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
一名郭姓女士向上證報記者反映,去年,她在歐洲地區的愛馬仕專賣店共購入6個高端包,單價均在45萬元人民幣以上。而經驗證,其中4個為A貨。
【實例】
北京某女明星在英國旅遊時,就購買過一款價值高達70萬元人民幣的愛馬仕A貨女包。事後經一線奢侈品代理商證實,該包為假貨。
貝恩公司2012年底發布的《2012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人已成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費群體。2012年,買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但是,在中國奢侈品消費額連年創造新紀錄的同時,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是,這一快速增長的新市場並非全在中國內地市場實現,2012年60%以上是在境外市場。當下,奢侈品消費已成為國人一種高品位、時尚的代名詞。然而,就當中國人在世界各地像買白菜一樣買奢侈品時,卻不知不覺掉進了一個奢侈品「李鬼陷阱」。
不久前,上證報記者接到一位奢侈品業界「深喉」報料:境外一些奢侈品專賣店存在「看人下菜單」現象,不少消費者買入的大品牌包包,其實都是A貨。對此,記者通過走訪境外奢侈品專賣店,經過數月調查,漸漸撥開了這A貨背後的層層迷霧。到底是誰將邪惡之手伸入了官方渠道?專賣店為何要鋌而走險出售A貨?而在這看似可笑的A貨策略下,其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不能說的秘密」?
買6個愛馬仕包 4個為假貨
據奢侈品代理商證實,目前境外奢侈品假貨的流通量大於境內,且部分假貨的流出地正是奢侈品品牌專賣店
近日,一名郭姓女士向上證報記者反映,去年,她在歐洲地區的愛馬仕專賣店共購入6個高端包,單價均在45萬元人民幣以上。而經驗證,其中4個為A貨。
海外奢侈品專賣店售A貨,這對於偏愛海外奢侈品消費的顧客,甚至整個奢侈品市場而言,都是一記重創。記者隨後向某一線奢侈品代理商李先生(化名)求證。據李先生證實,目前境外奢侈品假貨的流通量大於境內,且部分假貨的流出地正是各奢侈品品牌專賣店。
「近兩年,奢侈品專賣店銷售假貨的事件屢見不鮮。我的團隊於去年年中和今年上半年,分別在歐洲、美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的奢侈品專櫃,大量購入貨品進行抽樣調查。經檢驗,這些地區的奢侈品專賣店中均存在不同比例的假貨庫存,且貨品的高仿程度優劣不一,從普通A貨到超A貨皆有。」李先生說。
李先生告訴記者,專賣店裡之所以會有不同等級的A貨,是商家為了針對不同購買意圖的消費者,實行有區別的A貨政策。具體來說,以禮品饋贈為購買意圖的消費者會獲得普通等級的A貨,而自用型客戶則會拿到4A或5A級的A貨,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超A貨。4A和5A貨品的成本較普通A貨高,做工及質量方面均較優。
顧客購買前的行為、購買時的語言特徵、購買後對奢侈品的包裝要求等,是導購人員區分禮品饋贈型消費和自用型消費的三個標準。
以禮品饋贈為目的的顧客,購買前衝著品牌的經典款而來,他們可能會一次性選購若干個同款產品。購買時較少談論自身的「品牌心得」及過多詢問導購所選款式是否適合自己。購買後,則對貨品的包裝要求較高。對於這類顧客,導購通常會將普通A貨賣予他們。境外商家深知,接受禮品饋贈的一方身份較特殊,一般情況下,即使貨品出現問題,他們也不會現身專賣店要求維修或退換。
自用型消費者,是以「少奶奶」和「富二代」為主要代表。購買前表現激動,舉止高調,直奔品牌新款。購買時會對款式反覆挑選和對比,且和導購的互動較多。購買後,為減輕購物負擔,時常選擇捨去包裝盒。這類顧客一般得到4A或5A級別的假貨。
李先生向記者表示,若在境外的一線奢侈品門店中,代理商有意接受假貨源,那麼頂級的包最有可能是假的。由於能負擔頂級高端包的客戶群有限,辨識度較低,頂級包「賣假」不易被消費者發現。然而,暢銷款的流通度和人氣較高,客戶之間時常會對暢銷款進行談論和比較,所以貨品不會太假。
「北京某女明星在英國旅遊時,就購買過一款價值高達70萬元人民幣的愛馬仕A貨女包。」李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他親眼見到過的一個實例。
「去年,一幫朋友在外聚餐,其中一位是北京某女明星。開心赴宴的她,背了一款價值高達70萬元的愛馬仕女包。就在她興奮地展現著海外購買戰績時,我發現該包扣袢內側出現了鏽跡。以我多年的經驗,一看二摸,便知道該包為假貨。起初,該女明星還不相信我的判斷,又將該包交予另一業內專家檢驗,最終證實為假貨。這款愛馬仕女包不僅扣袢內側出現鏽跡,且包體有明顯變形,」李先生補充道,「愛馬仕真包的品質不會具備以上瑕疵。」
此外,他強調,市場上根本不可能有大批量的愛馬仕真包流通。一個高端愛馬仕包的製作工期至少需要8個月到1年的時間。就是售價在5、6萬元人民幣左右的普通愛馬仕包,工期也需3個月。就今年的新款包而言,代理商通常提前1至2年就需訂貨。
而當記者向李先生詢問,國內奢侈品專賣店是否存在假貨庫存時,李先生笑道:他在內地某三線城市調研時,發現某知名品牌專賣店內假貨泛濫,商家甚至明目張胆地將其放在櫃檯上。同時,記者從某北京奢侈品專家口中得知,其實,中國內地奢侈品專賣店也難證清白,均在不成程度上涉假售假。不過,該專家對於假貨在店內的佔比和造假的程度,表示並不清楚。
專賣店導購視人出售假貨
據奢侈品代理商透露,國內的售假方式與歐洲相似,都是採取「看人下菜單」的營銷策略
(難辨真偽的奢侈品手錶)
如果境外奢侈品專賣店專門針對於中國內地消費者出售假貨的消息屬實,那這對於中國奢侈品消費者而言,將會帶來怎樣的打擊?
李先生告訴記者,中國香港的奢侈品專賣店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假貨,且售假方式與歐洲相似,都是採取「看人下菜單」的營銷策略。
為了驗證「看人下菜單」的銷售策略,記者用兩天時間走訪了香港幾家大型購物商場,包括新港城、海港城及銅鑼灣商圈。
記者首站來到了人氣頗高的某知名品牌專賣店,開店僅僅兩個小時,門店外已經出現了排隊現象。而排隊人多為內地顧客。
進入專賣店後,記者通過與導購小姐攀談,告知她購包的目的是用於送給母親,導購小姐便熱情地為記者推薦了幾款女包。記者按照之前學習的辨別真偽的方法,仔細地對每一款包進行「審查」。審查環節包括包的走線、五金件的精緻度、拉鏈的收口、包底的銅提以及包內的氣味。不過,經記者初步「審查」,櫃檯上的樣包並無發現異常。同樣,在走訪了另幾家品牌專賣店後,也沒有發現類似A貨商品。
李先生告訴記者,香港專賣店櫃檯上擺放的樣包均為真品。但若顧客確定購買後,導購人員從貨櫃裡提取的新包,就存在假貨的可能性。
次日,記者又走訪了一家品牌專賣店。而這次記者偽裝的身份是:對奢侈品毫無概念的初買者。記者嚮導購小姐表示,自己打算為表姐購置一款女包,但因沒有購買經驗,不懂挑選。導購小姐立馬從櫃檯上取下了兩款女包,供記者選擇。「這是該品牌的經典款,適合年輕女性的搭配風格,一直是店裡的暢銷款。如果你表姐不喜歡包體上有logo,則可考慮另一款包,它是今年的新款,設計比較低調,logo只顯現在五金件和拉鏈上,而且顏色又豔麗,很多女士喜愛。」導購小姐一邊說,一邊向記者熱薦她手中的紅色的新款女包。
與前一次相同,櫃檯上的這兩款女包均非常精緻,沒有A貨的跡象。不過,記者為一探究竟,假裝決定購買此款紅色女包,看到手的貨品是何「真容」。
導購小姐確定記者決定購買後,便轉去其身後的貨櫃提貨。不一會兒,她便將貨品帶到了記者眼前。隨後,導購小姐戴著手套將外面的包裝袋打開,十分專業地向記者展示著皮包的內外材質,口中不忘稱讚該包的優點。記者也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異狀的環節,謹慎地將視線轉入皮包內袋的拉鏈收口。令記者意外的是,其收口處有粗糙的線頭。另外,皮包的毛邊壓線也有走歪的情況。
見此現象後,記者提出再購買一款經典款錢包的要求。在驗貨的過程中,發現錢包更是「差錯百出」。錢包在記者手中不到兩分鐘,錢包膠邊已經出現斷裂的徵兆,用手輕輕一撕開,便會脫落。而當記者嚮導購小姐質疑這些瑕疵時,導購小姐連忙解釋道,此為極罕見的情況。對於毛邊壓線走歪的現象,導購則稱,是手工包的特點。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另幾家品牌專賣店,同樣發現了皮包四個邊角有瑕疵或內包拉鏈收口粗糙的情況。其實,不僅是皮包,手錶和服裝也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假貨。某知情人士表示,境外門店中,很多高端手錶實為二手貨,但仍當全新貨品在銷售。此外,一些品牌為了保證鐘錶的使用年限和指針行走的準確度,機芯仍採用瑞士機芯,但會在錶帶上「做文章」。
【記者觀察】深喉揭開境外奢侈品專賣店針對中國內地消費者售假
郭女士在歐洲一愛馬仕專賣店買了6隻高端包,單價超過45萬元。拿回來一驗, 4隻是A貨。一國內知名女星在英國旅遊時買了一隻售價70萬元的愛馬仕高端包,不僅五金件出現鏽跡,且包體明顯變形,經驗證也是A貨……
貝恩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消費者買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且逾60%的交易支出在境外市場實現。
中國內地消費者 「豪邁」血拼國際奢侈品市場之時,卻不知自己或已掉入一個「奢侈品『李鬼』陷阱」。
一位在境外奢侈品銷售市場滾打了多年的業內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報料,近幾年,境外奢侈品市場假貨非常猖獗,流通量已達相當規模,包括歐洲、美國、新加坡及中國香港地區的奢侈品專賣店均存一定比例的假貨,且專門針對中國內地顧客採取了一套「看人下菜單」的A貨策略。
對此,記者通過暗訪境外奢侈品專賣店,經過數月調查,了解到官方渠道售假及A貨策略下所隱藏著的 「不能說的秘密」。
某一線奢侈品代理商李先生(化名)向記者證實,目前境外奢侈品包包假貨的流通量非常大,且部分假貨的流出地正是奢侈品品牌專賣店。
「近兩年,奢侈品專賣店銷售假貨的事件屢見不鮮。我的團隊於去年年中和今年上半年,分別在歐洲、美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的奢侈品專櫃,大量購入貨品進行抽樣調查。經檢驗,這些地區的奢侈品專賣店中均存在不同比例的假貨庫存,且貨品的高仿程度優劣不一,從普通A貨到超A貨皆有。」李先生說。
到底是誰將邪惡之手伸進了官方渠道?
北京某奢侈品業內人士王先生稱,「奢侈品『李鬼』現象」背後的主使者正是專賣店的老闆,經銷商就是最大的造假者。
「能夠一手遮天地讓假貨明目張胆進入專賣店,並長時間持續流通,員工無法做到這一點。事實上,老闆也不會告訴員工,店裡有一定比例的高仿貨存在。況且現在高仿貨製作精良,仿真程度一流,即使員工都難以有效區分。」王先生補充道。
據王先生介紹,高額的利潤正是專賣店售假的主因,但助推售假成功的因素則源於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即對奢侈品盲目崇拜和一定的炫富心理。多數中國顧客將奢侈品視為身份的象徵及上流社會的通行證,他們需要的只是價格上的奢侈,而在消費上僅是滿足心理上的虛榮,對奢侈品的真正品質和內涵缺乏了解,並且認為 「海外的」、「昂貴的」便是最好的。
專賣店裡為何還會存在不同等級的A貨呢?業內人士說,這主要是商家為了針對不同購買意圖的消費者,實行有區別的A貨策略。具體來說,以禮品饋贈為購買意圖的消費者會獲得普通等級的A貨,而自用型客戶則會拿到4A或5A等級的A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超A。4A和5A貨品的成本較普通A貨高,做工及質量方面都較優。顧客購買前的行為、購買時的語言特徵、購買後對奢侈品的包裝要求等,是導購人員區分禮品饋贈型消費和自用型消費的三個標準。
【記者與A貨經銷商的對話】誰讓A貨進入專賣店?A貨來龍去脈
根據以往發生的案例,很容易讓人猜想到應該是內部員工與奢侈品仿貨製造廠合作,將真假貨品互換,「借雞生蛋」,以賺取高額利潤。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業內人士王先生(化名)明確告訴記者,「奢侈品『李鬼』現象」背後的主使者正是專賣店的老闆,經銷商就是最大的造假商。「能夠一手遮天地讓假貨明目張胆進入專賣店,並長時間持續流通,員工無法做到這一點。事實上,老闆也不會告訴員工,店裡有一定比例的高仿貨存在。此外,現在高仿貨的製作精良,仿真程度一流,即使員工,都難以有效區分。」
王先生還說,即便難以區分真貨和假貨,但員工最後還是能通過探究消費者的購買意圖、購買心理,有區分地將貨品賣給不同的消費群體。
【線下線上】奢侈品投訴來自網購最多
目前,中國內地多家電商提供了奢侈品銷售服務,包括走秀網、聚美優品、優眾、尚品、第五大道奢侈品等。因其出售價具備較大折扣,從而受到了部分時尚青年的追捧。但是,追捧背後,卻頻頻發出貨品細節與專櫃正品有異、質量不過關、走線出錯的抱怨。
據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奢侈品來源主要是商家合法授權和代理商兩種,均對價格要求比較嚴格,絕對不會授權中國內地電商經營。電商網站銷售的奢侈品幾乎都來源於線下渠道,由於未經授權,電商網站又要保證低價優勢,那麼其銷售的奢侈品是否為正品就很難確定了。
這位人士同時稱,奢侈品電商的貨品來源或來自三個渠道:海外買手代購、海外outlet批發以及奢侈品A貨製造工廠。
原文連結:http://app.cnstock.com/page?s=aHR0cDovL3d3dy5jbnN0b2NrLmNvbS92X2ZvcnR1bmUvc2Z0X2pic2psYi90YnNfY2Zkai9mZGpfbGNmeC8yMDEzMDkvMjcyNzU5MS5od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