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新世相 的第 171 篇文章
一
我想試著請你們和我一起做個實驗。從現在開始的 24 小時,不在聊天時用任何表情符號。看看你的生活是否發生了什麼變化,這種變化是好是壞。
如果你做了,24 小時後,把結論告訴我。你會發現,這一天裡你失去了什麼東西,並得到了什麼東西。那時候,我們可以更清楚表情符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又奪走了什麼。
二
為什麼要這麼做?
英國老牌貴族生活指南《鄉村生活》雜誌去年發表了一篇《39條當代紳士素養》,其中有一條就是:紳士應該知道什麼時候使用表情符號。(在《傲慢與偏見》描寫的年代,紳士的準則之一還是能夠「做出特別好吃的煎蛋」。)
表情符號(Emoji)的使用變成了社交難題。進一步來說,它是儀式感和分寸感在這個時代面臨的最新挑戰。
當然,前提是,你還認可紳士/淑女這兩個稱謂背後所代表的尊重,仍然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三
首先要承認。表情符號殺死了一些儀式感。
在手機還不那麼全能的年代,很多人都喜歡手機中收藏簡訊的功能:最珍貴的簡訊,會被存在SIM卡中,以便可以跟自己更長時間。
這些簡訊按照現在的標準,都應該被歸入「太長不看」的範疇,它們絮絮叨叨地展現了一些珍貴的小情緒,某個思念著對方的夜晚,生日時候真摯的祝福,還有一針見血的表白與離別。
但如果放到現在,我們的收藏夾裡將只有這些:一個害羞的表情,一個蛋糕,一顆心以及揮手再見。
(從莎士比亞時代到2015年,人們是怎樣表達「太好笑了」 這個意思的)
我們不再反覆打草稿、反覆修改,最後惴惴不安地點發送。即使是收到對方的簡訊,仔細通讀兩三遍,還不忘揣摩其中的深意,生怕漏掉了細枝末節。
那個時代的簡訊有種繁瑣又可愛的小情緒,甚至讓人讀完信息能腦補出對方的模樣與狀態。現在不需要了。我們有了表情符號。對於一次隆重的或者重要的交流來說,這顯得有點可惜。
在儀式感越是重要的場合,表情符號越是具有破壞性。說「我愛你」和發一顆心,價值並不一樣。而紳士的意思是,理解儀式感的重要,並且在必要的時候保留它。
四
《紳士素養》中提到的「知道什麼時候用表情符號」,這句話的意思是,也要知道什麼時候不用。後一點,人們做的並不好。
表情符號有其價值。有時候它非常形象而準確。但它也帶來了大量的含混不清。網際網路世界也許有一半的誤解和惴惴不安來自一個誤用的表情符號。
表情符號本意是對表情的模擬。問題就出在這裡。人類的表情和動作有兩種類型,一種有明確的指向,另一種卻可能被隱藏。
最簡單的比方是,擁抱是一種不會被誤解的舉動。一個人做出擁抱的舉動,說明他表現出明確的友好來。但笑則不是,笑容太容易,人們知道笑容背後有很多可能的意味。
所以,正如你所知,人們正在拼命地討論微笑臉這個表情符號到底意味著什麼。它可能真的代表著微笑,也可能代表著暗暗的嘲諷或不滿。
五
正確理解表情符號的殺傷力,並且選擇在恰當的時候使用它,是一種分寸感的體現。分寸感正是紳士年代的美德。
也就是說,在沒有必要的時候不給對方製造壓力,在有必要的時候表達善意的虛偽。
如何恰當地使用和理解表情符號,成了我們在社交網絡上的「情商」。劍橋大學有一項研究,他們分析了 3100 萬條推特和臉書狀態更新,發現熟練使用表情符號是社交媒體上有威望的象徵。
六
還有一個有趣的新聞,也是關於它重要性的另一個證明:在刑事案件中,英國法庭將表情符號視做「確定表情符號發布者心理活動」或「確定是否帶有主觀惡意」的考慮因素之一。4月時,法國有一名男子因為頻繁向前女友發送手槍的表情符號而被判入獄3個月。
當你想藏起你的情緒時,你其實不該用表情符號,而應該什麼都不說。
使用表情符號,表現了整個社會對直接情感的迴避。現在,我們不再需要寫一串長長的文字表達自己的無可奈何、束手無策了。所有的情緒都可以用表情符號一帶而過。它包含了一種讓人依賴的克制與誤解,即便是最激烈的表白,我們也可以通過表情符號給人揣摩、猜測的餘地,坦誠的成本與風險在含混不清的表達中被降至最低。
你看,表情符號濃縮了這個時代的儀式感。它讓社交生活變得短平快,也讓我們能夠在信息量過於龐大的時代再次獲得一種遊刃有餘的安全感。這是我們得到的東西。
但也有些東西被丟失了。儀式感的價值在於,當你需要付出認真的時候,你就該付出它。比如,你還期待收到一條長長的簡訊嗎?
晚禱時刻:
如果你決定加入我的實驗,在評論裡留下一個你最想用的表情符號作為約定,然後此後的 24 小時裡不用任何表情符號。結束後,來告訴我你的實驗報告。
掃描二維碼,關注"新世相"
倡導有物質基礎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顧見識與審美
也許長,但必定值得耐心閱讀
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家的自媒體組織"文藝連萌"發起者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