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中國最特殊的一點,就是已經喪失了百年的貴族精神

2020-12-12 騰訊網

想來我們都知道,當今的中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發達且開放,急劇新時代的思想,緊跟著潮流,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的歷史文化,深厚的傳統思想沒有讓中國人停下了腳步,反而是在保留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時候,將中國推向新時代的一個高度。

在中國得古代,我們從影視劇中有了解到,古代中國是一個封建制度的國家,對於皇室血脈貴族精神等都十分的看中,但是在如今的中國,卻完全沒有了這種現場,曾有英國友人人表示:中國最特殊的一點,就是已經喪失了百年的貴族精神。

中國人如今有貴族精神嗎?答案是沒有,在百年前的那場辛亥革命就結束了,結束了封建王朝,引來的新思想與文化,沒有了等級之分,直到現在的中國,人人生而平等,每個公民都有應有的權利,都有機會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然而反觀現在的一些國家,例如英國、印度或者是泰國等國家,在貴族精神上面是發揮的淋漓盡致,在長時間的發展以來,英國與泰國至今保留著皇室貴族,有些人出生就被賦予了使命,一出生就是別人奮鬥十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

貴族精神刻進了這些人的根子裡,寧願花費不菲的價格品品下午茶,卻不願接受如今新時代的潮流飲品,願意花費天價購買一隻天價手錶,也看不起如今科技的結晶智能手錶,這難道就是正確的貴族精神嗎?

中華民族是一個很特殊的民族,56個民族和睦相處,沒有任何階級貴族可言,其樂融融就是一個大家庭,中國人擯棄了貴族精神,成為了一個人人平等的過國家,這就是中國精神,對此各位讀者們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囚徒的貴族精神]
    現如今,中國的許多有錢人把孩子送到英國上貴族學校,希望他們畢業後也能成為貴族,但當他們發現即使是英國最好的學校----伊頓公學的學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訓練。甚至比平民學校的學生還要苦時。他們怎麼也弄不明白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貴族精神究竟有何聯繫。
  • 再讀貴族精神
    當西方的貴族社會轉入到平民社會之後,資產階級並沒有掀起否定、批判貴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貴族學校去學習,買貴族的紋飾、徽章,買貴族的頭銜,想全方位繼承貴族的衣缽。我國著名報人儲安平在《英國採風錄》中說過,英國的貴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續至今,是因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英國的老百姓普遍認為,貴族精神代表了一種尊嚴,一種高超的品行。
  • 《詩經小雅鶴鳴》中國的貴族精神
    「蘀」者柘木也,是做車的良材,用來比喻這裡的人是國之良材。第二段的「轂」就是輪轂,比喻這些棟梁之材是推動國家/社會進步的力量。「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棟梁之材都非常熱愛學習,不思想狹隘,更不排斥其他地方的知識,國外的知識經過琢磨,研究透了也可以為我所用!
  • 田樸珺只知道英國的貴族,卻不懂中國的貴族
    「王的女人」田樸珺曾經發表一篇《三代人才能培養一個貴族》現在上了網絡的熱搜,田樸珺大談貴族文化,並將國外的貴族文化與中國當下進行對比,指出中國沒有貴族文化,缺少禮儀教育,一時間,激起千層浪,更是被大眾群嘲。
  • 淺析中世紀後英國貴族精神——邁開走向現代文明的步伐
    中世紀之後的英國,英國人所生存的社會形態是一種金字塔的結構,頂端為國王,下層則為貴族、鄉紳、市民、工農等等。英國社會的等級觀念深深的影響他們的生活。英國人對於等級觀念也是非常看重的,英國人在很多的公共場合很少閒聊,唯恐因為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流而失去了自己的身份。
  • 貴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養,社會擔當,自由靈魂
    精神的貴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貴族。貴族精神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現如今,中國的許多有錢人把孩子送到英國上貴族學校,希望他們畢業後也能成為貴族,但當他們發現即使是英國最好的學校——伊頓公學的學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訓練。甚至比平民學校的學生還要苦時。
  • 從《唐頓莊園》中的英國貴族婚姻觀,看英國貴族歷史文化
    該劇圍繞格蘭瑟姆伯爵為莊園尋找繼承人為主線展開故事,逐步展現了英國傳統貴族奢侈的生活,等級分明的尊卑地位以及在新時代新思潮下所面臨的的選擇。  本劇最為人所稱道的點就在於它完美還原了那個時代英國貴族的婚姻情況、思想變化。今天我們就通過其中所展現的三段婚姻關係來聊聊英國貴族的歷史文化發展。
  • 英國百年貴族名媛,被稱為「英國卡戴珊」,只因造型太出格?
    提起這部影視劇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在劇中對於英國貴族精緻生活的描述,雖然說藝術往往高於生活,但是其實現實中真的有「唐頓三姐妹」式的貴族名媛存在,而她們所過得生活也真的就如同影視劇中那樣華麗精緻,她們就是拉特蘭公爵家的「曼納斯三姐妹」。
  • 英國貴族真的是「一戰」打光了嗎?
    但是這次不一樣了,還沒等看到敵人,子彈就如雨點般一樣從天而擊,直接把走在最前邊的那批人給幹掉了。這一點大家可能理解不了,按理說步槍應該是直射啊,子彈怎麼還從天上下來了?這就是「一戰」特色。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戰爭開始的時候,軍官還跟以往一樣,延續「古典戰爭」的精神,繼續奇裝異服,走在隊列前邊。每次突如其來一波彈雨,經常把走在最前邊的人打個精光,軍官也就沒了。雙方對衝也一樣,軍官繼續按照慣例走前邊。
  • 英國的貴族等級全普及
    中國很多豪門人士都會特意把孩子送到英國的私立學校,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真正的貴族。大家可能對子爵不是很熟悉,電視劇裡也很少說哪個哪個子爵對吧……那麼委媛就告訴你,那個說出「知識就是力量」的「法國就是培根」,啊別鬧,是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就是子爵。子爵帽子上有兩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銀環,飾有6個銀球。
  • 中國貴族精神:君子理想
    君子理想中的精神貴族要從中國傳統的貴族精神中汲取營養,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中國貴族精神的來龍去脈。總體來講,中國的貴族精神是一個文化下移的大趨勢。中國的貴族精神成形於西周貴族時代—封建分封制時代,以周禮為主要載體。剛才提到的先秦戰爭軼事,就是戰場上的「君子」遵循當時的戰爭禮所為。
  • 英國貴族怒斥:這種高端奢華上檔次的儀式感,在中國卻隨處可見?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國家,在很多文化習俗方面都發展了幾千年的時間,而且中國更是一個低調又注重傳統的國家,就像是今天要講的中國與英國的其中一個文化差異,英國貴族怒斥:這種高端奢華上檔次的儀式感,在中國卻隨處可見?究竟是啥文化差異這麼大?
  • 在這個貴族銷聲匿跡的時代,法國「名門之後」眼中的「貴族精神」
    英國女王、赫魯雪夫都造訪過家族紡織廠許茗和蒂埃裡結識於巴黎的一個藝術沙龍,在偶然拜訪蒂埃裡家的時候,許茗感到十分驚訝,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人,蒂埃裡居然花了幾十年時間來撰寫他的家譜,並連同法國北部的貴族家族歷史一併串聯起來做成書籍和網站。「在沒有任何報酬和任何名利的情況下,這種執著在別的人身上絕少見到。」
  • 貴族精神耀西方,春秋大義今何在?
    跟我們這裡恰恰相反,同時期前後幾百年,人家那邊是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全都是強秦一樣的強大帝國,動不動地中海就變成了人家帝國的內湖,那邊前期沒有我們這春秋戰國那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時間持續到羅馬帝國崩潰,雖然還有拜佔庭帝國說自己是羅馬帝國後裔,但也已經是強弩之末,歐洲陷入了黑暗的中世紀。
  • 從貴族運動到貴族精神
    」是令人神往尊崇又神秘若離的存在,它意味著一種歷史文化傳統,標榜著一種行為、價值準則,同時,也是一種蘊含「貴族精神」的高端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通過別具格調的各式貴族運動得以彰顯。如今,「貴族生活」不再是可望不可即,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各式貴族運動,體驗高雅生活方式,成為當今時代所定義的「貴族」。 眾多貴族運動中,「馬術」以天生優雅的氣質與靈性巧思的技藝,自成一幟。起源於英國的現代馬術,從16世紀開始在歐洲大陸的王室和貴族階級中流行,只有真正的貴族才能夠進行這項運動。
  • 什麼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一 對於貴族精神,中國人已經很陌生了。雖然現在許多別墅小區,都起名「貴族苑」「貴族莊園」「傲城尊邸」之類;雖然今天的中國人開始崇尚所謂「貴族」生活,但是很不幸,大部分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開賓利車、打高爾夫,就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 英國Pulse鉑世,從未遺失的貴族精神
    (原標題:英國Pulse鉑世,從未遺失的貴族精神) 英國Pulse
  • 英國王子拒見川普:真正的貴族精神,懂得優雅的說「不」!
    但推特上一個叫Julie的網友發現,其實英國女王只用了三枚胸針,便暗搓搓的懟了川普,只是一般人發現不了罷了。05真正的精神貴族懂得優雅的說「不」英國民眾對於川普的反對,可以理解,但不由讓人想到,中國千年前的大詩人李白的詩:「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所謂的「貴族精神」:西方重貴族,東方重精神
    最近讀一本關於分析歷代帝王的書,裡面有一個結論就是,中國人把形式主義做到了世界之最,集中就表現在關於帝王的衣食住行方面。不過,在今天一些人談到的貴族精神方面,西方人的形式主義遠遠大於中國人。當然,本文不是為了否定貴族,那也是不正確的,因為自從私有制社會出現以後,貴族這個群體就誕生了,無論東方還是西方。
  • 英國貴族為什麼貴?不是因為血統家世,更不是因為所謂的貴族精神
    皇室,在英國可能過得不太爽,處處受牽制,但是,貴族們卻爽的一匹,特權一把。除了爵位世襲、進入上議院之外,還享受民事豁免權、稅務豁免權等等特權。與中國古代貴族一樣,英國的貴族也分為五個等級,即公爵、候爵、伯爵、子爵和男爵,他們的一些生活方式,還沿襲著過去規矩。而英國人對此見怪不怪,也不會稱之為「貴族生活」,而以「鄉間生活」來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