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簡稱「內異症」,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婦科疾病。從名字就可以了解到,這是由於子宮的內膜細胞跑位到了不該去的位置。子宮內膜原本長在子宮的內部,每個月會隨著月經周期的變化增厚脫落。但假如有某種原因,讓子宮內膜離開了子宮,種植在其他的部位,就叫做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本來應該住在子宮裡安安靜靜度過一生,但是它不太安分,想著世界那麼大,怎麼可以就一輩子呆在子宮裡?時常就夢想著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發生的部位是盆腔和卵巢,子宮內膜還可以種植在膀胱上、腸管上和輸尿管上,最遠在肺部、腦部等,也可能由於分娩而種植在剖宮產的切口上或者是會陰的切口上。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引起痛經的重要原因。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的症狀就是痛經,而且是越來越嚴重的痛經;其次是不孕。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姐妹約有30-50%伴有不孕,它對「孕氣」影響也是很大的。
子宮內膜異位症經常被描述為「盆腔的沙塵暴」,病變涉及範圍較廣,通常會累及到腹膜、卵巢、陰道直腸膈等位置。
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應該生長在子宮腔內,並隨著卵巢激素的作用而周期性生長與剝脫,產生月經。可是有一些患者子宮腔裡的內膜並不「安分」,喜歡到處「遊竄」,從子宮腔「跑出」到人體的其他部位並在那裡生長。子宮內膜最常異位的部位包括盆腔腹膜、卵巢以及輸卵管。
1、痛經
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典型的症狀,呈繼發性伴進行性加重,常於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經期第1天最劇,以後逐漸減輕,至月經乾淨時消失。嚴重階段疼痛難忍,甚至止痛劑加量亦無效。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70-80%會出現痛經。疼痛部位多出現在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時會陰部、肛門和大腿、背部也會出現疼痛,是放射狀的疼痛。
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和普通痛經有什麼區別?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痛經有兩個明顯特點:
一是痛經進行性加重。每一次來月經都比上一次疼痛。
二是非經期疼痛。在來月經前,子宮肌肉開始擠壓內膜,使其脫落,會出現疼痛感。
而普通的原發性痛經,每次的疼痛感都是相似的,一般不會出現一次比一次痛的情況。
2、卵巢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內膜可在腹腔中種植生長,隨月經周期反覆脫落出血,若病變發生在卵巢上,每月經期局部都會出血,但沒有排出的通道,只能在局部堆積,反覆性出血會使卵巢增大,形成內含陳舊性積血的囊腫,呈褐色黏稠狀,似巧克力,故稱巧克力囊腫。其發病時囊腫破裂,嚴重可危及生命。
異位內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除了卵巢,像膀胱、腎、輸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臂、大腿等處都有可能被侵犯,但絕大多數位於盆腔臟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宮骶韌帶最常見,其次為子宮及其它髒腹膜、陰道、直腸膈等部位。
有這樣一個病例,29歲女性,每次大姨媽一來就咳血。為了查出到底是怎麼回事,醫生只有讓她在月經期間到醫院檢查,結果CT掃描看到肺葉的左上區有損傷,進一步支氣管鏡檢查看到遠端支氣管黏膜出血,手術活檢之後確認是左肺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細胞如果長到膀胱,就會出現尿頻、尿痛甚至是血尿的情況;長到腸道,那麼患者就會出現腹痛、腹瀉甚至是便秘的症狀;如果長到肺和鼻腔,會造成患者生理期咳血等症狀;如果子宮內膜異位壓迫到了輸尿管,那么女性的一側腰部就會出現疼痛感。
4、不孕
不孕患者中大概有40-50%是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為什麼這種疾病會導致不孕呢?一般說來要想順利受孕,至少需要四個條件:
1. 土壤正常:子宮內膜正常,適合受精卵著床。
2. 路徑通暢:即輸卵管通暢。
3. 種子質量好:即精子、卵子正常。
4. 環境良好:盆腔周圍的微環境沒有炎症。
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症,正規的醫生建議會有兩類: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任何女性都不希望自己被內異症困擾,因此,女性朋友們必須要學會如何預防它。
1、經期注意衛生,用溫開水清洗私密部位。
2、做好避孕工作,切勿流產,因為流產容易導致子宮內膜異位到其他的部位。
3、月經期不必要的盆腔檢查也會很容易導致子宮內膜異位。
4、婦科手術應儘量避免接近經期,如果必須進行時,術中操作要輕柔,避免用力擠壓宮體,否則有可能將內膜擠入輸卵管、腹腔。
5、及時矯正過度子宮後屈及宮頸管狹窄,使經血引流通暢,避免淤滯引起倒流。
本文由婦產科學綜合整理自:女性生殖健康平臺、生殖醫學空間、果殼、一節生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