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你見過
最神仙級別的浮世繪展覽
準備好跟著北齋乘風破浪了嗎?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日本藝術界的標誌性作品之一
大家都熟悉這幅《神奈川沖浪裏》,海浪與富士山是年輕人眼中日本文化的象徵。小到明信片與帆布包,大到高定秀上的經典華服,它無處不在。
但最初,它只是《富嶽三十六景》的其中一幅,被印了八千次,每張定價16文——約兩碗拉麵的價格就能買到。
畫師葛飾北齋擁有天才的技法,為謀生創作了這套「富士山旅遊宣傳畫」。沒想到,它成為浮世繪藝術的代表作,風靡全球。
Christian Dior,2007年春夏高定
三百多年前,江戶時代的日本處於德川幕府統治下,盛行享樂。浮世繪木刻版畫應運而生,作為展現生活百態的通俗藝術,令民眾喜聞樂見。
當這門藝術意外來到歐洲,又憑藉獨特的色彩和造型掀起空前的「日本熱」,成就了莫奈、梵谷等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大師的靈感源泉。
展覽時間:2020.7.3—2020.11.8,地址: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
現在,傳奇的浮世繪來到了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展出。140餘幅作品空降外灘新地標,是國內規模最大、匯集名家最多,並首次從歷史的視角回顧其前世今生的浮世繪大展。
「夢回江戶」展覽現場,圖為喜多川歌麿的美人繪
我在周末看了這場「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眾多文化愛好者聚集在此,應接不暇。
這裡不僅有浮世繪三傑(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與歌川廣重)相當數量的佳作,而且從早期的清新到世紀末的衰頹氣象,你都能跟隨歷史的時間線盡收眼底。
01
親臨入世的藝術
1661年,作家淺井了意在著作《浮世物語》中這樣描述:「活在當下,盡情享受月光、白雪、櫻花和鮮紅的楓葉,縱情歌唱,暢飲清酒,忘卻現實的困擾,擺脫眼前的煩憂,不再灰心沮喪,就像一隻空心的南瓜,漂浮於涓涓溪流中。這就是所謂浮世。」
對江戶人民來說,生活不過及時享樂、盡情歡唱與盡興喝酒足矣。
菱川師宣《低唱之後》,1673-1681年
美酒少不了美人相伴。從首創者菱川師宣到唯美的鈴木春信,展覽開頭的美人繪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春信崇尚古典意象,畫風生動。你看風雨將至時,少女在慌張收拾晾曬的衣物,木屐不慎脫落,動感而有趣。他還發明了錦繪,即多色套印的方法,令色彩猶如精美的綢緞。
鈴木春信《夕立(繪歷)》,錦繪
下一個轉角就是美人畫的頂峰——喜多川歌麿。歌麿首次將女子的半身像和面部特寫定格出來(稱「大首繪」),讓她們瞬間的情態被觀眾看見。
喜多川歌麿《資見七人化妝 難波屋阿北》,錦繪
浮世繪怎能離得了畫狂人葛飾北齋呢?展覽收錄了著名的《神奈川沖浪裏》,不少觀眾在此停留拍照。
當海浪上升時,面對憂慮的水手,浪花不動聲色地展示自然無窮的力量。完美的富士山似乎在遠方注視這一切。而北齋精準捕捉這一動人瞬間,利用壯闊的圖形和優雅的色彩,遊刃有餘地駕馭了自然。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選自《富嶽三十六景》。
另一位風景畫巨匠歌川廣重也不容錯過。他筆下的風景總是雅致,像一位抒情詩人,渲染哀婉的鄉愁。
多年生活在高雅有涵養的環境下,廣重始終保持著對武士階級的原始記憶,也習得了日本狩野派與中國傳統水墨的藝術技巧。
歌川廣重《淺草金龍山》,選自《名所江戶百景》,1857年,錦繪
接下來你會遇上充滿怪誕氣息的歌川國芳,在他活躍的年代裡,漫長的幕府時代也行將終結。
他專注於歷史題材與武士肖像畫,以貓喻人盡顯諷刺。他描繪鬼魂和幽靈的異世界畫作,獲得了民眾對「近在身邊之物」的特別關注。
歌川國芳《相馬王舊城》,1843-1845年,錦繪
還有身世最為神秘的東洲齋寫樂。他畫日本最美的歌舞伎,卻將他們描繪得奇醜無比,連愛好浮世繪的魯迅也難以理解。
東洲齋寫樂《演員二代目瀨川富三郎扮演大岸藏人之妻寄生木》,1794年,錦繪
隨著廣重與國芳的逝世,描寫江戶「漂浮世界」的古典木刻版畫藝術走向末路,但關於歌舞伎的畫作仍在繼續。
展覽最後分別為「世紀末的頹廢美」與「餘光夕照」,八大部分就逛完了。明治初年的新文明正極力滲透日本社會的每個角落,傳統浮世繪也日漸沒落了。
02
浮世繪三傑辨
儘管名家輩出,我還是想聊聊浮世繪三傑的故事。
當你看喜多川歌麿的美人,她們好像長得十分相似:細目櫻唇、髮絲分明、身材纖長窈窕,被歌麿用理想化的筆觸消滅了個性,卻各懷複雜的心思。
喜多川歌麿《吹「噗乒」的少女》,選自《婦人相學十體》,1792-1793年,錦繪
因為她們的原型來自江戶有名的煙花柳巷——「新吉原」的藝伎遊女。
這片東京郊外淺草之地,養育了幕府默認的色情產業,擁有眾多的歌舞伎座、文樂劇院和交易場所,新興的商人將大把錢財揮霍於此。藝伎花魁享有光鮮的外表和眾人擁戴,背後也嘗盡了不為人知的心酸。
喜多川歌麿《當時三美人》,1793年,錦繪。通過三位藝伎臉型和神情的細微差別,歌麿賦予了她們獨特的性格。
目睹了新吉原的起起落落,喜多川歌麿幾乎將全部作品獻給了縱情歡愉的人們。18世紀末製作的兩組版畫《婦人相學十體》與《婦女人相十品》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當之無愧成為浮世繪界的主角。
他的美人圖將享樂時代的風景推向高潮,但看客們注意到畫師深刻洞察遊女悲歡後的同情了嗎?
喜多川歌麿《粉領美人圖》,1795-1796年,錦繪
在娛樂業發達的江戶城裡,浮世繪畫師或多或少都接觸過青樓題材,天才的葛飾北齋也不例外。
可這位最機智的工藝師不獨以美人聞名。北齋70餘年的作畫生涯中所涉題材之廣、融會技法之新,極富視覺衝擊力的設計構圖,無人可出其右。
葛飾北齋《富嶽百景》第一版後記,1834年,當時畫家已經75歲。
19世紀30年代永壽堂出版的《富嶽三十六景》,是北齋最精彩的風景版畫。
但他與浮世繪的主流風格漸行漸遠,做著行為藝術、成為公眾眼中的「奇人」。你難以分辨他筆下來自實景,還是文學描繪,抑或畫家豐富的想像力。
葛飾北齋《五百羅漢寺》,選自《富嶽三十六景》,錦繪。莫奈1866年的作品《聖阿德雷斯花園的陽臺》就是參照這幅作品所作。
若想探究北齋的內心世界,不如翻閱一下著名的《北齋漫畫》。儘管諷刺型喜劇在江戶盛行一時,但畫家真實而犀利的筆觸,讓這部作品不脫離現實世界的寫照。
他孜孜不倦在百科全書中尋求靈感,探究人類、動物、自然、科技、建築與神學的奧妙……這種狂熱持續到生命的終點,他不忘吶喊「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選自《北齋漫畫》,1818-1819年,錦繪
在北齋功成名就時,歌川廣重正在聲名鵲起,兩人的氣息全然不同。
歌川廣重《槌切之花菖蒲》,選自《名所江戶百景》,1857年,錦繪
廣重並不追求逼真的呈現,但他能讓觀眾腦中立即浮現出相應的場景。因為他從不簡單複製景物——而將自然和人物融為一體了,那是19世紀初期真實的、嬉笑怒罵的平民生活。
《東海道五十三次》代表了廣重某一階段的藝術成就。他善於觀察氣候特徵,描繪大自然四季的變幻。霧、雨和雪的意象統領了畫面。
歌川廣重《蒲原夜雪》,選自《東海道五十三次》,1832-1834年,錦繪
在19世紀60年代出版《名所江戶百景》系列時,畫家已進入成熟期。恰巧60歲的廣重剃髮慶生,外形如同僧侶。
歌川廣重《大橋暴雨》,選自《名所江戶百景》,1857年,錦繪。在霍亂爆發的背景下,畫中也瀰漫著一股惆悵之情,就好像畫家已經察覺臨近人生的終點。
有人說這套版畫與他早期作品質量差距很大——設計平板、色彩粗糙,顯示出可悲的退步。
但有趣的是,這類江戶晚期「質量較差」的木刻作品,對後來的西方印象派畫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03
當和風吹向西方世界
明治維新之後,歐洲繪畫幾乎吞沒了日本傳統藝術。與此同時,奄奄一息的浮世繪版畫作為茶葉的廉價包裝紙被運往歐洲。
葛飾北齋《凱風快晴》,選自《富嶽三十六景》,錦繪
喜多川歌麿的美人圖、葛飾北齋的創新之作與歌川廣重的絕美風景畫,深深吸引著歐美的藝術家們。許多年來,西方人眼中的浮世繪代表了整個日本藝術。
還有一個流傳下來的小故事:法國的設計師與版畫家布拉克蒙偶然得到了一本《北齋漫畫》,頓覺愛不釋手,於是推薦給藝術家朋友們傳閱,立刻風靡一時。據說閱讀了這本小冊子的有馬奈、德加、方丹-拉圖爾、惠斯勒、波德萊爾等人。
惠斯勒《黑色與金色的夜曲:落下的焰火》,受到了歌川廣重《兩國橋焰火》的影響。
上流社會無不以藏有浮世繪作為時髦高貴的象徵,曾經在本土逐漸不入流的版畫藝術,一朝奇貨可居。
在繪畫領域中,浮世繪恰巧遇上了現代繪畫形式的革新,為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提供平面構成的靈感。
愛德華·馬奈《左拉像》,布面油畫,1868年
馬奈為左拉描寫的肖像身後有一小幅浮世繪版畫,與右邊藝術家的早年作品《奧林匹亞》並置,左側還立了一扇日本屏風。
克勞德·莫奈《穿著日本服裝的卡米爾·莫奈》,布面油畫,1875年
莫奈曾將愛妻卡米爾裝扮成日本婦女的模樣,但挑剔的德加斥責了這幅畫,認為是「日本主義的泛濫帶給莫奈的最惡劣的作用」。多年以後,莫奈自己也難以直視這件作品,多次想付之一炬。
但這並未影響他的日本情懷,他在私人庭院的荷花池中建了一座日本橋,靈感源於歌川廣重筆下的太鼓橋——這幅原作也掛在了他的房中。
左圖:梵谷《雨中大橋》;右圖:歌川廣重《大橋暴雨》
梵谷早期直接臨摹過浮世繪的三件作品。甚至認真摹仿了畫外的日文筆跡——殊不知這是花街柳巷的宣傳畫。
但浮世繪的深刻影響留在了後來的《羅納河上的星夜》等名作中。
梵谷臨摹歌川廣重《開花的梅樹》,日文為龜戶梅屋,是吉原一家酒館的宣傳
不管有多少文明誤讀的小插曲,永不過時的浮世繪從江戶時代活躍至今,為現代藝術提供新的觀察方式和抽象化的途徑,也令古老而幽默的日本風情留在世人心中。
「夢回江戶」展覽現場,文創產品
展覽最後的文創區域,給予我們一個重新演繹浮世繪的機會。
在這裡,你可以買到仿江戶時代的油紙傘——印著精美的美人圖,但更適合拍照和擺設。若想家中增加一點日本風格的裝飾,可以選擇同比例的浮世繪印刷品,配上畫框就如同親臨展覽現場。
印上葛飾北齋浪花的周邊產品在這裡應有盡有:T恤、帆布袋、絲巾、甚至撲克牌……也可以買套《富嶽三十六景》的明信片來怡情。
「夢回江戶」展覽現場,文創產品
我最喜歡以歌川國芳的貓為原型設計的長襪。它被特意裝在一個易拉罐裡,罐身的插畫來自國芳的靈感,盡顯傳統與當代碰撞的巧思。
面對這把開啟日本文化的鑰匙,你想以什麼形式和浮世繪藝術對話呢?不如來現場一探究竟吧。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展覽時間:2020.7.3—2020.11.8,地址: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
文/Margaret
部分資料來源:「夢回江戶」展覽現場
弗朗西斯科·莫雷納《浮世繪三傑: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
麥可·蘇立文《東西方藝術的交會》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