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億光年外,看到地球上的恐龍需要多大的天文望遠鏡?

2020-12-21 火星科普

在地球上,通過肉眼,我們能看到數千光年外的恆星,甚至還能看到數百萬光年外的河外星系。而如果藉助聚光能力十分強大的大口徑天文望遠鏡,我們可以看到極為遙遠的宇宙,例如,光行距離達到134億光年的星系GN-z11。

光從遙遠的宇宙傳播過來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光的速度不是無限快,100億光年外的天體發出的光需要走10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不考慮宇宙膨脹)。正因為如此,如果我們看到了遙遠的宇宙,也意味著我們看到了早期的宇宙。

看得越遠,回溯的時間越早。例如,GN-z11星系發出的光用了134億年的時間才傳播到地球上,所以我們看到的是134億年前的宇宙。如果一直看到宇宙的盡頭,時間將會回溯到原點: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不過,最早的宇宙是不透光的,我們最多只能通過電磁波手段看到時間開端38萬年後的宇宙。

既然我們可以看到遙遠宇宙中的星系,那麼,如果遙遠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他們也能看到我們的銀河系。對於外星文明而言,銀河系發出的光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到達那裡,他們將會看到銀河系的過去。

既然如此,1億光年外的外星文明能夠看到地球上的恐龍嗎?

理論上可以。恐龍生活在距今2.3億至6500萬年前,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恐龍十分繁盛,它們主宰著當時的地球。在1億年前,太陽光照射到恐龍身上,這些光會被反射到太空中,它們會一直在太空中以光速傳播。在1億年之後的現在,這些光到達距離地球1億光年外的地方,外星文明接收到這些光就能看到1億年前地球上的恐龍。

然而,要在1億光年外看到地球上的恐龍絕非易事。因為恐龍非常小,它們反射出去的光傳播到1億光年之外時,強度將會下降到極其微弱的程度。只有通過巨大的天文望遠鏡把這些光聚集起來,才有可能分辨出遙遠地球上的恐龍。那麼,需要多大的天文望遠鏡呢?

天文望遠鏡的口徑越大,解析度也越高,就能看到越小的東西。理論上,天文望遠鏡的極限分辨角Δφ與其口徑D的關係如下:

其中λ為天文望遠鏡接收到的光的波長。

再根據三角函數關係:

其中R為恐龍體長的一半,d為距離(1億光年)。

結合上述兩式,可以得到天文望遠鏡的口徑公式為:

如果波長取值為500納米,恐龍體長的一半為20米(已知體型最長的恐龍為阿根廷龍,體長可達40米),由此可以算出天文望遠鏡的直徑可達2520億公裡,相當於日地距離的1685倍,或者9.7光天。只有這樣,才能在1億光年外分辨出地球上的恐龍。

但即便使用如此之大的天文望遠鏡,外星文明也不能看清恐龍的細節。為了提高解析度,只能成倍加大天文望遠鏡,只有讓天文望遠鏡的直徑達到光年級別,才有可能看清地球上恐龍的樣子。

相關焦點

  • 最強的天文望遠鏡能看到月球上站個人嗎?
    無論通過人類目前在用的哪款天文望遠鏡,都不可能看到月球表面上站著一個人。天文望遠鏡的分辨能力由口徑決定,口徑越大,分辨能力越強,能夠看到的物體也就越小。具體來看下如下的公式:其中Δφ為分辨角、l為觀測目標的長度,d為目標的距離,λ為入射光的波長,D為天文望遠鏡的直徑。
  • 有效口徑和相對口徑 口徑:天文望遠鏡的眼睛有多大?
    我們經常聽到來購買望遠鏡的朋友一開口就問:「你們的望遠鏡能看多遠?」、「你們的望遠鏡能放大多少倍?」、「你們的望遠鏡能把天上的星星放多大?」所謂「看多遠」、「放多大」的提法是不科學的。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上)
    這就是望遠鏡的雛形,跟以前的放大鏡和眼鏡(單片鏡)是不一樣的。兩片以上的鏡子組合,需要更多的技巧(當時人們還不知道原理),包括鏡片的形狀、曲率、組合的距離、準直,等等。在那個時候,能製作出這種「千裡鏡」的人很少,人們都覺得新鮮、好玩,所以消息很快傳播開來。
  • 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數十億光年外的星系,為什麼看不到一個星球的...
    這些通過大型天文望遠鏡,都能夠看到表面。還有所謂「表面」也很含糊,是要求什麼樣子就算看到表面呢? 看到一個球面算不算?如果算,以上說的這些星球都算看到了表面了。
  • 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會看到什麼?
    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會是怎樣的呢?北極星是離北天極最近的明亮恆星,地球自轉軸幾乎指向這顆恆星。因此,在地球的自轉過程中,北極星在夜空中的位置幾乎不會發生變化,不會像其他恆星那樣隨著地球自轉而東升西落。北極星所在的方位就是地理正北的方向,朝著正北方向看去,可以看到一顆比較亮的星星,那就是北極星。如果認識北極星,就能通過它在夜晚識別出方向。
  • 天文望遠鏡介紹
    為了更好地理解天文望遠鏡的工作原理,我們先考慮一下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用裸眼看不到遠方的目標呢?例如,為什麼用裸眼看不到50米處的硬幣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遠方的目標在視網膜上的呈像沒有佔據足夠的位置。如果您有一雙很大的眼睛,可以聚集到更多由遠方目標發出的光並且在您的視網膜上形成明亮的像,那麼,您就可以看到這個目標。
  • 天文望遠鏡的挑選有哪些技巧
    教你挑選天文望遠鏡的技巧一、確定需要哪種天文望遠鏡常見天文望遠鏡分三種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創造性地將物鏡從凸透鏡改成凹面鏡,再用平面鏡作為副鏡將光線從鏡筒側面反射出來,故這種類型的天文望遠鏡也被稱為「牛頓式反射望遠鏡」。相對摺射式望遠鏡,「牛頓式反射望遠鏡」有著非常獨特的優勢。首先,反射望遠鏡的物鏡僅需要加工一個反射面,相對來說加工的難度和材料成本都大大降低。其次,反射望遠鏡不會產生色差問題。
  • 家用天文望遠鏡能看到行星和深空天體嗎?
    業餘天文愛好者使用家用天文望遠鏡看到太陽系的行星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通過肉眼其實就能看到太陽系中的五大行星,分別是水、金、火、木和土星,只是解析度的高低問題。人眼的極限分辨角有限,這幾大行星看起來都是亮點,看不清細節。而天文望遠鏡的極限分辨角更小,所以可以看到行星的細節。
  • 天文望遠鏡入門知識
    儘管小折射望遠鏡可以作為第一步購買計劃的理想選擇,但這裡要提一點非常重要的警告。很多廉價的折射望遠鏡要麼粗製濫造,要麼性能與價格不符,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望遠鏡在天文觀測上可能毫無用處,儘管它們的外觀相當漂亮。不幸的是一些大商店也賣光學質量很差的望遠鏡。單透鏡的主要缺點是在目標的邊緣會產生多餘的顏色,這稱為色差。
  • 折射望遠鏡和反射望遠鏡有什麼區別(天文望遠鏡發展簡史)
    我想讀者也一定很想明確地知道望遠鏡究竟是什麼,以及用望遠鏡又能看到些什麼。這種工具的最完整的形式,例如天文學家在天文臺上用的,是非常複雜的。可是其中有幾個要點卻只需細心一點加以注意便可大致體會。明白了這些要點以後,再去參觀天文臺,審視這些儀器時,便能比一個毫無所知的人得到更多的滿足和知識。
  • 天文望遠鏡常見光學名詞
    望遠鏡的結構  天文望遠鏡
  • 新手入門——天文望遠鏡使用小常識
    1、白天,先將主鏡筒對準遠處的一個目標(約500米遠),如煙囪、空調室外機等。裝上低倍率目鏡(如20MM目鏡)尋找目標。將鏡筒大致對準目標後,調節焦距系統直到目標清晰,並使之處於主鏡中心點,然後將腳架全部鎖緊。2、小心調整尋星鏡上的三個螺絲,將主鏡看到的目標調到尋星鏡的十字架中心。3、更換高倍率目鏡(如10MM目鏡),重複上述的步驟。
  • DIY折射式天文望遠鏡
    暑假剛開始時,在路邊用自製的望遠鏡遙望星空,漸漸地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和家長。在聊天中發現他們對太空很好奇、很嚮往。尤其在《流浪地球》上映後,大人小孩都記住了木星和大紅斑,都想目睹其風採。得知我的望遠鏡是自製的以後,突然地、莫名地有20人報名學習天文望遠鏡的製作。下面就介紹一下整個的製作過程。
  • 機械牛人自製天文望遠鏡,這次真的看到月球表面
    反射式望遠鏡原理提到牛頓估計沒人不知道,小學就會從書上看到他的故事,到了初中就開始學習他的三大定律,牛頓對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被稱為「物理學之父」。其實在光學和天文觀測方面,牛頓同樣有著非常大的成就,例如說牛頓利用小直徑的凹面鏡片,以及傾斜的平面反射鏡組合製成的望遠鏡,同樣能夠達到那些超長或者大口徑折射鏡的效果。
  • 回顧哈勃哈勃望遠鏡的歷史與成就,慶祝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立30周年
    · 哈勃望遠鏡不會到達恆星,行星或星系。它以大約17,000英裡/小時的速度在地球上旋轉時為它們拍照。· 哈勃望遠鏡繞地球旋轉,沿著目前約340英裡高的圓形低地球軌道飛行了40億英裡以上。· 哈勃沒有推進器。
  • 為何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00多億光年外的星系?卻看不到眼前行星?
    文/行走天涯為何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00多億光年外的星系?卻看不到眼前行星?作為目前世界上觀測距離最遠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一直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據哈勃望遠鏡面世以來,也已經幫助人類觀測到了很多距離,地球至少有著百億光年之外的星系,也讓人類真正認識到了宇宙究竟有多麼的浩瀚,這也是為何人類一直堅信在宇宙中肯定存在著和地球一樣的文明,哪怕目前處在的階段是不同的,他們很可能比人類要先進百倍,千倍甚至萬倍!
  • 天市場上的天文望遠鏡,究竟能望多元能看到什麼?
    當看到滿天繁星時,都想過有一架天文望遠鏡該多好啊!其實不然,它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哪麼好,這只是基礎版,用眼睛看看還行!但看久了有點傷眼睛,目視只能看到,幾顆行星,月亮,金星,木星,土星,土星土星環特別漂亮,火星由於太亮,不好觀察。
  • 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深度體驗
    安裝過程就不詳細說了,實際上和把相機通過快拆板架在三腳架上一樣簡單。因為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三腳架自帶的是結構相對簡單的經緯儀,而不是赤道儀;赤道儀有懸重錘,在架設主鏡的過程中需要調平衡,相對來說複雜不少;但經緯儀的話就是完全沒有這些步驟,在使用中也不存在找北極星對極軸一說。
  • 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34億光年外的星系,為何發現不了外星文明!
    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34億光年外的星系,為何發現不了外星文明!哈勃空間望遠鏡是在軌道上環繞著地球的望遠鏡。美國航天航空局聯合歐洲航天局,將哈勃空間望遠鏡於1990年發射,它已經填補了地面觀測的缺口,此外哈勃空間望遠鏡拍到的最遠的照片,是134億光年外的原始星系,只比宇宙小8億年,有人曾經提出疑問,它為什麼拍不到外星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