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電梯就壞了,現在都12月了還沒修,我們單元58戶人每天出出進進都要爬樓梯。」10日,家住省城四季花園3號樓西單元的一位業主說。
小區物業濟南市龍泉物業管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電梯至今未修是因為每戶要平攤的電梯維修費還沒收齊。目前物業正在給沒交錢的住戶做工作,只要收齊費用就會立即維修。
見習記者 韓笑
77歲老人腿腳不好天天爬6樓
10日下午,記者來到四季花園小區。四季花園住宅樓都是小高層,樓高為十一層,出現故障的是小區3號樓西單元和7號樓西單元的兩部電梯。
在3號樓西單元門口,有小區物業張貼的電梯維修公示,公示上寫著:「自1999年安裝使用至今,3號樓西單元電梯電路板老化導致多次維修,目前已不能修復,只能更換控制系統。需58戶分攤費用,每戶為1273.3元。」落款時間為2013年9月2日。
「我今年77歲了,腿上也有點老毛病,這幾個月來每天都要爬六樓,有時手裡還拎著東西,身體真是吃不消。住10樓、11樓的比我更遭罪。」在3號樓西單元的樓梯間,一位老人正在爬樓梯回家,她停下來揉著自己的腿向記者說道。
「我們家為了進出方便,早在9月就把維修費交上了,但是因為別家的維修費還沒交齊,到現在也沒用上電梯。」7號樓西單元的一位姓張的女士說,「我們單元二樓和三樓的幾戶都沒交錢,他們的說法是之前就沒用過電梯,所以沒必要出這個錢。」
每戶攤千餘元維修費,不少用戶不想交
負責小區物業服務的龍泉物業工作人員介紹,小區是1999年建好的,當時還沒有交住房維修資金的概念。「沒交這個錢就等於房子沒有了養老保險,比如遇到電梯壞了需要花錢維修,就只能由業主自己出錢了。」這位工作人員說。
物業主任夏俊國說:「正常的電梯使用壽命也就是十多年,這個小區的電梯從1999年開始,已經用了14年了,接近老齡化了。2011年時,6號樓的電梯就壞過,現在3號樓西單元和7號樓西單元的也壞了。」
「按照特種設備原廠負責的原則,電梯的原廠家——上海臺菱電梯有限公司負責對電梯進行維修。我們的維修人員和臺菱電梯的工作人員溝通後,確定了需要改造的項目和報價。這些情況也向小區居民說明過。」龍泉物業工作人員向記者出示了一份電梯改造報價單,上面列出了包括電梯一體化控制櫃、轎頂通信板等29項改造項目共計73849元。
9月就通知住戶交錢,怎麼到了12月還沒有修呢?「有一半業主遲遲不交錢。」夏俊國說,「目前,7號樓的40戶交了22戶,3號樓的58戶交了大概25戶。」
龍泉物業表示,他們一直在給沒交錢的住戶做工作,督促儘快把錢交上。「日常收取的物業費並不包括電梯改造的費用,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只有湊夠這7萬塊,才能對電梯進行維修改造。」夏俊國說。
房管局:老小區無維修金,只能靠平攤
「2002年底,濟南開始向商品房收取住房維修資金,是由開發商代收代繳。2007年3月以來,濟南調整住房維修資金繳存方式,開發商不再代收,而是由市民直接交款,不交這筆維修資金就辦不出房產證。」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資金使用管理科潘科長介紹。
也就是說,2002年前建成的小區沒有收過住房維修資金。「在濟南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這些小區的電梯等公用設備的維修費就要住戶自己協商解決了。」潘科長說,「這些小區可以通過召開業主大會的形式,徵得全體業主的同意,補交這部分錢,由房管局來統一管理。但這要看個人的意願,並不是強制補收的。」
據了解,住房維修資金按照帶電梯的住戶每平方米120元、不帶電梯的住戶每平米60元的標準收取。
隱患:不少小區電梯年齡已超15年
採訪中龍泉物業主任夏俊國說,運行14年後,下一步小區內7座樓的電梯都面臨著老化問題,該進行大修了。
而讓居民發愁的,不只是維修的費用問題,即便還在使用,在經常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大家的安全怎麼保證?「這些電梯是不是到使用年限了,該不該報廢更換啊?」一位居民發出這樣的疑問。
據了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濟南安裝電梯的高層建築逐漸增多,現在不少電梯已經使用超過15年,電梯開始老化。
老小區的電梯維修更換問題在濟南甚至全國普遍存在。目前上海各類電梯保有量已近16萬臺,居世界城市之首,其中近1.5萬臺使用年限已超過10年。今年10月底,上海部分區縣的電梯已開展風險評估試點,分別有117臺、86臺和375臺得到更新、改造和大修。
就此問題,記者也諮詢了濟南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該局科技處一工作人員表示,國家並無電梯使用年限和整機報廢的強制性規定。將電梯使用年限作為報廢電梯的標準,是不科學的,具體要看電梯的使用和保養情況。
目前,絕大多數電梯是建議更換零件繼續使用。「因為濟南的高層建築相對而言較『年輕』,電梯使用年限短,我們遇到的電梯老化需要報廢的情況不多。」濟南市質監部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