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春捂秋凍」,
如何穿衣才合適?
① 為什麼秋季溫差大
② 「秋凍」靠不靠譜
③ 「洋蔥式穿衣法」的小技巧
今天就以這三點來進行介紹,
大家準備出遊穿搭時可以參考哦。
為什麼秋季溫差大
秋分節氣過後,隨著太陽位置南移,夜長晝短,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能減少,影響我國的北方冷空氣活動加強,氣溫下降較快。暴雨、大雨出現的機會減小,但降水日數卻減少得不明顯。「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因為秋雨往往是冷空氣活動的結果,所以隨著一股股冷空氣的入侵,氣溫會越來越低。
秋季晝夜溫差大,這主要跟秋天冷空氣活動頻繁以及輻射降溫偏多有關。夏天的夜晚,不僅氣溫高,而且雲量大,空氣溼度大,延緩了氣溫驟然下降的幅度。進入秋季後,北風的勢力逐漸加強,冷空氣的活動頻繁。同時秋天雲量較少,由於沒有雲層的保溫作用,地面的熱量容易散失,夜晚氣溫下降明顯。白天時間縮短,日照時數日趨減少,而夜晚的延長,地表散發的熱量增多,因此夜晚的降溫比夏季更為明顯。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天氣也有差異。像是東北地區到了夜晚要穿件厚外套來保暖了,華北地區白天時還會有點熱而晚上有點涼,江浙滬一帶降雨頻繁,而華南地區還沒有告別夏天。要是假期跨省旅遊,可要先了解一下目的地那邊的天氣,才好安排行程。
「秋凍」靠不靠譜
入秋後,許多人不太重視保暖,盲目「秋凍」。其實,如何「凍」得合理、「凍」得適度、「凍」得健康,大有學問。
適當「秋凍」有好處。"秋凍"可以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地過渡到秋涼,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抗寒能力,這樣的防寒鍛鍊能提高人體的抗禦機能,從而激發機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環境,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發生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
初秋,日夜溫差變化還不是很大,是開始"秋凍"的最佳時期,最適合耐寒鍛鍊,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此時無須急忙加衣,適當"凍一凍"無妨,但在夜間睡覺時要適當蓋些被子,以免受涼。
在日夜溫差變化較大的晚秋,切勿盲目「秋凍」!此時,強冷空氣不斷入侵,氣溫驟降,氣溫變化幅度大,不能一味強求"秋凍",否則不但對健康無益反而會引發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此時要適當增減衣服,以防感冒。
「秋凍」並非人人適宜。部分老年人和孩子免疫力低、禦寒能力弱,遇冷容易誘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應注意氣溫變化而適當增加衣服。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不宜 「秋凍」,尤其是患有哮喘、冠心病、高血壓者,寒冷刺激會導致舊病復發,出現哮喘、心絞痛、心肌梗塞和中風等。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凍"得適度。
"秋凍"不僅是停留在穿衣上,適當的活動鍛鍊對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極有好處。不過戶外鍛鍊出汗了可要千萬注意保暖,避免一熱一冷,不要著涼感冒。
「洋蔥式穿衣法」的小技巧
在日夜溫差大的地方遊玩,可以嘗試「洋蔥式穿衣法」。
顧名思義,就是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穿衣服。「洋蔥式穿衣法」不僅適合出遊時每天重複搭配,讓造型呈現多層次、混搭的效果,也能視場合與溫度隨時穿脫,讓你即使整天在戶外也不用擔心早晚溫差大或突然變天而受凍感冒。
貼近身體的是排汗層,其作用是調節體溫,保持身體的舒適乾爽,例如薄款襯衫、長袖T恤;排汗層的外面是保暖層,主要的作用是保暖、透氣,例如馬甲、針織衫;最外面是防風防雨層,例如衝鋒衣、風衣。
如果你沒有出遊在家宅著,
不妨趁這個假期,
收拾一下秋天的衣櫃吧。
來源:中國氣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