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你,溫暖我。未來很美,我們一起走下去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2020-12-22 科技日報

隨著湖北省、特別是武漢戰疫的好消息不斷出現,我國新冠肺炎「狙擊戰」已逐漸臨近「尾聲」。疫情開始到現在,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裡,多數在湖北省支援的白衣戰士們,都已經「滿月」了。

這麼多日子,讓他們「再回首」,他們最記得什麼?記得被他們治癒的患者,要和他們「求合照」,給他們寫信,留電話,加微信,臨別鞠躬,感恩擁抱......

是的,這麼多日子,靠近白衣戰士,溫暖著患者的心。靠近患者,也感動著白衣戰士的心。所謂「靠近你,溫暖我」。

縱觀戰疫局勢,很快,患者也好,戰士們也罷,都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但不管到哪兒,大家都在同一個地球,同一片陽光下。未來很美,我們還要一起,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下去。

在最無助的時刻,他們給過你不一樣的溫暖

3月13日 星期五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 多雲

講述者:高帥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肝病科主治醫師

一進病房,我就感到今天的氣氛不一樣。

三個患者都笑容滿面,尤其是33床。前段時間,她情緒低落,以至於每次查房,我都要花很長時間為她心理疏導。

「今天怎麼這麼高興啊?」我問。

32床患者幾乎從床上跳下來,興奮地跟我分享兩則新聞,「方艙醫院已全部關門大吉了!而且,總書記也來我們武漢啦!」我知道,發生在3月10日的這兩件大事,給了我們醫護和患者莫大地鼓舞。

算起來,我來到武漢已整整37天了。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好多,也感受好多,而今天尤其特殊。

上午九點左右交班完畢,進入隔離病房。用一個小時採集完十幾個鼻咽拭子後,我趕緊收拾材料,查房。

查到一半的時候,我慢慢感覺有些吃力。護目鏡上的霧氣慢慢結成了水珠,水珠又匯成串流到了護目鏡和皮膚接觸處的凹槽裡。我一甩頭,竟然還能看到眼前激起的小水花。不過,霧氣被水珠衝走後,正前方的視野倒是清晰了一些。我鎮定了一下,緩緩吸了口氣,推開10號房間的門。

「『高富帥』大夫來查房啦!」,還沒來的及把門關上,我就聽到30床的阿姨大聲喊。阿姨今年67歲,在這個病房裡已經住了將近一個月。她性格很開朗,總喜歡開玩笑,在我名字中間加上個「富」字。

「我穿成這樣你都能認出來?」我笑著問。平心而論,病房裡來來往往的醫護人員,穿著同樣厚厚的防護服,能辨認的也只有聲音和一雙眼睛。有時在隔離病房裡遇到的護理同事,我也很難辨認出來。聽我這麼說,她大笑。房間裡另外兩個患者也笑著坐到了床邊。

查完房時,已接近下午兩點。我口乾舌燥,落實好醫囑後,準備離開隔離區。

「高大夫,你跟我們三個人一起照張相吧。」不知何時,10號房間的三個病人已等在房門口,看我經過時喊住了我。我欣然答應。

我們是醫患,也是戰友,疫情過後,或許他們很快就會忘記我的樣子。但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想起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醫療隊,想起我這身防護服。畢竟,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刻,這支隊伍給過不一樣的溫暖。

來漢滿月,我們不遺「渝」力,「渝」戰愈勇

3月14日 星期六 武漢市第一醫院 晴

講述者:王小文 重醫附一院援武漢醫療隊隊員、重醫附一院胸心外科主治醫師

「滿月」在我們傳統習俗裡,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今天是我們在武漢這個沒有硝煙戰場上連續奮戰的「滿月」。看到群裡發的「滿月」海報,心中百感交集。

這個月,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一個月,是我對工作最無法預期的一個月,感覺工作壓力最大的一個月,最思念和牽掛家人的一個月,也是最能感受到愛和力量的一個月。我們經歷了風雪,也感受過暖陽,正如醫療隊所有的歡笑與淚水。

一個月的歷練,我們開始習慣每天戰場上的節奏。一個月的相處,我們開始習慣成為一家人。一個月的守候,我們慢慢成為病人最暖心的親人。

臨時ICU56床的婆婆,與死神之間整整14天的拉鋸戰,總算見到些曙光。氣管插管那天我去看她,我伸手抓著她那骨瘦如柴的手,她微微睜眼看了我一眼,我問:「婆婆你還聽的出來我的聲音嗎?」,她費力的點點頭,我淚崩。

一個月的救治,我們的病人逐漸治癒出院,他們主動的和我們合影,跟我們告別擁抱,還有一封封長短不一的感謝信。

13床的大爺輾轉4家醫院,從開始高燒昏迷,到現在治癒出院,他用三張餐巾紙寫下了最樸實的致謝,臨走前不好意思的塞給了我們的護士羅夢玲。

3床是我們最年輕的一位患者,出院前她說「我不想走,在這裡,有你們在特別有安全感,但不走又不行」。

10床病人出院後發來微信跟我說,他們有一個心願,想等疫情過後,看看摘下口罩、脫下防護服的我們的最真實樣子。

三十天日夜奮戰,是辛勞與溫暖共存的日子,是守護與感動共存的日子,更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光陰與值得珍藏一生的青春記憶。

三月的武漢春意盎然,2020年的這個寒冬有些長,但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清晨的一縷縷暖陽透過窗戶灑在我的房間,這一切仿佛在告訴我,戰勝疫情的那一天就快到了。冬去春來,春暖花開日,待我凱旋時。

我們不遺「渝」力,「渝」戰愈勇,我們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武漢醫療隊。

很快,我們就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3月15日 星期天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 多雲

講述者:佘克勤 國家醫療隊隊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血液科主管護師

今天,距離我來武漢「滿月」的日子,過去了將近一周。在這座英雄城市中奮鬥的日子裡,很多親朋好友發來慰問,說我辛苦了,說我們英勇。

其實,只要心裡不苦便是甜。我不想說太多高尚的話,我只是做了一個醫務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救死扶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與使命,不足以稱為「英雄」。

最近這段日子,我的心情比較好。武漢的櫻花樹開花了,盛開的櫻花,讓人心情愉悅,當然,心情好,主要還是因為勝利越來越 「唾手可得」了。

這一次來武漢,我們湘雅血液科大家庭來了五人。

捷哥是「男神」,他「豪言」放話,作為「大哥」的他,要把我們一個不少、健健康康地帶回長沙。

小姐妹濤姐和我一起搭班,我們就會高興在對方的防護服上「提名」,並寫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合體拍照臭美。

小芳是我在武漢生活的「近鄰」,我們常在拿飯領物資這種生活事中互相照應。

沒被分在一個病區的微微,雖然平時見面機會少,但她是我們強有力的後勤保障,要啥有啥,統統滿足。

所以,在這裡,雖然防護服密不透風,是我們工作的「障礙」,雖然護目鏡時常壓得太緊,像「緊箍咒」時常讓我們頭疼,但「五人團」一起抗疫,我一點都不覺得「困難」。而且,看著一位位患者治癒,我每天的開心都會多一點。

記得一個禮拜前的一個晚班,我給一位阿姨測血壓,她說:「姑娘,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的核酸轉陰了,肺部CT也都吸收了,我應該快出院啦!」

她的好消息,讓我的開心又「+1」了。

戰疫,技術重要,心態同樣重要。本來這個世界,就不會每天都是晴空萬裡。新冠肺炎,就如同那不太好天氣的日子,總會過去。只要我們樂觀積極,就一定能互相攙扶支撐,走出陰霾,迎接陽光。

阿姨,恭喜您出院回家。待疫情全部散去,我們也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未來很美,我們一起攜手並進!

3月13日 武漢同濟醫院中法分院 陰

講述者:李繁 海南援鄂醫療隊隊員、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

今天,我上班的時間是15:00-21:00。穿好防護服隔離服進入隔離病房,剛準備交接班,隔離病房裡傳來對話:「電視遙控器在哪裡啦?病房找不到遙控器啦?」「哪個病房要遙控器啊,都在裡面呢」同濟醫院的護理老師說:「31床,31床他想看電視啦!」

我聽到後,整個人頓時蒙住了,這個消息太令人振奮啦!

我們的戰友啊,一位心外科大夫,為了救心臟病人命,自己感染倒下了。他的病情變化是我們每天最關心最牽掛的事情,我們天天鼓舞他,「加油!你可以的!你恢復得很好!」

我趕緊和武漢中心醫院的陳丹醫生直接走到31床跟前,他今天的狀態很好,看到我們進來,主動向我們招手示意打招呼,儘管身上的管道還那麼多,但是,經過治療,現在已經轉換呼吸模式用PS(氣管切開),VV-ECMO開始下調進入過度期,CRRT,尿管裡有些尿了。

看到這一場景,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想想之前剛進來病房時的那個昏迷狀態,我們還進行了一場大搶救。

此時我們每個人的淚水都情不自禁地湧了出來。接著陳丹醫生向他介紹我們,「這是海南來的醫生,他們很關心你,你要有信心啊!」他雙手做了感謝的手勢。

太客氣了,要知道你的一舉一動讓我們所有人的辛苦努力都值得了,我們堅信你一定可以順利康復出院的!相信你自己!加油!

疾病無情人有情,隔離疾病不隔離愛!哪怕希望渺茫我們也都不會放棄你們!

我們會在身旁守候竭盡全力救治你們!我們會堅持到最後,不離不棄!未來很美,我們一起攜手並進!戰友們加油!武漢加油!

沒有硝煙的戰場,見證永恆的愛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分工不同,並肩的戰友一起守護希望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期待美好的明天,見到英雄城的別樣風情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千裡逆行,為了所有病人都順利出院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來源:科技日報(王祝華 記者俞慧友 王延斌 雍黎 通訊員尹蕾 鄧磊 嚴麗 譚瑩整理)

編輯:嶽靚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抗疫一線醫護收到別樣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等我老了,我可以拿出來告訴我的孩子們:看,你媽媽當年有過這樣一段經歷,有過這樣一群家人!後面是一場座談會,大家都在講彼此的心情,聽聽葛慶崗隊長分享他的經歷,聽聽袁曉寧書記分享她的想法。我們暢所欲言,時而泣不成聲,時而開懷大笑,葛隊催著我們睡覺去,我們不捨得走,覺得還有好多好多話要說呢!
  • 你們是暗夜中的一束光,幫我們找到了回家的路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正如日記中所言,我們每個隊員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但看著一位位患者從重到輕再到痊癒回家,我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無論是凱旋者,還是堅守者,患者的這句話成為白衣天使們付出的溫暖註腳:「你們是暗夜中的一束光,幫我們找到了回家的路。」94歲的劉奶奶出院了!
  • 武漢,我們都想「讓」著你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來自西安的王老師60多歲,我們為他治療時,他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我在很多絕望的人臉上都看過同樣的空白。上次入倉我看到他嘴唇乾裂,就打了壺水,涼了後遞到他唇邊,「王爺爺喝點水吧!多喝水排毒養顏哦!」,我隨手幫他把夜壺倒掉……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溫暖。
  • 孩子,媽媽的日記是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這一個月,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間真愛和溫暖。一聲召喚舉國馳援,一副口罩砥礪前行。在援鄂期間,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一直支持和感動著我,捐獻的一批批物資,不管是對一線的我們還是對後方的家人,細緻體貼。加之湖北人民表現出來的穩定和感恩,患者的信任和肯定,讓我在這個遠離家鄉的地方,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 你們早日康復,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而我除了告訴她我會保護好自己外,不知道還能如何安慰,更何況今天還是三八國際婦女節。「溫醫生,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同事們的呼喊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節日前一天,我和醫院醫療隊的夥伴們精心策劃為女患者過了一次特別的節日,希望在沉悶的病房中給她們帶去絲絲溫暖,振奮她們的正氣。
  • 用一生承諾,用一世守護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就像喬傑院長說的,這是我政治生命的開始。短短半個小時,心潮澎湃。當我高舉右拳和大家一起宣讀入黨誓詞時,深刻體會到短短的八十個字是需要用生命去承諾,用一生一世去守護,「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當激動的心情逐漸平復之後,我更有信心和團隊一起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
  • 詩朗誦丨大愛無疆——致戰鬥在「抗疫」前線的白衣戰士
    白衣戰士聞風而動,率先響應黨中央的號令,紛紛向黨組織請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託,他(她)們告別父母子女,告別愛人親情,義無反顧地奔赴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全國各地的白衣戰士向武漢出發,向湖北挺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白衣戰士!五十多個日日夜夜,你們冒著生命危險守護著患者的生命。廢寢忘食,不辭勞苦。
  • 為國分憂,為民解難,才值得為自己點讚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國內疫情正逐步緩解,海外抗疫工作正有序推進,白衣戰士們的回憶與堅守,成為新的主題:他們有的人終於放下數十天緊繃的神經,回顧經歷、記錄感悟,發出「抗疫阻擊戰,我們贏了!」看著我們所在醫院對面高樓上,紅色醒目大字「中國必勝、武漢必勝」慢慢地褪去,我們知道,抗疫阻擊戰,我們贏了!因為太忙,我一直沒時間記錄自己的感受。
  • 抗疫日記丨唐都醫院女醫生:被武漢的點點滴滴溫暖感動著
    抗疫日記丨唐都醫院女醫生:被武漢的點點滴滴溫暖感動著 通訊員 孫乾 澎湃新聞記者 陳雷柱 2020-02-10 22:28
  • 馳援武漢,是送給爸爸最好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一天沒有帶手機,回來微信消息提醒已經是「99+」,和組織、家人、愛人、朋友、親人報個平安,開始了這一天的日記,我想這大概是每個抗戰隊員的日常吧。因為今天工作接觸了病人,所以自覺在房間內做自我隔離,從酒店向外看,武漢很美,就像18年前我們代表三院來武漢參加針刺傷全國大賽一樣,還是讓人覺得這是個充滿生命力的城市。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在眾多抗疫圖書中,為何《查醫生援鄂日記》能夠脫穎而出?在中國版協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建國認為,是因為這本書由查醫生獨自撰寫,一日不落,從記錄和邏輯兩個角度看,是非常完整的,在全國抗疫類圖書中是擔得起「唯一」這個詞,「日記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賴以拄其間』的脊梁。
  • 一線醫護日記(63)「我們是身披鎧甲的白衣戰士,是戰地綻放的鏗鏘...
    1583553407324_High.mp4   【一線醫護日記
  • 天使日記·我在戰「疫」一線丨當點點微光匯聚成星河
    劉祥是浙大邵逸夫醫院ICU護士也是浙江省支援湖北荊門醫療隊隊員來到荊門 他在日記裡寫下「希望我們能成為患者求生的一點微光」我們一起加油,你一定會好起來的。"我知道,其實這時候的鼓勵顯得很蒼白,但除此之外,我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麼。我握住阿姨的手,開始和她聊起了家裡的情況。她有一個15歲的孫子,我鼓勵她和孫子通通電話。電話接通後,阿姨依然在重複著「想回家」的字眼。那一頭的家人們不斷鼓勵她配合治療,早日康復回來,家裡都在等著她。
  • 企業抗疫|「抗疫完勝日,我兒歸家時!」——記一家民營醫療機構的...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導「抗疫完勝日,我兒歸家時!」2月19日,大連國際機場出發大廳,父母親手書十字,忍淚目送著女兒於甜甜踏上航班出徵武漢抗疫一線。一名「超齡」的內科主治醫生著急地說:「請一定把我帶上,我是內科主治醫生,也是中共黨員,在南方醫院曾任多年的應急醫療隊長,抗洪、汶川地震都有參與,只是稍超齡,身體槓槓滴,一定不會掉鏈子!」而家人們的支持,成為這些「白衣戰士」們背後最為柔軟但又堅定的力量。「武漢,我把媽媽借給你,請你保管好。」
  • 抗疫日記(三)書桓走的第四天……依萍……
    話說,書桓走的第三天,依萍在本子上寫,想他想他,還是想他。等到書桓走的第四天,依萍說本子寫不下了,我做個excel表格,你們自己往下拉吧。雖然才第四天,我和申先生的關係再次達到了最舒服的狀態。為什麼說再次呢?因為去年有好幾個月都是這樣的,有經驗了。
  • 查醫生日記:我在日記裡傾訴 感謝幕後英雄的分享
    是啊,從此武漢就是我們的第二故鄉,因為我們曾經為他「拼過命」。我們和金銀潭醫院生死與共,我們一起扛過來了。  拿上登機牌,進入安檢口,今天我享受了不一樣的待遇,不用摘下口罩,把身份證交過去,我問安檢:你能認出來嗎?回答:能,可以看眼睛。厲害啊,火眼金睛的能力。過安檢,我趕緊要把背包裡的水丟掉,安檢帥哥說,不用丟。今天的我們享受的是什麼待遇啊,我太激動了。
  • 我的溫暖日記
    本周五跟著菰娘一起讀日記!另外為了讓她感受到人情溫暖,我經常拉她一起參與我們村裡的一些志願工作,讓她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轉眼一年過去了,如今的她已慢慢接受,我在她的臉上也能看到久違的笑容了。希望我的努力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些第三位是貧困戶陳大姐家,一看見我她就熱情地迎上來說:「楊主任,多虧了你幫我們忙前忙後聯繫,現在我們家的漏水問題總算解決啦!」
  •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的「抗疫日記」
    3月17日8:22,記者如約收到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發來的「抗疫日記」。春節剛過,記者就通過微信聯繫採訪,但方勤說:「這幾天正吃勁,過幾天吧。」然而,這「勁兒」一直「吃」著,始終沒松下來。偶然間記者發現他在寫工作日記,於是約定,「我一直在線,想到什麼、得空兒就發給我幾句」,太忙、太累,就把自己的「抗疫日記」發過來。
  • 南京這對小夫妻「抗疫日記」書寫小家大愛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茸攝「能為武漢人民做點貢獻,這也是追尋我學醫時的初心,老婆,謝謝你的理解。」在抗疫的60多天時間裡,夫妻倆除了日常電話聯繫,還寫下一篇篇「抗疫日記」,藉助文字的力量關心對方、鼓舞對方。質樸的話語和真摯的情感,字裡行間的小家與大愛,讓無數人為之感動。近日,柯章敏家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 《生命擺渡人》致敬抗疫中的平凡英雄
    《生命擺渡人》講述的是武漢抗疫一線快遞小哥汪勇的故事,也是疫情期間千萬個平民英雄的故事。該書以汪勇的故事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真實的武漢,講述了武漢在疫情最嚴重時期經歷的苦難、付出的代價和英勇抗爭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