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愛!武漢,我們都想「讓」著你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2020-12-16 科技日報

武漢,這座被全世界目光聚焦了一個多月的城市,每天都在上演著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每一位白衣戰士,都在竭盡全力的「讓」著對方。

面對病人的絕望,白衣戰士讓溫暖加倍,融化他們的絕望;

僅有的稀缺物資,白衣戰士會讓給患者,只為讓他們少一點疼痛,更快的恢復;

聽不懂患者言語,白衣戰士上班幹活,下班努力學方言,讓溝通障礙降低,讓自己更好的懂得患者的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多關愛;

病房裡已容納不下的重症患者,白衣戰士迅速搭建臨時ICU,竭盡全力讓他們多一分生的希望。他們還會把其中感染風險最大的工狀留給自己,把其他「無關」戰友「拒之門外」,讓他們少一點感染風險。

是的,這就是愛。這就是我們戰役前線,最可愛的一群人!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2月16日 星期天 武漢,晴

講述人:齊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學生科科長、副主任護師嶽波

援助地點:武漢協和醫院

有個病人,我印象很深。

來自西安的王老師60多歲,我們為他治療時,他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我在很多絕望的人臉上都看過同樣的空白。

上次入倉我看到他嘴唇乾裂,就打了壺水,涼了後遞到他唇邊,「王爺爺喝點水吧!多喝水排毒養顏哦!」,我隨手幫他把夜壺倒掉……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溫暖。

這次再看到他,他一眼認出了我:「姑娘是你嗎?」

「嗯嗯!您老的記性可真好。」

「你家是哪裡?為什麼來這?」

我隨口哼起小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我問爺爺是不是本地人。他話匣子打開了,告訴我,他是名老師,剛退休,本想心無掛礙陪老伴來武漢走走,登一下黃鶴樓,沒成想剛到第二天就開始發熱,咳嗽,老伴也被隔離了……有道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我呆呆地問:「爺爺,這首詩好像聽過,什麼意思來這?您給我講講吧!」

「遠望陽光下的漢水,歷歷在目的是漢陽樹;再放眼漢陽的西南,芳草茂密的是鸚鵡洲。天色已晚,我的故鄉在哪裡? 煙波浩渺,使我不勝憂愁……」

我說,好像還有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還不如做無心的白雲,悠遊千年,多麼自在!「我建議您和老伴,等疫情過後,再來一次武漢,不僅是去遊覽景點,更要故地重遊,看看這裡春風拂面、人聲鼎沸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好不好?」他若有所思:「嗯!小姑娘,很有道理。」

第三次見他,他說以前在醫院看病、檢查,家人都在旁邊陪伴,說個話聊聊天時間就過的快點,這次這個病,家屬不能陪著,心裡不踏實……

我說:「爺爺有啥事隨時按鈴找我們,保證隨叫隨到,我們都是您的家屬,也是您的讀者,可喜歡聽您讀詩了,特漲知識,咱們一起努力,爭取都早點回家好不好?」

「好,一言為定!」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還累嗎?不累,一點都不累

2月22日 星期六 雪

講述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保健科呼吸專業主治醫師許霞

援助地:湖北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區醫院

窗外,下著雪。武漢,真冷。

累嗎?是的。穿著全套防護裝備查房查到兩點,肌肉都僵硬了。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深深的吸了口氣,感覺自己活了過來。揉揉鼻子,紅紅的壓痕又痛又癢,會有壓瘡嗎?護士長要是看了肯定要心疼了。為了減輕長時間帶護目鏡的壓傷,臨來的時候,細心的傅護士長特意給我準備了水膠體(一種減壓敷料)。可是病房裡有一個長期臥床的病人,骶尾部已經有壓瘡了。現在武漢醫療物資緊缺,病房裡沒有減壓敷料,我就把水膠體交與護士,給這個病人用上了,雖然我臉上被護目鏡壓腫的地方很疼,但我更心疼病人。回到宿舍,洗上一個熱水澡,美美睡一覺,哈哈,明天我又滿血復活了。還累嗎?不累,不累,一點都不累。

從正式接管至今,我們山東第三批援湖北醫療隊累計管理患者70人,其中重型患者55人,危重型15人,任務繁重,但通過我們的努力,現在已經治癒出院15人了。

還有開心的是,15床那名孕婦出院了! 她今年37歲懷孕29周了,入院前她已持續發熱10天,並出現了呼吸困難。入院4天後,她又出現了低體溫,體溫不到35攝氏度,同時她還有嚴重的低蛋白血症。我們醫護人員就把自己帶來的暖寶寶給她取暖,把自己省下的水果、營養品拿來給她。經過14天的治療,她痊癒出院了,真好。

此時此刻,我們不冷,不累,也不難。敢打必勝,武漢必勝,齊魯必勝!

輪流安撫90歲的

阿爾茲海默症爺爺,給他餵飯

2月23日 星期三 武漢

講述人:鼓樓醫院腎內科主管護師徐鵬飛

援助醫院:武漢第一醫院重症病區

來到武漢也有幾天了,回想這些天來發生的種種,依然會感動著。無論是飛機上東航機長的那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再次相會於祖國的藍天」,還是剛下飛機,看到高速兩旁大樓上醒目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標語。又或是來自我們的堅實後盾-大「鼓醫」(南京鼓樓醫院)發來源源不斷的物資,都讓我們充滿了感激和信心。

根據分工,我們護理第三組分管感染二十二和二十三病區。穿防護服的時候,柏如靜護士長給我們每個人一一檢查是否防護到位、規範。來到病區開展護理工作,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方言導致的溝通不暢。病區有幾位年紀較大的老人,普通話聽不懂,方言我們更聽不懂,只能邊比劃邊猜。

我們的組長房芳護士長,在下班後第一時間在微信群裡發了武漢方言和普通話的對照翻譯表,還細分了稱謂類、日常用語類、醫學術語類。小夥伴們紛紛自學。跟我一起的杜家俊老師很快學會了好幾句標準的武漢話,跟病人打招呼交流。

病區裡有幾個危重患者,我們的醫生團隊制定了完善的診療方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鎮靜,留置導尿,腸外營養,深靜脈置管等,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

一位90歲高齡的患者還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一直在病房裡轉來轉去,吵著要回家,大家輪流安撫。由於他搞不清楚狀況,經常動來動去,再加上血管彈性差,打好的針又腫了。

我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帶著兩層手套影響手感,護目鏡又全是霧氣,但幾位老師相互合作,終於幫他成功靜脈穿刺,再次給他靜脈留置針。看他不願意吃乾飯,又給他找來粥和牛奶,一口一口餵他。看到他躺下睡著,大家才安心。

深夜下班,大家穿過武漢第一醫院的門診走廊,雖然工作辛苦,但我內心充滿了自豪和信心。我們一往無前,一定會打贏這場新冠肺炎阻擊戰。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生死時速!建「臨時ICU」

我們收治了第一個插管上機病人

2月23日 星期天

講述人: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王璞

援助地點:武漢市第一醫院

21日進艙,正查著房,10感染病區的組長汪志紅教授跑到我們11病區來找到我,焦急地說:「王璞,你趕緊過去幫我們看看一個重危病人。」

我趕到查看,患者是一個81歲婆婆,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疾病,患者生命極其危險,預後極差,須儘快插管上機。否則,生的希望就很渺茫了。不過下級醫生低聲告訴我,監護室沒有病床了。

靜了幾秒鐘,想起周主任前幾天一直給我們的培訓和預警,現在醫院統一的監護室已經很飽和,如果要收治插管上機病人,就收在11病區。因為11病區的組長是我和徐坊,一個搞呼吸,一個搞重症,我當即決定,插管後直接轉我們11病區,建立一個「臨時ICU」。

吩咐護士立刻騰病房、檢查房間,找呼吸機調試到功能位,護士弟妹們立馬行動起來,一批人去做動員工作,把擬作ICU病房裡的病人轉移到別的房間,檢查房間內設備帶是否完好,是否滿足有創機械通氣。

另一批人則趕緊到庫房,推出呼吸機,連結檢查調試等。那邊的10病區醫生已叫來武漢一院的麻醉科醫生,全副武裝地等在病房門口準備插管。一切準備就緒,醫護們迅速把病人連床帶人推到11區的「臨時ICU」。

麻醉師到了很溫柔地說:「插管時你們都在門外啊,我們倆在裡面就行了」。因為插管這一過程感染風險極高,但她寧願自己面對,這讓我感受到她溫柔之外的勇敢。很快,她做了一個「OK」動作,我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第一關插管成功!

接下來醫護們各司其職,沉穩有序,婆婆在藥物作用下安靜休息,人機無對抗,呼吸機正常運轉,婆婆的臉色由紫色轉為紅潤,氧飽和度升至95%,病情明顯改善。搶救第一步成功,真心高興!

「臨時ICU」的建立,收治第一個插管上機病人,算是我們醫療隊的一件大事。自從我們醫院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的10、11感染病區以來,收治的大部分是重症患者。每一步每一次的搶救成功,就是給了患者生的機會生的希望,也給我們團隊的救治工作積累了更加寶貴的經驗。為團隊,為武漢,繼續加油!

浙江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2020年2月21日 第十三天 星期五 陰天 武漢

國家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成員、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康寧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溫州醫科大學心理危機幹預中心主任唐偉教授

不知道在房間裡待幾天了,也不知道是星期幾,每天就是接電話、回微信,有時候也不知道幾點,累了就看看窗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屋裡的世界很無奈。現在最難受的就是見不到陽光,自己住的房間陽光照不進來。

每天和劉志宏主任商量工作內容和個案交流,雖說一牆之隔,但由於疫情期間,無法面談,也就只能通過網絡交流。很簡單的事要來回往復好幾次,浪費了不少時間。

下午3:45分,陳亞崗隊長來電,讓我和劉主任馬上到一樓大廳集合進艙。興奮又激動,終於等來了這個時刻。急忙穿戴完畢,到樓下集合。

陳隊長及其他幾個隊員已在等待,上車後,陳隊長再次給我們普及防護知識:安全、安全、再安全。告知我和劉主任的首要任務是要保護全體醫護人員的心理安全,其次是方艙裡面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盡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切實幫到患者。

35分鐘車程後,我們到達了武漢最大的方艙醫院:日海方艙醫院,這裡的人員還在忙碌,加班加點,一片熱火朝天景象。日海方艙安放4500張床位,分A、B、C艙,我們接管最大的C艙,有1400張床位。在路上碰到武漢市委領導,他聽取了我們對方艙醫院的心理援助計劃,並給與肯定。

進入方艙後,發現跟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分A、B、C、D四個區,每個區又分很多艙,每個艙20張床位,一個護士平均要管40張床,工作量非常大。裡面條件很好,洗漱、衛生間、洗澡間、閱覽室、電視應有盡有,比其他方艙醫院的條件和設備都要好。

我和劉主任決定在方艙裡布置一處心理驛站,來解答患者問題,和患者形成一個聯繫紐帶。問題是,流行病學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為千分之4.6,那麼方艙內極有可能出現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一旦這些患者出現在這裡,勢必給管理增加困難,這是我和劉主任共同擔心的問題。

晚上八點,我們回到酒店,這裡的酒店消毒要求很嚴格,不管是誰,只要進來就要消毒殺菌,每個人都要走專用通道,不能越雷池半步。

華燈初上,我繼續接電話、回微信,思考明日工作方向。

進方艙歌

進方艙,莫害怕,工作流程要牢記。

白衣天使來此地,應收應治,防第一。

樹信心,增免疫,打的病毒無處去。

戰疫病,救蒼生,量力而行,不逞能。

雷神山,火神山,我們有個鐘南山,防護不好抬上山

白大褂,破樓蘭,千萬切記平安還!

抗「疫」之戰,每個人都是同袍、同志、同行者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信任比什麼都珍貴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我的「武漢家人」出院了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哪裡有恐懼,哪裡就有愛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肯定會怕,但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戰役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如果我亂了,可能其他人都要亂了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來源:科技日報(俞慧友 李麗雲 王延斌 金鳳 雍黎 李釗 通訊員 高秀文 王文斐 尹蕾整理日記)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抗疫一線醫護收到別樣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我和李少雲、梁超、張佳男、劉金鵬都是二月份的生日,大家給我們準備了驚喜——親手繪製的賀卡,在這物資缺乏的時候,這是多麼珍貴的禮物啊!我都不敢想,大家是怎麼背著我們偷偷準備了禮物。每一張賀卡都是獨一無二的,為我們每個人量身定做的。特別開心感動,這是我收到的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了。
  • 你們早日康復,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其中有幾個患者感動得落淚,哭著說:「謝謝你們,讓我們有了家的感覺。你們都是我們的家人、恩人。」一位患者得知我過生日時說:「你們都是父母捧在手心上的孩子呀,千裡迢迢為了我們離開家人,真是很感謝你們。可惜不能出去,否則我一定親手為你準備禮物,現在只能祝你生日快樂,早點回家!」
  • 靠近你,溫暖我。未來很美,我們一起走下去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是的,這麼多日子,靠近白衣戰士,溫暖著患者的心。靠近患者,也感動著白衣戰士的心。所謂「靠近你,溫暖我」。縱觀戰疫局勢,很快,患者也好,戰士們也罷,都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但不管到哪兒,大家都在同一個地球,同一片陽光下。未來很美,我們還要一起,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下去。
  • 用一生承諾,用一世守護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其實來到武漢抗疫一線以後,平時很堅強的我,慢慢被身邊的每一位隊員感動著。他們個個都不怕苦,在疫情面前從不退縮,他們有從非典、玉樹抗震救災中走過來的袁曉寧書記和葛慶崗隊長,有年僅23歲的老黨員,有兩個寶寶的八零後媽媽,有推遲領證、婚禮的美麗姑娘。我們全國各地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與當地醫務人員一起,扛起了抗疫的大旗。
  • 孩子,媽媽的日記是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沒有人生來就是服務他人的,那些為你守護,為你負重前行的,也是普通人。他是別人的兒女、別人的父母,也有家,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想不那麼累。但是,因為初心,因為責任,他們勇敢地去做,並且是連續地拼命去做!疫情當下,在這個時代,這個國家,你是否和我一樣深切感受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幸運的!今天,我們滿月了!
  • 你們是暗夜中的一束光,幫我們找到了回家的路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回家」,成為這幾天前線的熱詞。患者,痊癒了,回家了;醫護拼搏了,凱旋了。那邊殷殷期盼,這邊魂牽夢繞,「白衣天使」們完成了中間的擺渡。正如日記中所言,我們每個隊員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但看著一位位患者從重到輕再到痊癒回家,我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詩朗誦丨大愛無疆——致戰鬥在「抗疫」前線的白衣戰士
    play2020年元月中下旬,正當人們歡天喜地迎接新春佳節之際,忽然從武漢傳來一則噩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華夏大地肆虐。一時間坊間謠言四起,陰霾密布,人們陷入驚恐之中。此時此刻,黨中央高瞻遠矚,及時向全國發出號令: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 馳援武漢,是送給爸爸最好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一天沒有帶手機,回來微信消息提醒已經是「99+」,和組織、家人、愛人、朋友、親人報個平安,開始了這一天的日記,我想這大概是每個抗戰隊員的日常吧。因為今天工作接觸了病人,所以自覺在房間內做自我隔離,從酒店向外看,武漢很美,就像18年前我們代表三院來武漢參加針刺傷全國大賽一樣,還是讓人覺得這是個充滿生命力的城市。
  • 一線醫護日記(63)「我們是身披鎧甲的白衣戰士,是戰地綻放的鏗鏘...
    1583553407324_High.mp4   【一線醫護日記
  • 「戰地日記」曝光!看丹東白衣戰士在武漢的點點滴滴……
    這些白衣戰士在前線拼搏的同時,用日記記錄下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點滴,讓家鄉父老放心、給自己加油打氣。我們到她的床邊鼓勵她:「你的病情比以前好多了,你一定要好好喘氣,爭取早點把嘴裡的管拔掉。家裡人都在等著你呢……」看著她希冀而清亮的眼睛,我知道她聽懂了,因為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 也許是好事多磨吧。這個患者脫呼吸機、拔氣管插管並沒有想像中順利。第一次脫機,她僅僅堅持了一個小時,就喘不上氣了。看著她滿頭大汗的樣子,我們只能再次給她機械通氣。
  • 為國分憂,為民解難,才值得為自己點讚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國內疫情正逐步緩解,海外抗疫工作正有序推進,白衣戰士們的回憶與堅守,成為新的主題:他們有的人終於放下數十天緊繃的神經,回顧經歷、記錄感悟,發出「抗疫阻擊戰,我們贏了!」另一方面是來自華西壩的同學們專門為我製作的祝福專輯「天使有愛,致敬唐夢琳!」這是感動的淚花,她們遙遠的祝福和關心不會被距離阻隔,我會把這些能量做成更堅硬的鎧甲,助我在戰場上披荊斬棘。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日記經仁濟醫院宣傳處整理成文後,被廣大媒體廣泛轉載,讀者的期盼成了查醫生堅持每天記日記的動力。從援鄂第一天天到最後一天,共67篇日記。日記中她一字字一句句記錄下來在武漢親身經歷的人和事,這是她對自己這段難忘經歷的記錄。回頭看,也是從一個切面對中國抗疫這段歷史的見證。
  • 抗疫日記丨唐都醫院女醫生:被武漢的點點滴滴溫暖感動著
    抗疫日記丨唐都醫院女醫生:被武漢的點點滴滴溫暖感動著 通訊員 孫乾 澎湃新聞記者 陳雷柱 2020-02-10 22:28
  • 南京這對小夫妻「抗疫日記」書寫小家大愛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茸攝「能為武漢人民做點貢獻,這也是追尋我學醫時的初心,老婆,謝謝你的理解。」事後,董傑和家人說,不是沒有想過阻止丈夫去危險的湖北,但她知道這是丈夫想做、也必須去做的事情,所以只能義無反顧地支持。讀他的日記,她有時想笑有時想哭1月25日23點多,柯章敏所在的第一批江蘇援鄂醫療隊抵達湖北武漢。除了一些工作人員,大街上沒有一個人、沒有一輛車,如同一座空城。
  • 《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向世界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向世界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王俊 2020-12-09 17:27 來源
  • 看,這就是武漢——探秘抗疫「武漢樣板」
    今起,長江日報以《看,這就是武漢——探秘抗疫「武漢樣板」》為主題,聚焦武漢抗疫創造的一系列具有教科書意義的經驗,探討「武漢樣板」的標杆意義和複製推廣價值,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展示英雄城市從「風暴眼」到「風向標」、從至暗時刻到重生重振的不凡歷程。
  • 上喜馬拉雅聽《武漢抗疫日記》阿傑、姜廣濤多位配音大師參與有聲...
    日前,由張文宏、劉醒龍、閻志聯袂推薦的《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正式上線喜馬拉雅,講述武漢封閉76天一線親歷者的戰疫實錄。此外,《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所得收益,將全部捐贈醫護後盾公益。用戶在喜馬拉雅App搜索"武漢抗疫日記"即可收聽。
  • 【抗疫日記】第一次穿上了成人紙尿褲 只要你們好好的就是我們最大...
    【編者按】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護士、135名醫務人員以及2名工作人員組成的共187人的安徽援鄂首批醫療隊乘坐高鐵抵達武漢。萬家熱線持續刊登援鄂醫療隊隊員在武漢「抗疫」的日記體文章。雖身著一襲白衣,但他們也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為人伴侶,面對一場兇險未卜的惡戰,他們仍選擇勇往直前。
  • 小逄觀星|為白衣戰士歌唱:你的愛最純,你的情最真
    【小逄觀星】「你的愛最純,你的情最真」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 逄春階「你的愛最純,你的情最真,/你把最寶貴的年華,/都獻給了需要救助的人!/你的心最美,你的話最親,/你把最幸福的時光,/都獻給了需要關懷的人!
  • 為奔赴一線,我剪掉留了15年的長髮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他說知道我報名的時候就想到這一刻了,擔心得一晚沒睡,下午孩子又病了,怕影響上班的我,他獨自帶孩子去了醫院,而接到電話的時候,他感覺要崩潰了。我雖然心中不忍,但在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後,安慰著愛人,孩子輸了液,退燒就應該沒事了,你要相信我,相信我是一名優秀的醫生,一定能保護好自己,凱旋迴京,家裡就靠你了,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