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看又中用:明代收藏家眼中插花的瓶

2020-12-16 騰訊網

明 仇英 林亭佳趣圖

人好拈弄花草,自古而然。古有屈原佩蘭,淵明採菊。而唐洛陽之牡丹,宋臨安之杏花,人無貴賤皆好之。至於採花入室,供養以專門的瓶樽,似自宋代才逐漸多見。而插花之有論著,至明代方踵繼問世。其名之最著者,當數高濂《瓶花三說》、張謙德《瓶花譜》和袁弘道《瓶史》。三家議論插花宜忌,格調高雅,廣為後人循法。然而人們對於三家著作,多著眼於所論花藝,而鮮有體會到其中其實蘊含著明代士大夫對於收藏的感悟與實踐。

琵琶記 明萬曆二十五年汪光華玩虎軒刻本

從《瓶花三說》、《瓶花譜》到《瓶史》,三家著述最大的共同點,是書名無不有一瓶字。可見在當時人們眼中,插花一藝,總是離不開與好瓶搭配。《瓶花譜》開篇即雲「凡插貯花,先須擇瓶」,《瓶史》「論花器」一節,亦云「養花,瓶亦須精良」。對花器的講究,是明代士大夫與前人最大的區別。他們所定義的花瓶,並不是單純的插花之瓶,共所列舉的,其實樣樣不離商周彝器和歷代的古窯器,在今日看來,每件都足以抵連城之價,即使在當時亦然。於是有人向高濂發出詰難,說道:「汝論僻矣,人無古瓶,必如所論,則花不可插耶?」高濂為此作了一番解釋:不然,餘所論者,收藏鑑家積集既廣,須用合宜,使器得雅稱雲耳。若以無所有者,則手執一枝,或採滿把,即插之水缽壁縫,謂非愛花人歟?何俟論瓶美惡?又何分於堂室二用乎哉?

明 仇英 蕉蔭結夏圖

高濂的答客問中,解釋了鮮花與古器物搭配並不是絕對的,即使是插花於水缽壁縫之上,也是可以自得其樂。而與他在《瓶花三說》中持論不同的是,他認為瓶花並不是單純為了欣賞芳草之美。如果只是賞花,大可遊賞於園林野外,何必再採擷入室,既然採擷入室,則必然要與其它的室內陳設搭配調和,追求整體「雅稱」的審美效果,所以「論瓶美惡」和「分堂室二用」就變得十分重要了。何況高濂還是以「收藏鑑家」的身份來議論插花,對於花瓶的選擇和擺放的場景自然是不能不講求備至了。

明 佚名 士人像

在此我們截取三家書中有關文房用瓶的文字先來看彼此是如何選擇供花之瓶的。首先是成書最早,收錄在高濂《遵生八箋》裡的《瓶花三說》,第一說「瓶花之宜」,寫道:若書齋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膽瓶、紙槌瓶、鵝頸瓶、花觚、高低三種八卦方瓶、茄袋瓶、各制小瓶、定窯花尊、花囊、四耳小定壺、細口扁肚壺、青東瓷小蓍草瓶、東漢壺、圓瓶、古龍泉蒲槌瓶、各窯壁瓶;次則古銅花觚、銅觶、小尊罍、方壺、素溫壺、扁壺,俱可插花;又如饒窯宣德年燒制花觚、花尊、密食罐、成窯嬌青蒜蒲小瓶、膽瓶、細花一枝瓶,方漢壺式者,亦可文房充玩。

高濂 遵生八箋 明萬曆雅尚齋刊本

稍後成書的張謙德《瓶花譜》首節即為《品瓶》,對於瓶式的描述更為細緻:凡插貯花,先須擇瓶:春冬用銅,秋夏用磁,因乎時也,堂廈宜大,書室宜小,因乎地也,貴磁銅,賤金銀,尚清雅也。忌有環,忌成對,像神祠也。口欲小而足欲厚,取其安穩而不洩氣也。大都瓶寧瘦毋過壯,寧小毋過大。極高者不可過一尺,得六七寸,四五寸瓶插貯,佳;若太小,則養花又不能久……尚古莫如銅器。窯則柴、汝最貴,而世絕無之。官、哥、宣、定為當今第一珍品,而龍泉、均州、章生、烏泥、成化等瓶,亦以次見重矣。瓷器以各式古壺、膽瓶、尊、觚、一枝瓶為書室中妙品。次則小蓍草瓶、紙槌瓶、圓素瓶、鵝頸壁瓶亦可供插花之用。

明或以前 吉州窯玳瑁釉梅瓶高18cm

袁弘道在《瓶史》中則如是說:嘗見江南人家所藏舊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謂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窯,細媚滋潤,皆花神之精舍也。大抵齋瓶宜矮而小,銅器如花觚、銅觶、尊罍、方漢壺、素溫壺、匾壺,窯器如紙槌、鵝頸、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須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

明末清初 仿官釉梅瓶高30.5cm

三家議論書齋所用之瓶,首先都要求小巧精緻,並以銅器、瓷器為尚。所謂書齋之瓶宜短小,張謙德給出了具體的尺寸「得六七寸,四五寸」,合今制13.6~23.8釐米左右。以三家都提到的瓷器花觚來看,如傳世及出土的明代官窯出戟花觚,無論青花還是仿鈞釉,大多在15~21釐米左右,而景鎮、德化、龍泉等民窯製作的花觚則約在15釐米上下。可見正好符合三家所說書齋花瓶宜「矮小」的尺寸。

廣東崇正2019秋拍拍品清 銅獸面紋花觚

高18.5cm

就銅器而言,三家都以商周青銅器作為首選。然而真正的吉金世所罕見,價格高昂,如張岱《夜航船》稱:「花觚入土千年,青綠徹骨,以細腰美人為第一,有全花、半花,花紋全身者身段瘦小,價至數百。」若幸得一品供花,袁氏目之為「花之金屋」。所以文中提到的青銅觚觶之屬,許多是宋代以來根據《宣和博古圖》款式製作的仿古作品。

歷代名瓷圖譜 多咀花囊

至於瓷瓶,三家大抵把前代瓷器中的精品羅列了一番,並都以宋代官窯、哥窯為首選,如高濂首選宋代官、哥二窯出品的花器,如膽瓶、紙槌瓶、花觚、小蓍草瓶,谷應泰《博物要覽》俱列為「官哥窯之上乘品」。至於特地提到的定窯花囊,《博物要覽》亦列為「定器上品」。至於古龍泉窯器,《博物要覽》稱其「土細質薄色甚蔥翠妙者與官哥窯爭豔」,故亦當時人所貴重。最近也要宣德、成化窯的觚尊瓶罐。這些傳世珍品,均非等閒之物,在明代都為大藏家所珍寶,如陳繼儒《妮古錄》記載他嘗造訪大藏家項德弘之宅,見到「官窯人面杯、哥窯一枝瓶、哥窯八角把杯,又哥窯乳爐」等,俱嘆為奇物。

南宋 龍泉窯青瓷紙槌瓶

像是紙槌瓶,為宋代常見官樣名品,從北宋汝窯、定窯,到南宋金元都有燒制,大都是直頸筒腹,敦厚樸實,其形制可見於同時代阿拉伯的玻璃器,是宋代海外貿易發達與伊斯蘭文化交流頻繁的見證。傳世的宋代紙槌瓶到了清代已極為名貴,深受乾隆皇帝喜愛,他不僅下令御器廠仿造,並曾在多隻傳世的紙槌瓶底鐫刻御製詩。

宋元 龍泉青瓷琮式瓶

又如三家都提到的小蓍草瓶,即今日稱作琮式瓶的方瓶。這類瓶子在南宋官窯和龍泉窯中已十分常見,器型來自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方身而圓口,明人稱之為蓍草瓶,根據署名項元汴編纂《歷代名瓷圖譜》正有一隻琮式瓶命名為「小蓍艸瓶」並說「小蓍草瓶,鑑家以為花器中款制上品,此瓶大小適中,以供硯頭插花最妙。」

歷代名瓷圖譜 小蓍草瓶

至於蒜蒲瓶,今日俗稱蒜頭瓶,瓶式來自漢代的銅器。後世窯器仿其形作花瓶,以明清兩代最流行。高濂以成化嬌青蒜蒲小瓶為最,《歷代名瓷圖譜》列有一隻「宋龍泉窯蒜囊溫壺」,說是因為瓶口小,注水不易洩氣,所以最適合插牡丹芍藥,且謂「此餘家燕几上常用之物」。

歷代名瓷圖譜 蒜蒲瓶

至於「細花一枝瓶」,高濂說可文房充玩,張謙德則稱為「書室中妙品」。所謂一枝不是指某一式樣,而是專指尺寸特別小巧、用來插小花一枝的文玩小瓶。《歷代名瓷圖譜》列有「宋龍泉窯一枝小瓶」,據描述「瓶不盈寸,而制度精工,釉色青翠,小品中之佳物也。」專門用來插魚子蘭、指甲花、茉莉諸品。清代康熙年間創燒的萊菔瓶、柳葉瓶亦多尺寸小巧,專供几案把玩,大概也是屬於明人一枝瓶影響下的產物。

歷代名瓷圖譜 一枝瓶

若不是精於鑑賞的藏家,很難這樣細緻地羅列歷代銅器瓷器的名品,不是曾經於几案上多番把玩對比過,也很難有論瓶之優劣的一番心得。像高濂和張謙德,都是晚明著名的收藏鑑賞家,在他們眼裡,插花一事,不得不與其好古的雅趣互相結合,於是瓶與花在他們倡導下,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清康熙 郎窯紅釉花觚高9.2cm

故仔細體會高濂「收藏鑑家積集既廣,須用合宜,使器得雅稱雲耳」這句話,可以想見明人是如何將大自然美好的事物,融入到自己的收藏生活當中,讓個人審美意識添加到古物之上,以達致他們對雅致生活的追求。這和清人收藏古物動輒言考據格古大為不同,晚明的士大夫熱衷收藏之餘而更像是在創作,利用古物來重新定義何謂精緻古雅的生活,而《瓶花三說》、《瓶花譜》、《瓶史》既是在議論插花,而也是在講述這收藏者和藏品相處的故事,不僅值得愛花之人參考,也值得今之收藏者細心玩味。

相關焦點

  • 《瓶花之美》:從文人案頭,到尋常百姓家的中國傳統插花初探
    圖片中正在插制的是碗花、盤花、瓶花今年4月上映的宋代大劇《清平樂》多次出現中式插花,其中第4集四位京城貴族名媛,插花會友閒談,更是讓網友在彈幕大嘆,「仿佛穿越到《知否》。」除了《花九錫》,還有許多關於瓶花的著作,都是關於花材要求的,比如張翊的「九品九命」,就把花分了九個等級,其中一品九命的花最高貴,九品一命的花最低下。明代張謙德寫《瓶花譜》,就借用了這個觀念。
  • 插花品鑑要素:器具與環境,趣談插花藝術下的意境美與現實的融合
    而作為花文化的衍生,插花在花藝術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作為插花的花器更是精美。在插花藝術上,我國文人對此愛此不疲,而這種插花藝術也是古代文學美感上的重要體系。在東漢、魏晉的供花,再到唐宋的瓶插花,明代對於插花藝術的品鑑和對花器的研究更是達到了高潮。
  • 明代:插畫藝術的文藝復興
    上行下效,這種風氣給予明代愛花者以傳統賞花方式的沉思空間,不倡奢靡遊樂,而重視花卉的精緻品味,這也由此成為左右明代花卉審美的指針。民間花事受宮廷政策影響至大,因此明代初期園林殊少著錄,直到中晚期的正德,嘉靖年間,政令鬆弛,崇尚奢靡,乃見營造風氣,相互激盪之餘發展頗為迅速。
  • 花道美學:插花書籍推薦
    明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堪稱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典籍的雙璧。《瓶花譜》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貯、滋養、事宜、花忌、護瓶等八節;《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擇水、宜稱、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賞、監戒等十二節。二者文字和觀點不乏重合處,但因循承續中各有千秋。本書附有專業學者校點、注釋、翻譯和點評,並配以精美插圖,圖文相得益彰。
  • 洋桔梗:插花是一種藝術
    洋桔梗株態典雅,色調清新淡雅用於點綴居室、陽臺或窗臺,呈現出清新高雅之感若剪下幾支紫色洋桔梗,配上白色的百合花,用於插花十分得體洋桔梗的花語是真誠不變的愛洋桔梗代表純潔、無邪 、漂亮、感動,富於感情插花藝術簡稱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的枝
  • 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插花?
    對插花這門藝術,理解最透徹,處理最高妙,審美最頂級的還是我們中國古代文人的傳統插花。插花,被歷代文人雅士,視作日常而又重要的事。中國的傳統插花,在一千多年的歷史傳承中,一直被約定俗成的總稱為」瓶花」。從許多古代的畫作詩詞當中,常常能看到瓶花的影子。
  • 袁宏道和他的《瓶史》
    插花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源於佛教的供花,始於南北朝,發展於唐宋。到了明代,插花藝術進入了鼎盛時期。特別是明代中、後期,文人墨客崇尚怡情養性,大量種植觀賞植物,以花會友,寄情於花木叢中。插花也再不限於點綴生活,而逐步走向學術性,有關插花的專著相繼問世,袁宏道的《瓶史》就是其中之一。袁宏道(1568—1610),明代公安縣人。字中郎,號石公。舉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萬曆二十三年(1595)謁選為吳縣令,聽政敏決,公庭鮮事。政暇與士大夫談文說詩,以風雅自命。已而解官去。萬曆二十六年(1598),始復就選,得京兆校官。越二年,補禮部儀制司主事,數月即請告歸。
  • 茶肆插花
    明袁宏道在《瓶史》一書中談到花與茶的關係說:「茗賞者上也」,主張烹茶插花、插花品茗,花茶交映,相得益彰,提升花藝的品味。在本會黃董事長永川著《中國茶花之道》一書中又說:「袁宏道之後,明代的張謙德、高濂、屠隆、文震亨、屠本畯乃至清代的乾隆及文人們均擅沏茶,書齋茶室無不插花而蔚為風氣。」
  • 《瓶花譜》說瓶
    「堂廈宜大,書室宜小」,因堂供之花和日常居室插花大為不同。「堂供」是一種特殊的插花形式,通常是在春節、端午、中秋等重要節慶時,於華堂廣廈之處所放置的瓶花,因具有象徵性和禮儀功能,故而插花風格典雅隆重、富麗堂皇,花器自然也要用貴重大氣的瓶器,方為相襯。
  • 插花藝術 | 獨享慢生活中的幸福質感
    掛件式插花花籃式插花在生活中常用到,最常見的是節日慶賀花籃,花籃式插花常用些花型較大的花材比如月季、牡丹、菊花、香石竹、石斛蘭等。木盒系列盆花式插花較瓶花的高度而言,屬於低矮型插花器皿,所以人的視角常看到的是俯視角度和正側面,所以插花時要尤為注意這些角度。瓶花
  • 插花,真美!
    漂亮的不得了,但是不曉得是如何完成的今天,就教你一些關於插花的乾貨認真看了,知識要撲面而來了 · 掛 件 式 插 花 · 從色系方面了解插花很簡單但還有從插花器皿方面了解插花的方法比如有瓶花/· 盆 花 式 插 花 ·盆花式插花較瓶花的高度而言屬於低矮型插花器皿
  • 「九宮臺上顯造化,玉淨瓶中錦簇生」:傳統插花藝術中的九文化
    「九」字自古為人們所喜愛,並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九」文化。可以說,在數字「九」的文化中,有著很大的奧秘,而其中「九宮」數理可以稱得上是奧秘中的奧秘。在插花藝術中「5」是計算插花比例的基礎,瓶高是5,枝長若為9,則9是5的1.8倍,若枝長為8,則8是5的1.6倍,這與按黃金比例計算的枝長是瓶高的1.5-2倍的理論非常吻合。洛書比例周邊對應的數值大小不一,充分的體現了中國不對稱均衡的審美習慣;而在洛書九宮圖中,任何經過5的直線,它們的「和」都是15,這裡又體現了和諧統一的整體觀。
  • 茶肆插花:官窯花器
    明袁宏道在《瓶史》一書中談到花與茶的關係說:「茗賞者上也」,主張烹茶插花、插花品茗,花茶交映,相得益彰,提升花藝的品味。在本會黃董事長永川著《中國茶花之道》一書中又說:「袁宏道之後,明代的張謙德、高濂、屠隆、文震亨、屠本畯乃至清代的乾隆及文人們均擅沏茶,書齋茶室無不插花而蔚為風氣。」
  • 「採薇專欄」未生流插花:花朵誕生之前,插花當下之境
    未生流插花,關聯明代《瓶史》2000年時,金文軍在濟南開了一家花店,後來又添加了瓷器和茶葉的經營。當茶器和茶成為主營品種後,他開始關注茶席花和茶席空間的設計。2015年,他偶然看到了川瀨敏郎的《一日一花》,特別喜歡裡面的花型,開始查閱資料,了解日本花道。
  • 鑑賞|從《金瓶梅詞話》看明代酒事中的世相百態
    因此之故,明代的飲酒通常仍是習慣熱飲。只是酒注自元代始已不再流行與溫碗合為一副,器中酒冷,可以爐火隨時燙熱,明人習稱為「盪」,有時候所謂「篩」,也是這樣的意思,如《詞話》第五十七回,西門慶又叫道:「開那麻姑酒兒盪來。」第三十五回,「把金華酒分付來安兒就在旁邊打開,用銅甑兒篩熱了拿來」。又第四十六回書童兒道:「小的火盆上篩酒來,扒倒了錫瓶裡酒了。」
  • 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插花需要花與瓶搭配和諧,大瓶插花,忌諱過度修飾,只要率性隨意,自然流暢;小瓶插花則瘦巧,不宜繁雜,插一枝必得一枝獨秀,插兩枝則兩相喝和。譯文:插花大都講究花與瓶相稱,必須讓花稍稍高於瓶。假如瓶高一尺,則花離出瓶口一尺三四寸;瓶高六七寸,則花離出瓶口八九寸,這樣才好。忌諱花出瓶口太高,太高則瓶易倒;也忌諱花出瓶口太低,太低則失去雅趣。
  • 可口可樂弧形瓶——海玻璃收藏家們的新寵
    看著這塊拇指大小,經過大自然天然打磨的弧形瓶碎片,拉莫特愛不釋手。作為一名海玻璃收藏家,拉莫特曾出過一本彩圖集,名為《純淨的海玻璃》(Pure Sea Glass),專門介紹如何找尋和收集海玻璃。而作為一位珠寶設計師,他的妻子南希也時常將海玻璃運用到她的設計中。不過這次拉莫特並不打算將這塊玻璃送給妻子, 而是決定自己珍藏它。「我不希望它在我妻子那裡成為其他寶石的襯託。」拉莫特開玩笑地說道。這塊玻璃現在和許多其他珍寶一起陳列在定製櫥窗裡,它們都是拉莫特夫婦在過去十年中找到的——比如一塊完美打磨的警示燈邊緣碎片,一個帶有薰衣草香的光滑古董香水瓶塞,一個可能屬於百年老壇蓋子的小熊頭形黃色玻璃鈕。
  • 插花筆記|瓶花直立,曲曲折折的茴香花
    茴香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材,茴香的嫩葉可以做餡料,成熟的果實可以做香料。這種傘狀的花就是茴香開的花,也非常美,可以當花材。今天的作品是瓶花直立型。▼ ▲  花型 | 瓶花直立型  茴香花是一種散狀花材,莖直立,有分支;復傘形花序,傘輻8-20個,不等長;開的黃色花朵很小巧可愛。
  • 中日花道家眼中的東西方插花||花道美學
    笹岡隆甫,「未生流笹岡」三代家元,著有《花道》一書,書中,作者從一名花道家和傳統文化守護者的視角出發,探討了日本花道的歷史、傳承、流派、花型的演變、東西方差異、插花的習俗理念和基本技巧、插花與四季、插花與日本傳統文化的關係,以及傳統的傳承困境與新思路等問題。
  • 插花學習丨插花中的花材選擇及養護知識~
    哪些材料可用於插花?只要具備觀賞價值,能水養持久或本身較乾燥,不需水養也能觀賞較長時間的,都可以剪切下來用於插花。當然,插花的材料不止限於活的植物材料,有時某些枯枝及幹的花序,果序等也具有美麗的形態和色澤,同樣可以插花,此外,各種各樣的蔬菜和水果也可以作為素材像石榴、葡萄、蘋果、南瓜、茄子等都可用來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