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就是武漢——探秘抗疫「武漢樣板」

2020-12-23 武漢發布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中國抗疫鬥爭積累的重要經驗和深刻啟示時,多次提及武漢,充分肯定武漢保衛戰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武漢人民在抗疫中的積極探索。

當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國內個別地區仍有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冬季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今起,長江日報以《看,這就是武漢——探秘抗疫「武漢樣板」》為主題,聚焦武漢抗疫創造的一系列具有教科書意義的經驗,探討「武漢樣板」的標杆意義和複製推廣價值,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展示英雄城市從「風暴眼」到「風向標」、從至暗時刻到重生重振的不凡歷程。

3月14日,在東西湖區常安佳園小區,退休美術教師易小陽繪製《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美術作品並將其掛在小區自家陽臺上,為武漢加油。記者金思柳 攝

長江評論

中國方案 武漢樣板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英雄的武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奮力打造疫後重振武漢樣板。

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中國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恢復經濟增長,中國應對新冠病毒蔓延的創新舉措改變了這一致命流行病的傳播和發展進程。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總結中國抗疫鬥爭積累的重要經驗和深刻啟示,為應對風險挑戰、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

武漢是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偉大鬥爭的主戰場,中國史無前例的抗疫壯舉在此集中體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英雄城市、英雄人民與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戰疫情,從「封城」決定到舉國而戰,從救治戰場到防控戰場,從抗疫鬥爭的精神坐標到疫後重振的發展坐標,一系列從無到有、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戰疫創舉在此創造,成為中國戰疫為什麼「能」的生動詮釋,為全球抗疫和疫後重振樹立了樣板經驗。

透視「武漢樣板」,讀懂中國戰疫非凡奇蹟。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凝聚中華民族強大戰疫合力。在武漢主戰場,千萬人口城市史無前例按下「暫停鍵」,以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隔離舉措全面打響病毒阻擊戰;黨員幹部全力以赴投入戰鬥一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建院增床、嚴格落實五個「百分之百」、創建無疫情小區、千萬人口核酸檢測……偉大的中國抗疫鬥爭,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的英勇壯舉。

透視「武漢樣板」,讀懂中國經濟底氣何在。疫情加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底氣十足,行穩致遠。從疫情「風暴眼」到疫後「風向標」,爭分奪秒、復工復產,緊盯目標、快幹實幹,搏殺二季度、衝刺三季度、決戰四季度……武漢從抗疫決勝之地逆勢崛起,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了參考,在全球具有示範意義。疫後重振「武漢樣板」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駕馭複雜局面、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能力,是中國經濟不懼挑戰保持定力的強有力證明。

透視「武漢樣板」,讀懂全球戰疫中的中國智慧、中國擔當。作為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的疫情,無現成的防控和治療方案可循,中國戰疫的有效舉措不僅及時控制了國內疫情,還在不斷為世界疫情的防控貢獻力量。76天一個千萬級的超大城市按下「暫停鍵」,改寫人類歷史上的「封城記錄」,10多天建成兩所專業治療新冠肺炎的醫院,迅速建起32座方艙醫院,「封控」7000多個社區等等,「武漢樣板」彰顯的中國戰疫成功經驗可為其他國家借鑑,為仍在繼續的全球抗疫注入信心和力量。

總結回望是為了奮進。能夠從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中尋找規律、增長智慧,從容應對徵途上的各種複雜局面,從艱難險阻中走出康莊大道,這就是新中國奮鬥史。英雄的城市踏平坎坷再出發,動力滿滿,信心百倍,偉大的抗疫實踐必將給予我們強勁的前行力量,迎著未來,乘風破浪。

長江日報評論員

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

千萬級人口城市「封城」76天

「中國控制住了新冠疫情。如今,這裡有數億人開始同時度假」——今年國慶長假,中國和武漢的旅遊熱潮令國外各大媒體頻頻發出驚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武漢已成為中國遊客的熱門旅遊目的地」,英國《泰晤士報》則直接以《蓬勃發展的武漢再次充滿歡聲笑語》作為報導標題。

再開城門,浴火重生的武漢蓬勃發展。街頭的煙火氣回來了,燦爛的笑容回來了,城市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定自信。難以想像,這裡剛發生過一場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病毒阻擊戰。在除夕的前一天,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這座擁有千萬級人口的城市曾按下暫停鍵。

關鍵時刻展示城市決心

全面打響病毒阻擊戰

武漢,中國抗疫主戰場。九省通衢,長江、漢江穿城交匯,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相望,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以武漢為中心、以1000公裡為半徑畫圓,可覆蓋全國約10億人口和90%的經濟總量。

2019年12月,來源不明的病毒向這座中國腹地的超大城市悄然襲來。

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

1月19日,國家醫療與防控高級別專家組來到武漢實地考察。在取得第一手調查資料後,專家組成員明確病毒存在人傳人現象。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1月20日,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擲地有聲。

沒有特效藥物,疫苗研製還需周期,正值春運,新冠肺炎已經在人際間悄然傳播,病例數呈攀升趨勢。這是疫情擴散蔓延的關鍵時刻,形勢嚴峻緊迫。

1月22日,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對湖北省、武漢市人員流動和對外通道實行嚴格封閉的交通管控。23日10時,武漢關閉離漢通道,關閉市內公共運輸。

1月23日下午4時,武漢北大門府河收費站正式關閉,準備出城的車輛在交警的指揮下掉頭回城。當日凌晨,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一號通告,宣布暫時關閉離漢通道。記者陳卓 攝

隨著武漢「封城」,全國各地紛紛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這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總書記發出號令:「湖北和武漢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疫情面前,信心就是戰鬥力。大年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把疫情防控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研究部署,為抗疫最前線的武漢人民注入信心。

封一座城,護一國人。我們果斷關上的,是疫病蔓延的門。在病毒傳染國內人口不到0.006%的關鍵時刻,以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隔離舉措成功阻斷新冠肺炎的跨地區傳播,大大減少感染和死亡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擴散,這是對「生命重於泰山」的最好詮釋與解讀。

全球疫情暴發後,超過30個國家採取了「封城」「封國」等管控人員流動的措施。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總編霍頓表示,中國政府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決定封鎖武漢非常果斷,通過封鎖武漢,中國能夠讓世界有時間來應對疫情,這不僅僅是正確的決定,同時也向其他國家展示了他們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的緊急威脅。

城的後面站著國

全力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封城」,武漢暫時建起了與外界切割交流的物理屏障,但在精神上和行動上,全國人民和武漢人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團結戰「疫」,眾志成城。

這是一場投入舉國力量的人民戰爭。全國支援,全民動員,力撐武漢。

白衣為甲,逆行出徵。全國3.5萬多名醫務人員千裡馳援武漢,人民解放軍和全國各地精銳醫護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最強的力量迅速集結出徵。「最硬的鱗」來了,醫療界天團勁旅決戰武漢。

1月24日晚至1月25日凌晨,來自陸海空三軍的450名醫務人員抵達武漢。記者金振強 攝

在「封城」的76天裡,雪中送炭的暖流從未中斷。中央指導組與武漢人民並肩作戰,分秒必爭,現場指導救治危重症患者,督促強化防控措施,有力指導和促進了疫情防控阻擊戰推進。

如何保障城市基本運轉,如何保障市民基本生活,是總書記一直牽掛的事情。抗疫期間,他多次在中央重要會議上作出部署。

通過九省聯保聯供機制,國家有關部門累計向湖北省調運生活必需品約7.12萬噸。從肉、蛋、菜,到水、電、氣,一樣不少,一樣不落。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說,「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多組織供應」。一車車活蹦亂跳的魚,從黃山、鹹寧、荊州等地,送往武漢,送到居民家中。

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100多個國家和數十個國際組織伸出援助之手。

武漢人民不是在孤軍奮戰,武漢從來不是一座孤城。暫時的封閉,反而讓武漢成為力量聚集的中心。

每個武漢人的身後,是深愛的城市與祖國;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疫之後,更是同胞兄弟與億萬人類。

在「全國一盤棋」的總體精神指導下,守住疫情防控的決勝之地,就是為全國抗疫爭取到戰略主動,更是為世界疫情防控爭取到寶貴時間。

我的城我來守護

英雄城市遍地英雄

「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的強音響徹中華大地,疫情阻擊戰的衝鋒號吹響後,整個城市迅速進入打硬仗狀態,想贏取勝利,最重要的力量是人。

用實際行動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集全市之力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武漢防控工作體系迅速進入狀態,全市各部門、各行各業緊急集結,緊張而有序地展開防控工作。

越來越多的武漢人加入「守城人」行列,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和這座城市共渡難關。一個個武漢人的故事,顯示著這座城市的人們在面對疫情時的責任與擔當。

5.5萬名黨員、幹部下沉社區,2880多個臨時黨支部堅守社區陣地,132個方艙醫院臨時黨支部凝聚患者同心抗疫。

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為居民送菜。記者郭良朔 攝

每盞燈後都是一方戰場。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自覺服從疫情防控需要,宅家抗疫,他們說,「我的家,我的城,我的國,我來守」。

這是一場全球公共衛生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動員。英雄人民以中華民族貫有的堅韌、無畏精神,堅守著家園,頑強抗擊著疫情。

2月中旬,武漢社區封控進一步升級,人員進出小區更加嚴格,疫情阻擊滴水不漏。到3月,有2000多個小區成為「無疫情小區」,各項疫情數據逐步歸零。風暴眼中的武漢,逐漸走出陰霾。

歷經76天之後,4月8日,武漢全面「解封」,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總書記在講話中9次提到武漢,稱讚武漢人民「為阻斷疫情蔓延、為全國抗疫爭取了戰略主動,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

在推翻中國封建帝制的首義之城,在戰勝1998年特大洪水的勝利之城,千萬市民變身千萬戰士,並肩結成抗擊疫情的命運共同體,打贏了一場眾志成城的人民戰爭。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再次載入中華民族的英雄史冊,創造了人類與傳染病鬥爭史上的奇蹟,中國武漢就此為全球公共衛生防疫貢獻出「武漢樣板」。

4月15日晚上,長江燈光秀展示武漢抗疫元素。記者詹松 攝

武漢抗疫經驗引發外媒關注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

中國採取的防控措施史無前例

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行動迅速。中國關閉湖北省外出通道,嚴格管控人員流動,採取的防控措施史無前例。疫情防控好比一場戰役,而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包括領導力、宣傳以及與民眾的溝通。中國有許多可供借鑑的經驗。

西班牙《國家報》報導:雖然整座城市都被隔離起來,但是人心並沒有被隔離,武漢普通居民的生活仍將繼續。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持續增長,在疫情中心武漢,數百萬人進入了與外界隔離的狀態,試圖阻止病毒的傳播。但在這個孤獨的時刻,一些人決心鼓舞他人的精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武漢「解封」是中國抗擊疫情的最新裡程碑。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當下,武漢作為中國疫情最嚴重的城市卻得到了「解封」,這標誌著這座城市正在從疫情重創中逐漸恢復生機。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武漢在「封城」76天後,今天零時重新打開城門,開啟出入武漢的通道。武漢「解封」意味著中國疫情最重的城市已經挺過最艱難的時刻,並且按下了重啟鍵。

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點評

武漢「封城」

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

1月23日,春節來臨前夕,離漢通道關閉。「隔離」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在人類歷史和城市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院士逆向而行、直奔武漢。他不懼危險,深入醫院、社區,馬不停蹄地會診病患、調查疫情、調製處方,指導中醫藥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

江夏方艙醫院休艙當天,父親張伯禮院士(右三)在江夏方艙醫院外合影。通訊員張碩 攝

11月5日,張伯禮院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回看這場「武漢保衛戰」,「封城」舉措果斷及時,愈發彰顯其作用和意義。武漢「封城」是中國抗疫的戰略轉折點,制勝關鍵一招,也為全球抗疫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經驗。

張伯禮院士說,「封城」後武漢迅速成為全國抗疫主戰場,集結號響起,人力、物力緊急調動,中國舉全國之力與時間賽跑,與病毒作戰。配合「封城」實施的,是全市的小區和村莊封控。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居民自覺待在家中,「宅在家裡也是貢獻!」

張伯禮院士說,「『封城』一個多月後,武漢疫情已明顯向好。3月10日,我所在的江夏方艙醫院『休艙』,至此,武漢所有方艙醫院完成了使命。接下來的1個多月,我們的工作重點轉向重症病人的救治,愈後病人的康復」。

4月8日零時,歷經76個日夜後武漢「重啟」通衢,標誌著「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他興奮地寫下了「黃鶴一眺三鎮秀,龜蛇兩岸千裡黃」的詩句。

張伯禮院士說,「武漢『解封』後,這場保衛戰的作用和意義已被多項科學研究所論證。《自然》雜誌5月發表研究稱,多國科研團隊通過建模發現,如果不實施城際旅行限制等強有力的幹預組合拳,中國新冠肺炎病例或將增加數十倍,患病人數將超數百萬人。若是疫情在全國蔓延,那將是什麼樣的狀況?世界一些國家的現況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這也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武漢『封城』的英明決策!」

3月19日,在洪山區南湖雅園小區5樓陽臺上,居民張華先生帶領全家拿著《堅持就是勝利》的書法作品,給巡邏經過窗下的社區幹部鼓勁。記者金思柳 攝

「舉國同心、守望相助」,他說,事實證明,「武漢保衛戰」是一場人民戰爭的勝利,是全國人民的勝利!疫情逆轉在於中國速度、中國方法、中國精神,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武漢「封城」是這場戰爭的戰略轉折點,是世界抗疫史上最有戰略眼光的決斷,受到了各方的高度評價和讚賞,對目前膠著的國際疫情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長江日報出品 採寫:記者劉晨瑋 黃琪

來源 | 長江日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 | 魏煒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回顧:探秘抗疫「武漢」樣板——千萬人口核酸檢測舉世矚目
    這一經驗正是緣起於曾經的疫情風暴眼——武漢。今年5月,武漢千萬居民接受核酸檢測,世衛組織專家和全球媒體高度關注。檢測結果出來後,「武漢是安全的」成為全網刷屏語,全民核酸檢測為武漢重啟重振注入信心。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新南威爾斯大學傳染病學教授、世衛組織新冠病毒顧問小組成員瑪麗盧伊斯·麥克勞斯認為:「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或許可以準確反映武漢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這是非常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如果有人能做到的話——那就是在武漢。他們已經實現了遏制這種病毒的了不起的裡程碑。所以,採集所有市民的檢測樣本就像閒庭信步一樣。」
  • 從武漢成為遊客打卡地看中國抗疫成就
    「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了」「運動場地全部約滿,熟悉的武漢又回來了!」據報導,昨天新華社官方微博發文稱,10月4日,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恢復對外開放,2020姚基金慈善賽在此舉行。這也是武漢今年舉辦的首項公開的大型籃球賽事,它充分展現了武漢重上徵程的活力與激情。
  • 這就是愛!武漢,我們都想「讓」著你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武漢,這座被全世界目光聚焦了一個多月的城市,每天都在上演著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每一位白衣戰士,都在竭盡全力的「讓」著對方。是的,這就是愛。這就是我們戰役前線,最可愛的一群人!看他不願意吃乾飯,又給他找來粥和牛奶,一口一口餵他。看到他躺下睡著,大家才安心。深夜下班,大家穿過武漢第一醫院的門診走廊,雖然工作辛苦,但我內心充滿了自豪和信心。我們一往無前,一定會打贏這場新冠肺炎阻擊戰。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生死時速!
  • 【老遊評書】武漢抗疫的真實記錄 可歌可泣的英雄群像
    為弘揚他們的崇高精神,及時記錄這些時代的身影,增強全國人民戰勝疫情的決心和信心,人民出版社和湖北人民出版社在2020年4月率先聯合出版了《武漢戰「疫」:最美一線英雄》一書。編寫者通過講述抗疫初期奮戰在武漢最前線的諸多抗疫工作者那真實而生動、溫暖而感人、平實而偉大的故事,勾勒出體現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英雄群像。
  • 聚焦|武漢成展示中國抗疫成就櫥窗,外媒再為武漢驚嘆
    近幾日武漢又引起了海外的關注不少外媒認為武漢成展示中國抗疫成就櫥窗▼西班牙《先鋒報》武漢成展示中國抗疫成就櫥窗西班牙《先鋒報》網站9月7日發表文章《中國將武漢作為展示新常態的櫥窗》。那裡的常態又回來了:派對結束後,年輕人回到住所;遊客們早早起床去參觀當地最具標誌性的景點;幾乎在全天的任何時候,市場、餐館和攤位上都充滿生機,不斷有大量的顧客來來往往;黃昏時分,中老年婦女會去公園裡跳舞,這是中國各地城市的經典「景觀」之一;隨著夜晚的降臨,摩天大樓上的燈光秀引發了那些在長江兩岸散步的人們的興趣。9月1日,武漢中學舉行2020新學期的開學典禮。
  • 武漢東湖風景區深入學習抗疫先進事跡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她說:「不放棄每一個生命,這就是我們敬佑生命的錚錚誓言。今後我們將不忘初心,甘於奉獻,做護佑人民生命安全的白衣戰士,為人民健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陳飈說:「這實現了我最大的心願!但是,我的內心也帶著一點遺憾,我們這些一同為雷神山拼過命的戰友,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分批離場,至今沒有留下一張『全家福』照片。」武漢旅遊體育集團90後員工趙茜,在疫情期間主動下沉二七街道,連續57天為居民解決生活問題千餘件,用實際行動展現了90後的責任擔當。
  • 武漢六旬新冠肺炎治癒者剪紙「勾勒」武漢抗疫圖
    到了目的地,她才知道自己被轉送到位於光谷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這時已臨近2月6日中午,急診室兩位醫生到觀察室來看她。見她沒有吃飯,他們返身拿來了自己的工作餐。當晚7時40分左右,黃超英住進了5棟13樓22病區8床。一直陪著她的兒子也要跟著進去,一位護士對他說:「這是傳染病,家屬不能進。請你放心,我們會全力救治你媽媽的。」第一次搶救在兩個小時後開始。
  • 武漢火神山醫院:能否成為未來物聯網醫院的樣板間?
    在此要求下,火神山醫院或將成為未來醫院建設的「樣板間」。然而,物聯網醫院的建設並非一家企業即可實現全面建設,其少不了眾多企業的齊心協力。華為:遠程醫療1月31日晚,華為聯手中國電信,完成了武漢火神山醫院首個「遠程會診平臺」的網絡鋪設和設備調試。
  • 《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向世界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向世界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王俊 2020-12-09 17:27 來源
  • 艾薇兒抗疫公益新歌MV 武漢金銀潭醫院醫生在其中
    艾薇兒抗疫公益新歌MV 武漢金銀潭醫院醫生在其中原標題:艾薇兒獻唱抗疫新歌《我們都是勇士》近日,加拿大歌手艾薇兒發布新歌《We AreWarriors》MV,該曲是特意為抗疫發行的單曲,支持、感謝全世界的抗疫英雄,所獲的收益將捐給世界健康基金會。
  • 火車司機的抗疫故事:我在武漢做「代購」
    (抗擊新冠肺炎)火車司機的抗疫故事:我在武漢做「代購」中新網南昌3月6日電 題:火車司機的抗疫故事:我在武漢做「代購」吳朋珊 記者 劉佔昆「8S2A58003,8S2A04035,找到了,這邊有。」「一箱一箱拖下來看,對照醫療隊員的尺碼和商家的貨號,一件一件找。」餘文航開著車將衣服送去醫療隊入住的酒店,回到家已是夜裡11點多。受訪者供圖   湊齊100多套內衣,對餘文航來講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有限的空間裡,他踮腳彎腰,不停地忙活著。「170的差25件。」「這些不是棉的吧?這是100%聚酯纖維……不行,要棉的,這些又白找了。」
  • 知名作家助力抗疫,在武漢寫下這首感人詩,開篇7個字就令人落淚
    他們是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是從各地趕赴武漢的專家學者們,是為保障武漢人吃穿不愁奮戰著的無名英雄們。如今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還在繼續,但它鬥不過日漸轉暖的天氣,也壓不垮不屈的青松。待到雪化時,咱們再來看這些英雄,看他們的高潔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春光燦爛。數天前,武漢籍國家一級作家董宏猷先生在漢口寫了一首名為《答關心武漢和我的朋友們》的現代詩。
  • 上喜馬拉雅聽《武漢抗疫日記》阿傑、姜廣濤多位配音大師參與有聲...
    日前,由張文宏、劉醒龍、閻志聯袂推薦的《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正式上線喜馬拉雅,講述武漢封閉76天一線親歷者的戰疫實錄。此外,《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所得收益,將全部捐贈醫護後盾公益。用戶在喜馬拉雅App搜索"武漢抗疫日記"即可收聽。
  • 這些抗疫金句要收藏,武漢人說,感人畫面重現腦海,不能忘
    會議傳出的一句句抗疫金句,讓每一個親歷這場疫情的人感慨萬千。對於疫情感觸最深的武漢人覺得這些金句一下子就把人的記憶拉回到了上半年大家齊心抗疫的日子。時光似乎一下倒流,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在腦海中閃現。其實這些感動一直都在,不能忘,不會忘也不敢忘。
  • 蘑菇屋致敬武漢抗疫女英雄,黃磊烹飪愛心紅燒肉,良心綜藝很催淚
    最新一期《嚮往的生活》溫暖升級,蘑菇屋致敬武漢抗疫女英雄,黃磊烹飪愛心紅燒肉,節目組千裡迢迢暖心接力,良心綜藝很催淚。蘑菇屋每天都會收到很多觀眾來信,有一位武漢抗疫女英雄的信,彭昱暢看了第一行就想哭。女英雄名叫劉凱,她是武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不過,她卻在「逆行戰役」中被感染。病情恢復之後,她不但在第一時間重返工作崗位,還主動捐獻血漿,白衣天使的高尚品格太感人了。劉凱也感嘆道:經歷過之後才真正發現,認真過好每一天就是嚮往的生活。相信很多觀眾也深有同感,活著比什麼都重要,慶幸自己是中國人。
  • 加緊復工復產,晨光生物番茄紅素馳援武漢抗疫一線
    長城網訊(記者吳新光 通訊員李衛國)3月5日,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捐贈的19000瓶價值320多萬元的番茄紅素軟膠囊裝車發運,將於3月7日到達武漢,定向捐贈給武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點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又名湖北省人民醫院)和武漢市江漢大學醫院。
  • 創作抗疫歌曲《勇氣》後,她也作為醫療隊成員馳援武漢
    受全國醫務人員抗疫事跡鼓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主治醫師李佳在前不久想到要創作一首抗疫歌曲《勇氣》,寫好了歌詞,還請了專職音樂人袁清譜好了曲。可是還來不及錄製,她就作為上海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於2月19日踏上了奔赴武漢抗疫前線的徵途。
  • 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32)英雄武漢 英雄人民
    為此,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95歲高齡的著名詩人劉徵先生攜詩友為抗疫的英雄武漢城點讚(上篇);為援鄂抗疫人員勝利撤離點讚(下篇)。觀景登樓看,拜年憑網遊。休言無奉獻,不病德功修。思往昔,看今年,春風幾度散硝煙。勇於挑戰謀全勝,博得尊崇美譽傳。
  • 海外包機為武漢運送抗疫物資,鄺遠平獲評2020中國抗「疫」致敬品牌...
    鄺遠平說,華人集團、炎黃集團在海外就是一個中國品牌,海外華人華僑看到華人集團倍感親切,當呼籲共同戰疫時,許多華人華僑積極響應,捐資捐物,這就是天下華人一家親,祖國有難,八方支援。鄺遠平說,抗疫成果是武漢目前最重要的品牌。武漢在疫情防控中做得非常好,還向全球貢獻了武漢經驗,這就是對武漢最大的宣傳。在品牌節年會的頒獎典禮上,鄺遠平被評為2020中國抗「疫」致敬品牌人物。疫情期間,鄺遠平帶領親友和旗下企業積極投身抗疫,踴躍獻計出力,累計捐款捐物2000多萬元。
  • 汶川地震VS武漢抗疫,紀念這一輪跨越了12年的生死營救!
    回首這一段備受歧視和指責,甚至在部分西方人眼中「逆全球化」的防疫史,我們似乎依稀能夠看到當年汶川地震的影子。從汶川地震到武漢抗疫,可變的是時,是勢,不變的,是藐視一切困難,「人定勝天」的舉國動員能力。何謂「集中力量辦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