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住宿、會員權益、家政服務、線上辦公、知識付費、尋醫問藥……國家發改委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到「線上服務消費新模式」時表示,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聯合上百萬家線下門店資源,提供線上線下同價同質量服務;同時,積極推動線下服務向「數位化」轉型,探索新的服務消費模式,不斷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可以說,線下服務消費的「觸網」升級,逐步縮小了線上、線下的體驗差距。
某平臺數據顯示,在剛過去的電商購物節,服務消費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133%,訂單同比增長94%,家電清洗訂單同比增長224%、手機維修訂單同比增長136%、衣物洗護訂單環比增長562%。
服務消費「觸網」 擴容
上網除了購物,消費者還喜歡上了買「服務」。一家主營清洗保潔類服務的網店負責人告訴消費日報記者,該店清洗保潔類的服務已經預約到了明年春節。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消費者程佳銘說:「由於工作原因,每天時間都很緊張,所以每個星期,我都會在網上的家政平臺上找小時工來幫我打掃、整理、收納。他們真的很專業,一個小時的工作內容可能我要花一整天去完成。此外,以往很多只有去實體店才有的服務,現在網上也可以享受了。」
正如他所說,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線下服務消費向線上拓展的步伐,數位技術與服務消費的融合催生了新的消費模式,進一步釋放服務消費潛力。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性消費支出佔比已達到45.9%。業內人士認為,數位技術的成熟加之疫情防控的需要使線上服務消費出現爆發式增長,甚至開始反哺線下服務消費。未來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會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增長的雙引擎。
服務消費體驗升級
線上服務消費使消費者的生活更加網絡化、數位化,也倒逼本地服務生活領域的供給端加速轉型,進而推動線下服務在經營方式和業態上不斷創新發展。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消費者劉寅峰告訴記者,自從使用了某平臺的「小時達」服務之後,他每周省下了大量的採購時間。拿出手機,點開APP,選擇要購買的商品付款,一個小時內,商品就送到了家裡。「配送費並不高,只相當於平時點外賣的配送費,服務很好,送得快,消費體驗比自己去逛超市好太多了。」
給消費者帶來良好消費體驗的也遠不止快遞送達服務,「網際網路+醫療」讓患者通過手機APP即可辦理預約掛號、就診、繳費、在線診療、複診、病情諮詢等全部診療服務手續,在某電商平臺,網際網路醫院累計在線問診量同比增長6倍,數字的增長就是消費者給出的無形「好評」。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劉暉對記者表示: 「我們可以看到,消費者更加理性化,他們不是不願意為商品掏錢,而是會衡量商品本身的品質及後續附加服務是否值得消費,我們認為這是中國消費者走向成熟,以及中國消費市場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誌。」
政策加碼助力服務消費持續升級
專家認為,與線下市場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各佔據「半壁江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線上市場服務消費表現還不夠搶眼。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中國線上經濟快速發展,其中實物消費網上銷售是相對的「長板」,而服務消費網上銷售仍是相對的「短板」,其佔比不到20%,仍有較大拓展和提升空間。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指出,當前線上服務消費市場整體上還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線上服務消費市場需求巨大,但由於供給能力不足,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供給端在規模、質量和結構等方面還難以與需求相匹配。
近日,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按照著力夯實內需特別是消費提質升級的基礎,進一步提升供給動力、增強創新動力、加大改革動力的總體思路,提出了19條擴內需促銷費的務實舉措。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順應服務消費升級的趨勢,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出臺促進服務消費的新舉措,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數字智慧文旅、在線教育培訓、智能體育等服務消費新模式,引導傳統服務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進一步釋放服務消費潛力。」
文|本報實習記者 解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