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由於工作或者生活中不良的坐姿、站姿等,出現了慢性腰疼、腰肌勞損的情況,針對慢性腰疼這樣的情況很多人會建議鍛鍊腰背肌肉,通過增加腰肌的肌肉力量去減少疼痛的出現,比如小飛燕。
那麼實際上在慢性腰疼的問題中,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發現,核心功能狀態對慢性腰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於不良坐姿(側重單邊受力、翹二郎腿等)的人來說,腰椎段豎脊肌伴隨著功能異常,比如一邊的豎脊肌遠遠厚於另外一邊,疼痛也遠遠大於另外下邊的情況,這些都容易造成單邊的壓力增加,從而出現勞損疼痛的情況,因此加強弱勢的一邊會對慢性腰疼有明顯的改善,也就是鍛鍊腰背的肌肉原理。
同時,在核心功能的紊亂,會直接影響脊柱的穩定性,出現椎間盤周圍肌肉韌帶組織的損傷從而出現疼痛,疼痛導致活動程度受到限制,讓相關肌肉出現退化,形成惡性循環,長時間就會導致下腰背的疼痛出現。
那麼下腰背的疼痛改善,在糾正體態問題的同時,應當強核心以及相關肌肉的穩定訓練。
在針對核心訓練上,應當採用循環漸進的方式,避免因為強度過大、腰椎段的壓力過大等導致損傷增加,從而加重疼痛的問題。
文章將會介紹初中後期核心訓練原則:
1.下腰疼初期核心恢復訓練
2.下腰疼中期核心訓練
3.下腰疼後期核心穩定訓練
一、下腰疼痛初期核心恢復訓練原則
對於下腰疼痛初期核心訓練需要採用對脊柱壓力小的動作來練習,避免二次受傷的風險,可以訓練腹式呼吸、瑜伽球等方式來減少伸肌和腹直肌的活動範圍。
1.腹式呼吸
平躺瑜伽墊上,雙腳與髖同寬,屈膝90度,膝蓋的距離是自己的一個拳頭大小,骨盆保持中立,肩部向兩側打開並沉肩,頭在脊柱延長線上,下顎保持微收,雙手放在腹部上;
雙手輕微用力下壓腹部,吸氣時用腹部向上撐起雙手,也就是把肚子撐大;
呼氣時,雙手保持同樣向下壓的力量,慢慢把肚子放至扁平狀態。
(也可以放置一個重物在肚子上)
當仰臥位的腹式呼吸練得差不多的時候,就需要升級到站姿和坐姿,這樣就能夠通過呼吸隨時隨地的腰腹核心。
2.臀橋
平躺瑜伽墊上,屈膝然後小腿與地面接近90度,腳和膝蓋它們之間的距離是自己的一個拳頭大小,骨盆保持中立,腰腹核心收緊,肩部自然打開,下顎微收,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
腹式呼吸,呼氣時,腰腹核心收緊臀部向上抬起至膝蓋外側、髖關節、肩部成一條直線,吸氣時下放,重複動作15次。
二、下腰疼痛中期核心訓練原則
這個階段是讓力量、動作、神經控制的訓練,更貼近正常人的訓練,比如四點支撐、軀幹旋轉、背伸肌、卷腹類動作。
1.四足遊泳
俯身支撐,大腿和手臂支撐地面,成90度左右,手肘支撐時微曲不鎖死,骨盆保持中立腰腹核心保持收緊,頭在脊柱延長線上下顎微收;
腹式呼吸調整,吸氣時對側手腳順著地面向前向後伸展開,呼氣時在向上抬起,手與身體與腳保持一條直線,保持動作20-30秒。
整個過程要求腰腹核心始終保持收緊狀態。
2.俯臥兩頭起
俯臥位,雙手伸過頭頂朝前,腹式呼吸,呼氣時腰腹核心收緊,背伸肌發力讓肚子作為支撐,讓手與腿向上抬起,並收緊臀部,吸氣時下放,重複動作15-20次。
三、下腰疼後期核心訓練原則
其實到這個階段,下腰疼基本都已經改善了。這個時候要做的更多是強化,加強訓練去達到預防的作用。
可以採用爆發、速度、旋轉等訓練。
1.側支撐跳躍
側支撐,雙腳與手臂支撐,腰背大腿在同一直線,臀部不要過於向後,髖部略微向上抬起;
手臂支撐,腰腹核心收緊,向前跳躍一步,如下圖,挺直一秒鐘時間,再跳到初始支撐位置,重複動作20次。
2.支撐雙腿側跳
雙手支撐地面,雙腿略彎曲讓雙腳支撐地面,同時膝蓋不接觸地面,保持腰腹核心收緊,肩胛骨向兩側打開並保持;
呼氣時,雙手支撐向右前方跳躍,在跳躍過程中手支撐的力量一定要足夠,去避免身體扭轉的過程中出現摔倒不穩的情況,吸氣回到原位,然後在同樣的方式跳向另一側。
寫在最後:
下腰疼在改善體態與平時的習慣同時,針對腰腹核心漸進訓練改善下腰疼效果更佳,並且隨著訓練強度的增加更多能夠起到恢復後再預防下腰疼的作用。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