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育家、經驗主義哲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人人反對偏見,可人人都有偏見。」事實確實這樣,很多人其實並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當他們身處人群中的時候,很容易跟隨著眾人的思想,而放棄判斷。
長久以來,人們都是帶著這樣的偏見,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人人都看得起自己,而看不起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人人都覺得自己好,而看不到別人的好。
城市和農村,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最初的時候,並沒有城市,只有農村,只有部落,隨著生產的發展,開始出現了交換,出現了買賣,社會中的人群也漸漸有了分工,城市也就漸漸形成。
從這個層面出發,城市的發展要以鄉村的生產為基礎,城市的功能更為全面,但農村的作用也絕對不可忽視,城市和農村,只有行政上的等級,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不過都是有人聚居的地方罷了。
城市人和農村人,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差別,城市發展得更全面,擁有的各方面資源更多,但城市裡生活的人,並不比農村中生活的人更加高貴,大家都是一樣的人,不存在誰不如誰,更沒有誰天生就差一等這樣的說法。
但就是有一小部分人,他們總是帶著偏見,在他們的眼裡,與城市人比起來,農村人就是要俗氣一些,就是要活得粗陋一些,說白了,就是有一部分人,他們自己也不怎麼樣,他們什麼都不了解,但就是看不起農村的人。
無疑,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最起碼是不準確的,地域的差別確實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人與人的差距,但任何人本質上都是相同的,農村的人,未必就是俗氣的,粗陋的,而城市的人,也不一定就高貴,就雅致。
看人最重要的是品質
要想說清楚什麼是高雅,什麼的低俗,就必須對這兩個概念下一個明確而合理的定義,在看花看來,高雅和低俗,不在於一個人擁有多少的財富,不在於一個人擁有多高的地位,甚至不在於一個人擁有多少知識,只和個人的品質有關係。
試想,即使一個人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擁有很多財富,擁有最豐富的知識和品鑑能力,能夠欣賞齊白石的畫作和張旭的狂草,但他沒有良好的品質,總是做社會的蛀蟲,那麼你很難用高雅這個詞語去形容他。
又比如有一個文化程度不高,讀書也不多,人生閱歷也不夠豐富的下裡巴人,雖然他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成就,但他為人正直,真誠,老實,善良,樂善好施,不管是誰,也不能對他吐露低俗兩個字。
所以說,人是高雅還是低俗,評價一個人到底如何,最重要的,不是看他的外在,不是看他擁有什麼物質上的、名譽上的什麼東西,而要看到的精神品質,看到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態度。
從這個角度出發,人和人之間,不必分什麼農村和城市,也不必看什麼地位和財富,只需要看他怎麼對待自己的人生,怎麼對待別人,有什麼樣的品質,就能知道他是高雅還是低俗。
一切不看人品質,只看人外在的人,都是帶著很深的偏見的,他們隨意臧否別人的時候,他們隨意地說別人好壞雅俗的時候,他們自己才是最淺陋的那個人。
人與人應該求同存異,互相尊重
其實偏見,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沒有一丁點積極的影響,一個人,如果他一直帶著偏見,一直看不起和自己不一樣的人,那麼他自己也會被別人看不起。
不管是農村人還是城市人,不管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甚至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不管是社會地位高的人還是社會地位低的人,人們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每個人和其他人都是有差異的,我們要允許這個差異存在,而去追求共同的意趣,共同的志向,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情感。
我們想要好好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想要實現人生的意義,做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就必須學會和其他人求同存異,學會互相尊重。
我們要拋開內心裡的那些偏見,拋開對別人的輕視,要真正認識到,農村人並不一定俗,城市裡的人也並不一定雅,富人並不一定值得尊重,窮人也並不一定一無是處,要看別人的人品,要保持客觀,保持平和,保持敬畏。
人和人之間,沒有人格上的差別,那些因為偏見而被我們輕視的人,可能有很多值得敬仰的地方,就像農村人和城市人,他們沒有什麼差別,我們看人要看他具體的特質和品行,而不是看他出生在哪裡,居住在哪裡。
文:倚馬看花
歡迎閱讀、點讚、收藏、分享。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榮幸!