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網站發展之困 消費者買A貨也高興

2021-01-08 和訊科技

  華麗的品牌,低廉的價格,無不讓人心動,但你真的冷靜下來之後也難免倒吸一口涼氣:這還是奢侈品嗎?苦心經營幾十年,全球遍尋最好的原材料,最頂級的設計師和手藝人的作品,能賣這麼低的價格麼?

  本刊記者 孫建昆

  作為網購奢侈品的消費者,今天的白領已經成了每月工資都白領,收入支出嚴重不成正比的上班族,無法承擔奢侈品原有的巨額支出,而此時的網絡代購早已為普通人對於奢侈品的渴望打開了大門,而在工業化時代,這一形式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無數的奢侈品網站,為滿足中國人的華麗需求而提供服務。

  但打開這些網站,華麗的品牌,低廉的價格,無不讓人心動,但你真的冷靜下來之後也難免倒吸一口涼氣:這還是奢侈品嗎?苦心經營幾十年,全球最好的原材料,最頂級的設計師和手藝人的作品,能賣這麼低的價格麼?於是奢侈品網站的真偽成為一個最揪心的問題。

  走在今天中國的城市街道上,放眼望去儘是國際一線品牌。LV早已成為街標,而ARMANI,PRADA甚至一些不為人熟知的獨立設計師品牌都會遍布不少普通人的身上,箱包、鞋帽、衣褲,仔細看,總能給你驚喜。但是看過之後,總讓人不免想,是真的麼?哪淘的?什麼網啊?

  真假難辨的奢侈品

  奢侈品網購是一個這兩年電子商務中非常熱的垂直方面,一度引起非常強烈的投資風暴,但一陣熱過後迅速迎來了冬天。這主要是奢侈品和網購這兩個概念之間矛盾碰撞後產生的誠信問題帶來的信任危機。

  消費者在奢侈品網購中權益難以保障,不良商家在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奢侈品網站的行業危機。尚品網爆出裁員消息,呼哈網甚至網頁也被權益受害的員工黑掉,奢侈品網站即使在公司內部誠信也成問題,遑論其在與消費者買賣的過程,遑論其對於進貨渠道的真實保證。甚至京東、噹噹這樣的綜合電商也在出擊奢侈品的銷售時引來信任危機。而如何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張先生在京東購買了Burberry倫敦香水,比專櫃便宜一半的價錢,但是貨到手後心裡卻越來越不踏實,畢竟雖然便宜了幾百塊,但還是花出去幾百塊,只有真的品牌香水才能保證自己這幾百塊錢花得值,少的幾百塊省得真。但是詢問專櫃卻得知,並不能對此提供鑑定,交談後發現,大多數專櫃都不願因為鑑定增添麻煩。很多公司也禁止專櫃店員對消費者另外所帶來的產品進行鑑定,最多給出友情提示。

  作為消費者,首先希望肯定的一點就是網購奢侈品的真偽,然而正是這最基本的一點,在網購奢侈品之後,就很難得到。

  《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也就是我們平時熟悉的「誰主張,誰舉證」,這對非專業的消費者而言是一招厲害的殺手鐧。能夠在網上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很少會是自幼在奢侈品的環境中長大的箇中高手,又非職業人士,很難有專業的眼光和手段對自己的質疑提供有力的舉證,要想通過一己之力證明產品的假冒偽劣是難上加難,面對可疑的購買品真是一籌莫展。

  對於網購的奢侈品,有的專櫃工作人員只能展示出防偽標識,讓消費者進行比較,以此判斷真假,但書面鑑定文件是難以提供的。PRADA甚至表示全球範圍內品牌均不提供鑑別。

  很多奢侈品公司都沒有部門具備鑑定商品真偽並出具鑑定書的職能,但一些名表的官方鐘錶維修中心是能夠看出商品真偽的。工作人員可能會說「表有些問題,不能維修」,但也不會直說是「假表」,更不會出具鑑定書。畢竟,品牌公司沒有義務對非正規渠道購買的貨品負責,並且如今的仿冒技術極高,並非普通工作人員可以確定。而出具法律證明所帶來的一系列後續法律問題,也是專櫃不願面對的。

  如此存在的問題就是,首先,在網站上購買的產品,所謂支持專櫃驗證成了空談,因為驗證本身並不存在;其次,由於專櫃基本難以提供書面鑑定證明,於是即使發現是假貨,消費者也難以直接通過法律程序保護自身權益。比如之前高朋網的假天梭表案,都是在媒體的一再推動下,網站才不得不承認售假事實,並作出賠償承諾的。

  按照馬克思的理論,今天的中國很多人已經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去追求足夠的上層建築,附庸風雅者比比皆是,而收藏也成了很多人追名逐利的有效手段。對於古董和當代藝術品的追逐導致價格的攀升,是制假販假的源頭。而鑑寶則成了現在炙手可熱的節目。對於古董的鑑定,在中國是已經有了完整的體系結構和專業的部門人士,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紅酒的收藏之中,品酒師成為一種炙手可熱的職業,在高級會所中為人提供重要的服務。

  而對於奢侈品,似乎比起古董,沒有如此高的價值;比起紅酒來,普及面又會更廣,專業性也沒有那麼強,於是對於奢侈品的鑑定就成了一個極大的空白,這也給造假者帶來了發財致富的機會。

  奢侈品的價值,本來更多的體現在服務和品牌歷史的凝聚上,前者在網購中難以實現,後者則顯得虛無縹緲,讓人難以琢磨。畢竟今天很多奢侈品早已開始在中國製造,而中國人模仿的智慧在今天更是表現出令世人震驚的能力。這讓很多消費者不能不有顧慮。

  許多奢侈品網站,比如唯品網也關注這一點,打出了可以進行專櫃檢驗的王牌,寄望以此打消消費者的顧慮,而這一招牌也確實給了不少消費者定心丸,於是敢於在網上幾萬幾千的大把花銀子買東西。

  但是,如果在工商部門進行檢驗,也只能對材質進行辨別,羽絨含量、純棉與否,沒問題,出現問題可以維權,但是在材質完全符合承諾的情況下,品牌真假問題工商部門就很難實現保障了。這也需要品牌本身的官方鑑定。

  但對於專櫃的鑑定,記者求證發現,大多數的奢侈品專櫃並不能提供符合法律程序的鑑定證明,同意給出口頭鑑定已屬不易,至於肯出書面證明的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大多數專櫃都表示不能進行鑑定。

  網上處處論維權

  最近因為懷孕在家休息的白領小F就在珍品網上忐忑不安地購買了巴寶莉的皮包。無論是牌子還是款式,小F都表示滿意,但還是難免有疑慮,她告訴記者:「在網上購買奢侈品,如果價格已經和A貨差不多甚至還要低,低得離譜,價格本身就已經值得懷疑,又不像賣個古董可以編一段大家族中途衰落的悽涼故事,一方面滿足對方幸災樂禍的心願,一方面又可以解釋過低的價格。奢侈品太便宜了,就很難相信這是一件真貨。而如果達到一般貴的價格,比如一塊幾千塊錢的名表,對於需要在網站上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而言,則就有些讓人忐忑了。」即使有7天退換貨的保證,但心裡還是不太踏實。

  小張早年上學時就開始習慣網購,但經常遇到質量難以保障的情況,有一次買了塊浪琴,且不說真假,光是被快遞催著籤了字後見不著人了自己才打開一看表的商標已經壞了,心裡就涼了半截,在隨後的退換貨中又是很費了一番周折,好在選的電商是個知名網站,最後總算給退了。而這樣的奢侈品消費者如果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大多數奢侈品專櫃已經明示非正常渠道產品不負責維修。即使運氣好,買到一塊質量有保障的好表,但畢竟購買這塊名表,名在先,表在後,雖然買的是打折品但價錢並不便宜,還是難以確定是真品,又成了一個問題。讓人非常忐忑。這實在是一個花錢買罪受的消費體驗。

  作為消費者,在奢侈品網購中雖然花了打折的價錢,但絕不能應該因此受到打折的服務。然而在網購奢侈品之後,緊隨其後的就是無法得到奢侈品公司貴賓般的售後服務,甚至真假的辨別都不能得到官方支持。這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奢侈品網站不能把對於消費者的承諾做到實處,在奢侈品代購的過程中,即使在真品的前提下,也未能獲得正當的渠道,得到奢侈品公司的承認,而造成產品本身不被認可,繼而造成消費者的售後困境。

  在中國,正像很多歐洲國家的經濟分析人士非常羨慕的,實業仍是國家經濟的重中之重,挑起國家GDP的大梁。中國的消費者對於摸得著看得見的產品也更有消費的真實感,而對於摸不著甚至看不見的服務,對於版權,就不是那麼重視了,這也難免會出現300塊錢吃頓飯不會覺得貴,30塊錢買本書就很難接受了,因為買書的人再怎樣重視書,似乎也首先關注的是拿到手的一本印著字的紙,而看不到浸透其中作者的心血,同樣,也不願花十幾塊錢去買一本全是字的經典,而更願意花四五十塊錢買一本從網上拼湊的精裝書,這也是一種只看眼前,不看背後的表現。

  在奢侈品購物中,也存在這種情況。最踏實過日子的恐怕只關心產品的質量,布料、做工,還是比較實在的,有追求形象的,會為了選擇款式,而虛榮一點的,就為了衣服上多印的幾個字母,也願意再多花一筆錢。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這樣的人可以集中於木樨園和動物園,在今天的網絡時代,這樣的人就來到了淘寶網和其他奢侈品網站。

  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奢侈品,主要面對的問題包括:

  首先,低價銷售的奢侈品很有可能是假貨。這種假在我們這裡幾十年技術已經非常精進,有的貨品甚至材料一樣,純手工一樣,甚至一針一線技術都不輸給真品,只是這份難得的技藝沒有用來發展自己的民族品牌,卻用來侵犯國外的智慧財產權牟利,非常可惜。同時,消費者在此以為自己省了幾百幾千塊買到了大品牌,實際上卻是多花了幾千上萬塊買的普通商品,在此尤為不值。

  其次,不那麼低價的產品可能是真品,卻是國外品牌的淘汰產品或者過季產品,早已下架,所謂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在國外已經賣成了白菜價,卻拿到國內當新品打折。這樣雖然賣的是個真品,但也是物非所值,吃了大虧,對消費者的權益造成損害。更有甚者,根本就是國外的二三線品牌,卻因為是個大家不熟悉的法語或者西班牙語,沒人認識,就敢妄稱奢侈品,再拿出賣家熟用的先提價再打折,坑害消費者,也是非常不道德的表現。

  最後,就算是真品,是當季的,可能卻由於高昂的價格,代購變成了走私,一旦被發現,無論於買者還是賣者,都是得不償失的。

  在奢侈品網站的購物過程也是膽戰心驚的。畢竟不同於簡單的淘寶購物,即使買的是A貨,明文標價,價格也不會離譜,頂多稍貴一些,拿到手裡,只要款式喜歡,價格合理,質量上也過得去,就會心安理得,穿著用著自己舒服就行。

  奢侈品網站的出路

  消費者對於奢侈品的求購,品牌的真實和品質的保障始終是糾結於內心的最重要的內容,對於奢侈品真偽的鑑定也就是保障消費者權益最重要的問題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唯品網上,其保證正品說明為:「如果您對在唯品網所購的商品屬品牌正品存在懷疑,請立即到工商等相關法定部門進行產品質量鑑定。假如鑑定結果為非品牌正品,可最遲在收到商品後90日內,向中華保險公司依法定程序索取該商品售價的全額賠償。」

  如果保險公司作為第三方真能擔負起鑑定真偽的作用,這對於網上奢侈品網站的規範作用不可小視,保險公司擁有的強大資金背景和廣泛人脈資源足以組織起鑑別真偽的職能部門,但在這方面的保險市場仍然是一個空白。這一點比較像藝術品的保險,在中國超過英國成為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今天,對藝術品的保險卻仍然沒有或少有保險公司敢接,即使人保財險、太平洋(601099,股吧)財險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被御筆一批,成為指定公司,該項業務仍然幾乎空白。而此時的國外保險公司在此領域早已成熟,法國的豐泰保險就已對中國市場垂涎欲滴。如果在國內的奢侈品市場上,本土保險公司能夠提早做好準備,得到被承認的權威地位,為奢侈品的真偽提供有意義的保險,接受網站投保,是消費者也能鑑定有門,那對奢侈品網站的行業可謂功莫大(博客,微博)焉,而對於自身的業務也算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了。

  在中國,最有威信的仍是政府機構。如果工商部門能夠在此領域挑頭建立一個半官方的機構,一定更容易獲得資質。同時,中國稅收政策的嚴格化對於奢侈品網購來源的監督也應該擔負起責任。很多奢侈品公司也表示專櫃正規渠道在中國銷售的貨品都有關稅的統一標識。但事實上這對於市場既有的穩定結構產生了破壞。而奢侈品本身並不像日常食品和諸如汽車、家電、圖書等關係國計民生,奢侈品的出售本來就不是為了在民眾中普及,這也是如PRADA會在國外很多專櫃拒絕向中國人出售產品的原因。因為中國盛行的代購給奢侈品品牌的稀有形象和地位造成了破壞。其實一旦人手一個LV包,LV也就不是LV,而成了邦威了。

  奢侈品是一種文化象徵,並非食品藥品之類,這並非政府機關需要嚴重幹涉的領域。所以在這個領域需要民間機構的產生和發生作用。前面提到的保險公司是一個不錯的第三方選擇。而對於官方認證,國內的品牌代理商很難願意在這個破壞其利益的領域發揮作用,這就需要奢侈品的購物網站自己發揮作用,統一標準,並能在一些值得信任的保險公司統一的標準下,進行品牌認證,並能堅決抵制假冒偽劣的產品,不要成為全國牙防組在奢侈品領域的翻版。

  事實上,在奢侈品登上網站的時候,本身早已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因為在今天,對於奢侈的定義並非僅是耗資巨大,僅僅在於一種在金錢上的揮霍,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時間上的充裕,這也就是凡勃倫在《有閒階級論》中提到的:「要實現這一身行頭花費的人,是不可能有時間從事任何可以推動人類進步的事業的。」所以在成衣銷售全球的時候,還是要在倫敦薩維爾街去找自己熟悉的裁縫。奢侈也並非表現在一萬英鎊的開銷上,而是有時間一個月幾次專程飛往那裡進行定製西服的調試,和幾個月的等待。奢侈品的內在品質也正是體現在這漫長等待中的精工細作。沒有這樣長時間的服務,奢侈品本身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為了一時的虛榮去花費自己幾個月的工資,換取一份失去意義的奢侈,本身就得不償失,如果反而獲得的是假貨,那簡直就真是坑爹了。因此,對於奢侈品的官方鑑定可以避免偽劣品泛濫,這雖然不會影響到國計民生的根本,但對於市場的純淨與規範,還是必不可少的。

  但奢侈品始終是奢侈品,作為普通百姓,實在無須為了虛榮,去浪費自己的血汗。真有錢了如果想踏踏實實買真貨,還是去專櫃吧。

(責任編輯:劉勇 )

相關焦點

  • 6個奢侈品包4個A貨 境外奢侈品店針對中國消費者售假
    事後經一線奢侈品代理商證實,該包為假貨。貝恩公司2012年底發布的《2012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人已成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費群體。2012年,買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但是,在中國奢侈品消費額連年創造新紀錄的同時,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是,這一快速增長的新市場並非全在中國內地市場實現,2012年60%以上是在境外市場。當下,奢侈品消費已成為國人一種高品位、時尚的代名詞。
  • 奢侈品特賣網站靠譜嗎?買奢侈品哪個平臺好?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的升級,國人對奢侈品不再是「敬而遠之」的態度,越來越多普通消費者加入購買奢侈品的大軍。而伴隨電商大潮的湧動,,奢侈品牌對電子商務的態度有了巨大的變化,不少奢侈品牌會入駐奢侈品特賣網站,力圖貼近年輕人的消費需求。那麼,奢侈品特賣網站靠譜嗎?如果我想要買奢侈品,去哪個平臺好呢?
  • 翡翠手鐲a貨價格如何評估?翡翠a貨價格查詢表
    現如今,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玉石飾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在眾多玉石飾品中,最受女性消費者青睞的當屬翡翠手鐲飾品了。翡翠飾品不僅具有較高的價值,同時還具有眾多不同的款式,因此,不同的消費人群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翡翠飾品。
  • 全球兩大奢侈品購物網站合併,奢侈品牌電商化勢在必行
    奢侈品購物網站Net-a-porter(簡稱NAP)和Yoox的合併引起奢侈品行業的轟動,這是前所未有的。這種合併敦促奢侈品廠商要走網絡渠道發展戰略。 奢侈品購物網站Net-a-porter(簡稱NAP)和Yoox的合併引起奢侈品行業的轟動,這是前所未有的。這種合併敦促奢侈品廠商要走網絡渠道發展戰略。
  • 翡翠A貨是什麼意思 如何區分什麼是翡翠A貨
    翡翠的顏色比以往任何玉的顏色都要鮮豔,它的質地比任何玉的都細膩,它能像一顆晶體那樣透明,它的價值也是所有玉質中最高的,所以,人們稱它為「玉中之王」,深受東方民族尤其是中華民族的喜愛。翡翠有白、紫、綠、黃、紅、黑等眾多顏色,其中綠色受中國人喜歡,翡翠的鮮綠色除了高等祖母綠之外,沒有一種寶石的綠色可以和它相比。鮮豔的綠色,切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心理。
  • a貨是什麼意思?a貨翡翠有些什麼特徵?
    在玉石市場很多人經常會聽到一些翡翠商家指著一塊翡翠說:這是a貨。剛接觸翡翠的朋友聽到商家這樣說,往往都是一臉懵,不知道商家說的a貨是什麼意思,a貨代表著什麼。到底a貨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大家就跟我一起去下文中認識一下a貨是什麼意思。a貨是什麼意思?
  • 揭秘代購圈「潛規則」:奢侈品現高仿鑑定網站
    揭秘代購圈「潛規則」:奢侈品現高仿鑑定網站來源:北京商報通過奢侈品代購方式售假的招數層出不窮,從二手平臺、電商平臺、海淘平臺等入手奢侈品被騙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北京商報記者近日得到獨家信息,奢侈品代購售假並邀鑑定機構出示「真品鑑定」結果,在代購圈如今已成為一個潛規則。消費者張女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自己不僅遇到了淘寶奢侈品代購售假,還被賣家極力推薦至高仿奢侈品鑑定網站進行貨品鑑定。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奢侈品售假行為已經成為一種宏觀的產業現象,並形成製造商制假、代購售假以及網站偽造鑑定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
  • 為何奢侈品消費者也愛買優衣庫?
    一位買了 20 多年 Dior、Chanel 的 「貴婦」 級奢侈品消費者向 Vogue Business in China 透露,過去五年來,她的內搭全是優衣庫。在她看來,優衣庫外面搭配一件有質感的外套足矣;而一位曾經在歐美市場需要穿著 Margiela 見客戶的商業新貴回到了國內後,也發現穿著優衣庫反而在社交場合挺有底氣;而在投行圈,也有一群追求效率、「獵手型」 消費者,會一買就買一疊優衣庫的打底衫及襪子,足夠穿半年。為何受富人歡迎?
  • 為何奢侈品消費者也愛買優衣庫?
    █ 傳統意義上的奢侈品消費者中一直有著一群低調的優衣庫粉絲。一位買了 20 多年 Dior、Chanel 的 「貴婦」 級奢侈品消費者向 Vogue Business in China 透露,過去五年來,她的內搭全是優衣庫。
  • 奢侈品特賣網站風靡國內,洋老闆商城以品質打開市場
    一開始,在沒有奢侈品代購網站的概念時,國內消費者一般都通過亞馬遜來購買奢侈品,這是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網站,旗下有美亞、日亞、德亞等分站,商品種類多而齊全,品質也比較有保障,還能直郵國內,非常方便。而除了國外的奢侈品特賣網站,由於國內消費者日益旺盛的奢侈品消費需求,國內也陸續上線了多個奢侈品特賣網站。其中,Young boss洋老闆商城憑藉高效的供應鏈體系、過硬的商品品質,以及給力的價格優惠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 誰是「超A貨」「原單」買家?揭秘高仿奢侈品「全產業鏈」
    圖說:某在線購物網站香港代購「香奶奶 流浪包」。圖說:香奈兒官方網站Gabrielle流浪包產品信息。此類商品在在線購物平臺上並不鮮見,儘管店家為商品貼上了言辭曖昧的標籤和宣傳語,多數消費者仍然心知肚明:自己購買的是打了擦邊球的仿款包包。然而,如冰山一角,這款「香奶奶流浪包」背後,隱匿著一個更加不為人知的龐大產業鏈:「超A貨」。
  • 日本二手奢侈品店進軍上海 你會買二手貨嗎?
    從該品牌官方網站發現,其在淘寶已經有了店鋪。作為剛落戶內地的國際品牌,如此之快地佔領內地網絡銷售的第一平臺,不難看出其在內地發展的決心。一位接近柏歐福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其針對中國內地市場做出了調整,以包袋、手錶、珠寶為其主要的經營產品。其網站商品品牌豐富,包括愛馬仕、LV(微博)、香奈兒、古琦(微博)等消費者喜歡的奢侈品品牌。
  • 中國人愛買奢侈品,但他們會接受二手奢侈品嗎?
    李日學轉型做高端服務即使轉型做一手奢侈品銷售,寺庫也並非高枕無憂。這一行業,已有不少同類電商網站競爭,同時一些國際奢侈品品牌也自己做起了電商開了天貓旗艦店。不過,李日學並不以為然。精準銷售是他一再強調的,至少前期的定位讓寺庫已經和奢侈品搭上了邊。
  • 網購奢侈品怕假貨?Mytheresa用實際行動打消消費者心中疑慮
    現如今,由於疫情的發展,奢侈品線下實體店的發展受到嚴重打擊,而奢侈品線上市場迎來了春天。但是卻還是有很多人不敢在電商平臺上網購奢侈品,歸根結底,假貨問題仍然是當下奢侈品電商平臺難以解決的痛點。據數據顯示,電商平臺一般接到奢侈品消費者的投訴,80%是由於假貨問題。
  • 中國消費者「回流」 買爆國際大牌 奢侈品消費增長創新高
    因疫情影響以及出境遊受限,中國消費者今年買爆了國際大牌奢侈品。然而在中國,有四大引擎支撐了奢侈品消費市場在後疫情時期的回暖,分別是:消費回流、新世代消費者崛起、數位化發展以及在今年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 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伙人布魯諾(Bruno Lannes)表示。
  • BNP:中國奢侈品消費者中暴發戶佔比高達22%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奢侈品的價格門檻也在變高,高端消費者買的東西越來越貴了,消費價格超過十萬歐元的奢侈品從1%增長到7%。不過香水、美妝也依舊是消費者喜歡買的奢侈品類。千禧一代是推動這兩個品類銷量的主力軍。另一方面,人們對小的皮製物品和絲綢品不感興趣了。在這兩樣東西上花的錢分別減少了 7% 和 25%。對奢侈品性價比不滿的消費者超過了 50%,千禧一代和美國人最失望在過去的一年裡,一些標誌性的奢侈品價格增長的速度比通貨膨脹的速度還快。千禧一代和美國人對這件事情反應最激烈。
  • 揭秘「高仿」奢侈品:原單貨A貨都是假貨
    記者近日在海口、長沙、北京等地走訪發現,許多商家都打著「原單貨」「一比一」「原版皮」等旗號來銷售國際奢侈品。不僅受到消費者追捧,生意紅火,且「回頭客」特別多,消費者需警惕陷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海口部分奢侈品箱包店打出「原單貨」、「一比一」製作、「原版皮料」等旗號  工商:消費者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可投訴  「原單貨」是「餡餅」還是「陷阱」?  記者在海口多家販賣奢侈品箱包的店鋪走訪時發現,賣家紛紛在店內打出「原單貨」「一比一」製作、「原版皮料」的廣告。
  • 翡翠a貨b貨的區別金鑽鑲嵌類翡翠飾品適合年輕人佩戴
    基因翡翠,獨立零碎 王朝是如何發展的?已改變但總是一樣今天的翡翠首飾融合了多種流行元素, 同時代的?波斯年輕人M?基因。更符合年輕人的喜好。翡翠珠寶結合了鑽石在時尚界的優勢, 黃金和白銀的財富以及玉器和玉器的經典微妙之處。這是一種珠寶 誰聯合成千上萬的恩典。 翡翠a貨b貨的區別
  • 你理解的翡翠A貨是這個意思嗎?
    大家好,我是珪璋苑的小璋,很高興能和翠友們一起分享翡翠知識,今天小璋為大家解釋一下市面上常見的a貨翡翠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和你理解的A貨是一個意思呢?大部分人都認為A貨指的是那些外貿跟單,也就是仿貨,翡翠a貨是不是也是這個意思呢?如果是這個意思,為什麼一個仿的翡翠會賣這麼高的價格?
  • 海淘特價奢侈品 這個網站一定要收藏
    現在的奢侈品消費者,選購奢侈品尤其是特價奢侈品,不再局限於專賣店,海淘也是不錯的渠道,因為這裡有更豐富的選擇和更心動的價格。但是,如何保證特價奢侈品是真的?那就要選擇靠譜的海淘網站了,小編親測推薦發現德國知名電商Mytheresa就是不錯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