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arry
主打青春,是一汽-大眾對探歌的定位。在發布會現場,一汽-大眾已經俯身融入到年輕的消費者群體中,年輕人喜歡的元素目不暇接,甚至連領導的講話與車型介紹都變得簡潔幹練,現場氣氛輕鬆明快。
在探歌上市發布會現場,一汽-大眾再次闡述了三年五款SUV的戰略規劃:從2018年開始未來的三年時間裡,一汽-大眾要推出5款SUV車型,其產品將涵蓋小型SUV市場、緊湊級SUV市場、中型以及中大型SUV市場。此外,在今年一汽-大眾除了推出探歌車型之外,還將在下半年推出定位於中型高端的SUV。
可以說2018年是一汽-大眾的SUV元年,其品牌戰略上終迎來了SUV車型的布局。那麼,晚到的探歌還能助力一汽-大眾在SUV市場分得一杯羹嗎?
單從價格上看,探歌13.98萬元的起售價並不低,頂配車型甚至突破了20萬元大關。相比同級競品車型,XR-V、逍客、繽智以及領克02的售價區間都在12-19萬元之間。不過,進入中國市場將近30年,一汽-大眾最大的優勢就是了解中國,知道中國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價位的SUV消費者並不會糾結髮動機的熱效率是35%還是40%,也不會關心每公裡的二氧化碳排放是121克還是173克,所以一臺成熟穩定的EA211 1.4T發動機遠比一臺對油品要求更高的1.5T或更費油的2.0T更合適。
有人會說探歌身處20萬元以下大眾消費市場,1-2萬元的價格差,其實非常巨大,所以優勢不足。關於這一點,大眾的一系列車型早就開啟了先河:定價在8.29-15.34萬元的朗逸,在車身尺寸上的同級對手是雪佛蘭科魯茲、福特福克斯,在價格上,朗逸比科魯茲與福克斯高出了近5000元。定位於中級車的帕薩特,售價18.99-30.39萬元,帕薩特的同級競品車型是凱美瑞、雅閣。但在價格上,凱美瑞、雅閣比起帕薩特則低了近1萬元。因此,對於大眾來說,價高是非常明顯的,但銷量上,朗逸是緊湊型轎車市場的銷冠,帕薩特是中級車市場的銷冠。
換句話說,如果把上述大眾「品牌影響力」與「消費者認知度」帶入其中,不難發現,大眾的價格堅守戰略,就是「大眾」這塊金字招牌。只要看一看轎車銷量排行榜你就能發現,前十名中一汽-大眾佔了四款,在10-20萬元的價格區間內,消費者對於大眾的鐘愛可以稱得上「信仰」了。
上述的觀點,是探歌在價格上的定位完全按照了大眾之前的模式「照本宣科」。不用過多的去糾結能否走量,是否合理。據了解,探歌在佛山工廠7月產量為10890輛,可見一汽-大眾為其上市後銷量相當有信心,所以我們要看的是這款針對年輕消費者的車,是否能夠在配置上真正「俘獲」消費者的心。
探歌全系共推出了8款車型,分別是200TSI手動擋車型一款,230TSI兩驅車型兩款,280TSI兩驅車型三款,280TSI四驅車型兩款。全系標配車頂行李架、後泊車雷達、胎壓監測、大面積底盤保護、自動駐車、電子手剎、LED日行燈及LED尾燈等裝備。作為一款面向年輕人的SUV,探歌也沒有那麼「大眾」,總還是有些符合年輕人個性需求的地方:彩色輪轂、雙色車頂、彩色內飾以及Beats音響等等。當然,這些並不「大眾」的需求,探歌都是選裝的,豐儉由人。
不過在最低配版本上,全系只有入門版是前麥弗遜、後縱向拖曳臂式後懸掛,其餘均為前後獨立懸掛。安全配置以及倒車雷達、倒車影像等實用配置也都沒有在配置表中出現。按照大眾之前的「套路」,這款車型在市面存在的可能性少之又少。於是,能入手的車型便提升到了15.38萬起。
可以看出,探歌的主銷車型是1.4T發動機車型,230TSI車型的低功率調校標定為131馬力,280TSI高功率調校標定為150馬力,均配以7速雙離合變速箱(兩驅車型為乾濕,四驅車型車型則為大眾最新的DQ381溼式)。這款發動機已經廣泛使用在大眾高爾夫、速騰等車型上。
要值得一提的是頂配車型上搭載的四驅系統,這套來自第五代瀚德的全時四驅系統核心為前後軸中央的電控多片離合器式限滑差速器,輪間則依靠電子限滑控制,正常行駛時前後軸動力分配比為90:10,這套四驅系統存在的意義不僅在於提升日常駕駛的穩定性,鎖止能力較強的中央限滑差速器以及輪間限滑能夠在極端路況迅速介入,再結合擋把後方的路況模式調節旋鈕,針對中輕度越野路面均有著可靠的通過性。無論比之於當紅的C-HR奕澤、逍客,探歌的動力、操控都有著明確的優勢。
在進入國內後,探歌在內外設計上和海外的T-Roc保持了高度一致,不過在尺寸上卻有著明顯的變化,國產後的探歌相比海外的T-Roc在長度,高度和軸距上分別有著84毫米,9毫米和77毫米的加長,這也使得在國外定位於小型SUV的T-Roc在國產後一躍成為了一輛標準的緊湊型SUV,尤其是在加長軸距後,2680毫米的軸距尺寸已經明顯超過了C-HR、XR-V、繽智等傳統意義上的合資小型SUV。
總的來說,面對市場上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探歌的競爭優勢還是比較明確的:比傳統緊湊級SUV更加年輕時尚,比新晉小型SUV更加寬敞實用,比入門級緊湊SUV技術更先進,比自主品牌更有品牌優勢。總之,大眾車型注重的「均衡」或許會成為吸引主流年輕消費者購買的最佳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