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就算自己有了穩定的工作,有了還不錯的收入,但是每當買一些稍微貴一點的東西,心中就會覺得無比的虧欠家人,買東西本來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是我們每次卻覺得心裡很愧疚。
現在的大學生,對於生活費,有很多大學生都不願意和家裡要錢,好像覺得不應該要,寧願餓著也不願意主動要錢。就是覺得心底裡有種負罪感父母一邊又會覺得:花我的錢為什麼讓我主動?
因為窮,限制了一個人太多了。不敢談戀愛,不敢逛街。有了錢首先想著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父母那句「我砸鍋賣鐵供你讀書」。不知道影響了多少人。自己可能去麵館吃碗麵都會考慮:自己這一碗麵的錢夠買一家人吃的麵條了。愧疚感油然而生。畏手畏腳,做什麼都要和一種無形的尺度丈量一下,有錢卻不好花。更可悲的是父母認為這是一種正確的思想,並且更加熱衷於自己的「哭窮教育」。
有個小男孩因為丟了一張五元的車票,被打的嚎啕大哭,當別人問她的母親時,他母親說:我沒有錢買車票了。當周圍人了解了她的家庭情況時,才知道,她每個月都入不敷出。雖然很同情他,但是孩子因此心靈上受到的傷害也讓人深思。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因為五元的一張車票被打成這樣。從此他面對金錢將是一種什麼態度和看法?
一個成年人小的時候最缺什麼,他長大後就最愛什麼。《人民的名義》中趙德漢。他對於貪汙的錢不敢花,卻記得精準的數額。他說自己窮怕了。對於經濟的缺乏,是他成為貪官的誘因之一。
窮,就像一種會遺傳的基因病。父母沒有幫助孩子,那麼這種基因病就會伴隨孩子一生。窮盡一生都在追逐金錢。愛沒錢更可怕的,就是這種窮的基因了吧,這種刻在骨子裡的基因。不論孩子願不願意繼承,都將伴隨一生。可就是這樣,往往上一代人向他的孩子哭窮,他的孩子沒有辦法,只能向自己的下一代繼續哭窮,就此成了一個死循環。
別人看不起自己沒什麼,但是自己一定不能看不起自己。一個人內心的富有與貧窮,並不是由物質決定的,而是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身為父母,應該把愛留給孩子,而不是束縛。你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有愛的環境,讓她成長為一個有愛的人。總是對孩子哭窮,並不能給孩子培養一個好的價值觀,哭窮,只能讓孩子步入那個死循環。so,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學著改變吧。
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