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進入防疫關鍵時期,要嚴格防各種可能破口。外傳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毒會從陰道黏膜入侵,害得有些人開始緊張起來,急著詢問是否需要天天灌洗私密處,以保清潔,這樣的說法是真的嗎?婦產科醫生除了詳解這個問題之外,同時提醒大家日常保養私密處,不妨透過適度吃對抗發炎食物,像是優酪乳補充益生菌,也是自保的好方法。
私密處內菌種之間失去平衡,恐造成黏膜發炎
在解答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毒是否真的會從陰道黏膜入侵之前,先來了解其實陰道存在很多種菌種,其中以「乳酸桿菌」為主,整體而言,私密處屬於弱酸性(PH3.8~4.2)的環境,但若是因為夏天太悶溼、經常穿緊身褲、不常更換衛生棉、過度衝洗陰道…等因素,就容易造成菌種之間失去平衡,使得某些菌種大量生長,例如最常見的「念珠菌」,都有可能造成陰道黏膜發炎等症狀。
臺灣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醫生指出,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的傳播方式,仍然是以飛沫、接觸傳染為主,關於病毒會從私密處黏膜入侵的說法,則尚未得到證實。
保護私密處需要經常灌洗嗎?
小心破壞原本酸鹼平衡,提高感染機率
至於,平時保護私密處避免細菌感染,需要經常灌洗嗎?有一說建議使用衝洗器來灌洗。李俊逸醫生表示,如果經常灌洗就會把菌叢給衝洗掉了,好的、壞的都衝走了,這反而會破壞原本的酸鹼平衡,就容易提高私密處感染的機率。
李俊逸醫生指出,因為私密處裡的內膜敏感脆弱,經常衝洗可能會因過度刺激而紅腫發炎;同時還會破壞私密處內的菌種平衡,造成感染。
【 私密處健康3點判斷 】
私密處是否健康,自己應該如何判斷?李俊逸醫生教大家進行以下3點觀察,並提醒只要出現以下的情形,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了:
是否有異味:如果私密處出現魚腥味,就有可能是發炎,有時還會伴隨頻尿的情形,此時建議就醫檢查。是否有分泌物:也就是俗稱的「白帶」,如果量過多、有顏色,甚至像泡沫狀、豆腐渣,就可能是受到念珠菌感染。外部是否會搔癢:臺灣的氣候溼熱高溫,婦女朋友容易在夏季發生外陰部搔癢的情形,加上私密處皮膚極為稚嫩,萬一抓破皮就容易引發感染。私密處保養可以食物補充:吃酸奶、優酪乳補充益生菌、吃維生素C
提到保養私密處健康,也可以透過正確的食物或保健食品補充,例如:益生菌能維持私密處弱酸性、降低炎症的發生率,可適度吃酸奶、優酪乳補充益生菌。另外,因尿道與私密處非常接近,而蔓越莓內含有機酸,能酸化尿液,可抑菌與防止尿道炎感染。再如,具有抗氧化的維生素C能增加抗體的形成,還能促進身體組織膠原蛋白,以保護黏膜上皮細胞,避免感染髮炎。食物中像是番石榴、獼猴桃、甜椒、柑橘類等都富含維生素C,可作為補充的食物來源。
孕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毒,恐造成母嬰缺氧,嚴重會胎死腹中!
至於,對於已經懷孕的婦女來說,應該擔心什麼?依據歐洲生殖醫學會(ESHRE)最新的資訊顯示,從目前美國及歐洲多國的疾病管制中心最新資料來看,並沒有強烈證據顯示,感染COVID-19會對懷孕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在懷孕的早期!雖然少數個案報告指出,經COVID-19檢測為陽性的孕婦還是生下健康嬰兒,但也有些報告發現:COVID-19檢測陽性孕婦會對新生兒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例如早期破水、早產,但這類的個案數非常少。此外,有一篇已經發表的嬰兒感染個案報告,但缺乏強烈證據顯示這屬是母嬰垂直感染,而且這些患者都是處於懷孕後期。
最後,臺灣茂盛醫院李茂盛院長提醒,萬一孕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毒,雖不會傳染給胎兒,但母體會發生肺炎,產生呼吸窘迫情形,因而造成母嬰缺氧,嚴重的話就會胎死腹中!早期懷孕的婦女要特別小心,尤其是指孕期在2個月之前者。因為胚胎剛形成,非常需要氧氣,缺氧的話,就有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流產!
有鑑於歐洲疫情極為嚴峻,歐洲生殖醫學會建議婦女採取防疫措施,例如先冷凍卵子或胚胎,等疫情警報解除之後,再做植入。已經懷孕的婦女建議要避免前往疫區或接觸潛在被感染的人,並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勤洗手、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工作,以保護自己與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