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人在朋友圈裡捅出一篇《五菱宏光「吊打」特斯拉》的文章。不得不承認,題目成色十足,把小文章做出了大氣勢。雖然題目搞得有點兒兇狠,但結合文章著眼銷量的內容看,倒也算不得無中生有的標題黨。
今年9月份,五菱宏光MINIEV新能源車銷售20150輛,相對於特斯拉Model3的11329輛,「吊打」的用法,似乎也能說得過去。其實,如果從「乘聯會」每月發布的汽車銷量數據看,8月份,五菱宏光已經「吊打」過特斯拉一次了(15000輛對11811輛)。這對於今年6月份剛剛正式上市銷售的MINIEV而言,也是出生即高光。而且,10月份MINIEV銷售勢頭不減(業內研究員預測銷量可破3萬輛),應該還會繼續「吊打」特斯拉。
不過,這樣的「吊打」,對特斯拉而言,應該無所謂,兩者的定位原本就不同,銷售的目標群體也差異挺大。兩者之間的距離決定了相互間的關係,正如香奈兒不會被「嘎喇油(蛤蜊油)」擾了心神,「蘋果」很難被「雜牌」亂了陣腳。雖然Model3的售價一降再降,搞得擁躉意見紛紛,但一輛Model3(補貼後最低售價24.99萬元)可以換8.6輛MINIEV(最低價2.88萬元),即使不考慮利潤率的差距,二者之間的距離已經宛若雲泥了。
但是,這樣的「吊打」,對五菱宏光而言,卻有足夠的意義。為之大致總結一下,起碼有兩點:其一,從上市即熱賣看,產品定位現實且準確,這反映公司管理層的頭腦還是比較清醒的,能看到並抓住市場的「痛點」,且能持之以恆地做文章;其二,產品在滿足一個足夠大的消費群體現實需求的過程中,也為自身的積累和進化,創造了基礎條件、贏得了足夠的堪稱歷史性的機會。
其實,相較於特斯拉,五菱宏光不過一個「小買賣」,但這個「小買賣」卻早就贏得了「神車」、「國民車」的稱號。這次MINIEV繼續熱賣,就是對其自身實力的再一次宣示和強化。於市場而言,這樣的競爭者——清醒、專注、有韌勁兒——就值得讓人重視。雖然相對一些「高端」品牌,一輛MINIEV能賺到手的錢相當有限,但在量的持續加持下,只要假以時日,最終引動質的變化就是大概率的事情。
大文章皆起於一字,大企業往往也始於小買賣。這是人世間一切小買賣,最有價值之處,也是最可敬畏之處。「老乾媽」一瓶辣醬、一瓶辣醬地把自己賣成了「獨角獸」,「拼多多」也是從三塊、五塊的小買賣,賣成了現在的規模。在市場中,類似的例子其實很多,因此,小買賣以及如何做小買賣,就有了針對性很強的現實意義。基於龐大的消費者基數,只要能牢牢抓住一個足夠規模的目標群體,想方設法滿足其現實需求,企業就為自己贏得了在市場中安身立命的基礎。
利用自身現有條件,找準目標定位和發展路徑,然後足夠有韌勁兒地持續往前推動,不但是一個企業由小而大、由弱而強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家機構、組織、乃至一個國家的必然選擇。只要足夠有心並持之以恆,小買賣也是能做出大文章的。站在這個角度看,買賣的大小和強弱,都是暫時的,實在無需過於關注,需要重點關注的是,企業對目標群體的服務能力和提供服務的可持續性,只要這兩點明確,這家企業就值得期許。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