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咱們的合作夥伴呢?一般來說,是從同行競對、關聯行業和潛在合伙人這三方面進行入手。
一,先說說競對同行。同行也分四類:一是對原甲方認可的、二是對甲方不認可的、三是甲方不認可的,還有就是本身也是從事與咱們同樣業務的人。
對甲方認可的那種,跟他們合作,有些難度。因為他們就屬於對甲方忠誠度比較高的那類合作商,屬於優質客戶,三觀、目標方向等都一致,並且合作後還獲得了收益。跟這類客戶達成合作,一方面咱們的產品或服務必須要更好,要過硬。其次就是咱們的運營、銷售、策略等市場方案必須做到科學、完善及落地實施並執行到位。還有就是跟他們合作,咱們需要做出一定的讓步,接受一定的條件,甚至讓出更多的利益,導致缺乏主動性。同時,作為甲方的優質合伙人,甲方對他們有時也會做一些競業限制。但是如果能跟他們達成合作的話,咱們成功的概率會大一些。
對甲方不認可的那類,需要找到他們的痛點在哪裡,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跟他們接觸。一般這類人,是由於他們的要求並沒有得到充分地滿足,所以才有了更換門庭的想法。這類人的訴求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不合理的,並且是長時間積累而成的。而且這類人一般對自己認知不清,自我感覺良好。跟這類人接觸,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因為我們剛開始操作,相關政策調整起來具有可操作性。針對他的訴求進行應對,合理的可以解決,不合理的可以折中規避。並且這類客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成樣板合伙人。但對此類客戶,要做兩手準備,用人以長、恩威並施。否則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牴觸,管理起來有難度。
甲方不認可的合作商,基本就是甲方要結束合作排除在外的那種。包括已經結束合作或準備結束合作的。此類合作商基本就是市場情況一般,雙方利潤都不平衡,甲方不再給予相應的扶持和政策。對此類客戶,首先需要了解內在原因是什麼,是由於市場的原因沒做好,還是由於合伙人自身的原因。就跟那二類合伙人一樣,以利誘之,以理服之,以情感之。對這類合伙人,咱們的扶持力度可能會大一些。尤其是剛進行市場開發的時候,市場方案、推廣支持、人員支持等等,都需要落實到位。
第四類人,不建議過早跟他們合作。既然他本身做的就是跟咱們類似的業務,競爭尤為激烈。除非咱們自身具有核心競爭優勢,否則可能會造成商業機密的洩露。
二、關聯行業這塊兒,理解起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舉個例子,咱們如果想做電腦產品,賣家電的可以跟他們聯繫,做手機的可以聯繫,維修電腦的也可以跟他們聯繫......也就是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領域,都可以作為我們的目標合伙人。就像咱們農業農村領域,我要做個果品,我可以與賣農產品的合作,可以與做地方特產的合作,甚至可以與做果汁加工的、做乾果銷售的合作等等。只要思維發散開,就能找到很多的關聯行業目標客戶。
三、潛在合伙人,這類客戶一般不容易找到。這類客戶來源可以通過廣告招商的形式獲得,但是這樣的話支出會比較大,結果未必會很理想。還有就是通過咱們自己網絡搜索的形式得到,可以搜創業網、論壇、政府創業部門、展會等多形式獲得。同時熟人轉介紹,也是信息來源的一個方面。
在農業農村領域,網際網路讓農民逆襲成了可能。一個人,一個產品,一個文化,在沒有任何投入的情況下走出家門邁向全國甚至全世界,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人們追求天然,追求綠色,追求生態,更是想遠離喧囂,尋找一片寧靜祥和的心靈沃土。加上現在國家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未來農村農業這個板塊兒將會是大有所為的行業。所以農業農村領域的招商,就是要藉助網際網路這個終極工具,塑造自己的產品,塑造自己的品牌,塑造自己的符號,從而形成一系列的產業鏈。很多草根明星的快速崛起,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咱們要通過自媒體,把咱們的價值傳遞給大家,把咱們的文化和符號傳播出去,讓他們知道我們,相信我們,篩選出「一懂兩熱愛」即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人,才能與我們攜手一起走下去,才能讓我們的農村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