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斯圖地球知識局
火車和鐵路是工業革命帶給現代人最直觀的成果。儘管滿打滿算它們也不過只有200多年的歷史,但這絲毫不妨礙人們為火車賦予了眾多浪漫主義色彩,並且直到今天,火車和鐵路仍然是無數人出行時的首選。
杔格同學瘋狂表示要去這裡出差
(圖片:shutterstock@Heracles Kritikos)▼
也正是因為人們對火車和鐵路文化有著無盡的熱情,所以地球知識局也經常推送一些鐵路相關的文章,每每能夠收穫大家的好評。我們的後臺每到這時候,也總是會變成鐵路愛好者約朋友、找組織的熱鬧會場。
蘇北、蘇中、蘇南、安徽的鐵路愛好者在此相會▼
但我們也一直有一個遺憾:沒能為大家找到一本既有實用價值,又有美學價值,還不乏收藏價值的鐵路相關圖書。
這樣一本書確實很難找。畢竟我們如果只是推薦一套列車時刻表,在這個資訊時代已經毫無意義;推薦火車圖鑑,又難免顯得太低齡化;推薦旅遊路書,又不見得和鐵路有這麼密切的聯繫。
但機緣總是會不期而遇。
前一陣,我們收到了北京聯合出版社送來的一本好書,名字就叫《丈量世界:500條景點鐵路路線中的世界史》。
封面也很別樹一幟▼
本來沒怎麼在意的一本書,閱畢卻讓我心潮澎湃。這時候我才發現,原來一本鐵路相關的書,可以如此完美地兼顧知識的深度和探索的廣度,如此優秀地結合硬核的內容和精美的圖片,能在普及知識的同時,增長讀者的見聞。
無論你是鐵路迷、歷史迷、旅行家、戶外愛好者,我都邀請你一起來看這本全網首發的好書,坐上時光列車,伴隨著車廂的搖擺,從遠古駛向未來。
長按圖片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英國女旅行家薩拉·巴克斯特。
在踏遍了歐洲、亞洲、大洋洲和北美以後,這位勇敢的女性徹底被這個藍色星球上多姿多彩的自然與人文風光吸引,開始了自己的環球旅行,並提起筆,想把自己的旅途介紹給更多的讀者。
她的文章,曾被《衛報》、《獨立報》、《鄉間漫步》等眾多英語知名媒體刊登,她同時還是金牌旅行書《孤獨星球》的作者和編輯。而這本《丈量世界》,則是她匯聚多年旅行經驗,以鐵路為線索,串聯全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民俗、科技成果的力作,無論是在準確性還是在趣味性,以及文字流暢度上,都有很好的保障。
而薩拉在編寫本書的時候,也沒有把思路單純地囿於鐵路發明後的歷史,而是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希望選取出500條世界頂級的鐵路線,在介紹鐵路和火車的同時,將它們沿途能見識到的風光,和這些風光背後的故事都囊括進來。
這一點從本書的編寫方式上就能看出來。
全書一共分為6章,以時間為主線,從史前時期一直講到了20世紀乃至未來。
從悠久古道到現代奇觀
從綠皮火車到高速子彈頭列車▼
也許你會很詫異,古代也有鐵路嗎?用鐵路講史前時代會是什麼奇怪的畫風呢?
她還真的做到了。本書的第8條鐵路——青藏鐵路,是中國的驕傲,也是用來展示薩拉功底的優秀例子。
在這一篇中,她開宗明義地用「嘆為觀止」描述了她對青藏鐵路的觀感。這條由中國人一手修建的鐵路,直通世界上最高的鐵路站點,唐古拉山口,是世界高原鐵路修建史上的奇蹟。
神奇的天路——書中的青藏鐵路▼
也正是這樣的奇蹟,為青藏鐵路列車上的旅客們帶來了不受打擾地近距離觀看那些5000萬年前形成的史前山川的機會。薩拉是這樣描寫她在列車上所見的世界的:
「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裡,一大部的路段經過廣袤、高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它看似荒涼,卻是生命的賜予者:成百上千的冰川在這裡緩慢融化,雪水匯入印度河和長江,滋養了過半數的亞洲人口。」
一同走進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短短兩句話,就足以把讀者從搖晃的車廂,拉回那地質活動劇烈的地質年代,在最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裡感受最原始蠻荒的自然景觀。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也理解了,本書的古代部分未必是說的古代鐵路,而是借一些現代鐵路線,展示了一批不可不看的古代歷史遺蹟。
挑幾個有意思的給大家先睹為快。
比如中東著名鐵路線,特拉維夫-耶路撒冷線,穿越了以色列中部地區,作者給出的引言是「火車蜿蜒曲折地穿過《聖經》中提到的猶太山丘,最終抵達耶穌墓地。」是不是已經讓很多對中東和天啟宗教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好奇起來了?
該線路全程82千米,走完全程耗時32分鐘▼
事實上,這條鐵路線也的確呼應了很多《聖經》裡的記載,據說當年大衛王和非利士人起衝突的時候,就經過了這條鐵路中的一段;著名大力士參孫也是在這裡說出了自己力量的秘密;而《聖經》中提到的眾多動物,也可以在沿途的聖經動物園看到。
如果你是一個南亞文化愛好者,那不可不試的是摩訶波涅槃快車,從首都新德裡出發,一路前往佛陀悟道的古城格雅,再回頭穿行於眾多與佛陀有關的歷史名城,從瓦拉納西、舍衛到阿格拉,最終回到新德裡,做一回火車上的虔誠朝聖者。
做好準備,從這趟佛教朝聖之旅中得到啟示
這趟線路全長2285千米,走完全程最少要用8天▼
要是你不小心是拿皇的粉絲,不可錯過的是法國科西嘉島鐵路。科西嘉島是拿破崙的出生地,也是一座遍布高山和巖石的島嶼,以修建當時(1879年)的技術水平,要為這樣一座島嶼上的城鎮鋪設鐵路,可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
近150年前,要在這樣的複雜多山地帶修築鐵路
對建設者來說確實極具挑戰性▼
但是法國人完成了這個任務,不僅增強了島上各大城鎮的聯繫,也為後世的遊客留下了一條足可以在休閒中遍覽全島秘境的鐵路。
當然,還有一些偉大的列車,即使不考慮它沿途經過的那些地方,僅僅出於它自身的名氣,就值得坐一次。
比如大名鼎鼎的東方快車。沒錯,就是《東方快車謀殺案》裡的那班列車。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比如航空業的成熟),當年的全線已經停運,你需要花點心思把路線拼貼起來,湊齊一條途徑巴黎、維也納、布達佩斯、布加勒斯特等歐洲名城,最終抵達伊斯坦堡的路線。
跟隨世上最輝煌的列車穿越歐洲
全程3180千米,途徑7個國家,最少用時4天▼
薩拉已經貼心地完成了這項工作,你只需要按圖索驥,就能像「咆哮的20年代」的古人一樣,「咆哮」著走完這趟旅程了。
當然,鐵路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還承載著大國科技競爭、引領未來環保出行的重任。在這本書裡,我們同樣能看到很多如啟示錄一般預示著未來的先進鐵路技術內容介紹。
比如在本書最後一章重點介紹了的上海磁懸浮列車和京滬高鐵,被作者薩拉視為了兩種代表未來的鐵路「新篇章」。
京滬高鐵作為「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
已然成為我國鐵路網上的一條「巨龍」▼
怎麼樣,這本書是不是已經讓喜愛鐵路的你心神蕩漾了?
其實,說它是一本鐵路書都算是小看它了。這是一本融了鐵路知識、地理知識、歷史文化、自然景觀、以及旅遊指南為一爐的書,不論你對人文社科的什麼領域感興趣,都可以在這本特別的書裡找到自己想看的東西。
受到疫情影響,短期內我們去親身造訪這些鐵路線(尤其是國外的)是比較困難了,但越是這種時候,越是一個送心靈坐上轟鳴的列車,漫遊於千萬年的時空之中,在大地上不斷馳騁向前的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