自然就顯現,所以令人可畏佩服,並不是勢力的「威」。攝受別人,主要是由於心具備戒德,容止和雅,所以令人可敬,不是詐現的「儀」。

所謂「詐」現威儀,就是為了得到信眾的信仰,從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名和利。實際上,佛門的威儀,就是佛教徒日常生活言行的規範。

居士如何稱呼出家人?

答:對寺院的方丈或者住持,應該叫大和尚;對受過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應該叫長老、老法師、法師、師父,還有按照寺院執事叫,比喻:當家師、知客師、僧值師等等,或者統一叫法師也可以;對沙彌(沙彌尼),也應該叫師父。

各位千萬要注意,不要叫出家人什麼師兄師弟,否則罪過很大。背後或者書信,應該稱上某下某大和尚、上某下某法師、上某下某師父等。

看到出家人應該怎樣?

答:應該見須起立,坐須讓位,如果在路上碰到了出家人,應該在下道合掌側立,等待出家人走過去了,自己才走。

什麼時候看到出家人不用招呼?

答:有五種時候,暫時不用招呼出家人:

1、正在讀經的時候;

2、生病的時候;

3、理髮的時候;

4、吃飯的時候;

5、工作的時候。

在寺院中如何拜見師父?

答:想進房間拜見師父,必須約兩個居士以上(如果是女居士),首先應該先在門外三彈指,為何先要三彈指呢?主要是怕驚擾師父參禪打坐,先要讓師父知道。如果房間內師父答話可以進,就進去,如果師父沒有答話,就在門外安靜等候。

進去後,先向佛菩像問訊頂禮;次向師父頂禮,師說「一拜」答「依教奉行」就拜一拜,千萬不要自認為虔誠,尊重師父,師說「一拜」,還要拜三拜,這樣不但不是尊重師父,而且還是藐視——不聽師父的話,也就是不依教奉行了;然後才向師父請益。

實際上,在寺院中,是不準出家人隨便在房間內,接待信眾,而客堂才是會客的地方,否則,就違反了「長住規約」,會被「遷單」的。應該先通過客堂,只要客堂知客師同意,就可以。

一般情況下,居士應該先到客堂,拜見知狂師,說我求見上某下某法師,知客師會吩咐招客師去叫某某法師到客堂來,接見信眾。

信眾到寺院中如何「掛單」?

答:首先到客堂,從右邊進入,右腳先入,把包裹放在門邊,頂禮佛菩薩像三拜,然後說頂禮知客師,再然後到登記的地方,拿出歸依證(五戒證、菩薩戒證)和身份證登記,如實回答知客師的問話,並且仔細聽知客師講寺院裡的規矩和吃飯休息的時間,再然後招客師就會送信眾到某某房間住下。

在哪些時候不能向師父頂禮?

答:

一、師父參禪打坐時;

二、師父行走時;

三、師父吃飯時;

四、師父講經說法時;

五、師父洗臉刷牙時;

六、師父洗澡時;

七、師父休息或者睡覺時。

另外,師父關著門,不能在門外禮拜,到房間去禮拜,首先彈指三遍,師父沒有應聲,應該離去,應聲則進禮拜。

為什麼方丈大和尚很難見,是不是我沒有緣分?

答:不是的,大和尚都是很慈悲的。主要是由於日常事務太多,應接不暇,不能一一接待信眾是可以理解的,見到了自然好,沒有見著也不要生煩惱,不可勉強。

拜見方丈時,應該事先拜見衣缽師(負責方丈日常起的師父),衣缽師會與你預定好某某時間來拜見大和尚,到時候,應提前十至五分鐘,到方丈室去等待接見,這是比較如法的。

持戒有哪兩種清淨?

答:

一,受戒之後,嚴守戒律,寧願死也不違犯,這個就是上品清淨;

二,遇不得已,犯中下品可悔罪,應該趕快到師父或者在佛菩薩形像前,哀求懺悔,盡情發露,精誠悔改,還得清淨。

什麼是覆藏和發露?

答:犯了戒,想辦法不讓人知道,叫覆藏;和盤向別人說出,這個就叫發露。

於師父說話要注意什麼?

答:凡是向師父問經問話,應該仔細聽師父講話,如果有聽不明白的地方,應當等師父講完了話,然後再問。不能待師父還沒有講完話,就急忙發問,擾亂了師父的思路,很不禮貌。

如果師父訓誡,自己確實有過錯,應該改正,沒有過錯,也不要講話,不能與師父爭辯,我們修行人,應該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然而,現在的居士,都是很了不得的,很難有這樣虔誠的了。

貪睡有哪些過錯?

答:佛說多睡有五過:

一,多惡夢;

二,諸天不喜;

三,心不入法;

四,不思維名相;

五,喜出不淨。

什麼是地獄五條根?

答:財、色、名、利、睡,就是地獄五條根。

親近師父有哪些好處?

答:

1、信心堅固;

2、其心覓進;

3、身無諸病;

4、精進;

5、具念心;

6、心不驕慢;

7、能成定慧;

8、具足聞智。

我聽別的居士講不能多使用水對嗎?

答:是的。洗臉洗腳用水,以水覆蓋毛巾少許為宜。多使用水,浪費成常住物(在家則浪費財物),最損福報。另外水中還有許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多使用水,就會傷害更多的生命,會給自己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殺生因果。

在寺院中能隨地吐痰嗎?

答:不能,應該要注意衛生在僻靜的地方,用衛生紙包好棄到垃圾箱。古代有一個僧人晚上坐在佛塔,偶爾吐痰,月光下見護法神伸手來接,這個僧人很害怕終身注意。

我很好奇喜歡笑,是不懂規矩嗎?

答:多笑失正念,大笑失威儀,哈欠是疲倦懈怠的樣子,都是應該戒的。氣有兩種:上氣和下氣(放屁)。上氣如果要出時,不要當人張口令出,要迴避無人處。

如果下氣要出時,不能在大眾中出,應該作方便外出,到無人處放出,然後才入群,不要擾亂眾念。

另外還要注意幾點:

1、入塔殿時,不能出口氣;

2、和尚大德上座前,不能放屁出聲;

3、如果下氣來時,應當忍,萬一不能忍時,應該在下道在下風放之。

居士聽到這裡可能感到很奇怪,為什麼佛教會這麼嚴格,俗話說「拉尿放屁,皇帝老子都管不著。」須知殿堂等都是神聖的地方,稍微有修養的人,都會有所克制的。

供佛用的香、花、燈、燭的遺留物如何處理?

答:這些遺留物,先用塑膠袋裝好,放在乾淨的地方,因這些都是供佛用過的物品,等積聚多了,到野外用土掩埋起來。

師父叫我們應該怎麼答?

答:師父的呼喚,應該立即答應。但是不能答「哦」或者「呵」,應該答「阿彌陀佛」。為什麼要這樣呢?這個表示不忘本。父母生我色身,如來長我慧命,永出苦海,所以我們應當常念佛恩。

到寺院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

一、不要隨便與出家人拉關係;

二、不要穿得妖豔要乾淨莊重;

三、不要不洗手就穿海青等衣服;

四、凡是上殿要衣裳整潔;

五、不要隨便亂走,也不要多言;

六、不要坐看大眾勞動而偷懶;

七、不要私自拿常住的東西;

八、不要談論政治及居士家的長短好惡;

九、不要因為小事情而爭執,如果大事情難以忍受,也應該心平氣和,以理論辯,不可不辭而別,或者打架鬧事。

總之,一切聽客堂招呼。

供養師父應該怎樣?

答:首先應該跪在地上,把紅包用雙手舉過眉頭,說供養師父就行了。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師父並不一定要你的錢財,而是你非要供養師父,師父拿了你的錢財,就要給你消災植福,這是「虧本」的買賣。

所以一定要恭敬,希望師父年給我們消災植福。供養並不一定是錢財,只要是出家人辦道所需要的資身用物,都是可以供養的。

隨眾食有哪些好處?

答:

1、聽到板聲立即就去——不懈怠;

2、供養現成——省力;

3、作平等觀——無人我;

4、息諸戲論——存正念;

5、如法觀想——深入理;

6、不偏眾食——絕疑謗;

7、甘苦同受——無選擇;

8、起止威儀——不放逸。

故居士入寺,應該隨眾食,感受出家人的生活,與大眾師父結同齋供的緣分。

為什麼有些寺院的齋堂不叫齋堂而叫五觀堂呢?

答:因為出家人吃飯的時候,要作五種觀想: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思量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如果不好好修行,粒米難消;

2、秤己德行,全缺應供——思量自己的德行,如果不持戒、坐禪、誦經、營三寶事,便不能受此食;

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修行人須防三過;上味食起貪心、下味食起嗔心、中味食起痴心,如此的思量預防,受食才沒有過錯;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思量如果不吃飯,就不能生存,也就不能辦道,所以飲食不求美好,只要能養活色身就行了,不必好惡;

5、為成道故,方受此食——飲食可以營養身體,資益道業,身體每天消耗熱量,新陳代謝,行住坐臥都需要熱量,如果沒有飲食供給營養,就會饑渴病生,怎麼能辦道,現在為了成就道業,所以飲食,應該作此觀想,生慚愧心。

吃飯時應該怎樣?

答:吃飯時應該口口作念,第一口默念「願斷一切惡」;第二口默念「願修一切善」;第三口默念「願所修善根,回向眾生,共成佛道。」若能長期堅持這樣做,其功德是很大的。

在齋堂吃飯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

1、不能呵斥食物的好壞;

2、不能私自拿常住食物過乞丐或者餵養其它動物;

3、加菜加飯要用手勢,不能講話(齋堂有很多規矩,以後再講。);

4、不能用手抓頭,怕贓物落入別人碗中;

5、不能含食語,不能笑談雜話;

6、不能吃飯有聲音,如果挑牙,以衣袖掩口;

7、如果食物中有蟲蟻,應該默默掩藏起來,不要讓鄰坐看到生疑心;

8、吃完了飯就默默坐在座位上,不能隨便走動;

9、不能用手指或者舌頭添碗;

10、吃飯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與大眾基本保持一致;

11、行堂遲遲未到,不要生煩惱;

12、如果需要什麼,默默地用手勢,不能高聲喊叫;

13、不能敲碗作聲;

14、不能吃完飯就走;

15、如果違犯了齋堂規矩,處罰時,不能抗拒不服;

16、如果飯中有稻穀,去皮食之;

17、不能看到自己喜歡吃的,就起貪心大吃;

18、不能私自帶食物到齋堂,自己單獨吃;

19、出家人還沒有吃,不要先吃等等。

這些對於到寺院裡來求福報的信眾,一定要注意。

禮拜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

1、禮拜時不能站在大殿的中央,因為這是方丈或住持的位置;

2、有人禮佛菩薩,不能從其頭前經過;

3、凡是合掌,不能十指參差、不能中虛、不能將手指插鼻中,但是也不能太底,應該平胸,離嘴唇大約四、五寸遠即可;

4、不能非時禮,比喻在上殿中、佛事中、講經說法中等等;

5、師父禮佛,不能與師父並排禮拜,應該隨著師父的後面遠拜;

6、師父拜長輩,不能與師父一起拜,應該等師父拜過之後,再向彼禮拜;

7、師父在跟前,不能與同類互相作禮;

8、師父在跟前,不能受別人禮;

9、如果手持佛像,不能給長輩作禮,應該手持佛像齊眉一舉,就足夠了。

為什麼不能從禮佛者頭前經過?

答:從禮佛人的頭前直過,一是自失尊敬;二是亂他觀法,罪過很大。應該遠繞而過,這樣彼此都不會干擾。

禮佛有哪些種類?

答:

一、我慢驕心禮——自認為自己了不起,身雖然禮拜,心裡沒有恭敬,表面看來很恭敬,實際內懷我慢;

二、唱和求名禮——但求名利,詐現威儀,口裡唱著佛號,心不知想到那裡去了,不是真供養;

三、身心恭敬禮——口裡唱佛號,心內念佛身,相好光明,好象就在眼前,身心恭敬,沒有散心雜念,供養禮拜,情無厭足;

四、發智清淨禮——所謂慧心明了,達到佛的境界,內外清淨,虛通無礙,禮一佛,就是禮一切佛,禮一切諸佛,就是禮一佛,因為諸佛法身,體本都是融通的,禮法禮僧,亦都是這樣的;

五、遍入法界禮——所謂自觀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諸佛不離我心,我心不離諸佛,性相平等,本無增減,今禮一佛,就是禮遍法界一切諸佛,就好象一室千燈,燈燈相照,如果這樣觀想,那麼功歸法界,德用無邊;

六、正觀修誠禮——所謂攝心正念,恭對佛身,禮自佛不緣他佛,為什麼呢?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平等正覺,一念無明,迷於本性,造成許多罪惡,如果能返照本覺,那麼解脫的時間就不遠了;

七、實相平等禮——有禮有觀,自他兩異,用此一禮,無自無他,凡聖一如,體用不二,能禮所禮,其性空寂。上面的禮佛,有是非深淺的不同。一至三是事禮,後四個是理禮。事禮中,前兩個是錯誤的,第三個是正確的。所以我們禮佛,應該要學習後五種,千萬不要學前面兩種。

什麼情況下不能禮佛?

答:律制有染不能禮佛。染有兩種:

一是不淨染,就是上廁所後未洗淨;

二是飲食染,就是吃飯後沒有漱口。(有些人亂說女人來了月經,汙穢不能禮佛,那是錯誤的。)

聽法要注意什麼?

答:

一,要提前進入講堂,方可免得臨時倉促,身心煩躁,不入法理;

二,整衣平視直進,目不邪視,這個就是意業肅敬;

三,坐必端正,這是身業肅敬;

四,不亂語,是口業肅敬;

五,凡是聽法,必須聞而思,思而修,不能專計名言,也資談柄;

六,不能沒有懂說懂;

七,不能自己還沒有領會,就在別處亂講佛法。

相關焦點

  • 一禪小和尚問師父「那麼多人來寺裡面求姻緣,和尚為什麼不可以」
    「相信大家都知道和尚是出家人,是不能結婚的,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求姻緣卻去寺廟裡面呢?因為人們都覺得佛祖可以普度眾生,只要內心虔誠,佛祖就可以滿足你的願望。」一天一禪小和尚也發出了同樣的疑問。這下子卻連自己的師父都給難住了。
  • 民間故事:書生趕考借宿山寺,和尚向前一指說:千萬不要去那裡
    和尚帶著兩人見了寺裡的方丈,說明緣由後,方丈為兩人安排了一間僧房,為此,兩人十分感激。見兩人有了住處,和尚要下山了,人送臨行前,和尚指著對面一處若隱若現的宅院說道:「你們千萬不要去那裡,切記!切記!」兩人隨口答應了和尚的囑託,便去僧房收拾行李。
  •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有沒有真功夫
    總要有一個人站出來頂上去,只不過這個人就是釋永信了而已,生在末法時代,他就是個是非窩子裡的大和尚;生在像法時代,他是高僧大德;生在正法時代,成佛也未嘗不可!時勢造英雄,人只是歷史洪流中的一顆石子,隨波逐流中能激起一絲浪花,已經是難能可貴,大家想想,把你我放到少林寺這種地方,就像一部電視劇,誰能活過第一集?誰又能活到最後?
  • 義工居士求師父解疑
    但弟子也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今天有緣與師父相聚也是佛緣的機會,弟子藉此機會將我的一些疑問向師父一一匯報,還請求師父的慈悲一一示誨。答:出家僧人是代表佛門三寶,代表佛門弘法度眾生為己任的,在和尚身邊的人,就全靠這位和尚來導引眾生,如何深信因果,如何了解佛法和修學佛法。如你前文所說:謊言做義工,其實是在寺廟打工這樁事,這全是那位和尚不懂佛法的責任,他以世間法做生意的方式,來對待居士供養寺廟的錢,認為這錢到他手上就是他的,以世俗之俗情來冤枉花廟裡的錢,這是大錯而特錯。
  • 供養功德次第揭曉
    不如供養一個受持三皈五戒的人 、《白解:受了三皈五戒,還要守持戒的人》*供養一萬個受持三皈五戒的人不如供養一個出家比丘《就是出家的和尚》*供養一百萬個比丘你給師父之時看師父是收或不收是收多少或收其中一物只要你聽師父的而順從你能如此的依教奉行收與不收功德都是一樣不可思議的 。
  • 供養僧人誦經功德有多大?看看阿難前世的故事
    有個小和尚一邊走一邊哭,有位長者看到了,就問他為什麼哭?小和尚說,因為老和尚督促他誦經,小和尚又得乞食又得誦經,乞食快則能誦完經,如果乞食時間長了就誦不完,會被老和尚訓斥。想起這事一邊走一邊哭。長者聽完說,你以後每天來我家,我供養飲食,你就不用為飲食憂心了,可以專心勤加誦經。小和尚於是勤加誦學,每天都能完成師父定的課限,師徒歡喜。
  • 長春般若寺首任方丈澍培老和尚圓寂紀念日
    今日恭逢澍培老和尚圓寂紀念日,頂禮緬懷澍培老和尚!南無阿彌陀佛!澍培老和尚(1897-1986)是倓虛大師的門徒,曾協助倓虛大師興建長春般若寺,並出任首任住持,弘法利生,培育僧才。生前為吉林省佛教協會會長,長春般若寺方丈,吉林省政協委員。澍培老和尚,生於1897年3月24日,蒙古族人,落籍於遼寧省朝陽縣。俗家姓包,名鴻運。
  • 隆醒大和尚榮膺歸元禪寺方丈升座法會隆重舉行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浙江普陀山普濟寺方丈道慈大和尚在大雄寶殿為隆醒大和尚送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湖南長沙麓山寺方丈聖輝大和尚在法堂為隆醒大和尚送座。前來祝賀隆醒大和尚榮膺方丈的諸山長老有,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聖輝大和尚、帕松列龍莊勐、道慈大和尚、正慈大和尚、宗性大和尚、靜波大和尚等。
  • 聖富法師榮膺九華山月身寶殿方丈 聖輝大和尚為其送座
    聖輝大和尚為聖富法師送座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聖輝大和尚致辭大公佛教7月27日訊 記者 王麗君 馮昊鐘鼓齊鳴,佛旗飄揚,在一派祥和莊嚴的氣氛中,九華山月身寶殿隆重舉行了聖富大和尚榮膺方丈升座慶典活動
  • 【不二意圖】真布施要怕假和尚
    見性大悟之人是眾生的良田;用意識心分別修行的人是眾生的劣田,這是指出家人;邪知邪見、壞佛正見的是眾生的惡田。佛陀告訴我們:連布施都要用智慧。見性大悟之人、聖者是眾生的良田。也就是說,同樣供養,種下去的種子,種在良田裡就能開花結果,譬如說供養佛陀。所以,諸位家裡如果有供佛像,不要忘記供佛。有人說:「哎呀,佛又不吃的!」不可以這樣,家裡有佛像就應當買一些水果、鮮花供養。因為我們要求福,心中要有佛啊。
  • 神回復段子:第一天當和尚,如何給方丈留下深刻印象
    哮逗先生 關注我,我是一個能夠帶給你歡樂的小編。 哮 逗 先 生,等 你 來 撩 壁紙 / 頭像 / 表情 / 段子 網上有人說過,我不管是看視頻還是看文章,我都會先去評論區裡看上一看,因為評論區裡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那裡了。 本期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神回復!
  • 口述天童寺|世澤老和尚:我用五年拜一部華嚴經,非常受用
    世澤老和尚:我沒有出家以前,在家裡兩堂功課其實就學會了,晚上有空就去學。成慶:您為什麼會想著學佛呢,是家裡人影響嗎?世澤老和尚:皈依較早,三十多歲就皈依了,到五十歲就吃長素,在家裡就開始用功了。他見我哭就講,他說哭什麼,你回家不過沒有(工資)……你哭什麼呢?回去難道賺不來20多塊?他不懂得我,我什麼都不會做,讀書讀下來,除了教書,什麼都不會做。他(指那位校長)說沒有關係,叫我去討,挨家挨戶討飯。後來有老太婆,老公公在挑東西賣,白天去賣,老早就回來了,講他們賺了多少錢。(校長)教我說,你生產隊有(東西)啊,你回去收……我就聽他的,我就買二十斤,挑著賣,賺八毛錢。
  • 道慈大和尚出席九華山祇園禪寺道源法師榮膺方丈升座慶典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普濟禪寺方丈道慈大和尚應邀出席(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慶典現場(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鳳凰佛教通訊員寂戒法師安徽九華山訊:2017年11月3日,金秋時節,惠風和暢,蓮花佛國,人天呈祥,九華山祇園禪寺隆重舉行道源大和尚榮膺方丈升座慶典法會
  • 師父,您下次記得挑個耐用的皮囊
    10月3號早上起來看到微信裡禪進師父邀請我加入一個微信群,進去看是一個為宗捷師父念經回向的群,在群裡知道宗捷師父病了,當時也沒多想,以為就是普通的病痛而已。過了兩天,問慧定師父,才知道是肝癌晚期。我的生活經驗裡沒有接觸過肝癌病人,不知道「晚期」有多危險,以前方丈和尚因緣巧合治好個幾個癌症病人,所以我也信心滿滿的以為只要有大和尚在,宗捷師父必然是可以安然無恙的。
  • 大黑天神供養訣竅鎖談
    大家都想知道供養大黑天有什麼講究,供養後有什麼利益,如何供養等問題。因為童子和大黑天神有宿世的緣份,自供養其法身以來一直得到天神的慈悲護佑,所以當看到有朋友發心供養真是隨喜讚嘆。畢竟要供養大黑天神不是件普通的事,的確要具備一定的福德資糧才有緣份供養。
  • 終南山製作的九蒸九曬芝麻丸 供養出家師父,轉發也是功德
    點擊標題下方大般若宗同證無上菩提
  • 一禪小和尚:小和尚也想求姻緣成親?
    一禪小和尚:小和尚也想求姻緣成親?山上的寺廟裡,小和尚跟著師傅走到寺廟裡的姻緣樹旁。小和尚看著來來往往朝著姻緣樹求姻緣的人,疑惑的問師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來求姻緣。師父聽到小和尚的問題,就跟小和尚說那是姻緣他們寺院裡的姻緣樹是最大的。
  • 傳喜法師:我心中的師父——悟公上人
    左悟公上人,右傳喜法師(2002年攝於杭州楊岐寺方丈室)值此師公悟公上人圓寂十一周年之際,我們搜集整理一些師父開示中有關師公的教言,供養師公、師父的有緣者。特別是師父依止悟公上人的那種虔敬之心、純純之情及心心相印的示範,願你我從中體悟、學習到如何去做一個具格的佛弟子,以此建立和增強我們做人的基礎和學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