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買書去哪裡?買書小書店推薦

2021-02-19 香港自由行

說起香港書店,除了逛逛香港最大的書店誠品之外還是可以去發掘一些小店,在這些小書店裡,也許能不經意間找到自己很早以前想讀的一本書,接下來看看這幾家小書店吧

  書得起書店

「書得起」的主人Joey是一名愛上香港的新加坡人,任職建築設計師。本著對設計書籍的熱愛,成立了這間在香港寥寥可數的設計書專門店。Joey將店內100多平方米的空間,預留了1/3作為展覽場地,同時在店內設置了許多簡單的座位,並將各種書籍、雜誌開封,歡迎客人仔細閱讀。這種大度,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實在難得。

地址:銅鑼灣軒尼詩道429~441號香島大廈1樓A座

  樂文書店

樂文書店地處大樓3樓,狹小的樓梯走上去,立刻聞到滿室的書香。這裡的書偏重文化學術類,品種繁多,70%是臺灣出版的新老書籍,多為文學、哲學和歷史。樂文最受喜愛的莫過於長期的優惠價格,臺版八折,港版七折,每買滿一百元還送十元購書券,購書券使用沒有期限。

  在這裡買書的優惠是任何愛書人都不願意錯過的。所有書籍七到八折,如果滿了100元還可以贈送10元的購書卷。店長曾先生是個圓臉,笑眯眯的年輕人。

地址:旺角西洋菜街52號3樓;銅鑼灣駱克道506號1樓

  紫羅蘭書局

有兩位香港青年詩人王敏和黃茂林駐店,且有一兩架詩集,平時也會舉辦詩歌活動。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1號L鋪2樓

  皇冠書屋

  皇冠書屋讓人感受到書店與它開設地段的密切相關。二樓書店可以搬上二樓後張揚個性,皇冠書屋則因位於SOGO(崇光百貨)的樓上而成為旅遊者經常光顧的書店。書店跟我們平日在內地見到的綜合性書店相似,上架的大多是各類暢銷書,小說、旅遊、烹飪、親子……有SOGO這樣的人氣百貨提升知名度,皇冠書屋不愁沒有客源。

  田園書屋

流行讀物較多,但文藝、學術類也有一些特色品種。 田園書屋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很多二樓書店的老闆和它都有很深的淵源。田園書屋最初是以大量來自臺灣的社科人文書籍而著稱,並且利用臺幣和港幣的差價以及直接進貨的低折扣,它還能夠以一般書店沒有的八折優惠吸引顧客。

地址:旺角西洋菜街56號2樓

  智源書局

  專售日本書的老字號,已經有40年歷史。店內書本數不勝數,尤其是個人愛好方面的雜誌,一種愛好就有數十款可選,售價大多比日貨公司更便宜。

地址:尖沙咀金巴利道27-33號永利大廈2字樓A座

  辰衝書店

  香港為數不多的老字號書店,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英文書店。樂道總店分上下兩層,室內寬敞安靜,圖書品種豐富。哲學、性別理論方面的著作齊備。地址:尖沙咀樂道13-15地下;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310、328室

相關焦點

  • 攻略 除了誠品書店,在香港買書你還喜歡去哪?
    在忙碌的生活之餘,放慢腳步,逛逛書店看看書,多愜意多舒服,要是還能有袋辣條就更完美了。但圈君一般都是只看很少買,除非是實在愛不釋手的書,因為香港的書實在好貴,小夥伴應該深有體會的。不管買不買,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喜歡逛書店,那麼香港都有哪些特色書店呢?
  • 超詳細,香港書店清單!去買書一定要收藏好……
    規模最大的是中文大學書店;特色書店:香港歷史博物館的Passage , 主要銷售與香港歷史文化有關的中英文書,兼賣有香港特色的手信,據說很受遊客歡迎;社區以及地鐵站書店。比較受矚目的誠品,現在有三家門市(銅鑼灣、尖沙咀和 太古城),以銅鑼灣希慎店的書種最多,主要銷售臺版書。
  • 香港買書,這份書店清單一定要收藏!
    規模最大的是中文大學書店;特色書店:香港歷史博物館的Passage , 主要銷售與香港歷史文化有關的中英文書,兼賣有香港特色的手信,據說很受遊客歡迎;社區以及地鐵站書店。比較受矚目的誠品,現在有三家門市(銅鑼灣、尖沙咀和 太古城),以銅鑼灣希慎店的書種最多,主要銷售臺版書。
  • 貓哥是在哪裡買書的?
    當年上大學的時候不太存在買書的問題,因為一整棟逸夫圖書館的書真的不要太實在。然後就傻兮兮走上社會了。開始都是從百度上找電子版看的,看了一段時間,錯別字多不說,感覺自己也快瞎了。於是乎,開始在書店買書,也在噹噹上買書,當然也就開始在噹噹上踩雷。有一回噹噹搞活動,我很開心地買了五六百塊的書,三個包裹,打開一看,全tm是高仿,真!沒一本正版!
  • 消費- 哪裡買書最便宜去哪個網站買書比較划算
    雖然現在電子科技都發展得很不錯,在網上也都有各種各樣的電子書,然而還是有些人會更喜歡看紙質版的書籍,在網上可以買書的平臺也很多,這就使得喜歡的人想問哪裡買書最便宜了,接下來就來看看去哪個網站上買書是比較划算且可靠的。
  • 網上買書買過不少,用外賣紅包買書你試過嗎?杭州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很多人都有爬書架的經驗,買一本書要去書店裡,在書架上來回找。2020年了,不需要了。近日,杭州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送餐平臺,杭州主城區的市民買書可以在家下單。當然,平臺的滿減、優惠紅包也能用在買書上。當街頭的外賣小哥騎車穿梭,你以為他車上都是美食嘛?不,可能還有書。以後,外賣小哥不僅僅能填飽你的肚子,還能給你送來精神食糧。
  • 數百家長寒夜排長隊買教輔書 稱老師指定書店
    數小時內,書店門前一直排著百餘人的長隊。買書是好事,但人們為什麼非要扎堆兒來這一家書店呢?寒風中排隊一個多小時都沒買著,明天買不行嗎?帶著疑問,記者採訪了部分排隊的學生和家長。儘管書店也派出了專人維持現場秩序以加快售書速度,但排隊的人依然很多。不少家長抱怨:為什麼非要來這家書店買書呢?  學生訴苦   今天必須買到這些書  「東城學校的學生通常都來我們家買書,每年都這樣。」
  • 蘇北最大書店(言+買書匯)vs南京先鋒書店,誰更強?
    首先鹽城張文聰介紹一下言+買書匯的背景:2020年的元旦新年到來之際,一家集「書店+咖啡+文創+零售+網際網路」於一體的新型文化生活定製空間——言+買書匯落戶鹽城新弄裡,立志成為城市的新地標,讓書香飄滿鹽城。
  • 逛書店的人不買書,實體書店怎麼辦?
    你去書店幹什麼,這個問題可能關係到實體書店的未來。近日有報告指出,2019年,實體書店行業呈現兩個基本態勢:一是連鎖書店規模擴張繼續,二是不同規模書店普遍在業務上進行多元嘗試。在遍地新開書店的場景下,「書店+」也早已不是一個新詞——咖啡、文創、讀書沙龍、展覽、小劇場,甚至超市、酒店、加油站。思路無外乎兩種:一是售賣加號之後的商品,為書店帶來書以外的收益;二是以加號之後的內容吸引人流,間接提升圖書銷量。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然而,實體書店的這兩種思路依然會觸碰發展的天花板。論賣書,相比電商始終存在價格劣勢;論賣別的,又似乎離書有些遠。
  • 為什麼買書人愛去水石書店,而不是網購便宜貨?
    在他看來,大型連鎖書店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等級森嚴,要一級級向上匯報才能做出決定。「當等級存在的時候,你做任何決定都很緩慢和困難,會增加管理成本。」所以他上任後第一個想法就是要讓水石書店在經營管理上更趨向於旦特書屋,也就是去等級化。隨後詹姆斯開始在削減成本上下功夫。「我們的庫存佔了很多成本,其中退貨佔比接近70%。店面員工工資減少30%,銷售中心減少20%左右。」
  • 新華書店看書的人不買書,怎麼不趕出去?背後商業邏輯分享給你
    我們也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說起看書,除了圖書館和自己買書看外,書店應該是大多數人經常去的地方。近些年,全國範圍內也興起了各種各樣的網紅書店,比如鍾書閣、西西弗,很多大老闆都親自下場,做起了「文化生意」。
  • 杭州解放路新華書店昨起重新營業,買書的方式有點特別…
    昨天,杭州解放路新華書店重新營業 不過想要和平時那樣 在書店逛逛看看是不可能了 書店給出要求 有備而來,即買即走 解放路新華書店是杭州新華旗下第一家恢復營業的門店
  • 美國人發現:新華書店看書的比買書的多,會破產嗎?網友:賺了呢
    新華書店不知道大家熟悉不熟悉,我一小時候家裡窮,家裡能供我上學就不錯了,一本課外書相當於家裡人一天的夥食費,所以我都不敢隨便問家裡人買,於是就經常去鎮上的新華書店看書,有的時候在書店一待就是一整天,所以新華書店也成了我童年的寶藏之地。
  • 書店倒閉並非因不讀書 網店促銷買書成癮
    「一個沒有書店的城市是墮落的城市」,看著這樣小資的語言,想著身邊慢慢消失的一些書店,是不是有種羞愧感。  書店消失是因為「不讀書」麼?近幾日記者對個人圖書消費金額和消費途徑做了一個微調查,接受記者調查的57個家庭和100名大學生的反饋結果顯示,近幾年圖書購買量每年都有增加,不過相比十年前習慣「買書進書店」變成了「買書先收藏,減價再購買」。
  • 王府井新華書店70年:從為買書服務到為買書人服務
    北京發行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龍曉雯盤點道,首家實行開架售書,極大地方便了讀者選購圖書;率先和國內所有出版社建立特約經銷關係,成為第一家開設特約門市部的書店;首創新書首發、籤售等文化閱讀活動,引領了實體書店社會服務新潮流;創新性開設讀者熱線服務,增加熱線送書業務,等等,「70年來,王府井書店作為首都第一家新華書店,累計圖書銷量、服務讀者數量均居第一位」。
  • 興國縣聰明泉書店被疑壟斷 老師讓學生去買的書網上買不到
    教輔材料和文具也成了近期的消費熱點,不少書店內人頭攢動,一派繁忙景象。  但是網友哈哈哈向《百姓之聲》欄目組投訴舉報稱,自己懷疑贛州市興國縣聰明泉書店有壟斷行為,老師叫學生去聰明泉買的書,其他書店買不到,甚至連網上都沒有購買途徑。在聰明泉購買書籍之後,對方也不開具發票,這讓這位網友懷疑背後有利益鏈條。
  • 100元買一袋書!魔都網紅書店組團打折啦!
    書店對於城市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看書的地方,還象徵著城市的烏託邦,象徵著廣闊的好奇心。今天,小怪收集了魔都各大書店的營業現狀,其中大部分都有限時打折促銷活動,不僅有推薦的好書,還有咖啡、文創產品等等寶藏等待挖掘。讓我們一起守護城中綠洲!
  • 誠品書店蘇州總監郎正中:有臺灣朋友託我在大陸買書
    誠品書店蘇州總監郎正中:有臺灣朋友託我在大陸買書 2017-04-24 19:16: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買書的不多,拍照的不少 網紅實體書店靠什麼賺錢?
    在人們印象中,近些年關於實體書店的消息,似乎更多是業績寡淡,甚至關張歇業。聽聞有些老牌書店難以為繼,甚至愛書人緊急趕去買書「救場」,但基本回天乏力。 政策性的補貼都是事後補,等書店開出來再補貼,因此不是前提。頻繁有人進入實體書店行業或者重裝擴大實體書店的規模,說到底,還是商業方面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熱鬧商圈開書店,無論租金還是裝修成本,投入都不小,沒人掏錢買單,肯定辦不起來。 記者:開在核心商圈的書店,怎麼才能消化前期投入成本?
  • 買菜買衣服順便買書 臺灣書店吹混搭風
    MUJI BOOKS無印良品書店,商品與書並置。記者何定照/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書店量直直落,卻也激發出業者對書店新想像。老牌書店金石堂,去年起在大賣場全聯店內設店,坪效是其他實體書店兩倍;無印良品書店MUJI BOOKS前年起進軍臺灣,直接在原有日用品店內開店,都激起賣場/書店混搭、商品/書籍對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